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的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容量瓶检定操作规程

容量瓶检定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容量瓶的检定。

责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1.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单标线容量瓶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容容量瓶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1 单标线容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单标线容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2.2.1 厂名和商标2.2.2 标准温度(20℃)2.2.3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2.2.4 准确度等级 A或B2.3 单标线容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2.4 容量允差、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单标线容量瓶质量检验表3.检定条件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测温筒、检定架。

3.4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5 纯化水。

3.6 单标线容量瓶。

4. 检定方法:4.1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容量瓶,称重后加入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上约5mm 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容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4.2 记录与计算:4.2.1 计算:V20=V标+(P称-P)V20为单标线容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V标为单标线容量瓶的标称容量(ml);P称为t℃时称得纯水的质量值;P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值。

当P称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故V20=V标+ΔV。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前言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和分配液体的体积。

然而,由于使用和环境等原因,容量瓶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

本文将介绍容量瓶校正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在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的完成: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和容量瓶的量程,准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清洗容量瓶: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容量瓶,确保无残留物。

3. 干燥容量瓶:将清洗后的容量瓶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容量瓶内壁干燥无水迹。

4. 温度调节:将容量瓶和标准溶液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等待温度稳定。

三、校正操作步骤以下是容量瓶校正的操作步骤:1. 第一次称量标准溶液: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并记录称量质量为m1(单位为克)。

2. 倒液操作:将标准溶液缓慢倒入容量瓶中,直到溶液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

接近刻度线时,使用滴定管缓慢加液,直到溶液液面略高出刻度线。

3. 吸余液操作: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液面上方多余的液体,滴管胶头与容量瓶刻度线平齐时停止吸取。

4. 第二次称量标准溶液:将容量瓶与残余液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单位为克)。

5. 计算校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校正因子K:K = (m1 - m2) / (m2 - m3)其中,m3为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6. 校正容量瓶体积:根据校正因子K,将容量瓶上的刻度值乘以K 得到校正后的体积值。

四、校正结果记录与报告在校正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使用和参考。

以下内容需要记录和报告:1. 校正日期和时间:记录校正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2. 容量瓶信息:记录容量瓶的编号、型号和量程等信息。

3. 校正结果:记录校正前后的刻度值和校正因子。

4. 操作人员:记录进行校正操作的人员姓名。

同时,对于校正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报告中注明。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订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分度吸量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5.1.1 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得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涤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1.2 酸式滴定管活塞与塞套应密合不漏水,并且转动要灵活,因此要在活塞上涂一层凡士林。

涂油的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如果活塞孔内有旧油垢堵塞,可用细金属丝轻轻剔去,如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然后将管尖置热水中,使熔化,突然打开活塞,将其冲走)。

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

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

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5.1.3试漏5.1.3.1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然后活塞转动180℃后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干涂油。

5.1.3.2 碱式滴定管,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有无水滴滴下。

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

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有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5.1.3.3 准备好滴定管即可装滴定液。

装之前应将瓶中滴定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

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滴定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滴定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以洗涤尖嘴部分,然后关闭活塞,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目的容量瓶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量具,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容量瓶进行校正。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容量瓶校正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容量瓶并需要进行校正的实验室和生产现场。

三、设备和材料1.校正容量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容量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2.校正溶液:选择适合用于容量瓶校正的溶液,溶液浓度和性质应与实际使用时的液体相似。

3.天平:用于称量溶液和校正容量瓶的质量。

四、校正步骤与要求1.准备工作1.1检查校正容量瓶和天平的状态,确认其可用性。

1.2清洗校正容量瓶,确保其内壁无残留物,并彻底干燥。

1.3选择适合用于校正的溶液,并按照其制备方法,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校正容量瓶2.1将所需质量的溶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摇匀,得到校正溶液。

2.2用天平称取适量的校正溶液,注入校正容量瓶中,注意不得产生气泡或溢出。

2.3将填充满溶液的容量瓶放置一段时间,让溶液温度与实验室温度相平衡。

2.4用天平称取填充溶液后的容量瓶与校正溶液质量的差值。

2.5计算校正值:校正值等于容量瓶容量减去校正溶液的质量,即校正值=容量瓶容量-校正溶液质量。

2.6根据容量瓶校正值的正负情况,可进行修正或调整,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3.校正记录与处理3.1将校正结果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中,包括校正值、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记录时应签署完成校正的人员和日期。

3.2根据校正结果,判断容量瓶是否合格。

若校正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容量瓶即为合格。

若校正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需要进一步处理或更换容量瓶。

五、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2.在校正过程中,应避免操作中产生的误差,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3.容量瓶校正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校正容量瓶和其他设备,保持其清洁干燥。

容量瓶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瓶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本程序《国家标准》规定了容量瓶的操作规程。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不同规格的容量瓶。

职责:质量管理部、QC
内容:
1检查容量瓶是否已校正,清洁、刻度线是否清晰。

2在使用前容量瓶内加入适量溶剂冲洗2--3次。

3配制:
3.1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将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准确移至容量瓶中,移取浓溶液的容器必须用该溶液冲洗2--3次后,将其移入容量瓶中,并加稀释液至近标线处。

3.1固体溶质配制溶液:将准确称量定的固体放在烧杯中加少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后倒入容量瓶,烧杯和玻璃棒用溶剂冲洗2--3次,洗涤的溶剂也注入容量瓶中,加溶剂使凹液面至刻度处。

观察时视线应与最低凹液面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液面距刻度1cm时,应用滴管逐滴将蒸馏水加到溶液凹面底部到标线处)。

4塞紧瓶塞,并用手压住瓶塞,将容量瓶倒置,振荡数次,使之均匀,静置数分钟,即配制完毕。

5并及时填写配制记录。

6容量瓶使用完毕后,应按规定及时清洗。

容量瓶的操作规程

容量瓶的操作规程

容量瓶的操作规程一、容量瓶的选用与清洗1.选择合适容量的容量瓶,根据需要测量或储存的液体量来决定,选择较小的容量瓶可以提高准确性。

2.使用前先进行清洗,确保容量瓶表面无灰尘、污渍或其他杂质。

清洗时可使用温水和洗涤剂,用刷子或海绵清洗,注意不要划伤瓶壁。

二、容量瓶的校准1.在使用容量瓶前,首先要进行校准。

容量瓶的标定值通常是在特定温度下得出的,所以在使用前应查看容量瓶上的标定温度,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

2.校准容量瓶的方法可以使用比重法、称量法、称液法等。

校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确定,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液体的加入与倒出1.加入液体时,应将液体缓缓倾倒入容量瓶中,避免溅出或过量。

可以使用滴管等工具辅助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2.加入液体后,使用玻璃棒等器具轻轻搅拌,使液体充分扩散,消除气泡。

但要注意不要划伤瓶壁。

3.倒出液体时,必须使用特殊的倒口设备,如倾斜导管或滴液器。

倒液时要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液体顺利倒出,并避免液滴残留在瓶嘴上。

四、避免瓶内外温度差异1.容量瓶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在使用容量瓶时要注意瓶内外温度的差异。

如果瓶内温度与标定温度相差较大,应进行温度调节或校准修正。

2.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应让容量瓶与环境温度均衡后再操作,避免温度梯度对容量瓶的标定值产生影响。

五、防止容量瓶的污染与损坏1.用完容量瓶后,应及时清洗和干燥,避免残留液体引起污染或留下水迹影响下次使用。

2.容量瓶是易碎品,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摔落。

使用过程中发现破损或缺陷应及时更换。

六、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容量瓶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如果有损坏应更换。

2.检查容量瓶是否清洁干净,无异味、异色或残留物。

3.与实验室其他仪器设备的环境温度要一致,避免因温度差异影响实验结果。

容量瓶的使用实验流程

容量瓶的使用实验流程

容量瓶的使用实验流程实验目的了解容量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掌握准确地读取容量瓶的体积。

实验器材•容量瓶•滴定管•输液管•试剂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容量瓶是否干净无油污,并保证容量瓶内外无杂质。

–检查滴定管、输液管和试剂的干净程度,并确保无残留物。

–将容量瓶放在平稳的台面上。

2.倒入试剂–使用滴定管将需要测量体积的试剂放入容量瓶中。

–注意控制滴定管的滴液速度,避免溢出或浪费试剂。

–滴定管滴液结束后,可以轻轻敲击容量瓶的侧壁,使试剂充分流入容量瓶底部。

3.读取容量瓶体积–将容量瓶放在平视的台面上,使刻度线与眼睛平行。

–用眼睛水平对准刻度线,在刻度线上方可见液面呈弯曲形。

–读取液面所在刻度线的底部,即为容量瓶的体积值。

4.容量瓶的灵敏性检测–将容量瓶空置,并用滴定管逐滴添加已知体积的试剂,直到液面接近满刻度线为止。

–每次添加试剂后,等待液面下降后读取液面高度。

–将添加试剂体积与液面高度的变化绘制成图表。

5.实验注意事项–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摔落容量瓶。

–读取液面时要保持准确,避免视觉误差。

–容量瓶的刻度值应使用最低位准确到0.01 mL的刻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容量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轻拿轻放容量瓶,保持液面读取的准确性,并确保试剂的干净程度和准确滴液,以获取准确的体积值。

实验结果表明,容量瓶的刻度值较准确,可以满足实验中对体积值的需求。

实验总结容量瓶作为一种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常见实验仪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了准确地读取容量瓶体积的技巧。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缜密细致,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准确滴液,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容量瓶的使用实验,我们对该实验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以后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容量瓶的使用实验流程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4.2.1.3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2.1.4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2.1.5 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
4.2.2 相对校正法
4.2.2.1 将要校正容量瓶洗净干燥;
4.2.2.2 用洁净的已校正好的50ml滴定管注入一定温度的蒸馏水至“0”刻
题 目
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建立起一套容量瓶校正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容量瓶的校正。
3.职责
质量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总则:
4.1.1 校正用的蒸馏水至少在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4.1.2 待校正的仪器必须清洗干净,容量瓶必须干燥;
4.1.3 如室温有变化,每次操作时应记录水的温度;
4.1.4 称量所用的天平精度应达到万分之一;
4.2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4.2.1 绝对校正法
4.2.1.1 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清洗干净并干燥;
4.2.1.2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1000ml
2000ml
允差
一等
±0.02
±0.02
±0.03
±0.05
±0.10
±0.15
±0.15
±0.25
±0.40
±0.50
二等
±0.04
±0.04
±0.06
±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带有磨口玻璃塞,颈上有标线,主要用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或定量的稀释溶液的量入式玻璃量器。

容量瓶的大小不等,小的有5mL、25mL、50mL、100mL,大的有250mL、500mL、1000mL、2000mL等。

一、检漏
容量甁使用前要先检漏。

加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托住瓶底,将瓶倒立2分钟,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180°,再倒立2分钟,如不漏可使用。

(使用中,玻璃塞不应放在桌面上,以免玷污,操作时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瓶塞的扁头,当操作结束后随手将瓶盖盖上,也可用橡皮筋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

如不渗水,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淌洗3次备用。

二、溶液的配制
1、秤量溶解
将准确称量的待溶固体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

2、转移溶样
定量转移溶液时,右手拿玻璃棒,左手拿烧杯,使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靠在瓶颈内壁上,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中,烧杯中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向上提,并逐渐竖直烧杯,将玻璃棒放回烧杯,用洗瓶冲洗玻璃棒和烧杯壁数次,将洗液用如上方法定量转入容量瓶中。

3、定容
定量转移完成后就可以加蒸馏水稀释,当蒸馏水加至容量瓶鼓肚的四分之三处时,塞上塞子,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瓶拿起,按同一方向轻轻摇转,使溶液初步混合均匀(注意不能倒转),继续加蒸馏水至距标线约1cm处,等1~2分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滴管滴加水至弯液面下缘与标线相切。

4、混合均匀
定容后盖上瓶塞,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使瓶振荡,正立后再次倒转进行振荡,如此反复15~20次以上,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

三、定量稀释溶液
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至距标线约1cm处,等1~2分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滴管滴加水至弯液面下缘与标线相切,然后盖上瓶塞,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
使气泡上升到顶,使瓶振荡,正立后再次倒转进行振荡,如此反复15~20次以上,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

四、使用注意事项
1、若振荡后液面下降,为正常现象,不要加蒸馏水补齐。

2、热溶液应先冷至室温再配制。

3、不要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未用完的溶液应转移至试剂瓶中保存。

若移液和振荡的过程中溶液和洗液洒落渗漏至瓶外,不论多少,必须重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