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19-2020完整实施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员工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以下为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的一些建议和资料:1. 风险分级标准:根据食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分级标准,将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纳入考虑,将风险级别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2. 风险评估: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源、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操作规程的制定、员工培训等方面,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食品加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落实责任制,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 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化学品泄漏、设备故障等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确保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6. 安全监测与检查:建立安全监测与检查制度,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和复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7. 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安全报告制度等,形成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机制。

以上是一些建议和资料,作为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的参考。

具体的方案需要根据食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炼钢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炼钢安字〔2016〕41号)的有关要求,经车间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任务目标(一)建立切合车间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车间重点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风险,明确风险点并实施标准化管控。

(二)结合厂级要求,在车间原有隐患排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及时治理消除、实现闭环管理”。

(三)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四)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现有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生产安全稳定顺行。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1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主要职责:研究构建车间两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两个体系宣贯和推进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各班组“双体系建设”开展及落实情况。

三、责任分工(一)车间主任XXX为“双体系建设”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总体推进、监督、考核。

(二)安全特别助理XXX负责机械设备设施、工业建筑、机械点检检修、消防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应急组织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培训教育。

(三)区域工程师XXX负责电气设备设施、电气点检检修、动力能源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四、实施步骤(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2016年8月10日至31日)1. 编制相关文件(1)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实施方案、炼钢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细则》、《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2排查治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车间实施细则。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本文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

该方案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

二、目标1.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形成管理闭环;2.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3.减少事故发生频次和风险程度,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4.优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三、实施步骤1.组建领导团队成立由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团队,负责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统筹协调推进工作。

2.制定管理标准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明确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和责任分工,规定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分级标准,并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处理。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风险得到规范和有效的管控。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和方法,明确隐患排查、整改和验收的责任和要求。

落实隐患记录、整改和追溯制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和彻底的治理。

5.建立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

开展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巧。

6.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部门和个人进行安全工作的定期考核。

对于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7.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安全工作有人负责、有环节可查。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1)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1)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关于印发<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经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任务目标(一)建立切合车间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车间重点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风险,明确风险点并实施标准化管控。

(二)结合厂级要求,在车间原有隐患排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及时治理消除、实现闭环管理”。

(三)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赵风太副组长:钱鑫组员:王秀文、王业振、张普、谭龙、刘家昊、王超、高金杰1主要职责:研究构建车间两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两个体系宣贯和推进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各班组“双体系建设”开展及落实情况。

三、责任分工(一)办公室主任钱鑫为“双体系建设”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总体推进、监督、考核。

(二)安全助理王秀文负责机械设备设施、工业建筑、机械点检检修、消防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应急组织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培训教育。

(三)电气专工张普负责电气设备设施、电气点检检修、动力能源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四、实施步骤(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1. 编制相关文件(1)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实施方案、电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细则》、《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车间实施细则。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体系全套文件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体系全套文件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体系全套文件文件目录1 1.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2 3.1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3 3.4.1重大风险汇总表4 3.4.2重大风险清单5 4.3.1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流程6 4.3.2控制措施评审记录7 5.2双体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审定发布通知8 5.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考核奖惩制度9 6.1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10 6.2.1公司级风险点分布图11 6.2.2车间风险公告栏12 6.2.3岗位风险告知卡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第1页共1页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发布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1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对所有风险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

本指导书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其风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 ×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表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表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2 风险评价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制定风险判定准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3)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5)相关方的诉求等。

在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时,应该考虑人、财、物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次,并结合自身实际和方法给出等级判定准则,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判定风险等级。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文件精神,根据上级安监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作业,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管控、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到2018年12月底前,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为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长:XXXXXXXXX副组长:X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科,单阳威任办公室主任。

具体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消防条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6〕60号)四、工作计划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3月5日—4月25日)。

食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

食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

食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1. 背景介绍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食品企业作为食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从源头到终端全程保障食品的安全。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2.1 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划分不同的管控要求。

食品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风险等级划分准则,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2.2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结果,食品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设备设施管理:保证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标准,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原料供应管理:确保原料供应商符合相关生产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并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控制:制定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确保生产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检测监控措施:建立检测监控系统,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环节进行抽检和监测,确保食品符合相应标准。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食品安全。

3.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3.1 隐患排查食品企业应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流程环节:对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如原料储存管理、设备设施维护等。

•环境卫生:对生产场所进行卫生检查,预防和控制细菌、虫害等因素的污染。

•储存运输环节:对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等因素进行排查,确保食品质量。

•食品包装及标签:对食品包装和标签进行检查,确保产品信息准确、合法。

3.2 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指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整改措施: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并明确责任人和落实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省政府《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加快推进超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按集团安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XX店实际情况,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任务目标(1)建立切合本标段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重点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风险,明确风险点并实施标准化管控。

(2)结合有关要求,在原有隐患排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及时治理消除、实现闭环管理”。

(3)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4)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现有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生产安全稳定顺行。

2、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成员: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两个体系宣贯和推进工作,监督检查“双体系建设”开展及落实情况。

3、责任分工(1)组长XXX(总经理)为“双体系建设”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双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推进、监督、考核,负责落实“双体系建设”相关费用。

(2)副组长XXX(保卫科长)、XXX(物业负责人)协助组长做好“双体系建设”实施总体推进、监督、考核及落实工作,负责开展“双控体系建设”后勤物质及资金保障,全面负责“双体系建设”实施工作。

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检查治理与验收、审查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及监督检查各部门的“双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及落实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包装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全套资料标准汇编文件食品包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全套方案资料标准汇编编号:Q/RAH-001-20192019-2020版发布日期:2019-04-15 实施日期:2019-07-15XX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目录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第1章总则 (7)1.1 适用范围 (7)1.2 编制依据 (7)1.2.1 相关法规及规定 (7)1.2.2 部门规章 (8)1.2.3 地方法规及文件 (9)1.2.4 标准和规范 (10)1.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12)1.4 术语和定义 (13)1.4.1 风险 (13)1.4.2 危险源 (13)1.4.3 风险点 (14)1.4.4 风险辨识 (14)1.4.5 风险评估/评价 (14)1.4.6 风险分级 (14)1.4.7 风险管控 (15)1.4.8 风险信息 (15)1.4.9 重大风险 (15)1.4.10 重大危险源 (15)第2章工作机制 (17)2.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17)2.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18)2.2.1 总则 (18)2.2.2 组织管理 (18)2.2.3 安全风险辨识 (19)2.2.4 方法及要求 (23)2.2.5 检查考核 (26)2.2.6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28)2.3 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31)第3章风险点识别方法 (34)3.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34)3.2 风险点识别方法 (34)3.3 风险评价方法 (34)3.4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35)3.5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35)3.6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35)第4章风险点分类标准 (36)4.1 物的不安全状态 (36)4.2 人的不安全行为 (37)4.3 作业环境的缺陷 (38)4.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38)第5章风险识别措施 (44)5.1 食品包装企业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清单 (44)5.2 生产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8)第6章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 (65)6.1 风险的定义 (65)6.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65)6.3 事故的可能后果S (66)第7章作业风险分析法(TRA) (69)7.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69)7.2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 (70)7.3 风险矩阵 (71)7.4 风险分级 (71)第8章风险分级管控建设成果 (73)8.1 风险责任人划分 (73)8.2 风险评估表 (76)8.3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76)8.4 食品包装企业安全检查表 (77)8.5 企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139)8.6 企业安全检查表表法(SCL)记录表 (145)8.7 作业活动清单 (161)8.8 安全检查对照样表 (161)8.9 设备设施清单 (169)第9章保障措施 (170)9.1 成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保障工作小组 (170)9.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培训 (170)9.2.1 培训基本要求 (170)9.2.2 安全和业务技术培训管理 (171)9.2.3 风险预控管理培训考核评估管理 (173)9.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检查与考核 (174)9.3.1 检查方式 (174)9.3.2 检查内容 (175)9.3.3 考核评分办法 (175)9.3.4 考核奖惩办法 (176)9.4 其他保障措施 (176)第10章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79)第11章风险告知卡 (180)第12章附表 (252)12.1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专项培训计划表 (252)12.2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考核表(表1) (253)12.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考核表(表2) (255)12.4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考核表(表3) (256)第二部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58)第1章总则 (259)1.1 编制目的 (259)1.2 术语及定义 (260)1.3 编制依据 (260)1.4 基本要求 (264)1.4.1 健全机构 (264)1.4.2 完善制度 (264)1.4.3 组织培训 (264)1.4.4 落实责任 (264)第2章工作任务及实施 (265)2.1 成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265)2.2 责任及职责划分 (265)2.3 隐患排查 (266)2.4 隐患排查结果的处理 (268)2.4.1 隐患分级 (268)2.4.2 隐患的判定标准 (269)2.4.3 隐患级别的确定 (269)2.4.4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 (270)2.5 隐患分级治理 (270)2.5.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

(270)2.5.2 一般隐患的整改 (271)2.5.3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271)2.5.4 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 (271)2.5.5 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71)2.5.6 隐患治理验收 (276)2.6 档案管理 (276)2.7 评审与更新 (276)第3章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278)3.1 基础管理类 (279)3.2 生产现场类 (293)第4章隐患排查台账 (310)4.1 隐患排查台账 (310)4.2 食品包装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 (312)4.3 食品包装企业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352)4.4 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检查表 (394)4.5 隐患整改通知单 (396)4.6 安全生产隐患通知单(排查) (397)4.7 安全生产隐患验收单(治理和验收) (400)第5章附录样表 (402)5.1 表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 (402)5.2 表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 (404)5.3 表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 (405)5.4 表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 (407)5.5 表5: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 (409)5.6 表6: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411)5.7 表7: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 (414)5.8 各专业隐患排查表 (416)5.8.1 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 (416)5.8.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 (421)5.8.3 工艺隐患排查表 (425)5.8.4 设备隐患排查表 (428)5.8.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 (431)5.8.6 仪表隐患排查表 (435)5.8.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 (437)5.8.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 (439)5.8.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 (446)5.8.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 (448)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第1章总则1.1适用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XX食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规及规定1.2.2部门规章1.2.3地方法规及文件1.2.4标准和规范1.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经公司安委会同意,我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在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过程中应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

要求工作人员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1.4术语和定义1.4.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风险(R)=可能性(L) ×后果(C)。

1.4.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1.4.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1.4.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1.4.5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GB/T28001-2011 《职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1.4.6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

员工应引起注意。

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1.4.7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1.4.8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1.4.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2章工作机制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安全指挥中心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工作目标:根据《食品包装企业安全建设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建设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建设财产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