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revention and cur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arden plant 课程号(代码):20413430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64(48+16)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门研究园林植物感病的原因,即病原的性质和习性,园林植物受浸染后,生理代谢活动,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形态所发生的系列变化,即症状;同时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寄主的被害状;环境因素对病害流行和害虫动态规律的影响,以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应用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包括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昆虫学两门学科。

它们分别为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直接为城市绿化、美化、香化和园林生产服务的一门科学。

因此,必须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治方法,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利用一切现代技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将病虫害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的水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涉及到许多学科。

园林植物正常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是研究被害状和病理现象的理论基础。

只有掌握了花卉和树木在形态学与植物生理学的知识,才能正确判断和研究其病虫危害后的系列变化。

同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是在园林生态环境的制约中进行的,而且其防治措施需要始终贯彻于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因此,在研究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时,还必须很好地应用栽培和苗圃学、遗传育种学等有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土壤学、气象学和数理统计学等基础知识。

此外,本学科还与许多其它新兴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如电子显微镜技术,超薄切片和负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病理学、类菌质体和类病毒病的研究。

利用黑光灯、性外激素、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诱杀害虫、或使其产生遗传性生理缺陷,导致雄虫不育,提高了防治害虫的水平和效果。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reventionandcuretodiseasesandinsectpestsofgardenplant课程编码:1321144325总学时数:36学分:2开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于专业:园林适用于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课程就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就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就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门关键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学环节。

该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不可少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园林工程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的教学,增加收入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存有比较系统的重新认识和恰当的认知,为进一步自学奠定稳固的基础。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当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著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著重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和技术创新意识的培育,努力实现学生科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课内实验时数:12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建议[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园林植物昆虫标本的收集、制作和鉴别一、目的建议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藏的技术与方法,学会昆虫鉴定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地昆虫的主要目科和优势种类、天敌昆虫的种类以及生活环境和主要习性,为本地园林植物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综合治理奠定科学基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要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

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会诊断识别、会分析原由、会制订方案、会组织实施的植保“四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实践教学大纲是结合本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制定而成,充分体现以能力模块为核心的高职特色。

二、实践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以及重点和难点三、实践教学方法实训一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性的考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当地主要农作物严重致害生物发生及为害性的观察与调查,认识各种病虫害对栽培植物的为害的严重程度,以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实训内容1、选择有害生物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农田,或利用教学影视材料,CAI课件等,让学生观察栽培植物上发生的有害生物,对其为害性有一个初步认识。

2、初步了解所观察的各种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作物受害部位;害虫的口器类型及为害状;病害的病原及症状特点等。

3、根据作物受害情况,对其所造成的损失或发生的普遍程度等做一初步的调查。

三、作业报告1.谈谈对当地(或当时)栽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病虫害为害性及为害程度的认识。

写一份调查访问报告。

2.将采集的病虫为害状,用标本夹压干燥,注明病虫害名称、采集时间与地点、主要特征。

实训二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基本构造和特征,解剖观察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学会区分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和形态特征,为进一步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的分类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昆虫体躯的观察2、昆虫触角的观察3、昆虫胸足的观察4、昆虫翅的观察5、昆虫口器的观察(1)昆虫口式的观察;(2)昆虫口器的观察三、作业报告1、蝗虫、龙虱的后足;蝼蛄、螳螂、金龟甲的前足各属何种类型?蝗虫、蝽象类、金龟甲类的前翅;蝶蛾类、蜂类的前后翅,蝇类的后翅各属何种类型?2、昆虫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有何区别?口器与药剂防治关系如何?实训三昆虫内部结构的解剖和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解剖观察,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明确内部器官的功能及其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006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园林本科学时学分:54个学时(36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2个学分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2012年5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属于应用应用科学范畴,直接服务于城市绿化、美化、香化和园林生产。

研究内容包括病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等。

主要任务是保护城市的绿化面貌,保护园林植物免受或是少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和有害生物的危害使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其次是使得园林花卉、盆景、苗木等不因病虫害降低产量;三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蔓延及传播。

2、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与非侵染性病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原、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昆虫的生物学、园林植物昆虫分类、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园林植物根部病害、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刺吸式害虫及螨类、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突出理论的应用性。

课堂教学重点讲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讲授。

5、考核方式考试6、选用教材武三安主编《园林植物兵差防治》(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17、教学参考书[1]朱天辉主编《园林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菜平、祝树德主编《园林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3]彩万志、庞雄飞等编著《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4]许志刚等编著《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刘振宇,邵金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9.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1、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定义,理解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86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英文名称: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45学分:2.0适用对象:植保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昆虫学通论、植物病理学通论、植物化学保护、园艺及农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讲授园林植物上重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是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该门课主要阐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各类病原物及害虫的性状,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病虫害在园林建设专业中的重要性,且认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45学时,讲授33学时,实验12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二部分为园林植物昆虫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一章园林植物叶部病害(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病原2、认识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3、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

(2)以大丽花白粉病、驳骨丹锈病、兰花炭疽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月季黑斑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2)掌握这些病类的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验一重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一)要求: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园林植物锈病有哪些病原引起的?2、园林植物锈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怎么样?3、如何防治花卉白粉病?4、白粉病和锈病如何识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标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标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养护所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强化学生园林植物病虫草识别与综合防治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4)具有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7)具有知识、技术及时更新及追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园林昆虫、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基本知识。

(2)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

(3)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园林中常用农药的基本知识。

(5)掌握当地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

3.能力目标(1)能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2)能进行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3)能初步鉴别农药的优劣;(4)具备使用、配制常用农药的能力;(5)能运用物理机械、生物、植物检疫等综合防治病虫害;(6)能制定适合各类园林绿地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参考学时64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应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标本、录像和图片等教学手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素养,为就业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际和季节变化,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为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土壤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学习本课程。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 与应用技术相结合,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运用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的病虫害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其主要任务是使园艺专业学生运用己经学到的植物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园艺植物保护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园艺植物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方法,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同时联系山东省园艺植物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园艺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能够综合防治现代园艺植物生产基地规划病虫害以及相关组织管理的能力,掌握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方法、绿色生产方式、有机生产方式等, 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应用型的专业型人才,为从事园艺植物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综合防治2、熟悉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了解国内外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教学设计建议】首先介绍国内外园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的基本方法和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然后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revention and cur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arden plant课程编码:1321144325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时数:12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

该实践教学环节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园林工程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园林植物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一、目的要求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藏的技术与方法,学会昆虫鉴定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地昆虫的主要目科和优势种类、天敌昆虫的种类以及生活环境和主要习性,为本地园林植物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综合治理奠定科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086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英文名称: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 45
学分:2.0
适用对象:植保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昆虫学通论、植物病理学通论、植物化学保护、园艺及农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讲授园林植物上重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是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该门课主要阐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各类病原物及害虫的性状,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病虫害在园林建设专业中的重要性,且认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45学时,讲授33学时,实验12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二部分为园林植物昆虫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部分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部病害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病原
2、认识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3、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

(2)以大丽花白粉病、驳骨丹锈病、兰花炭疽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月季黑斑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2)掌握这些病类的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一重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一)
要求: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特点
课后练习:
1、园林植物锈病有哪些病原引起的,
2、园林植物锈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怎么样,
3、如何防治花卉白粉病,
4、白粉病和锈病如何识别。

5、园林植物炭疽病的症状有何特点,
6、试述菊花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7、试述月季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园林植物茎部病害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根茎病类、腐烂病类、萎蔫病类的病原 2(认识根茎病类、腐烂病类、萎蔫病类的症状 3(掌握根茎病类、腐烂病类、萎蔫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认识根茎病类、腐烂病类、萎蔫病类的症状特点。

(2)以苗木白绢病、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菊花枯萎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
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知识点;
(1)认识上述各类病害所引各种花木的病状。

(2)掌握其病征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怎样识别苗木白绢病,
2、苗木白绢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如何,
3、试述腐烂病类的症状特点,
4、真菌枯萎病和细菌枯萎病在症状上有何异同,防治上有何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讲授,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园林植物根部病害
(一)目的与要求
2
1(掌握根腐病类、线虫病类的病原
2(认识根腐病类、线虫病类的症状
3(掌握根腐病类、线虫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认识根腐病类、线虫病类的症状特点。

(2)以疫霉根腐病、园林植物根结线虫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知识点:
(1)认识疫霉根腐病、园林植物根结线虫病所引各种花木的病状,
(2)掌握其病征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问题与应用 3
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疫霉根腐病的病原如何识别,
2、疫霉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如何,
2、园林植物线虫病害症状特点怎样,
4、园林植物根结线虫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讲授,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园林植物其它病害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病类、病毒病类的病原
2(认识细菌病类、病毒病类的症状
3(掌握细菌病类、病毒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认识细菌病类、病毒病类的症状特点。

(2)以根癌病、夹竹丛枝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识别、
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知识点:
(1)认识上述各类病害所引各种花木的病状。

(2)掌握其病征特点、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实验二重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二) 要求:认识根茎病类、腐烂病类、萎蔫病类、病毒病类的症状特点。

3
课后练习:
1、园林植物病毒病害症状特点怎样,
2、园林植物细菌性病害症状特点怎样,怎样防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重要园林植物食叶害虫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食叶害虫种类、特点。

2(认识食叶害虫的为害状。

3(掌握重要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 认识刺蛾、袋蛾、毒蛾、尺蛾、夜蛾、天蛾、枯叶蛾的在园林植物上发生为害以及主要代表类型。

(2)以斜纹夜蛾、马尾松毛虫、大袋蛾等害虫为重点,介绍这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认识上述各类害虫的为害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2)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害虫的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实验三重要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和钻蛀害虫的识别要求:认识认识刺蛾、袋蛾、毒蛾、尺蛾、夜蛾、天蛾、枯叶蛾的在园林植物上
发生为害以及主要代表类型的症状。

第六章重要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钻蛀害虫种类、特点。

2(认识钻蛀害虫的为害状。

3(掌握重要钻蛀害虫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以天牛、金针虫等害等害虫为重点,介绍这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认识上述各类害虫的为害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2)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害虫的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4
第七章重要园林植物刺吸性害虫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刺吸性害虫种类、特点。

2(认识害虫的为害状。

3(掌握重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以桃蚜、温室白粉虱等害等害虫为重点,介绍这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认识上述各类害虫的为害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2)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害虫的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第八章重要园林植物苗圃害虫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苗圃害虫种类、特点。

(认识苗圃害虫的为害状。

2
3(掌握重要苗圃害虫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1
以蝼蛄\金龟子幼虫等害虫为重点,介绍这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认识上述各类害虫的为害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2)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害虫的防治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四园林植物重要刺吸性害虫及苗圃害虫识别。

5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讲习讨小其他教教学时数题论实验学环节课课课计
课程内容
8 3 11 第一章
4 4 第二章
2 2 第三章
2 1
3 6 第四章
6 6 第五章
2 3 5 第六章
6 6 第七章
2 3 5 第八章
33 12 45 合计。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武三安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出版社,1997
(2)韩召军主编,植物保护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吕佩珂主编,中国花卉病虫原色图谱,蓝天出版社,2001
大纲修订人:冯岩刘光华修订日期:2007.4.25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