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总分结构法
短文结构分为几种结构

短文结构分为几种结构
短文都有什么结构方式
短文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
常见的短文结构方式有:
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和对照式。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
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
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三、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
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
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写作文有几种结构

写作文有几种结构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三、对照式结构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考场作文几种常见文体的结构模式(一)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二)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回评式:概括(选择可论或可感的角度,确立论点)——回评(条分缕析,证明论点)——归纳(开掘深化,升华结论)联想式:概括(略述材料,确定论点)——联想(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析理(深入剖析,阐释揭示,得出结论)列据式:立论(简单引述,提出论点)——列据(列出得力精当的论据)——析理(集中剖释,挖掘深意,明辨是非,确证论点)(三)散文常见构思模式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话题作文常见结构模式片段组合式:将几个有共同特点的片段组合到一起.以三个片段为宜.这三个片段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文章的主题.注意点:片段的选择——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指的是选择的片段材料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应该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求异指的是片段与片段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片段的陈述——应该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大都采用白描勾勒的方式,不采用大段的描述刻画文字,陈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要围绕着主题来陈述材料.片段的组合——片段与片段之间可采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联.片段的主题提炼——可以通过片段的小标题或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来揭示片段的主题.感悟咏怀式:由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自然现象产生感想,从而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一种人生哲理.注意点:对事物、现象的描写陈述是手段,是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感悟.所感悟的道理和所陈述描写的事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所引发的道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感悟,不能虚假拔高,搞“假大空”.纵横联想式:有一根清晰的线索,不能杂乱无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切忌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谈,到头来什么都没谈透;有丰富的材料,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故事新编式: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陈述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 正传》《史记》《安徒生童话》等.立意多在讽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因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有特殊之处,既要体现故事中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形式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总分结构常识

总分结构常识1、总分结构分为三种情况:“总——分”、“分——总”、“总——分——总”2、具体方法:(1)总分就是先对事物作总的交代或说明,再对事物的各方面作分别的叙述或描写。
(2)分总就是先对事物的各个部分作具体的描写,再用一句话来总结前面的内容。
(3)总分总则就是先总括的说,然后分别具体地说,最后再一次总结起来说。
不管怎么样,都有总起句或总结句与分述的句子,这才就是完整的总分结构段落。
2、总分结构的优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中心一目了然,有助于读者对文章内容与脉络的把握。
练习一、判断:这些段落就是不就是总分结构,如果就是的话还要说出属于哪种情况。
1、春天到了,百花盛开。
迎春花吐出小小的黄色花瓣。
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
丁香花穿上了紫色的衣裳。
(总分)2、妈妈有丰富的知识,引导我从小就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
在温暖的春日下,她给我讲过伽利略与望远镜。
在夏天乘凉时,妈妈给我讲过牛顿与三大定律。
在寂静的秋夜,妈妈给我讲过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在冬天的火炉旁,妈妈给我讲过米丘林与苹果、番茄。
妈妈就是我学习上的引路人。
(总分总)3、蒲公英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苍耳就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豌豆就是靠太阳光照传播种子的。
植物妈妈的办法真多!(分总)4、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
狗睡觉的时候喜欢把一只耳朵紧贴地面。
马总就是站着睡觉。
猫头鹰睡觉的时候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
刺猬睡觉的时候会把身体缩成一团。
大自然中的动物睡觉方法真有趣!(总分总)5、动物园里的动物们真有趣!猴子最会调皮捣蛋了,用长尾巴挂在树枝上,玩水底捞月呢。
老虎凶猛无比,让人不敢靠近。
熊猫像没睡好觉,眼圈黑黑的。
雄性孔雀喜欢向人们展示她那美丽的羽毛。
……(总分)6、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就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不就是) 7、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就是美丽的图画。
专题11 经典结构模式之总分总式-2024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应对策略

专题11 经典结构模式之总分总式—2024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应对策略【概念】总分总式论证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先提出文章的总论点,再分层论述,最后再次点题。
这种结构,就是议论文最常见的“引论——本论——结论”结构形式。
往往在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从不同角度或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结论部分再次对中心论点进行归纳、总结或强调等。
主要有:(1)总分总式;(2)总分式;(3)分总式。
(一)总分总式。
【基本格式】标题中心论点:在逆境中成长开头:排比+中心句中间:逆境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
分句分论点+对应的李煜的素材逆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分句分论点+对应的一系列素材逆境可以彪炳一个人的坚持。
分句分论点+对应的苏轼的素材结尾:总结点题【范文1】在逆境中成才雄鹰搏击长空,练就了强劲的翅膀;骏马驰驶草原,拥有了矫健的身姿;彩虹冲破风雨,焕发出七彩光芒。
可见,世界万物的成才无不是从逆境而来的。
逆境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
一个人在逆境中往往要比在顺境中看得更深远,承受得更多。
南唐后主——李煜,倘若没有亡国的经历,他的词也不会达到那么一个高峰。
被囚禁之前,他也曾过着“歌台暖响,舞殿冷袖”奢靡浅薄的生活,整日里歌舞升平,一派“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东风”的逸乐景象。
一旦归为臣虏,再也无颜面对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时,李煜终于用血泪奏响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成就了自己“千古词帝”的美称。
可见,逆境往往赋予人更多的阅历和深沉,它随着年代的推移而自然倍增,时间越久,成才的机遇就愈多。
逆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造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屈原在颠沛流离的情况下倾吐了《离骚》;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患重症之下写就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在逆境中像不知名的野花一样被人践踏,但只要在逆境中挺过去,便会花开四野,芳香四溢,释放无限的潜力。
逆境可以彪炳一个人的坚持。
总分结构的小练笔

总分结构的小练笔总分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整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逐一分析、论述,最终得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
这种写作方式在各种文体中都有广泛应用,如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一些小练笔来探讨总分结构的写作技巧和应用。
练笔一:《我的假期生活》我的假期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旅游、阅读和运动。
首先是旅游,我去了海南岛和云南。
在海南岛,我欣赏了美丽的海景,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还参加了当地的文化活动。
在云南,我参观了著名的石林景区,去了丽江古城,体验了当地的风情。
其次是阅读,我读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通过阅读,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最后是运动,我每天都坚持跑步,打篮球和游泳。
这些运动不仅有益于我的身体健康,还能让我放松心情,消除压力。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假期生活,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假期。
练笔二:《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积极心态、平和心态和乐观心态。
首先是积极心态,这意味着我们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到事物的好的一面,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是平和心态,这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保持自己的内心独立。
最后是乐观心态,这意味着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心态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
练笔三:《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音、语法和词汇。
首先是语音,这意味着我们要正确地发音,模仿标准的英语发音,通过听力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
其次是语法,这意味着我们要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正确地运用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是词汇,这意味着我们要积累大量的英语单词,了解它们的用法和搭配,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提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种论文框架结构介绍

三种论文框架结构介绍在撰写论文时,选择合适的框架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框架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研究主题和方法,能够帮助作者更有条理地组织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下面将为您介绍三种常见的论文框架结构。
一、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是一种常见且易于理解的论文框架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文章开头会提出一个总体的观点或主题,然后在中间部分通过多个段落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最后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再次强调开头提出的观点。
开头的“总”部分,通常需要简洁明了地阐述论文的核心观点或研究问题,并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论文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中间的“分”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需要对开头提出的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可以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围绕这个主题句展开论述,并且段落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比如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进行排列。
结尾的“总”部分,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再次强调论文的核心观点,并对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展望。
这一部分可以回答在开头提出的研究问题,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例如,如果论文的主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头可以指出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以及当前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间部分可以分别从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环保措施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结尾部分则可以总结强调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并对未来的环保工作提出期望。
总分总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论文的主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论述过程中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啰嗦,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二、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是将论文的主题分成几个相互独立但又紧密相关的部分,每个部分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主题。
最基本最易学的文章结构—总分式结构及范例鉴赏

最基本最易学的文章结构—总分式结构及范例鉴赏文章的结构,历来被列为写作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
作为文章的一个形式要素,它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高下优劣,成败得失。
作为文章的骨架,结构需要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
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结构形式,还是十分必要的。
总分式是在写作过程中较为容易掌握的一种结构方式,所谓“总”是指总结性的、概况性的主要论点或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一般出现在文章的首和尾;“分”是文章内容具体展开,它实际上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花分几朵,各表一枝”。
一篇文章在总体部局上,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它们通常都称作“总分结构法”。
之所以说它容易掌握,是因为这种结构可以使长文短写,也可以用短文长拼,同时又能省去许多过渡性的文字,写起来省力而形式又新颖,写成的文章简炼而清新,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多侧面多角度地写人记事,增加文章的容量,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可以用到这种结构进行写作。
1写作要点1“总述”应概括主旨,语言精炼伏尔泰说:‘成功是一颗种子,不浇水、施肥、除草,它是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的’。
成功的取得正是如此。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成功的背后,需要风雨的洗礼,需要艰辛的付出。
成功的背后,需要一种执着的态度……成功的背后,需要一种坚韧的毅力……成功的背后,需要一种刻苦的精神。
第一句话即为总述,它的存在是为了给文章定调定性,其中心观点是“成功需要各种各样的付出”。
而接下来的三个分论点围绕总述进行展开,分别对应为了成功需要付出的种种要素。
“总述”可能是下文分述内容的起因,也可能是下文分述内容的总结,还可能是对全文进行延伸性的思考。
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除去中间论述的部分,“总述”内容建议控制在100-200字左右,语言表达尽量准确精炼。
有一个讨巧的做法是,在“总述”中运用一些名人名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处理好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必须紧扣中心论点。
总分总结构的意思

总分总结构的意思总分总结构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
它可以把某一部分内容分成若干层次,形成一个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的结构形式。
它又叫做“总分”结构,或“分总”结构。
首先,在观点上必须明确。
也就是说,作者在文章中所阐述的任何观点,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有根有据。
不能用假想的观点代替客观现实,也不能只讲些道理而不顾事实。
另外,对于那些无中生有、纯属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即使观点再正确,表达得再深刻,也只能属于错误的观点。
2、结构安排要条理清楚,有头有尾。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开头交待时间、地点、背景,点出事件(人物),往往起到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而结尾的作用往往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强化感情,深化中心,同时还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
因此,文章结构一定要严谨完整,首尾呼应,结构匀称,层次清晰,文字简练,段落分明,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3、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就是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具体、充分、有重点的表达。
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详细描绘,要舍弃非本质的、非重点的内容,这样才能突出中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就是要考虑文章的特点、读者对象的特点、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因素,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如果表达方式单调,就很难吸引读者。
5、要善于安排过渡照应。
文章各部分之间、段落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都需要有照应关系,以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1、标题:总括全文内容,揭示主旨,统领下文;点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渲染气氛,为后面展开情节作铺垫;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后文埋下伏笔。
2、开头:概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烘托故事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中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前文,升华感情,或卒章显志,揭示主旨,令人回味无穷。
5、照应:使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使文章首尾连贯,文气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总分结构法?
肯定用不着我说,你一定会说出:就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
对!由于总分法是小朋友们经常接触的,所以你可能还知道总分法不仅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存在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总分法又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
一种:先总述后分述:
示例: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这段话第一句总的写风筝“越来越多”,很“热闹”,然后第二、三、四句具体写了三种风筝放飞的情景,显然这前后构成了先总后分的关系。
二种:先分述后总述:
示例:“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制作衣服。
松鼠真是一种既可爱又有用的小动物。
”则是先分后总的关系。
三种:先总述再分述后总述:
示例:学生学过的《海底世界》开头概括发问,然后具体写海底景色奇异(2——3)与物产丰富(4——6),最后总括“海底真是
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掌握了总分法,在作文中大有用场。
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凡是需要对事物状况、情景、特点总的概括、给读者以集中的印象,同时又要让读者了解某事物总的状况、情景、特点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有时,可用总分法进行构思、安排条理、形成文字。
这样写的好处是思路清晰、结构谨严,既有“筋骨”,又有“皮肉”。
平时作文时,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几句话间用总分关系来写,如写《参观菊展》当写到满园菊花“姿态万千”或“色彩多样”时,可用举例式的方法写“有的……有的……”或甲种怎样、乙种怎样等。
我们的课本中此类例子很多。
学生读书时操心的话都会有此印象。
小练笔:
下面有一段话,你看是总分关系的哪种形式?如果你扩写一下可形成一篇有趣的文章呢!
妹妹为我家画了一幅集体像,都是几个可笑的动物。
妹妹的意思是:张牙舞爪的大老虎是爸爸,老实勤劳的黄牛是妈妈,憨厚不爱动的大熊猫是我,而顽皮地张嘴大叫的喜鹊就是她。
嘿嘿,这就是我们幸福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