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系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轮系

F = 1 —— 行星轮系. 有一个中心轮固定
F = 2 —— 差动轮系. 没有固定的中心轮
2 3
2 3
H 1
H 1
●
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假定系杆固定时,所得 到的“定轴轮系”,称为原 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
c
b
H
a
c
b
H
a
周转轮系中,任两构件相对于系杆 H 的速比,称为该轮系的转 化轮系的传动比(假想为定轴轮系传动比)。
Zd = 100 求: iHa
解: iHa
若为定轴轮系
1 1 iaHb
1
(
1 zc za
zb zd
)
10000 η= 0.25%
iab
zc zb za zd
0.9999
c
d
iba
1 iab
1.0001
H
a
b
若 Za = 99 则 iHa = = -100
●
例 3. 已知: Z1 = 15,Z2 = 25, Z2’ = 20
b)齿轮3’、4、5 组成定轴轮系
2)计算各轮系传动比
a)差动轮系部分:
i1H3
1 H 3 H
1 5 3 5
z2z3 z1 z2
1
z2 z3 z1 z 2
( 5
3 ) 5 (1)
例4(续)
b)定轴轮系部分
i 3 5
3 5
3 5
z5 z 3
3
z5 z 3
5 (2)
3)联立(1)、(2)求解
iaHc
na nc
nH nH
c
H
ab c
H
ab
●
§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F = 2 —— 差动轮系. 没有固定的中心轮
2 3
2 3
H 1
H 1
●
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假定系杆固定时,所得 到的“定轴轮系”,称为原 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
c
b
H
a
c
b
H
a
周转轮系中,任两构件相对于系杆 H 的速比,称为该轮系的转 化轮系的传动比(假想为定轴轮系传动比)。
Zd = 100 求: iHa
解: iHa
若为定轴轮系
1 1 iaHb
1
(
1 zc za
zb zd
)
10000 η= 0.25%
iab
zc zb za zd
0.9999
c
d
iba
1 iab
1.0001
H
a
b
若 Za = 99 则 iHa = = -100
●
例 3. 已知: Z1 = 15,Z2 = 25, Z2’ = 20
b)齿轮3’、4、5 组成定轴轮系
2)计算各轮系传动比
a)差动轮系部分:
i1H3
1 H 3 H
1 5 3 5
z2z3 z1 z2
1
z2 z3 z1 z 2
( 5
3 ) 5 (1)
例4(续)
b)定轴轮系部分
i 3 5
3 5
3 5
z5 z 3
3
z5 z 3
5 (2)
3)联立(1)、(2)求解
iaHc
na nc
nH nH
c
H
ab c
H
ab
●
§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轮系

解轮系(1)、求轮系中某两轴之间的传动比i。 (2)、求轮系中某轴的转速n。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B
§5-2 定轴轮系及传动比
一、传动比计算表达式
任意两轴之间的传动比定义为:
i Ⅰ
ⅠⅤ Ⅴ
传动比公式代表两个含义:
(1) 数值代表齿轮转速之比
S H 12
×
11 M
1
(2)、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2 i12=6
1
i z2 z1
结构超大、小轮易坏
(3)实现换向传动
转向相反
转向相同
车床走刀丝杠三星轮换向机构
4)、实现多级变速。
5)运动合成
图示行星轮系中:Z1= Z2 = Z3 nH =(n1 + n3 ) / 2
2
1
3
H
6)运动分解
z1 z2
z3
z4
()3 z2 z3z4 z5 z1z2 z3 z4
iIV
-1m所有啮合对中从动轮齿
所有啮合对中主动轮齿
数之积 数之积
b
iIV
-1 所有啮合对中从动轮齿
所有啮合对中主动轮齿
数之积 数之积
b
i ⅠⅤ
Ⅰ (1)m Ⅴ
所有啮合对中从动轮齿 所有啮合对中主动轮齿
应注意解法技巧
已知:z1=24, 求:i1H? z2=52,z2′=21,
z3=78,z3′=18,
z4=21, z5=78
L
蜗杆为原动件: 右旋蜗杆→左手定则 左旋蜗杆→右手定则
V b b1
行星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认识轮系机构运动简图 B
§5-2 定轴轮系及传动比
一、传动比计算表达式
任意两轴之间的传动比定义为:
i Ⅰ
ⅠⅤ Ⅴ
传动比公式代表两个含义:
(1) 数值代表齿轮转速之比
S H 12
×
11 M
1
(2)、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2 i12=6
1
i z2 z1
结构超大、小轮易坏
(3)实现换向传动
转向相反
转向相同
车床走刀丝杠三星轮换向机构
4)、实现多级变速。
5)运动合成
图示行星轮系中:Z1= Z2 = Z3 nH =(n1 + n3 ) / 2
2
1
3
H
6)运动分解
z1 z2
z3
z4
()3 z2 z3z4 z5 z1z2 z3 z4
iIV
-1m所有啮合对中从动轮齿
所有啮合对中主动轮齿
数之积 数之积
b
iIV
-1 所有啮合对中从动轮齿
所有啮合对中主动轮齿
数之积 数之积
b
i ⅠⅤ
Ⅰ (1)m Ⅴ
所有啮合对中从动轮齿 所有啮合对中主动轮齿
应注意解法技巧
已知:z1=24, 求:i1H? z2=52,z2′=21,
z3=78,z3′=18,
z4=21, z5=78
L
蜗杆为原动件: 右旋蜗杆→左手定则 左旋蜗杆→右手定则
V b b1
行星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
第八章-轮系PPT课件

定不动,于是,该周转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称该定轴轮系为原周 转轮系的“转化轮系”
第11页/共23页
转化轮系中齿 轮1的转速
转化轮系中齿 轮3的转速
转化轮系中齿轮1、3 的转向关系
转化轮系中齿轮 1、3的传动比
i1H3
n1H n3H
n1 nH n3 nH
(1)1 z2z3 z1z2
z3 z1
周转轮系又分为差动轮系和行星轮系两种。自由度F=2的周转轮系称为 差动轮系。自由度F=1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第2页/共23页
3.混合轮系:一个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部分,又有周转轮系部分,或者 由几部分周转轮系组成。
第3页/共23页
• 轮系的应用
1.实现较远距离传动 2.实现分路传动
第4页/共23页
例 图中所示为电动卷扬机的传动装置,已知各轮齿数,求i15。
解:齿轮1、2-2’、3和H组成单一周转轮系
i1H3
n1 nH n3 nH
z3z2 z2 z1
齿轮5、4和3’组成定轴轮系比
i35
n3 n5
z5 z3
故:
i15
n1 n5
(1
z3 z2 z2 z1
z5z3z2 ) z3 z2 z1
3.实现变速与换向 4.获得大的传动比
第5页/共23页
5.实现合成或分解运动
第6页/共23页
8.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轮系的传动比通常是指轮系运动时其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或角速度) 之比。包括传动比数值的大小和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的转向关系。
输入轴 输出轴
i12
n1 n2
1 2
z2 z1
从动轮齿数 主动轮齿数
nH n2
z2 z1 z2
第11页/共23页
转化轮系中齿 轮1的转速
转化轮系中齿 轮3的转速
转化轮系中齿轮1、3 的转向关系
转化轮系中齿轮 1、3的传动比
i1H3
n1H n3H
n1 nH n3 nH
(1)1 z2z3 z1z2
z3 z1
周转轮系又分为差动轮系和行星轮系两种。自由度F=2的周转轮系称为 差动轮系。自由度F=1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第2页/共23页
3.混合轮系:一个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部分,又有周转轮系部分,或者 由几部分周转轮系组成。
第3页/共23页
• 轮系的应用
1.实现较远距离传动 2.实现分路传动
第4页/共23页
例 图中所示为电动卷扬机的传动装置,已知各轮齿数,求i15。
解:齿轮1、2-2’、3和H组成单一周转轮系
i1H3
n1 nH n3 nH
z3z2 z2 z1
齿轮5、4和3’组成定轴轮系比
i35
n3 n5
z5 z3
故:
i15
n1 n5
(1
z3 z2 z2 z1
z5z3z2 ) z3 z2 z1
3.实现变速与换向 4.获得大的传动比
第5页/共23页
5.实现合成或分解运动
第6页/共23页
8.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轮系的传动比通常是指轮系运动时其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或角速度) 之比。包括传动比数值的大小和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的转向关系。
输入轴 输出轴
i12
n1 n2
1 2
z2 z1
从动轮齿数 主动轮齿数
nH n2
z2 z1 z2
清华大学机械原理——轮系PPT课件

(2) 运动分解
nH
1 2
(n3
n5 )
n3 r L n5 r L
n3
r
r
L
nH
n5
r
r
L
nH
第46页/共75页
6. 实现执行机构的复杂运动
行星轮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复杂运动
例:行星搅拌机构
第47页/共75页
用于食品加工的行星搅拌机构
第48页/共75页
5.5 轮系的设计
定轴轮系的设计 基本内容 ➢选择轮系的类型 ➢确定轮系中各轮的齿数 ➢选择轮系的布置方案
缺点:中间轴较长,变 形使齿宽上的载荷分布 不均匀。
周转轮系的设计 基本内容 ➢周转轮系类型的选择 ➢确定轮系中各轮的齿数 ➢*周转轮系的均衡装置
第55页/共75页
1.周转轮系类型的选择
考虑因素:
➢传动比范围; ➢效率高低; ➢结构复杂程度; ➢外廓尺寸等。
第56页/共75页
➢当轮系主要用于传递运动时
双排2K-H 单排2K-H
假想一个中心
z1
x
z2 z2'
2) 同心条件
z2
i1H
(x 1) x 1
z1
3) 装配条件
k z1 i1H (Q Rx)
(Q, R均为正整数)
第68页/共75页
➢ 双排2K-H行星轮系(标准齿轮传动,各轮模数相等)
4) 邻接条件
(z1
z2
)
sin
180 k
z2
+2 ha*
假定z2 z2'
若 x z2 1 z2'
第34页/共75页
2. 实现减速、增速或变速运动
例1:汽车手动变速器(130)
机械原理第九章 轮系.ppt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
i1 k
1 k
✓ 传动比的大小 ✓ 输入、输出轴的转向关系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传动比的大小
i15
1 5
?
i1
2
1 2
z2 z1
i23 32
z3 z2
i34
3 4
z4 z3
i45
4 5
z5 z4
i1 5 1 i1i1 52 i23 i3 4i4 51 2 3 4
2、输入、输出轮的轴线相互平行 画箭头方法确定,可在传动比大小前加正或负号
3、输入、输出齿轮的轴线不平行 画箭头方法确定,且不能在传动比大小前加正或负号
§9.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
反转法原理,将周转 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基本思路
5
2345
z2z3z4z5 z1z2 z3 z4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二、传动比转向的确定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
i15
1 5
(1)3 z2 z3 z4 z5 z1z2 z3 z4
z2z3z4z5 z1z2 z3 z4
惰轮
i1k
1 k
i1H 1i1HK
如果给定另外两个基本构件的角速度1、H中的任意一
个,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从而可以计算周转轮系的传 动比。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使用转化轮系传动比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1、转化轮系的1轮、k轮和系杆H的轴线需平行
i1H3 1 3 H H(1)2Z Z1 2Z Z23
机械原理课件-轮系

i1K
n1 nK
轮1至轮K间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轮1至轮K间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5 1)
如右图所
示轮系由7
个齿轮组
成,形成4
对齿轮啮
合。已知
各轮齿数,
传 动 比 i15 为:
i15
n1 n5
i12i23i3'4i4'5
n1 n2
n2 n3
n3' n4
n4' n5
轮系传动比————轮系中首、末两构件的角速度之比。计算时,要 确定其传动比的大小和首末两构件的转向关系。
定轴轮系各轮的相对转向用画箭头方法在图中表示,箭头方向表 明齿轮可见齿面圆周速度方向,如图所示。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该轮系中各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也等 于各对啮合齿轮中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各对啮合齿轮中主动轮 齿数的连乘积之比。即
n1 nH
1 z2z3 z1 z2'
1 101 99 100 100
1 10000
iH1
1 i1H
10000
传动比iH1为正,表示行星架H与齿轮1转向相同。 该例说明行星轮系可以用少数几个齿轮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但要 注意,这种类型的行星轮系传动,减速比愈大,其机械效率 愈低。一般不宜用来传递大功率。如将其用作增速传动(即齿 轮1低速输入,行星架H高速输出),则可能产生自锁。
§5-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一、周转轮系的组成
如图所示为一常见的周转轮系,它由中心轮(太阳轮)1、3、 行星轮2和行星架(又称系杆或转臂)H组成。
周转轮系中,中心轮1、3和行星架H均绕固定轴线转动,称
机械设计基础完美第五章轮系PPT课件

须相等。
20
• 3、邻接条件 • 确定齿轮齿数时,必须保证相邻两行星齿轮的齿
顶圆之间有一定间隙,如图所示,即满足以下不 等式
• 4、装配条件 • 为了保证各行星齿轮能能均匀的分布在两中心轮
之间,并且与两中心轮啮合良好而没有错位现象, 即在行星轮数目确定后齿数的选择应满足装配条 件。
21
22
第四节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16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7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8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9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 齿数的确定 • 确定齿数的条件 • 在选择行星齿轮传动的齿数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 1、传动比条件 • 齿数的选择首先应保证实现给定传动比的要求。 • 2、同心条件 • 为了保证正确的啮合,各对啮合齿轮的中心距必
第五章 轮 系
一、轮系的分类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1
第一节 轮系的分类
轮系:一系列齿轮副组成的齿轮机构。 一、定轴轮系
轮系中各齿轮的 轴线相对机架的位置 都是固定的。
2
第一节 轮系的分类
二、周转轮系 轮系中有一个或几个齿轮
的轴线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 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的 轮系。
30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一、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31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32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二、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
不同处在于齿廓曲线各异。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中, 轮1的内齿是带有套筒的圆柱销形针齿,行星轮2的 齿廓曲线则是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
20
• 3、邻接条件 • 确定齿轮齿数时,必须保证相邻两行星齿轮的齿
顶圆之间有一定间隙,如图所示,即满足以下不 等式
• 4、装配条件 • 为了保证各行星齿轮能能均匀的分布在两中心轮
之间,并且与两中心轮啮合良好而没有错位现象, 即在行星轮数目确定后齿数的选择应满足装配条 件。
21
22
第四节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16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7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8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9
第三节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 齿数的确定 • 确定齿数的条件 • 在选择行星齿轮传动的齿数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 1、传动比条件 • 齿数的选择首先应保证实现给定传动比的要求。 • 2、同心条件 • 为了保证正确的啮合,各对啮合齿轮的中心距必
第五章 轮 系
一、轮系的分类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1
第一节 轮系的分类
轮系:一系列齿轮副组成的齿轮机构。 一、定轴轮系
轮系中各齿轮的 轴线相对机架的位置 都是固定的。
2
第一节 轮系的分类
二、周转轮系 轮系中有一个或几个齿轮
的轴线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 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的 轮系。
30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一、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31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32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二、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
不同处在于齿廓曲线各异。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中, 轮1的内齿是带有套筒的圆柱销形针齿,行星轮2的 齿廓曲线则是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轮系 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
【例 5-1】如图 5-2 所示的平面定轴齿轮系中,已知 z1 z2 z3 z4 20 ,齿轮 1、
3、
3
和
5
同轴线,各齿轮均为标准齿轮。若已知轮
1
的转速为
n1
1440
r min
,求轮
5
的转速 n5 。
图 5-2 平面定轴齿轮系
图5-2 平面定轴齿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
解 由图知该齿轮系为一平面定轴齿轮系,齿轮 2 和 4 均为惰轮,齿轮系中有两 对外啮合齿轮,由式(5-1)得
i15
n1 n5
(1)2
z3 z1
z5 z3
z3 z5 z1 z3
因齿轮 1、2、3 的模板相等,故它们之间的中心距关系为
a12 a23
m 2
(z1
z2 )
m 2
(z3
z2 )
此式中 m 为齿轮的模板。由上式可得
同理可得
z3 z1 2z2 20 2 20 60
z5 z3 2z4 20 2 20 60
自由度F=2
差动轮系
5.2.2 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比较。 显然,不能将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直接用于周转轮系 一、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 根据相对运动原理,若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公共的角速度
-ωH ,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不改变,但此时系杆H静止 不动。于是周转轮系就转化为一假想的定轴轮系—转化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
所以
n5
n1 (1)2
z1 z3 z3 z5
1440
20 20 60 60
r min
160 r min
n5 为正值,说明齿轮 5 与齿轮 1 转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在使用上式时应特别注意: (1)式中ωA和ωK为周转轮系中任意两个齿轮A 和K的角速度,ωH为转臂的角速度。 (2)A、K和H三个构件的轴线应互相平行,才 能运用上述公式。 (3)等式左边ω1、ωK、ωH的值代入公式时, 应带上自己的正负号,其正负号按已知或假设来 定。(假设某一转向为正,则与其相反的转向就 为负。) (4)齿数比前的正负号的确定:假想行星架H 不转,变成机架。则整个轮系成为定轴轮系,按 定轴轮系的方法确定转向关系。
26
四、 小结及作业
作业:
1.观察生活,举出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及复 合轮系的实例,并分析如何进行传动比的计算
2.课后习题 1、2、3、4 预习: 轮系有哪些应用? 还有哪些新型齿轮传动装置?
27
24
学中做 做中学
下图为电动卷扬机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 = 18 ,z2 = 39, z2′=35,z3 = 130,z3′= 18 ,z4 = 30 ,z5 = 78,求传 动比i1H.
25
学中做 做中学
下图所示差动轮系中,已知各齿轮齿数z1 =60 ,z2 = 120, z2′=20,z3 = 20,n1 = 120r/min,其转向如图所示。求转 速nH 。
3
实例导入:(三)产、学、研产品蜗杆传动
4
教学内容
研究对象:以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为主
研究内容:本单元主要讨论定轴轮系和行星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转向确定。 重点: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行星齿轮 系的传动比计算。
5
一、轮系的定义及类型
定 义
轮系 — 由一系列齿轮(包括蜗杆传动)组 成的传动系统
17
2. 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做中学:
下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齿轮齿数z1 = 18 ,z2 = 36, z2′=20,z3 = 80,z3′= 20 ,z4 = 18 ,z5 = 30, z5′=15, z6 = 30 ,z6′= 2(右旋),z7 = 60, n1 = 1440r/min,其转 向如图所示。求传动比i17、i15、i25和蜗轮的转速。
18
二、周转轮系传动Βιβλιοθήκη 的计算1.周转轮系的组成和分类
行星轮系
组成
(1) 中心轮(太阳轮)1、3
(2) 行星轮2
(3) 系杆H(也称行星架)
差动轮系
19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应用反转法把行星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来计算。
即:在整个轮系上加上一个与转臂转向相反、大小相等的 转动(-ωH),各构件的相对运动并不改变。这样:转臂 ωH+(-ωH)=0 → 静止的支架; 周转轮系 → 定轴轮系(全部轴线均固定); 这种附加(-ωH)运动而得到的假想定轴轮系称为周转轮 系的"转化轮系"。
20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各构件转化前后的角速度列表如下:
构件 周转轮系中的 角速度(绝对 速度) ω1 ω2 ω3 ωH 转化轮系中的角速度 (相对速度) ω1H= ω1 - ωH ω2H= ω2 - ωH ω3H= ω3 - ωH ωHH= ωH - ωH=0
中心轮1 行星轮2 中心轮3 转臂H
9
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角速度(或 转速)之比。 当首轮用“1”,末轮用“k”表示时,其传动比 i1k 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1 n1 i1k k nk
传动比的计算包含: (1) 计算传动比的大小
(2) 确定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
模块三 常用机械传动
单 元六 轮系
第六节 轮系
第一讲
实例导入:(一)内燃机
单缸内燃机的工作 是通过活塞的运动 使得燃气在汽缸内 产生进气-压缩-做 功-排气。该内燃 机中有三个相互啮 合的齿轮。
2
实例导入:(二)机械手
机械手的工 作是除了用 圆柱凸轮机 构进行控制 之外,还有 三对齿轮传 动机构进行 运动的传递。
12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轮系方向的标注:
13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推广到一般情况 : 即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 各对啮合齿轮的传动比连乘积,也等于各 对齿轮传动中的从动齿轮的齿数乘积与主 动齿轮齿数的乘积之比。
14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注:在A至K轮的轮系中,A轮为该轮系的输入轮,K轮 为该轮系的输出轮。 首末两齿轮转向可用(-1)m来判别,iAK为负号时,说 明首、末齿轮转向相反;iAK为正号时则转向相同。 轮系中有一种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仅起改变转向 或调节中心距作用的齿轮叫惰轮。(如:例图中的齿轮4 既是前一级的从动轮,又是后一级的主动轮)
10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以图示的定轴轮系为例。轮1为主动轮(输入), 轮5为从动轮(输出),若已知各轮齿数,求轮 系传动比i15?
11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注: 1.同一轴上的齿轮转速相同,故有:ω2 = ω2, ω3 = ω 3 2.外啮合时两齿轮的转向相反,传动比取“-”号 ;内啮合时两齿轮的转向相同,传动比取“+”号
22
学中做 做中学
下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齿轮齿数z1 = 15 ,z2 = 25, z3 = 20,,z4 = 60 ,m=3 , n1 = 200r/min,。求传动 比n3、 nH 。
23
学中做 做中学
下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齿轮齿数z1 = 12 ,z2 = 32, z2′=30, z3 = 78, z4 = 75 , n1 = 1450r/min,。求传 动比nH和n4 。
16
学中做 做中学
下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齿轮齿数z1 = 20 ,z2 = 40, z2′=15,z3 = 60,z3′= 18 ,z4 = 18 ,z5 = 1 (右旋), z6 = 40 , z7 = 20 ,m=3 , n1 = 100r/min,其转向如图 所示。求传动比i16、 n6 和齿条8的转速和移动方向。
2. 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对空间齿轮传动比的大小也等于两齿轮齿数的反 比,故也可用上面推导的一般式来计算空间齿轮系传动 比的大小。但由于各齿轮轴线不都互相平行,所以不能 用(-1)m的正负来确定首末齿轮的转向,而要采用在图上 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如下图所示。
15
2. 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定轴轮系
类 型
周转轮系
复合轮系
行星轮系 差动轮系
6
一、轮系的定义及类型
1. 定轴轮系:轮系运转时各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 架保持固定。
7
一、轮系的定义及类型
2. 周转轮系: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不是固 定的,而是围绕另一个齿轮的轴线旋转的。
8
一、轮系的定义及类型
3. 复合轮系:在机械传动中,常将由定轴轮系和周 转轮系或由两个以上的周转轮系构成的复杂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