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一氧化碳(共13张PPT)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一氧化碳(共13张PPT)

强化练习
3、某同学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再给A处的氧化铜加热 B、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该装置设计方案合理无需改进 D、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
【方法点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是:“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同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解析】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爆炸, A正确;B、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故B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反应尾气要处理,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C错误;D、反应结 束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在较高温度下被氧化,故D正确。
布置作业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容易发生中毒,为什么?火炉旁边放一盆水,能预防中毒 事故的发生吗?
如果在密闭房间内,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CO 气体,引发中毒。由于CO难溶于水,因此在火炉旁边放一盆水,并不能预防中毒 事故的发生。而要注意冬天用煤炉取暖的时候,注意开窗通风和烟道畅通。
强化练习
1、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一氧化碳有难闻的气味 B、一氧化碳会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一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D、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 【方法点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可顺利解答本题。 【解析】A、一氧化碳无色无味,A错误;B、一氧化碳会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B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错误;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D错误。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出现小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2CO+O2 点燃
2CO2
②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CO+CuO △ Cu+CO2
讲授新课
5.一氧化碳的来源 大量CO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主要来源:
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 的炼制等。

第六单元 课题3 课时3 一氧化碳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课题3  课时3  一氧化碳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22张PPT)

2. 由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知,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 应该用___排__水____法。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 可燃性:
(1)现象:产生_____蓝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 种能使澄清石灰水__变__浑__浊___的气体。
点燃
(2)反应化学方程式:_2_C_O_+_O_2_=_=_=_=_2_C_O_2_。 (3)用途:作___燃__料____。
4. 毒性:CO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__血__红__蛋__白____结合, 从而使氧气不能很好地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内 ___缺__氧____,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冬天用煤火取暖时, 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___通__风____,防止CO中毒。 如果发生中毒,轻度的应___呼__吸__大__量__新__鲜__空__气____,严 重的要 _立__即__送__医__院__进__行__救__治__。
A. 焦油
B. 尼古丁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2. (3分)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B )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 同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 二氧化碳显酸性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 原性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典例2】小明同学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 置的尾气处理做了改进(如图6-3-11所示),此实验改 进能说明:①CO有助燃性;②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 ③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④CO对环境 有污染。其中与装置设计相符合的意图有( D )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推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优质课件.ppt

【推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优质课件.ppt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5
16
点拨:(1)实验开始,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 通一氧化碳。即一氧化碳要“早来晚走”。“早来”的目的是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避免加 热时发生爆炸;“晚走”的目的是保护生成的铜不被氧化。相反,酒精灯要“迟到早退”; (2)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 置,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17
D D
18
C
19
作燃料 作气体肥料
有毒 产生温室效应
20
21
课后完成 “课后练案”部分内容。
22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煤气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呢?中毒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9
尝试完成《随堂1+1》“随堂导学”知识点一第1~3题。 B D
10
完全燃烧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11
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此反应可用于哪些方面?
12
B
CO CO CuO
CuO CO
CuO
13
例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初三上化学课件(人教版)-一氧化碳

初三上化学课件(人教版)-一氧化碳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实验开始,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 通一氧化碳。即一氧化碳要“早来晚走”。“早来”的目的是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避免加 热时发生爆炸;“晚走”的目的是保护生成的铜不被氧化。相反,酒精灯要“迟到早退”; (2)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 置,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不充足 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已经知道,那么 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相比较 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自主预习
无色无味

产生蓝色火焰
略小
黑色粉末变红 CO O2
同学们观察老师演示实验: 一瓶CO(用软塑料瓶装),然后向瓶中加入的1/3瓶的水,迅速盖上瓶塞振荡
尝试完成《随堂1+1》“随堂导学”知识点一第1~3题。 B
D

完全燃烧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此反应可用于哪些方面?
B
CO CO CuO
CuO CO
CuO
例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3.2一氧化碳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3.2一氧化碳优质课件
====
2CO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CO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视频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仿真实验
知1-导
第九页,共三十七页。
问题
仔细观察如图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知1-导
第十页,共三十七页。
现象:(1)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微观解释:
知1-导
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 知1-讲
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知1-讲
导引: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有剧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 空气污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例2】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 知1-讲 器已略去),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 验。
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
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毒
)
C
B.可以燃烧
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知1-练
4.过去我国北方家庭大部分用煤炉取暖,经常发生CO中毒
的事件。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同学
们学习了化学以后,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原因是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知1-讲
导引: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 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 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为防止发生爆炸,实验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玻 璃管中的空气,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知1-讲
然后加热;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 空气中,因此实验中应注意尾气的收集和处理, 一般采用燃烧法,即在装置后放置一只燃着的酒 精灯。

《一氧化碳》PPT课件【优质】

《一氧化碳》PPT课件【优质】

物理
性质


化 碳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 CO 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 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 O2 结合,
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问 碳的氧化物有几种?它们分别是什么? 答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
色无味,无法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 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
思考
CO与CO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物理 性质略有差异,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同?
CO分子示意图
CO2分子示意图
CO的燃烧
提问
一氧化碳燃烧有什么现象?
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 量的热;生成气体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 知识
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占到0.02%时,人在2h~ 3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当一氧化碳的含量达 到0.08%时,2h即昏迷;含量再高,将危及生命。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此时千万不 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轻 微中毒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即可,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医 救治。
下列做法对吗?
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 上放两大盆冷水预防 煤气中毒。
CO不溶于水。
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 炉搬出去就不会造成 煤气中毒。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PPT
点燃
2CO + O2 === 2CO2 常温不和水反应
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具有氧化性 CO2 + C 高==温= 2CO
无毒,窒息性气体
具有还原性 CuO+CO==Cu+CO2
有毒性
讨论:怎样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讨论:怎样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用燃着的木条 2、紫色的石蕊试液 3、澄清的石灰水 4、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一、CO的物理性质
CO和CO2的物理性质比较表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CO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问:CO可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 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一氧化碳 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又有毒。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一氧化碳与 二氧化碳不同, 一氧化碳在空 气里能够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 燃烧时发出蓝 色的火焰。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是 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
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
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化2)碳实?验开先始通时入,一是氧先化给碳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
(3)实验黑过色程的固中体,图逐渐中变A处成亮能红观色察的到固的体实验现象
2CO+O2 点燃 2CO2
2CO + O2 点燃 2 CO2
CO2 + C 高温 2 CO C + O2 点燃 CO2
烧煤时,常会在煤层上方看到蓝色火焰,这 是怎样产生的,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资料:CO的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 生物体内缺氧,危及生命。CO剧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训练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跟石灰水 跟澄清石灰水反应
反应
CO2+Ca(OH)2
== CaCO3 +H2O
还原性或 没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
氧化性
下具有氧化性 C+CO2 高==温= 2CO
一氧化碳 有可燃性 2CO+O2 点燃 2CO2
一般不能跟水反应 不能跟石灰水反应
有还原性 CO+CUO
CU+CO2
讲授新课
知识拓展
区别CO2和CO的方法
随堂训练
2.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C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
随堂训练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C.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下图,你能解释其发生的原因吗?
2CO+O2 点燃 2CO2 2C+O2 点燃 2CO C+CO2 高温 2CO
C+O2 点燃 CO2
讲授新课
交流与思考
你知道吗?
1、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 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烟囱经常清理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
及运用。(重点) 2.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难点)
讲授新课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观察与思考
节日焰火
燃烧
讲授新课
钢铁生锈
牛奶变质
讲授新课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烟花可以发光发热,木材可 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 方会生锈,牛奶会变酸等等。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3.还原性
仔细观察如图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1)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微观解释:
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CO+CuO △ Cu+CO2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4.一氧化碳的用途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 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导入新课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
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纸张变成纸条仍 然是纸;而纸张 燃烧后就不再是 纸了。
思考:怎样判断和区别这些变化呢?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出现小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注意: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做什么工作? CO 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
混合点燃会爆炸。因此,点燃前,一 定要检验其纯度。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2.毒性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 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 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 甚至死亡。
讲授新课
(2)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 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 往医院治疗。
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讲授新课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 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 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 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颜色、状 物理 态、气味
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
气体
气体
性质 密度 比空气密度略小 比空气密度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讲授新课
归纳与总结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对比项目
二氧化碳
可燃性
不能燃烧 , 一般也不 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 供给呼吸
跟水反应 跟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随堂训练
2.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A、 B、 D、 F、 J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C、 E、 G、 H、 I
随堂训练
4.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搬到室外去。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闻到煤气的气味应首先开窗通风,然后 关闭煤气阀,寻找泄露处。 5.有人说,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因为CO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 去多少人的生命。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 能预防煤气中毒呢?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 2.知道CO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重点、难点) 3.知道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防止CO中毒。
讲授新课
一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阅读与思考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样,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 味的气体。不同的是,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为1.250g/L。一氧化碳难溶于 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仅能溶解约0.02体积的一 氧化碳。
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略小。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发光、吸热、放热、颜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
生沉淀等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 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CO2 和CO
CO
石灰水
怎样除去 CO中混有 的CO2?
CO2 + Ca(OH)2
CaCO3↓+ H2O
课堂小结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