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瓶检定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容量瓶的检定。
责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1.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单标线容量瓶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容容量瓶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1 单标线容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单标线容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2.2.1 厂名和商标2.2.2 标准温度(20℃)2.2.3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2.2.4 准确度等级 A或B2.3 单标线容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2.4 容量允差、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单标线容量瓶质量检验表3.检定条件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测温筒、检定架。
3.4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5 纯化水。
3.6 单标线容量瓶。
4. 检定方法:4.1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容量瓶,称重后加入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上约5mm 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容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4.2 记录与计算:4.2.1 计算:V20=V标+(P称-P)V20为单标线容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V标为单标线容量瓶的标称容量(ml);P称为t℃时称得纯水的质量值;P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值。
当P称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故V20=V标+ΔV。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1 容量瓶的校正1.1 将待校正的清洁、干燥的容量瓶恒重,称重。
1.2 测量纯化水的温度(可将纯化水置仪器室1小时以上,仪器室室温即为纯化水的温度)将纯化水注入容量瓶标线处,称重。
1.3 根据纯化水的温度,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该温度下该容量瓶标示刻度体积的水的质量,并称重,视水液的弯月面是否与刻度吻合。
1.4 校正刻线:若与刻度不符合,可用纸条与水液的弯月面成切线贴成圆圈,然后倒去内容水,在纸圈上,下涂以石腊薄层,再沿纸圈用别针刻一圆圈,涂上氢氟酸,几分钟后洗去过量的氢氟酸,并除去石腊及纸圈,即见容量瓶上的新刻度。
1.5 重复1.1和1.2步骤,取平均值计算容量瓶体积,算出允差,并填附表A。
2 移液管,刻度吸管的校正2.1 在洁净的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内吸入已测过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2.2 将水放入预先恒重并称好重量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称量,计算,可得水的重量。
(应测2次,得放出水的平均重量)。
2.3 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密度表(见附表B),计算,可得移液管或刻度吸管的体积。
2.4 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3 滴定管容积的校正3.1 在洗净的滴定管内注入纯化水,使弯月面最低处与刻度零位相切。
3.2 由滴定管中放水到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
3.3重复3.1和3.2操作,取平均值。
3.4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表(见附录B),计算,可计算出滴定管该部分管柱的体积。
3.5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4 量筒、量杯的容积校正4.1 将洁净的量筒或量杯注入已知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4.2 将水倒置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可得水的质量。
4.3 根据水温查附表B水的密度,可计算出该量筒或量杯的体积。
4.4 根据附表B规定的标准容量允差,判断被校正量筒或量杯是否合格,并将校正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附: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的方法探讨【摘要】本文介绍用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容量大于分析天平最大称量范围)的方法,本法较传统之比较法准确、简便实用。
玻璃器皿校准规程

标题:计量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1.0目的:保证计量玻璃量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检测过程的质量。
2.0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3.1 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3.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0职责:4.1品管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4.2实验室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5.0校准方法:5.1校准项目5.1.5酸式/碱式滴定管表65.2校准条件与设备:5.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5.3校准过程:5.3.1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5.3.2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 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 (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 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5.3.3密合性: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容量瓶的校正方法

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精确测量液体容量的实验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药品制备等领域。
然而,由于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原因,容量瓶的实际容量可能会与标称容量存在一定的偏差。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容量瓶进行校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并详细说明校正的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容量瓶的校正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容积的计算和容积的校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容积的计算容量瓶的标称容量是通过厂家在制造过程中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
这种差异主要受制造工艺、容量瓶形状和使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容积的计算是通过测量实际容量和标准液体密度来得到的。
首先,将容量瓶清洗干净,并在干燥后,称量待测液体的质量。
然后,将这一质量除以标准液体的密度,即可得到容积。
最后,将得到的容积与标称容量进行比较,计算出容量瓶的偏差。
对于容积的计算,有以下几点要注意:1. 标准液体的选择:标准液体的密度应当比较精确,可以选择经过校准的密度计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 实验环境的控制:由于温度对液体密度的影响较大,所以进行容积计算的实验环境应保持恒定。
可以使用恒温水浴或恒温箱来控制环境温度,这样可以减小温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3.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在进行瓶内液体质量的称量时,要使用精确的天平,提高称量的准确性。
同时,在倒液体的过程中要避免溅出液体和带入气泡,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容积的校准容量瓶的标称容量是由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瓶身进行标定来确定的。
然而,由于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原因,标定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容积的校准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容量。
容积的校准是通过使用一种已知容量的容器(如标准容量瓶)来对待校准容量瓶进行校准的。
具体步骤如下:1. 预热容量瓶和标准容量瓶:将待校准容量瓶和标准容量瓶放置在同一个恒温环境中,等待它们达到相同的温度。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前言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和分配液体的体积。
然而,由于使用和环境等原因,容量瓶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
本文将介绍容量瓶校正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在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的完成: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和容量瓶的量程,准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清洗容量瓶: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容量瓶,确保无残留物。
3. 干燥容量瓶:将清洗后的容量瓶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容量瓶内壁干燥无水迹。
4. 温度调节:将容量瓶和标准溶液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等待温度稳定。
三、校正操作步骤以下是容量瓶校正的操作步骤:1. 第一次称量标准溶液: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并记录称量质量为m1(单位为克)。
2. 倒液操作:将标准溶液缓慢倒入容量瓶中,直到溶液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
接近刻度线时,使用滴定管缓慢加液,直到溶液液面略高出刻度线。
3. 吸余液操作: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液面上方多余的液体,滴管胶头与容量瓶刻度线平齐时停止吸取。
4. 第二次称量标准溶液:将容量瓶与残余液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单位为克)。
5. 计算校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校正因子K:K = (m1 - m2) / (m2 - m3)其中,m3为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6. 校正容量瓶体积:根据校正因子K,将容量瓶上的刻度值乘以K 得到校正后的体积值。
四、校正结果记录与报告在校正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使用和参考。
以下内容需要记录和报告:1. 校正日期和时间:记录校正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2. 容量瓶信息:记录容量瓶的编号、型号和量程等信息。
3. 校正结果:记录校正前后的刻度值和校正因子。
4. 操作人员:记录进行校正操作的人员姓名。
同时,对于校正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报告中注明。
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玻璃容量器具。
三、责任人:容量器具校正人员,质控部负责人。
四、管理内容:1、总则1.1校正用水为纯化水,须在室内放置至水温达到20℃,若水温偏差过大至少放置两小时以上。
1.2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量筒必须干燥。
1.3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每个仪器(每段)校正两次,两次校正值的误差小于0.02g。
1.5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200g以下达到0.0001g;200g以上达到0.01g。
2、容量瓶校正操作程序2.1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2.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一同存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取空容量瓶带塞称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2.5从表中查得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程序3.1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3.4从表中查出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程序4.1取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
4.2将被校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3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4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5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
4.6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
4.7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校正数和总校正数。
5、量筒校正操作程序5.1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干燥。
5.2称取量筒的重量,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吸干,再称定重量。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目的容量瓶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量具,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容量瓶进行校正。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容量瓶校正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容量瓶并需要进行校正的实验室和生产现场。
三、设备和材料1.校正容量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容量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2.校正溶液:选择适合用于容量瓶校正的溶液,溶液浓度和性质应与实际使用时的液体相似。
3.天平:用于称量溶液和校正容量瓶的质量。
四、校正步骤与要求1.准备工作1.1检查校正容量瓶和天平的状态,确认其可用性。
1.2清洗校正容量瓶,确保其内壁无残留物,并彻底干燥。
1.3选择适合用于校正的溶液,并按照其制备方法,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校正容量瓶2.1将所需质量的溶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摇匀,得到校正溶液。
2.2用天平称取适量的校正溶液,注入校正容量瓶中,注意不得产生气泡或溢出。
2.3将填充满溶液的容量瓶放置一段时间,让溶液温度与实验室温度相平衡。
2.4用天平称取填充溶液后的容量瓶与校正溶液质量的差值。
2.5计算校正值:校正值等于容量瓶容量减去校正溶液的质量,即校正值=容量瓶容量-校正溶液质量。
2.6根据容量瓶校正值的正负情况,可进行修正或调整,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3.校正记录与处理3.1将校正结果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中,包括校正值、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记录时应签署完成校正的人员和日期。
3.2根据校正结果,判断容量瓶是否合格。
若校正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容量瓶即为合格。
若校正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需要进一步处理或更换容量瓶。
五、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2.在校正过程中,应避免操作中产生的误差,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3.容量瓶校正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校正容量瓶和其他设备,保持其清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制订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量瓶的检定。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校正规程:
1. 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容量瓶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2.1 单标线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单标线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
2.2.1 厂名和商标
2.2.2 标准温度(20℃)
2.2.3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2.2.4 准确度等级 A或B
2.3 单标线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2.4 容量允差、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单标线量瓶
3.检定条件
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测温筒、检定架。
3.4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5 纯化水。
3.6 单标线量瓶。
4. 检定方法:
4.1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
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量瓶,称重后加入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4.2 记录与计算:
4.2.1 计算:
V
20=V
标
+(P
称
-P)
V
20
为单标线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V
标
为单标线量瓶的标称容量(ml);
P
称
为t℃时称得纯水的质量值;
P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值。
当P
称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故V
20
=V
标
+ΔV。
从衡量法用表中可查得差值(ΔP),因为ΔP=V
标-P,故V
20
=P
称
+ΔP。
4.2.2 举例:
加纯化水至干燥的100ml已标的单标线量瓶(A级)中,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 处,水温为23.6℃,用毛细滴管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处,精密称定,计算得单标线容量瓶中水的质量为99.6749g。
V
20=P
称
+ΔP=99.6749+0.361=100.0359ml
此值符合A级标准。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根据上述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4.2.4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检定周期为三年,其中用于碱溶液的单标线容量瓶为一年。
6.校正工作完毕。
记录于“仪器、仪表、校验、检定、维修记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