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2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2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2: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3-1: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3-2: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3-3: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4:集中性实践环节安排表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类 历史学专业 世界历史专业 历史学类(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专业 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历史学类培养方案 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

二、专业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专业要求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

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制与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 毕业总学分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历史文献学、课程安排参考表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金融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课组课

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方案(专业代码)Base for Financial Mathematics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Major) )Major Introduction一、专业简介(Ⅰ、“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是山东大学整合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和经济学院的学科优势、师资队伍力量、教学资源和条件而成立的校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按照“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一流”的要求进行建设,全面整合金融学和应用数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的教育资源,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界限,培养跨学科交叉型金融人才,是一个集理论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人才培养基地。 “The base for financial mathematics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is a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base at Shandong University, which combines the strength, faculty and resources of both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hool of Economics. The base is set up following the guideline of “clear objects, priority on reform, emphasis on research, distinguished faculty, advanced facility, excellent teaching, and top quality.”The purpose is to integrat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sources in financ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related fields, and break the traditional boundaries between different fields. The base offers comprehensive trainings in financial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techniques, and is dedicated to training cross-disciplinary high-level financial experts. )Academic Objectives二、培养目标(Ⅱ、基地以培养“政治思想素质高、身心健康、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为目标。 The objective of this major is to train advanced financial experts with “high morality, healthy body and mind, solid expertise, innovating spirit, broad knowledge, strong ability, and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who can do both research and applied work. 三、培养要求(Ⅲ、Academic Requirements) 即对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具体地,基地培养的学生要求达到: 1.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崇高的理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2.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扎实的基本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理论与实务知识,能够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 3.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模型的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经济金融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调查、分析以及解决金融实务问题。 4.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性、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工作;胜任在企业从事财务、理财、风险管理工作;胜任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5.部分具有学术培养潜力的优秀毕业生能够达到直接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要求。

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管理办法

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管理办法基于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与规格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充分利用我校优良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探索、实践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带动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决定开设“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 一、办学目标 本着“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注重创新”的教学原则,实施“低年级通识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高,培养造就基础宽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复合型本科生,为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质量生源。 二、管理机制 1、成立河南大学实验班办公室,下设教学管理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教务处和学生处)。实验班办公室负责对实验班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生选拔、导师聘任、经费投入等重要问题进行研讨审定,并对实验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2、依托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科专业优势明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有关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实验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并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任本单位实验班班主任。 3、除针对实验班作出的特殊规定外,实验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均按

照普通本科生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4、学校实验班办公室和依托学院应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及时沟通和交流总结,对重大和关键问题须提交学校研究决定并执行。 三、学科专业设置 1、每年在全校人文社会学科、理工医学科各选择1~2个学科(专业)开办本科实验班。 2、实验班依托学院和开办学科(专业)的遴选,采取学院申报、学校集中评审方式进行。 3、实验班依托学院的选择及学科(专业)的设置与撤销,均有学校研究决定。 四、招生选拔 1、根据实际情况,实验班开设的学科专业可连年招生,也可隔年招生,每个实验班各30名学生。 2、实验班的学生在全校当年入校的新生中选拔产生。凡当年高考总成绩符合要求的新生均可自愿报名。 3、在学生报名基础上,实验班办公室及实验班依托学院共同负责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新生进行素质测试。素质测试主要就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按照高考成绩权重占60%、素质测试成绩权重占40%的办法,计算确定每位学生的综合成绩。根据综合成绩排名,择优录取本年级实验班新生。 五、培养模式

河南大学专项学分 名家讲坛报告

我做的字数估计有点多,你抄的时候可适量删减。但注意500字。 1题目: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健康价值(共1076) 主讲人:洪浩博士、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2年3月18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内容简介: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璀璨奇葩,自诞生三百多年来,已由豫北平原西部的偏僻乡村而风靡全球,形成蔚为壮观的太极现象。太极拳所具有的有氧运动、顺应阴阳、以动养生、以外引内的运动特点,使其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促进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有氧运动,又称为“绵缓运动”,它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运动强度不大,属于有氧运动的范畴.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以出现了“小劳术”、“五禽戏”、“八段锦”,西方体育对人体机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运动负荷的刺激来实现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量恢复”.在训练中,人体承受一定的负荷,便会产生相应的训练适应,通过增加适量的运动负荷,便可在新的水平上产生适应,不断地增加负荷便可达到逐步提高人体机能的目的。 2. 顺应阴阳 练习太极拳要注意阴阳的变化。但不是注意阴阳的变化就是太极拳。拳术中都会讲阴阳,并不只有太极拳讲阴阳,但太极拳对阴阳的追求更为明显。在运动过程中,阴阳是相辅相成的,在动作里,开为阳,合为阴;或者前进后退,或者提和降;提为阳,降为阴。通过阴阳的变化调节人体的平衡。在太极拳里讲究呼吸,逆腹式呼吸对太极拳的健康效果非常明显。。为什么逆腹式呼吸能促进太极拳的锻炼价值,是因为吸气的时候小腹内收,膈肌上浮,这样胸腔扩大,其容积也增加,整个呼吸的肺活量增加;在呼气的时候,小腹鼓出,气沉丹田,促进内脏的运动。这样一方面对内脏有一定按摩作用,促进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太极拳的练习,通过呼吸的调节,可以把内脏的功能协调起来。呼吸在调节人体机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太极拳里,通过阴阳的变化指导和规范外在的形体动作,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引导人体的内在功能。 3.以动养生 称为“意识体操,通过外在的动作,可以促进人体内在各个器官功能的协调。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动中求静,这也是太极拳和气功的不同之处。24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要求学生重心要保持平衡。保持重心的相对平衡,是拳家们经常提到的气沉丹田。在保持相对平衡的时候,上下起伏不是太大,才能做到气沉丹田。

附表1各类课程学分数和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附表1 各类课程学分数和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附表2 校通修课教学计划表

注: 1.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区分快班、普通班组织教学活动,对艺体类专业参照基础班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快班学生第3学期开设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见当学期公布的校选课列表),学生选修所获得的学分(最多选修2学分)可直接充抵校选修课学分。 2.在10个选修课学分中至少需要选修4学分理科类课程。 3.在10个选修课学分中,部分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学术讲座”、“自主修读”、“各类竞赛”等形式获得,具体执行办法详见相关文件。

附表3 广告学专业必修课教学计划表 注: 学生如具备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可以免做毕业论文,以相关成绩、论文、文章、证书复印件归入毕业论文成绩。 1.参加由行业组织的广告专业竞赛,获得一次全国三等奖、一次天津市一等奖、两次以上全国优秀奖、入围奖的平面类第一作者、策划书的前三位作者、影视、广播类的前两位作者; 2.在四年级开始之前,在公开出版发行报刊(以专业认定目录为准)上发表一篇2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或与专业相关的文章; 3.有三门以上的专业限选课程结课论文成绩为优秀(90分以上)。

附表4 广告学专业选修课教学计划表 注:学生需要在选修课中修读49学分,其中限选课程不少于30学分。

附表5 广告学专业副修教学计划表 注:1.修读本专业必修课程达到17学分,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辅修专业方向证书。 2.修读本专业必修课程达到24学分,限定选修课7学分,共计31学分,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副修专科证书。 3.修读本专业必修课程达到32学分,限选课与任选课合计18学分,共计50学分,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副修本科证书。 4.修读本专业必修课程达到34学分,限选课与任选课合计20学分,共计54学分,考试成绩合格,并符合本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取得双学士学位证书。 5.凡艺体类专业的学生副修本专业学位者,其外语过级成绩必须达到普通类专业授予学位要求。

河南大学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

河南大学文件 校发〔2015〕105号 河南大学 关于印发《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河南大学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四日

河南大学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硕连读学生培养计划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本硕连读生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专业及招生 第二条本硕连读专业主要依托学科专业性质适合、师资力量雄厚、有较强科研基础的学院承办。 第三条每年的本硕连读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由学校研究确定,并列入当年的河南大学本科生招生计划。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报考我校本硕连读专业并被录取后即为本硕连读生。 第三章学制 第四条以本科4年为基本学制的专业,本硕连读学制定为6年,本科阶段4年、硕士阶段2年。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学制定为8年,本科阶段5年、硕士阶段3年。 第四章教学组织 第五条实行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一体化的贯通培养模式。由招收本硕连读生的学院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本硕连读生培养方案,报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审定后实施,培养方案分别录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 第六条课程设置既要保证较为完整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又要注重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系统性和创新实践与科研训练实效。

第七条本硕连读生原则上单独组班上课。 第八条本硕连读生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 第五章教务管理 第九条本硕连读生的学籍和党团关系由举办本硕连读班的学院负责管理,其中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务管理分别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督导监管。 第十条本硕连读生不允许调换本硕连读专业和转出学习。 第十一条本硕连读生本科阶段学习结束后,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第十二条本硕连读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本硕连读生资格,不能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并从出现下列情形起随同专业普通班学习和管理。 (1)因违规违纪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者; (2)课程结业考试有不及格门次者; (3)三年级结束前,外语成绩未达到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条件要求者; (4)休学时间一年及以上者; (5)未达到培养单位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的。 第十三条符合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条件的本硕连读生,纳入学校当年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免去推荐环节,直接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本硕连读生原则上应于本科阶段最后一年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明确指导教师,设立专项学业奖学金,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管理纳入研究生管理系统。

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校行字[2000]9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河南大学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现将专项学分的认定工作做如下认定办法: 一、专项学分的组织领导与认定办法 1.各学院要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教务员组成的专项学分领导组,负责专项学分的具体认定工作。 2.辅导员负责学生专项学分的材料收集工作,分类整理后报送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3.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负责核定学生专项学分材料,确定所获学分,填写《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和《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统计表》。《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附专项学分原始材料由学院保存,《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统计表》一式二份,一份学院保存,一份加盖学院公章后报送教务处教务科。二、专项学分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以下所列专项进行选修,对某一专项可多修、也可少修或不修,但至少修够7学分方可毕业。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①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院推荐书目。 ②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书均有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①每学期期末由辅导员组织收集学生申请学分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并将材料提交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②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学院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③凡属学院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不记入学分。 ④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由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委托专业所属或相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评定,每项经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3.听学术报告 ①学生听3次学术报告,每次有详细的报告时间、地点,并且每次记录内容不少于500字,可获得1学分。 ②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能计算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1500字左右主题报告者(特殊专业以证书为准),可获得1学分。 5.发表文章 ①在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每篇1学分。 ②在校以上刊物上发表文学类文章每3篇记1学分。 ③发表文章的学分必须以原件为依据。 6.普通话 ①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合格标准,记1学分。 ②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他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 ③此学分以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7.竞赛 ①全国竞赛获奖每项2学分,省级竞赛获奖每项1学分,校级竞赛获奖3项1学分。 ②竞赛获奖以证书原件或评奖单位所发文件为依据。 8.创新与发明创造 ①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有关部门认定或获得国家专利,根据其等级和参与学生人数给予不同学分。 ②学生的创新与发明创造必须有相关部门加盖公章的认定证书。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认定内容(教务处发)

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内容 专项学分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以下所列专项进行选修,对某一专项可多修、也可少修或不修,但至少修够7学分方可毕业。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①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院推荐书目。 ②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书均有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①每学期期末由辅导员组织收集学生申请学分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并将材料提交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②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学院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③凡属学院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不记入学分。 ④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由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委托专业所属或相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评定,每项经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3.听学术报告 ①学生听3次学术报告,每次有详细的报告时间、地点,并且每次记录内容不少于500字,可获得1学分。 ②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能计算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1500字左右主题报告者(特殊专业以证书为准),可获得1学分。 5.发表文章 ①在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每篇1学分。 ②在校以上刊物上发表文学类文章每3篇记1学分。 ③发表文章的学分必须以原件为依据。 6.普通话

①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合格标准,记1学分。 ②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他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 ③此学分以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7.竞赛 ①全国竞赛获奖每项2学分,省级竞赛获奖每项1学分,校级竞赛获奖3项1学分。 ②竞赛获奖以证书原件或评奖单位所发文件为依据。 8.创新与发明创造 ①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有关部门认定或获得国家专利,根据其等级和参与学生人数给予不同学分。 ②学生的创新与发明创造必须有相关部门加盖公章的认定证书。

河南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

河南大学文件 校发…2009?290号 河南大学 关于印发《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管理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河南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精神,为更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全校普通本科生中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领导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组织协调、审批立项、监督检查和成果鉴定等日常工作。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和部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

责研究审定本单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工作规划、条件提供、导师配备、遴选申报等。 第四条按照“统一组织、鼓励创新、强化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以项目形式立项实施,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为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项目所在学院为每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配备2—3名教师组成的指导组。指导组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 指导教师职责为:围绕项目技术理论、实验方案设计、工作路线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研讨。指导教师应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并且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组织协调能力。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 第三章申报立项 第五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范围包括理论与技术研究、发明创造、制作与创作设计,以及其他具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申报的项目应以解决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和方法创新为主要目的,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目标明确、思想新颖、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方法合理。正常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子课题)不得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立项。每个实验项目实施期限

学时学分管理实施规定

学时学分管理实施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员工培训的学时学分管理内容和要求,以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为宗旨,引导员工将培训成效与岗位成才有机结合,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形成自觉学习、岗位奉献和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为打造学习型企业,推进“队伍建设上水平”提供培训资源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普陀分局(有限公司)员工的学时学分管理。 2 管理职责 2.1 人力资源部 是普陀分局(有限公司)学时学分制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a)组织对学时学分制管理工作的整体策划、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 b)负责制定学时学分管理规定,落实学时学分制管理要求; c)负责员工学时学分信息的日常维护,以及信息的采集、审核、录入和分析; d)负责员工学分的审批和使用。 2.2 各部门的管理职责: 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实施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具体负责: a)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学时学分制的日常管理; b)负责本部门员工学时学分信息的日常维护,以及信息的采集、审核、录入、分析、 汇总及员工学分使用的申报; c)负责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学时学分制管理工作。 3 学时与学时管理 3.1学时 是指员工参加学习、培训或参加与培训有关活动的时间,学时一般以课时为计量单位,一课时为45分钟。 3.2 计算学时的项目包括 3.2.1 参加国家、行业、地方及单位举办的与员工工作岗位相关的培训、研修活动,课时数由各部门负责核定按3.1执行。 3.2.2 参加学术会议:

a) 参加省(市)或行业及以上举办的学术会议的正式代表,可核定6课时;在会 议上发表论文者,另加5个课时。 b) 参加市局、集团公司级学术会议的正式代表,可核定5个课时;在会议上发表 论文者,另加3个课时。 3.2.3 课题研究与项目(含QC小组活动)开发: a)(市)或行业及以上课题(项目)组成员,组长、副组长在项目完成当年核定 60课时,其他成员各30课时; b)市局、集团公司级课题(项目)组成员,组长、副组长在项目完成当年核定40 课时,其他成员各20课时; c)普陀分局(有限公司)级课题(项目)组成员,组长、副组长在项目完成当年核 定30课时,其他成员各15课时。 3.2.4 出版著作或发表论文 a)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每千字为5课时; b) 在(市)或行业级刊物发表,每千字为3课时。 3.2.5 通过考试取得与岗位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一次性核定16课时。 3.2.6 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位)教育者,在规定学制的在读期间,每学期核定20课时。 3.3 除参加国家、行业、地方及单位举办的与员工工作岗位相关的培训、研修活动外其他学时项目,根据获取途径和有关要求,由员工如实填写《员工学时学分信息申报表》,(见附表A),并且提供相关材料的复印件。《申报表》经所在部门审核汇总后,与相关资料复印件统一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对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核,按照标准核实学时并维护。每年1月底前人力资源部对上一年度员工的学时情况进行统计,达到学时要求的,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将员工的基本学时折算成学分存入。 3.4 根据集团公司对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普陀分局(有限公司)实际情况,为合理配置和使用培训资源,加强领导干部、高技术、高技能和关键岗位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持续推进员工培训工作,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确定员工每年的基本学时为: 3.4.1领导班子每年基本学时不少于32课时;中层干部每年基本学时不少于24课时。 3.4.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的人员每年基本学时不少于72课时;具有技师及以上(指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员每年的基本学时不少于48课时;教育培训专职人员每年的基本学时不少于80课时;列入集团师资库的兼职教师每年参加业务培训和专业实践的基本学时不少于56课时。 3.4.3其他员工每年的基本学时不少于16课时。 3.5 根据以上学时规定,员工同时符合多个学时要求时,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员工因岗位等变动引起学时要求变化的,从发生变动的第二年起执行新的学时要求。

六、 专业课程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及旅游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旅游技术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能满足于旅游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学生应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代表思想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二、应职岗位 1.导游事务处理与基本业务管理、导游服务岗位: 2.日常旅游事务管理与实务处理岗位: 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管理岗位: 4.旅行社经营管理岗位; 5.旅游产品开发与推销实务处理工作岗位; 6.旅游产品与服务销售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岗位; 7.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的监督工作岗位; 8.旅游法规、制度与行政监督管理工作岗位。 三、业务培养规格(核心能力在序号后面加※) 1※.导游事务处理与基本业务管理及导游服务能力; 2※.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 3※.富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的能力; 4※.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的能力; 5※.现代饭店的管理能力; 6.旅游市场的调查、预测、决策能力;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的能力; 7.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 8.旅游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

1.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河南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精神,为更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全校普通本科生中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领导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

团委、科研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协调、审批立项、监督检查和成果鉴定等日常工作。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和部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定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规划、条件提供、导师配备、遴选申报等。 第四条按照“统一组织、鼓励创新、强化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以项目形式立项实施,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为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项目所在学院为每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配备2—3名教师组成的指导组。指导组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 指导教师职责为:围绕项目技术理论、实验方案设计、工作路线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研讨。指导教师应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并且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组织协调能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 第三章申报立项 第五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范围包括理论与技

河南大学本科学籍管理条例

河南大学本科学籍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我校新生,应持河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在规定日期内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事先向学校请假,请假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不报到者,视为自动 第二条新生入学时,应在指定时间内到学校医院进行体格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办理注册手续。经校医院诊断证明,认为应离校治疗者由本人申请,所在学院签署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应在教务处办理备案手续后离校回家治疗。其往返路费和医疗费自理,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两周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不再保留入学资格。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学校按规定进行新生复查。复查合格者,即正式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处理。属循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清退;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凡因舞弊清退的学生,所交学费不再退还。 第四条已取得学籍的学生必须于每学期开学前在规定时间内到校办理注册手续。每学年第一学期须交齐本学年应交费用后方能注册。不能如期注册者应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未经请

假,开学两周内未注册者,按自行退学处理,已交费用不再退还。 第二章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 第五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及学分将输入学生成绩库,并存 第六条所有课程成绩的评定原则上均实行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学生所修课程取得及格及以上成绩即取得该课程学分。 第七条学生正考、缓考、重修、重考成绩均按实考成绩录入成绩管理系统,补考成绩按60分录入。旷考、拒交试卷及考试作弊者,其考试成绩按0分录入。 第八条课程考核可由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实验、实习、课堂讨论、阶段考核等,其比例原则上不得高于总成绩的30%。课程结束考核形式有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具体可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撰写论文或报告等多种形式。 第九条因身体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应持学校医院证明,经所在学院教学院长签署意见,公共体育教学部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按规定上体育保健课;按照保健课认真锻炼的 第十条 1.没有选修的 2.每学期无故缺课时数累计达到该门课程教学总时数的六分之一者或每学期累计缺课时数(含请假)达到该门课程教学总时数的四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模块类别 必修课选修课合计占总学分 比例(%)学分学时(周)学分学时(周)学分学时(周) 通识教育理论教学39 708 8 47 708 24.4 实践环节 4.5 6周 4.5 6周 2.3 学科教育理论教学49.5 792 49.5 792 25.7 实践环节8.5 112学时 +5周 8.5 112学时 +5周 4.4 专业教育理论 教学 专业核心类31 496 31 496 16. 专业类8.5 136 8.5 136 4.4 实践环节36 36周36 36周18.7 个性培养课外研学8 8 4.1 总计168.5 2108学时 +45周 24.5 136 193 2244学时 +45周 100 其中:实践环节49 112学时 +45周 8 57 112学时 +45周 29.5

七、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 性质 学 分 学时 (周) 其中开课 学期 备注 实验上机习题课外 390001T1 体育(一) 必修 1 32 1 Physical Education(Ⅰ) 410001T1 军训 必修1.5 3周 1 含入学 教育Military Training 410002T1 军事理论课 必修 1 36 4 1 Military Theory Course 060001T1 材料与人类文明 必修 1 16 1 Materials and Human Civilization 130701X1 高等数学A(一) 必修 5 80 1 Advanced Mathematics A(I) 210101T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1 Moral Education and Foundation of law 210501T1 形势与政策 必修16 1-4 第4学期 记成绩Situation and Policy 180502T1 英语读写译(一) 必修 2 32 1 English Reading,Writing and Translating(I) 180501T1 英语视听说(一) 必修 2 32 1 English View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I) 091201T1 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2.5 40 16 1 The Fundamental of Computers 091215T1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必修 1 1周 1 Computer Practice 080202X1 工程图学(一) 必修 3 48 4 1 Engineering Graphics(Ⅰ) 150201X1 工科大学化学——无机结构基础 必修3.5 56 1 Academic Chemistry—Structural Chemistry of Molecular and Crystal 150213X1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与基础数据测定方法 必修0.5 16 16 1 Experimental Academic Chemistry—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 Methods 第一学期必修27学分,最低选修0学分,合计27学分

实践环节课学分要求

河南大学课程设臵与学分安排:

根据《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之规定,学分还必须完成7学分“专项学分”。见下表: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下述某一专项多修学分而在另一专项上少修学分或不修学分,但四年内至少修够7学分方能毕业。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均有1500字左右的笔记算1学分。

2.听讲座 (1)学生参加6次讲座活动,每次记有不少于500字的详细笔记可算1学分。 (2)学生所听非专业性讲座不得少于3次。笔记要求有听讲座的时间、地点及讲座题目、内容等。 (3)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算学分。 3.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分标准参见“河南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项目、学分分配表”。(2)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报告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 4.发表文章 (1)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1学分,文学类文章3篇1学分。 (2)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类文章每5篇记1学分。 (3)发表文章的学分必须要以原件为依据。 5.普通话 (1)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合格标准,记1学分。(2)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它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此学分依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6.竞赛 (1)部分学分参见“河南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项目、学分分配表”核算。 (2)竞赛获奖以证书原件或评奖单位所发文件为依据。 7.创新与发明创造 (1)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有关技术部门认定或获得国家专利,根据其等级和参与学生人数给予不同学分。 (2)学生的创新与发明创造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认定证书并加有公章。 (3)学校鼓励学生创新。对因创新与发明创造而多获学分的学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鼓励。

神经病学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神经病学》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20学时 (一)绪论、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4学时(二)脑血管疾病4学时(三)癫痫3学时(四)多发性硬化1学时(五)运动障碍疾病3学时(六)重症肌无力1学时(七)周围神经疾病2学时(八)脊髓疾病2学时 二、自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检查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三)中枢感染性疾病 (四)肌病 (五)头痛 (六)脱髓鞘疾病 (七)运动神经元病 (八)痴呆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一、绪论、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 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颅神经 (一)扼要讲解12对颅神经的解剖生理。一般讲解颅神经损害时出现的临床症状。 (二)重点讲解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的几对颅神经损害时出现的临床表现。包括根据不同的视路病变和视野缺损进行定位诊断;三叉神经周围支及核性损害的区别;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区别;第3、4对颅神经损害的表现。 二、感觉系统 (一)扼要讲解感觉的定义及感觉的分类。 (二)重点讲解感觉传导通路、节段性感觉支配。 (三)一般讲解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四)扼要讲解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自学为主)。 (五)扼要讲解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自学为主)。 三、运动系统 (一)扼要讲解运动系统构成,由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小脑组成。 (二)扼要讲解下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生理;一般讲解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三)扼要讲解上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生理;一般讲解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重点讲解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比较。 (四)扼要讲解锥体外系统的解剖生理;扼要讲解锥体外系受损的临床表现。 (五)扼要讲解小脑的解剖生理;扼要讲解小脑受损的临床表现。 四、反射 (一)扼要讲解反射的定义、反射的解剖学基础及反射的分类。 (二)扼要讲解浅反射的定义及反射弧径,一般讲解常见的浅反射及浅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扼要讲解深反射的定义及反射弧径,一般讲解常见的深反射及深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重点讲解病理反射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五、脑的各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和定位、 扼要讲解大脑半球、内囊、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脊髓损害的症状和定位(自学为主)。掌握丘脑综合症、延髓背外侧综合症、闭锁综合征等概念。 六、意识障碍 (一)重点讲解意识水平改变的临床表现;扼要讲解意识内容改变的临床表现。 (二)一般讲解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及昏迷病人的检查步骤。 二脑血管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