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检定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容量瓶校正规范

容量瓶校正规范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容量瓶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容量瓶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容量瓶的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检部容量瓶的校正。

3.职责质检部的化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4 内容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容量瓶的容积。

4.1 外观4.1.1单标线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4.1.2单标线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级 A或B4.2 单标线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4.3.总则4.3.1容量瓶在规定的时间按本规程进行校正,不合格不得使用。

4.3.2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蒸馏水放置于天平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4.3.3将校正用的蒸馏水、锥形瓶、容量瓶在天平室内的滴定台上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1℃。

4.3.4待校正的容量瓶应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4.3.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时,记录水的温度。

4.3.6称量水质量所用天平精确到0.01g 4.3.7温度计精度0.1℃。

4.4 校正方法: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量瓶,称重后加入蒸馏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 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来除水重,即可算出容量瓶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的真是容积)。

4.5记录与计算:由表2查得K (t ),按式(1)计算出滴定管所测各段水的校正值。

△V= m*K(t)-V 1……………… (1) 式中:△V —校正值,mL; V 1—滴定管的读数,mL ; m —称出水的质量,g ;K (t )—转换系数,由表2查得。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前言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和分配液体的体积。

然而,由于使用和环境等原因,容量瓶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

本文将介绍容量瓶校正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在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的完成: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和容量瓶的量程,准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清洗容量瓶: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容量瓶,确保无残留物。

3. 干燥容量瓶:将清洗后的容量瓶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容量瓶内壁干燥无水迹。

4. 温度调节:将容量瓶和标准溶液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等待温度稳定。

三、校正操作步骤以下是容量瓶校正的操作步骤:1. 第一次称量标准溶液: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并记录称量质量为m1(单位为克)。

2. 倒液操作:将标准溶液缓慢倒入容量瓶中,直到溶液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

接近刻度线时,使用滴定管缓慢加液,直到溶液液面略高出刻度线。

3. 吸余液操作: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液面上方多余的液体,滴管胶头与容量瓶刻度线平齐时停止吸取。

4. 第二次称量标准溶液:将容量瓶与残余液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单位为克)。

5. 计算校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校正因子K:K = (m1 - m2) / (m2 - m3)其中,m3为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6. 校正容量瓶体积:根据校正因子K,将容量瓶上的刻度值乘以K 得到校正后的体积值。

四、校正结果记录与报告在校正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使用和参考。

以下内容需要记录和报告:1. 校正日期和时间:记录校正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2. 容量瓶信息:记录容量瓶的编号、型号和量程等信息。

3. 校正结果:记录校正前后的刻度值和校正因子。

4. 操作人员:记录进行校正操作的人员姓名。

同时,对于校正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报告中注明。

容量器具校验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器具校验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器具校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制定容量器具(容量瓶、锥形瓶、不锈钢桶等)的使用、自检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吗,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以确保容量器具的检测精准度的持续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车间配制中所需的容量瓶、锥形瓶、不锈钢桶等容量器具的内部校验。

内容:1 校验用器具1.1 电子台秤或电子天平1.2 温度计2 不同水温下1ml水的密度(ρ)见下表:3 容量计量校验3.1 容量瓶/锥形瓶3.1.1 将洗净的容量瓶/锥形瓶在室温晾干后编号,称空瓶重W0;3.1.2 向容量瓶/锥形瓶中注入纯化水至标线,同时记录水温t,切不可将水弄到不玻璃瓶的内壁;3.1.3静置10分钟后,检查容量瓶/锥形瓶中的水是否准确至标线,若高于标线,应用干净的吸管将多余的水吸出,再称重W1,3.1.4根据水温查表,记录水温t下纯化水的密度ρ,按照下面计算式计算容量瓶/锥形瓶的实际容积V。

V = (W1- W0)/ ρ3.1.5 按上述方法测定三次,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为容量瓶/锥形瓶的真实体积。

3.2 不锈钢桶3.1.1 将洗净的不锈钢桶在室温晾干后编号,称空桶重W0;3.1.2 向不锈钢桶中注入纯化水至标线,同时记录水温t,切不可将水弄到不锈钢桶的内壁;3.1.3静置10分钟后,检查不锈钢桶中的水是否准确至标线,若高于标线,应用干净的吸管将多余的水吸出,再称重W1,3.1.4根据水温查表,记录水温t下纯化水的密度ρ,按照下面计算式计算不锈钢桶的实际容积V。

V = (W1- W0)/ ρ3.1.5 按上述方法测定三次,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为不锈钢桶的真实体积。

4 允许误差(参考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容量瓶的允许误差(ml)锥形瓶的允许误差(ml)不锈钢桶的允许误差(ml)5 校验结果处理经校验符合技术要求者准予使用,不合格者重新标定标线,并按照3项校验后方可准予使用。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目的容量瓶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量具,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容量瓶进行校正。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容量瓶校正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容量瓶并需要进行校正的实验室和生产现场。

三、设备和材料1.校正容量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容量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2.校正溶液:选择适合用于容量瓶校正的溶液,溶液浓度和性质应与实际使用时的液体相似。

3.天平:用于称量溶液和校正容量瓶的质量。

四、校正步骤与要求1.准备工作1.1检查校正容量瓶和天平的状态,确认其可用性。

1.2清洗校正容量瓶,确保其内壁无残留物,并彻底干燥。

1.3选择适合用于校正的溶液,并按照其制备方法,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校正容量瓶2.1将所需质量的溶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摇匀,得到校正溶液。

2.2用天平称取适量的校正溶液,注入校正容量瓶中,注意不得产生气泡或溢出。

2.3将填充满溶液的容量瓶放置一段时间,让溶液温度与实验室温度相平衡。

2.4用天平称取填充溶液后的容量瓶与校正溶液质量的差值。

2.5计算校正值:校正值等于容量瓶容量减去校正溶液的质量,即校正值=容量瓶容量-校正溶液质量。

2.6根据容量瓶校正值的正负情况,可进行修正或调整,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3.校正记录与处理3.1将校正结果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中,包括校正值、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记录时应签署完成校正的人员和日期。

3.2根据校正结果,判断容量瓶是否合格。

若校正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容量瓶即为合格。

若校正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需要进一步处理或更换容量瓶。

五、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2.在校正过程中,应避免操作中产生的误差,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3.容量瓶校正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校正容量瓶和其他设备,保持其清洁干燥。

容量瓶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瓶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本程序《国家标准》规定了容量瓶的操作规程。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不同规格的容量瓶。

职责:质量管理部、QC
内容:
1检查容量瓶是否已校正,清洁、刻度线是否清晰。

2在使用前容量瓶内加入适量溶剂冲洗2--3次。

3配制:
3.1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将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准确移至容量瓶中,移取浓溶液的容器必须用该溶液冲洗2--3次后,将其移入容量瓶中,并加稀释液至近标线处。

3.1固体溶质配制溶液:将准确称量定的固体放在烧杯中加少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后倒入容量瓶,烧杯和玻璃棒用溶剂冲洗2--3次,洗涤的溶剂也注入容量瓶中,加溶剂使凹液面至刻度处。

观察时视线应与最低凹液面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液面距刻度1cm时,应用滴管逐滴将蒸馏水加到溶液凹面底部到标线处)。

4塞紧瓶塞,并用手压住瓶塞,将容量瓶倒置,振荡数次,使之均匀,静置数分钟,即配制完毕。

5并及时填写配制记录。

6容量瓶使用完毕后,应按规定及时清洗。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4.2.1.3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2.1.4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2.1.5 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
4.2.2 相对校正法
4.2.2.1 将要校正容量瓶洗净干燥;
4.2.2.2 用洁净的已校正好的50ml滴定管注入一定温度的蒸馏水至“0”刻
题 目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建立起一套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容量瓶的校正。
3.职责
质量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总则:
4.1.1 校正用的蒸馏水至少在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4.1.2 待校正的仪器必须清洗干净,容量瓶必须干燥;
4.1.3 如室温有变化,每次操作时应记录水的温度;
4.1.4 称量所用的天平精度应达到万分之一;
4.2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4.2.1 绝对校正法
4.2.1.1 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清洗干净并干燥;
4.2.1.2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1000ml
2000ml
允差
一等
±0.02
±0.02
±0.03
±0.05
±0.10
±0.15
±0.15
±0.25
±0.40
±0.50
二等
±0.04
±0.04
±0.06
±0.10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一、目的:建立玻璃量器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实验室定量容器(量瓶、滴定管、吸量管)的校正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四、正文:1. 总则:1.1. 所有玻璃量器到厂验收时均需按本规程校正,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一年。

1.2. 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将水温控制在20—24℃之间固定不变。

1.3. 校正用纯化水须在实验室内放置半小时左右。

1.4. 待校正仪器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1.5.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6. 每个仪器(每段)校正值的误差,应小于0.02g。

1.7.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

2. 概述:2.1. 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1.2.项下纯化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2. 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1.2.项下纯化水到标示容量处,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3. 滴定管的校正:先以1.2.项下纯化水填充至刻度(注意检查管内有无气泡),再将滴定管内的水分段放入一预先称重的干燥锥形瓶中,分别记录重量,再换算成体积,并和滴定管标示体积做对比。

3.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约30分钟,记下水温。

称取空瓶重,再加水至刻度,如瓶颈上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直瓶塞,再称总重量。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从附表中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4.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4.1. 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量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制订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容量瓶的检定。

责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
1.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单标线容量瓶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容容量瓶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2.1 单标线容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单标线容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
2.2.1 厂名和商标
2.2.2 标准温度(20℃)
2.2.3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2.2.4 准确度等级 A或B
2.3 单标线容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2.4 容量允差、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单标线容量瓶质量检验表
3.检定条件
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测温筒、检定架。

3.4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5 纯化水。

3.6 单标线容量瓶。

4. 检定方法:
4.1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
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容量瓶,称重后加入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上约5mm 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容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4.2 记录与计算:
4.2.1 计算:
V
20=V

+(P

-P)
V
20
为单标线容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V

为单标线容量瓶的标称容量(ml);
P

为t℃时称得纯水的质量值;
P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值。

当P
称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故V
20
=V

+ΔV。

从衡量法用表中可查得差值(ΔP),因为ΔP=V
标-P,故V
20
=P

+ΔP。

4.2.2 举例:
加纯化水至干燥的100ml已称重的单标线容量瓶(A级)中,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处,水温为23.6℃,用毛细滴管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处,精密称定,计算得单标线容容量瓶中水的质量为99.6749g。

V 20=P

+ΔP=99.6749+0.361=100.0359ml
此值符合A级标准。

5.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根据上述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单标线容量瓶质量检验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检定周期为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