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模板

合集下载

容量瓶校正规范

容量瓶校正规范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容量瓶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容量瓶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容量瓶的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检部容量瓶的校正。

3.职责质检部的化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4 内容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容量瓶的容积。

4.1 外观4.1.1单标线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4.1.2单标线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级 A或B4.2 单标线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4.3.总则4.3.1容量瓶在规定的时间按本规程进行校正,不合格不得使用。

4.3.2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蒸馏水放置于天平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4.3.3将校正用的蒸馏水、锥形瓶、容量瓶在天平室内的滴定台上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1℃。

4.3.4待校正的容量瓶应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4.3.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时,记录水的温度。

4.3.6称量水质量所用天平精确到0.01g 4.3.7温度计精度0.1℃。

4.4 校正方法: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量瓶,称重后加入蒸馏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 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查下表)来除水重,即可算出容量瓶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的真是容积)。

4.5记录与计算:由表2查得K (t ),按式(1)计算出滴定管所测各段水的校正值。

△V= m*K(t)-V 1……………… (1) 式中:△V —校正值,mL; V 1—滴定管的读数,mL ; m —称出水的质量,g ;K (t )—转换系数,由表2查得。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完整word版)校正容量瓶及滴定管

(完整word版)校正容量瓶及滴定管

学习情境一药物检测前准备工作任务4 校正容量瓶及滴定管一、任务下达1.子任务子任务一:校正100ml容量瓶。

子任务二:校正50ml酸碱两用滴定管。

2.任务目标通过本任务的教学和实施,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技能目标:能根据掌握容量瓶及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2)知识目标: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校准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二、任务准备1.容量瓶、滴定管的准备容量瓶、滴定管是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

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合。

因此,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准。

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的温度下容量器皿的体积也有所不同。

因此,校准玻璃容量器皿时,必须规定一个共同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为标准温度。

国际上规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标准温度为20℃。

既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时的实际容积。

2.准备仪器与试药(1)试验仪器:分析天平(0.1mg)、烧杯、锥形瓶、测量范围(10~30)℃,分度值为0.1℃的精密温度计。

(2)试药:纯化水。

三、检验与记录1.必备知识(1)检验原理:在容量分析中作为容积的基本单位是ml,1ml是指在真空中,1g纯水在最大密度时(4℃)所占的体积。

若在4℃真空中称得水的重量(g),在数值上等于它的体积(ml)。

但是,4℃和真空并不是实际的测量环境,在实际的工作中,容器的水重是在室温和空气中称量的,因此必须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和温度的影响。

将这些因素加以校正后,通过计算即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校正结果。

表1-1给出了不同温度下1ml水的实际重量,表1-2~1-5为常用玻璃容量仪器的允许偏差。

表1-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温度(℃)重量(g)温度(℃)重量(g)温度(℃)重量(g)温度(℃)重量(g)10 0.99839 16 0.99780 22 0.99680 28 0.9954411 0.99832 17 0.99766 23 0.99660 29 0.9951812 0.99823 18 0.99751 24 0.99638 30 0.9949113 0.99814 19 0.99735 25 0.99617 31 0.9946814 0.99804 20 0.99718 26 0.99593 32 0.9943415 0.99793 21 0.99700 27 0.99569 33 0.99405表1-2 滴定管级别及允许偏差标称总容量(ml) 5 10 25 50容量允差(ml)A类±0.010 ±0.025 ±0.04 ±0.05B类±0.020 ±0.050 ±0.08 ±0.10表1-3 容量瓶级别及允许偏差标称总容量(ml) 1 5 10 25 50 100 250容量允差(ml)A类±0.010±0.020±0.020±0.03±0.05±0.10±0.15 B类±0.020±0.040±0.040±0.06±0.10±0.20±0.302.检验操作(1)容量瓶的校正将待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取烧杯盛放一定量纯化水,将水及容量瓶同放于同一房间中,恒温后,记下水温。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前言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和分配液体的体积。

然而,由于使用和环境等原因,容量瓶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

本文将介绍容量瓶校正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在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的完成: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和容量瓶的量程,准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清洗容量瓶: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容量瓶,确保无残留物。

3. 干燥容量瓶:将清洗后的容量瓶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容量瓶内壁干燥无水迹。

4. 温度调节:将容量瓶和标准溶液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等待温度稳定。

三、校正操作步骤以下是容量瓶校正的操作步骤:1. 第一次称量标准溶液: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并记录称量质量为m1(单位为克)。

2. 倒液操作:将标准溶液缓慢倒入容量瓶中,直到溶液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

接近刻度线时,使用滴定管缓慢加液,直到溶液液面略高出刻度线。

3. 吸余液操作: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液面上方多余的液体,滴管胶头与容量瓶刻度线平齐时停止吸取。

4. 第二次称量标准溶液:将容量瓶与残余液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单位为克)。

5. 计算校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校正因子K:K = (m1 - m2) / (m2 - m3)其中,m3为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6. 校正容量瓶体积:根据校正因子K,将容量瓶上的刻度值乘以K 得到校正后的体积值。

四、校正结果记录与报告在校正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使用和参考。

以下内容需要记录和报告:1. 校正日期和时间:记录校正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2. 容量瓶信息:记录容量瓶的编号、型号和量程等信息。

3. 校正结果:记录校正前后的刻度值和校正因子。

4. 操作人员:记录进行校正操作的人员姓名。

同时,对于校正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报告中注明。

容量瓶校正

容量瓶校正

100mL容量瓶校准1.操作前准备(20分)(1)实验仪器、用具与试剂检查与清点(5分):有明显的检查与清点的动作,未检查与清点扣5分。

(2)容量瓶准备(5分):容量瓶未查漏扣5分(注:此步骤放在操作过程中水温测定之后完成)。

查漏方法: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塞紧瓶塞,用食指按住塞子,将瓶倒立2min(实操时1min即可),查看瓶口缝隙处有无水渗出,如果不漏水,将瓶直立,旋转瓶塞180°,塞紧,再倒立2min(实操时1min即可),如果仍不漏水则可使用。

(3)天平的检查与调试(10分)①未检查天平水平扣5分:有检查天平水平动作即可(看气泡)。

②未调试天平零点扣5分:如果天平不在零点,则需要调试(归零)。

2.操作过程(50分)(1)空瓶称量(10分):直接用手拿取容量瓶本项计0分。

①称量时未戴手套而用纸或其它工具拿容量瓶扣5分。

②称量操作不规范扣5分:关门、数据显示稳定后读数,否则扣5分。

(2)容量瓶校准(25分):(注:瓶塞不能随意放在实验台上)①蒸馏水注入操作不规范扣5分:a. 将一根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使其下端靠住瓶颈内壁。

b. 上端不要碰瓶口。

C. 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水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

d. 慢慢加水到接近标线1cm左右。

e. 等1~2min(实操时1min即可),使粘附在瓶颈内壁的蒸馏水流下。

每项1分。

②调整液面工具选择不正确扣5分:应选用细长滴管。

③液面调整不准确扣10分:a. 细长滴管伸入瓶颈接近液面处(5分)。

b. 眼睛平视标线,加水至弯月面下缘最低点与标线相切(5分)。

C. 容量瓶应放在水平桌面或其它水平面上(不能倾斜或悬空),否则扣10分。

④撒漏处理不正确扣5分:正确方法是用定性滤纸将容量瓶外壁的水吸干。

(3)校准液称量(10分)①未带塞操作扣5分。

②称量不准确扣5分:关门、数据显示稳定后读数,否则扣5分。

(4)水温测定(5分):未进行水温测定扣5分;水温测定操作规范:测量时使温度计的感温球与蒸馏水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蒸馏水中);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感温球要留在被测水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读数时双眼平视示数线。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总则1.1 校正用蒸馏水至少须在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1.2 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 每个仪器(每段)应校正两次,两次校正水重之差应小于0.01g。

1.5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

2.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2.1 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2.2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 称取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的水重。

从表中查得在此温度下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溶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3.1 取待校正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 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 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从表中查出在此温度下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1 取一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将被校正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2 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或10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3 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4 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1 ml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

5.量筒校正操作规程5.1 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5.2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量筒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5.3 称取空量筒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再称定重量。

5.4 计算容量筒中的水重。

6.结果记录备用。

容量器具校验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器具校验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器具校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制定容量器具(容量瓶、锥形瓶、不锈钢桶等)的使用、自检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吗,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以确保容量器具的检测精准度的持续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车间配制中所需的容量瓶、锥形瓶、不锈钢桶等容量器具的内部校验。

内容:1 校验用器具1.1 电子台秤或电子天平1.2 温度计2 不同水温下1ml水的密度(ρ)见下表:3 容量计量校验3.1 容量瓶/锥形瓶3.1.1 将洗净的容量瓶/锥形瓶在室温晾干后编号,称空瓶重W0;3.1.2 向容量瓶/锥形瓶中注入纯化水至标线,同时记录水温t,切不可将水弄到不玻璃瓶的内壁;3.1.3静置10分钟后,检查容量瓶/锥形瓶中的水是否准确至标线,若高于标线,应用干净的吸管将多余的水吸出,再称重W1,3.1.4根据水温查表,记录水温t下纯化水的密度ρ,按照下面计算式计算容量瓶/锥形瓶的实际容积V。

V = (W1- W0)/ ρ3.1.5 按上述方法测定三次,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为容量瓶/锥形瓶的真实体积。

3.2 不锈钢桶3.1.1 将洗净的不锈钢桶在室温晾干后编号,称空桶重W0;3.1.2 向不锈钢桶中注入纯化水至标线,同时记录水温t,切不可将水弄到不锈钢桶的内壁;3.1.3静置10分钟后,检查不锈钢桶中的水是否准确至标线,若高于标线,应用干净的吸管将多余的水吸出,再称重W1,3.1.4根据水温查表,记录水温t下纯化水的密度ρ,按照下面计算式计算不锈钢桶的实际容积V。

V = (W1- W0)/ ρ3.1.5 按上述方法测定三次,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为不锈钢桶的真实体积。

4 允许误差(参考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容量瓶的允许误差(ml)锥形瓶的允许误差(ml)不锈钢桶的允许误差(ml)5 校验结果处理经校验符合技术要求者准予使用,不合格者重新标定标线,并按照3项校验后方可准予使用。

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

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玻璃容量器具。

三、责任人:容量器具校正人员,质控部负责人。

四、管理内容:1、总则1.1校正用水为纯化水,须在室内放置至水温达到20℃,若水温偏差过大至少放置两小时以上。

1.2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量筒必须干燥。

1.3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每个仪器(每段)校正两次,两次校正值的误差小于0.02g。

1.5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200g以下达到0.0001g;200g以上达到0.01g。

2、容量瓶校正操作程序2.1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2.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一同存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取空容量瓶带塞称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2.5从表中查得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程序3.1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3.4从表中查出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程序4.1取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

4.2将被校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3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4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5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

4.6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

4.7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校正数和总校正数。

5、量筒校正操作程序5.1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干燥。

5.2称取量筒的重量,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吸干,再称定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2.3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
4.2.2.4准确度等级 A、B
4.2.3容量瓶瓶塞密合性: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将瓶塞擦干,盖紧后用手指压信塞子,颠倒十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不应有水渗出。
4.2.4容量允差、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标称总容量(ml)
1
2
5
10
25
4.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3.3 烧杯。
4.3.4纯化水。
4.3.5容量瓶。
4.3.6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室温变化不大于1℃/h。
4.4检定方法:
取洗净并干燥的容量瓶,精密称定空瓶重后,加入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容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如此重复二次操作,取其平均值。
4.8附注:弯液面的调定
弯液面的最低点应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应与分度线在同一平面上,适当安排光线,能够使弯液面暗淡且轮廓清晰,为此应以白色背景并遮去不需要的杂光,能够在滴定管定位液面以下不大于1mm处,放置一条黑色纸带在滴定管壁上。有蓝线乳白衬背的滴定管,蓝线最尖端与分度线的上边缘相结合。
4.5记录与计算
V20:吸量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m: 纯化水的质量(g)。
K(t):衡量法常数,可由附表1,2查得。
4.6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根据上述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4.2.4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等级标准。
检定周期:三年。
4.7校正工作结束,记录于“容量瓶校正记录”中,经检定合格的容量瓶应进行标记。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4内容
4.1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容量瓶中纯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容量瓶对应的容积。
4.2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4.2.1容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而且是经洗净、干燥后的。
4.2.2容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
4.2.2.1 厂名和商标
4.2.2.2 标准温度 (20℃)
50
100
200
250
容量允差(ml)
A
±0.010
±0.015
±0.020
±0.020
±0.03
±0.05
±0.10
±0.15
±0.15
B
±0.020
±0.030
±0.040
±0.040
±0.06
±0.10
±0.20
±0.30
±0.30
分度线宽度(mm)
≤0.4
4.3检定条件
4.3.1 万分之一天平
5 参考文件及附录
5.1衡量法K(t)值表B1
5.2衡量法K(t)值表B2
5.3容量瓶校正记录(SOP-QC-04-016-R01/01)6文历史版本号生效日期
主要变更描述
01
本文件为新订
附表1:
附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