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解释模型及典型曲线共53页
合集下载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早期
S 1 .15 p w 1 1 h m s r 5 p w flg 8 .0C t8 r K w 2 5 lg 1 3 lg tp t p1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概述
典型曲线拟合法 *压力解释图版:均质油藏样板曲线+介质间窜
流板样曲线 *压力导数解释图版:均质油藏压力导数曲线+
其它类型井和油藏的试井解释
◆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 均质油藏中垂直裂缝井的试井解释 ◆ 水平井试井解释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地质模型
油藏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地质模型
基质岩块(Km,m)
裂缝(Kf,f)
单元体
双重孔隙介质由具有一 般孔隙结构的岩块(又 称团块)和分割岩块的 裂缝系统所组成。
整个系统径向流动阶段0.5线
纯井筒储集 介质间不稳定流动的径向流动段0.25线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介质间不稳
t
定流动实测压力导数曲线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p 't
纯井筒储集
整个系统径向流动阶段0.5线 0.25线
介质间不稳定流动未达到径向
t
流动情形的实测压力导数曲线
lg t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情形的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曲线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p
' D
tD CD
C D (1 ) 2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介质间不稳 tD CD
定流动压力导数解释图版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p 't
图版中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P2 )
0
至今,试井涉及的问题都和上述基本 方程的解有关
上述基本方程要求解,必须配上初始 条件和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又包括内边 界条件(井点的条件)和外边界条件 (模型外边界条件)
由于内外边界条件的不同给法,就得 到了各种不同的解,这就构成了试井书 上数不尽的解,或试井模型
提纲
一.试井含义 二.试井解释的基本渗流力学原理 三.试井用地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四.试井用井模型基本类型 五.几个基本解 六.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七.渗流特征和试井模型 八.基本典型曲线
稳定流压接近自喷最小流压(例如,取 0.3~1.0Mpa)。 •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 个工作制度。
• 一般测试程序 • 1.测地层压力 •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 2.工作制度程序
•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 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 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 3.关井测压
•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 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图1—1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 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 程表示:
•
q Jp p
• 式中:q——产量,m3/d • J——采油指数,m3/d·MPa • ΔpP——生产压差,MPa
• 给前式加上表皮效应,并将自然对数变成 常用对数得:
pwf
pi
2.21076qB
Kh
lg
t
lg
K
Ct rw2
0.86859S 1.90768
• 式中 q——地面脱气原油产量,m3/d; • B——原油体积系数; • μ——地下原油粘度,mPa.s • K——地层有效渗透率,10-3μ㎡ • ——油层有效厚度,m; • ——生产时间,h; • φ——油层孔隙度; • Ct——总压缩系数,1/MPa • rw——井的半径,cm • S——表皮效应;
测井曲线综合解释

典型水淹层:
1、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自然电位幅度增加) 2、径向电阻率比较法(深探测电阻率值下降) 3、感应电导率幅度下降 4、精细C/O比测井。 5、RFT压力系数资料
电阻率下降法 濮3-429井测井解释成果图
11
W33-329井
2800
微梯度
(欧姆·米)
0
10
井径 (厘米)
15
65
微电位
(欧姆·米)
100
0
可动烃
0.2
20 1500
0 100
(%)
0
S2l4
9
28219000
10 11 12 13 114516 1718 1 2 3 45 6
29120820 2920 2830 2930
22894400
F/46
F/31
29502850 2960
3250
微梯度
3350
0 (欧姆·米) 10 3260
78
W33-293井
2860
微梯度
(欧姆·米)
0
10 15
井径 (厘米)
65
文33-293井测井曲线组合图
泥质含量
(%)
0
100
2870
微电位
(欧姆·米)
0
10
钻头直径 (厘米)
声波
15
65
砂质含量
100
0
八侧向
4米梯度
F/50
(欧姆·米)
(欧姆·米)
0.2
20 0
30 0
含油饱和度 (%)
100
类型
测井曲线
代码
电阻率
微梯度
ML1
电阻率
1、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自然电位幅度增加) 2、径向电阻率比较法(深探测电阻率值下降) 3、感应电导率幅度下降 4、精细C/O比测井。 5、RFT压力系数资料
电阻率下降法 濮3-429井测井解释成果图
11
W33-329井
2800
微梯度
(欧姆·米)
0
10
井径 (厘米)
15
65
微电位
(欧姆·米)
100
0
可动烃
0.2
20 1500
0 100
(%)
0
S2l4
9
28219000
10 11 12 13 114516 1718 1 2 3 45 6
29120820 2920 2830 2930
22894400
F/46
F/31
29502850 2960
3250
微梯度
3350
0 (欧姆·米) 10 3260
78
W33-293井
2860
微梯度
(欧姆·米)
0
10 15
井径 (厘米)
65
文33-293井测井曲线组合图
泥质含量
(%)
0
100
2870
微电位
(欧姆·米)
0
10
钻头直径 (厘米)
声波
15
65
砂质含量
100
0
八侧向
4米梯度
F/50
(欧姆·米)
(欧姆·米)
0.2
20 0
30 0
含油饱和度 (%)
100
类型
测井曲线
代码
电阻率
微梯度
ML1
电阻率
04第4章 试井解释模型20131018

5
类别 内边界模型 储层模型
外边界模型 流体模型 流量模型
学
位
模型
Modern well test
第四章、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1 试井解释模型
4.3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学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6
Modern well test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油藏
输入信号 产量变化
学
位
17
Modern well test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的重要手段之 一是解释图版拟合,或称为样板曲线 解释图版拟合 拟合(Type Curve Match)。 通过图版拟合,可以得到关于油 藏及油井类型、流动阶段等多方面的 信息,还可以算出K、S、C等参数。
18
学
位
Modern well test
Modern well test
学
第四章 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 试井解释方法
1
位
Modern well test
第四章、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1 试井解释模型
4.3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学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2
Modern well test
4.1 试井解释模型
油气藏在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埋藏深浅、 压力大小、流体种类和组分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 在试井过程中,所呈现的性态却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油气藏只不过像一个精度不太高的反 应器,只当输出讯号的差别足够大时,地层的差异 才能显现出来,试井才能探测得到。此外,所有各 种性态都只由若干个基本“部分”或“部件”组成。具 体来说,试井解释模型由基本模型、内边界条件和 外边界条件三大部分组成,每一大部分在测试的不 同时间起着支配作用。显然,要想得心应手地选择 试井解释模型,就得对组成解释模型的所有各个基 本“部分”或“阶段”,以及它们的特征有清楚的了解 。
类别 内边界模型 储层模型
外边界模型 流体模型 流量模型
学
位
模型
Modern well test
第四章、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1 试井解释模型
4.3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学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6
Modern well test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油藏
输入信号 产量变化
学
位
17
Modern well test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的重要手段之 一是解释图版拟合,或称为样板曲线 解释图版拟合 拟合(Type Curve Match)。 通过图版拟合,可以得到关于油 藏及油井类型、流动阶段等多方面的 信息,还可以算出K、S、C等参数。
18
学
位
Modern well test
Modern well test
学
第四章 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 试井解释方法
1
位
Modern well test
第四章、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1 试井解释模型
4.3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学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2
Modern well test
4.1 试井解释模型
油气藏在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埋藏深浅、 压力大小、流体种类和组分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 在试井过程中,所呈现的性态却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油气藏只不过像一个精度不太高的反 应器,只当输出讯号的差别足够大时,地层的差异 才能显现出来,试井才能探测得到。此外,所有各 种性态都只由若干个基本“部分”或“部件”组成。具 体来说,试井解释模型由基本模型、内边界条件和 外边界条件三大部分组成,每一大部分在测试的不 同时间起着支配作用。显然,要想得心应手地选择 试井解释模型,就得对组成解释模型的所有各个基 本“部分”或“阶段”,以及它们的特征有清楚的了解 。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模型

1 tD pD = [ln + 0.80907 + ln( CDe 2 s )] 2 CD
1 pD = [ln t D + 0.80907 + 2 S ] 2
p′ = D
dpD tD 1 CD tD ⋅ = ⋅ = 0.5 d( tD / CD ) CD 2 tD CD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wD = pwDi + pwDb
存在外边界影响的 井底压力 无限大油藏 井底压力 边界影响产生的 井底压力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三、 几种常见边界的压力特征
1. 一条直线封闭边界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四)均质无限大油藏压力压力特征
101 100
10-1
m =1
10-3 10-2 10-1 100
p′ = 0.5 D
101 102
10-2 10-4
tD
均质无限大油藏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基本特征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2
3 4 5
k = 50mD
k = 100mD
储层渗透率对半对数曲线特征的影响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25 P (MPa) 20 15 10 5 0 10-4 10-3 10-2 10-1 100 101 102 t (hr)
1 pD = [ln t D + 0.80907 + 2 S ] 2
p′ = D
dpD tD 1 CD tD ⋅ = ⋅ = 0.5 d( tD / CD ) CD 2 tD CD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wD = pwDi + pwDb
存在外边界影响的 井底压力 无限大油藏 井底压力 边界影响产生的 井底压力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三、 几种常见边界的压力特征
1. 一条直线封闭边界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四)均质无限大油藏压力压力特征
101 100
10-1
m =1
10-3 10-2 10-1 100
p′ = 0.5 D
101 102
10-2 10-4
tD
均质无限大油藏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基本特征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2
3 4 5
k = 50mD
k = 100mD
储层渗透率对半对数曲线特征的影响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25 P (MPa) 20 15 10 5 0 10-4 10-3 10-2 10-1 100 101 102 t (hr)
试井解释基础知识理论

坐标表示(tp+△t)/△t,这样的半对数曲线就 称为霍纳曲线。 MDH曲线:即以直角坐标表示关井井底压力Pws(△t),对数坐 标表示关井时间△t,这样的半对数曲线就称为MDH 曲线。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可以计算油层渗透率k、表皮系数S以及油层外推压
力等。
13.井筒储集效应和储集系数
在油井开井阶段和刚关井时,由于流体自身的压缩性, 都存在续流影响,这就是“井筒储集效应”。
几种特定流动的压力导数特征斜率值
9.段塞流
在钻柱(DST)测试中,打开井底阀以后,随着地层 流体的产出,测试管柱的液面不断上升。对于自喷能量 差的地层,液面达到井口之前,流动即停止,从而形成 自动关井。这种流动称为“段塞流”。
10.探测半径
当一口井以产量q生产时,井底压力开始下降,压力波不断向地层内部传播, “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在任何时刻ti,都总有那么一个距离ri,在油层中 与生产井距离超过的ri地方,压降仍为0(严格地说,该地方压降仍然非常小,只 是无法探测出来而已).这个距离就称为“探测半径”。
试井解释基本模型 及其特征曲线
一、均质油藏
1、物理模型
✓流体为单相微可压缩液体,储层中达到径向流; ✓忽略毛管力和重力; ✓油井测试前地层各处的压力均匀; ✓地层各向同性,均匀等厚。
井
k
2、数学模型
渗流方程: 2p1pCt p
r2 rr 3.6k t
边界条件: p|t0 pi
p|rpi
rp rrrw
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为为早期段早期段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向流这一阶段称为向流这一阶段称为晚期段晚期段真正真正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即即中期段中期段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2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可以计算油层渗透率k、表皮系数S以及油层外推压
力等。
13.井筒储集效应和储集系数
在油井开井阶段和刚关井时,由于流体自身的压缩性, 都存在续流影响,这就是“井筒储集效应”。
几种特定流动的压力导数特征斜率值
9.段塞流
在钻柱(DST)测试中,打开井底阀以后,随着地层 流体的产出,测试管柱的液面不断上升。对于自喷能量 差的地层,液面达到井口之前,流动即停止,从而形成 自动关井。这种流动称为“段塞流”。
10.探测半径
当一口井以产量q生产时,井底压力开始下降,压力波不断向地层内部传播, “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在任何时刻ti,都总有那么一个距离ri,在油层中 与生产井距离超过的ri地方,压降仍为0(严格地说,该地方压降仍然非常小,只 是无法探测出来而已).这个距离就称为“探测半径”。
试井解释基本模型 及其特征曲线
一、均质油藏
1、物理模型
✓流体为单相微可压缩液体,储层中达到径向流; ✓忽略毛管力和重力; ✓油井测试前地层各处的压力均匀; ✓地层各向同性,均匀等厚。
井
k
2、数学模型
渗流方程: 2p1pCt p
r2 rr 3.6k t
边界条件: p|t0 pi
p|rpi
rp rrrw
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为为早期段早期段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向流这一阶段称为向流这一阶段称为晚期段晚期段真正真正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即即中期段中期段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2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课件

05
试井曲线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功能介绍
数据导入导出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方便用户导入和导出数 据。
数据分析
支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
曲线拟合
提供多种曲线拟合算法,满足不同类型数据 的拟合需求。
结果可视化
提供丰富的图表类型,方便用户对结果进行 可视化展示。
软件操作流程
数据导入
将数据导入软件中 。
目的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层参数 、确定地层产能、评估油气藏类 型和特征,以及了解井筒和地层 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井曲线的类型
01
02
03
压力曲线
压力曲线是试井过程中记 录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可以反映地层压力和 产能的变化。
流量曲线
流量曲线是试井过程中记 录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可以反映地层流体的 流动特性和产能。
评估油气藏类型
通过试井曲线分析,可以评估油气藏的类型和特征,如构 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为后续的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依 据。
提高采收率
通过试井曲线分析,可以了解油气藏的流动特性和生产潜 力,为制定合理的采收率提供依据,提高油气藏的经济效 益。
02
试井曲线分析方法
径向流分析
总结词
径向流分析是试井曲线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于描述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径 向分布。
环境监测
用于分析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评估环境质量状 况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径向流分析基于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径向分布模型,通过分析试井曲线数据,可 以确定地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进而评估地层的生产能力和开发潜力。
线性流分析
总结词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封闭油藏中一口井以稳定 产量投入生产,当压力影 响达到所有封闭边界之后, 便进入“拟稳定流动”阶 6 段。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7
9)直角坐标图、半对数坐标图、双对数坐标图 试井常用直角坐标图是指纵坐标为时间轴、横坐标为压力轴,在该坐标系中跟实际 测试的数据绘制出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半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绘制压力随时 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常规试井解释。 双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横坐标为时间 的对数轴;绘制压力对数值与时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现代时间图版拟合解释。
15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7
9)直角坐标图、半对数坐标图、双对数坐标图 试井常用直角坐标图是指纵坐标为时间轴、横坐标为压力轴,在该坐标系中跟实际 测试的数据绘制出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半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绘制压力随时 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常规试井解释。 双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横坐标为时间 的对数轴;绘制压力对数值与时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现代时间图版拟合解释。
15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