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复习资料
《卢沟桥烽火》精品 课件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 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 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 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像这样的小故事小文章在这本书里还有 许许多 多。我 一口气 地读着 ,体会 着,最 后明白 了这本 书被奉 为经典 ,畅销 全球20 年而不 衰的奥 秘所在 ,正像 它的名 字《心 灵鸡汤 》一样 ,让人 生在故 事里开 悟,心 灵于沉 思中升 华,在 字里行 间滋养 着我的 心田, 温暖着 世界!
小学生读书心得(二):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 知识; 书,开 阔了我 的视野 ;书, 给予了 我人生 的启迪 。以书 相伴, 人生就 会有大 不同。 生活能 够清贫 ,但不 能够无 书。博 览全书 的人, 往往知 识丰富 ,能集 众家之 所长于 其身, 因此能 使人喜 欢读书 ,将使 他终身 受益。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 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 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 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 八百年历史。
我能行
fēnɡ wànɡ wěi hóu xù
烽妄 伪喉 蓄
烽火 妄图 虚伪 咽喉 蓄意
我能行
lín lónɡ diē nà jiān
凌聋 爹呐 歼
凌晨 耳聋 爹爹 呐喊 歼灭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 面目可 憎,语 言无味 。不敢 与古人 同语, 但允许 我有同 感。每 当捧着 一本心 怡的书 本,每 当读到 得意之 处,常 会激动 不已, 有时甚 至会兴 奋得彻 夜未眠 。总之 ,爱读 书是好 事,不 是坏事 ,也就 罢了, 无法改 了,就 随着去 呗!
5 卢沟桥烽火

5 卢沟桥烽火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日寇硝烟哭爹喊娘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卢沟桥烽火》公开课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我军
悄悄进发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冒
卢沟桥烽火
一、谈话导入。
1、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 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 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 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歌曲《松花江上》 。 ) 2、揭题: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有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守卫的人就 点火相告。 )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偷偷地 摸 气势汹汹 恼羞成怒 首先 我军 喝问 严词拒绝 还击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 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 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 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 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 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 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 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 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 喊娘,狼狈而逃。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 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 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 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 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 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 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 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 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 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 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 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卢 沟 桥 烽 火
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快速浏览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 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仔细品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 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
时间
敌军
我军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父亲
引导
伟大英雄
2.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 )画,第三画是( 理:有( ) )。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 )。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如火如荼
近年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且越演越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其中 的历史意义吗? 一、何为靖国神社
日本的靖国神社,地处东京市中心的皇宫附近,周围环境怪异,它源于日本民间悼念 死去亲人。50年代后,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不断地把参加二战的一些战犯供养在里,现在 里面有1067个被盟军处死的“甲级”战争罪犯,以及在侵略战争中战死的200多万死难者。 这里被视为军国主义的象征,阴森中透出一股杀机。
。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 6。
《卢沟桥烽火》公开课课件

本文按照 时间 和 事情发展 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1937年 7月7日“卢沟桥事变 ”的经过,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 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 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 略者的顽强精神。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 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 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 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 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 上记号。
(2)理解重点词语。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 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 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卢沟桥事变 了中国人民 全面抗战的 。从此,一场伟 大的抗日战争便 地展开了。
卢沟桥烽火
(1)“序幕”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在文中,“序幕指的是抗日战争。 (2)如火如荼,形容旺盛、激烈。 在课文中体会到抗日战争的持久与 激烈。
第二天凌晨:
日军 人仰马翻 狼狈
我军 同仇敌忾 举、冒
卢沟桥烽火
第二天凌晨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
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
,打得日本鬼子 。日寇吃了
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
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
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
枪,
着,
地向县城
扑来。
卢沟桥烽火
第二天凌晨
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抗战胜利
卢沟桥事变后,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 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 降。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
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
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
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
军146万余人。
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烽火 硝烟 呐喊 妄图 伪装 控制 歼灭 凌晨
如火如荼 万籁俱寂 蓄谋已久 哭爹喊娘 猝不及防 恼羞成怒
夜以继日 人仰马翻 抱头鼠窜 同仇敌忾 众寡悬殊 生死存亡 咽喉要道 气势汹汹 成群结队 震耳欲聋 狼狈而逃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 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 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 蚕食 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魔爪 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 的东、北、西三面都被 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 北平南郊的卢沟桥便成 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 咽喉 要道。
时间 1937年7月7日 深夜 第二天凌晨 敌军 我军
当天晚上
时间 1937年7月7日 深夜
敌军
我军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立即还击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手握 腰佩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 军队奋起抵抗,宋哲元通电全国,“卢沟桥是二十九 军的坟墓,誓死保卫祖国!”赵登禹到南苑统一指挥, 亲率卫士三十余人,指挥卫队旅和军训团队反复冲杀, 与对面的敌寇进行决死的战斗。他背着一柄大刀、提 着两支手枪在后保护团长。他击毙砍死了8个鬼子。 29军士兵士气如虹,鏖战至夜里10时,消灭鬼子500 多人,终于打退敌人。 赵登禹在率部经过大红门时,被敌弹穿胸,当场壮 烈殉国。 赵登禹将军与其他阵亡将士的忠骸,在抗日 战争胜利后,由大红门迁葬于卢沟桥畔,英雄长眠于 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是二十九军的坟墓” 这句带血的誓言。
5、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5、卢沟桥烽火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2。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复习资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本学期我们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已经在出黑板报、演讲比赛等活动中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了。
1、长江之歌1、《长江之歌》这首诗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作者用饱含激情的笔墨,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第二人称,把长江当作母亲,更加直接体现了作者对长江的感情,文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是作者反复吟诵的诗句,是作者感情的直接表达。
3、长江的源头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最后经上海流入东海。
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
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长江,使我想起古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4、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流向祖国的最东部,从远古流向未来;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像母亲一样“哺育各族儿女”,又像母亲伸长健美的臂膀,将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他们永不分离。
赞美长江有母亲情怀的诗句是:“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2、三亚落日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
表达了对三亚落日的喜爱,对自然和祖国优美风光的赞美。
2、美妙绝伦的三亚落日像顽皮的孩童,像大红灯笼,像跳水员,给海南岛热带风光抹上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我最喜欢像跳水员的落日,因为它动作敏捷,姿势优美3、“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就是用来形容美丽的三亚,是向世界出口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三亚以优美的海湾、纯净的海水、洁白的沙滩著称于世,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
我知道的著名景点有天涯海角,牙龙湾,鹿回头。
4、“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从“惊讶”“生怕”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美和惊叹,同时从侧面突出了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严词拒绝,开枪还击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
人的炮火……
6、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
耻下场?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7、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加点的词语写出了中国守军 势不可挡 的气势,与众不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 喝(hē hè)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 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 衅 (xìn xùn)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 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 关枪子弹倾(泄 泻)在卢沟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 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 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 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 军举起明晃晃(huǎng huàng)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xiě xuè)四(渐 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 逃。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11、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动词体现了中国守军奋勇抗击的英雄形象。
练习册参考答案
三、同样写行军,我发现:“偷偷地”“摸”提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 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 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同样写战斗失利,我发现:我军是反侵略行为,是正当行为,“众寡悬殊”“暂 时退守”写出了我军兵力不够,退守宛平,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残酷的战斗,是 褒义词;敌人是侵略行为,是非正义的,是挑衅行为,“人头滚落”等词语写出 了敌人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是贬义词。 四、3
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 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2、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 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②“悄悄地”“进发”表 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3、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 收拾的样子。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 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2、解释红色字的意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震耳欲聋 严词拒绝 众寡悬殊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
划的?
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偷偷地……蓄谋已久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军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看出日
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全幅武装,恼羞成怒,首先……开起活来……”
同了中国守军 不畏强敌,奋勇抗击 的英雄气概。
8、写出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
、
9、仿写词语,(成语中有动物)例:狼狈而逃
、
、
10、读准字音。 魔爪(zhǎo zhuǎ) 咽(yān yàn)喉 当(dāng dàng)天
如火如荼(tú chá)dāngtiān——指过去的某天; dàngtiān——同一天
一、烽火 烽烟 妄图 妄想 伪军 伪劣 咽喉 喉咙 凌晨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呐喊 歼灭 万籁俱寂 气势汹汹 蓄谋已 久 恼羞成怒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大声 疾呼 成群结队 夜以继日 如火如荼 抱头鼠窜 人仰马翻 二、1《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