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简介

合集下载

抗过敏药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抗过敏药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抗过敏药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抗过敏药,简称抗敏药,是指用于治疗和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

过敏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某些外来物质产生异常反应的结果。

这些外来物质可以是花粉、尘螨、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各种因素引起的。

当人体免疫系统遇到这些外来物质时,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如鼻塞、喷嚏、咳嗽、皮肤瘙痒等。

抗过敏药可分为两大类:抗组胺药和类固醇激素。

以下将详细解释这两类抗过敏药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抗组胺药,又称组胺拮抗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组胺作用的药物。

组胺是一种由免疫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它是过敏反应中最主要的介质之一。

当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外来物质的刺激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通过与组胺的受体结合,阻断组胺对细胞的作用,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非处方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这些药物通常用于缓解轻度的过敏症状,如鼻塞、喷嚏和眼部瘙痒等。

除了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也是经常使用的抗过敏药。

类固醇激素是一种合成的激素,常用于治疗炎症和免疫系统异常反应。

在过敏反应中,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发过敏症状。

类固醇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根本上减轻过敏反应。

然而,类固醇激素在抑制免疫系统的同时也会抑制其他身体系统的功能,因此长期大量使用类固醇激素会产生各种副作用。

临床上,类固醇激素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哮喘发作、荨麻疹等,以达到迅速缓解症状的效果。

虽然抗组胺药和类固醇激素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但它们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过敏症。

过敏症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需要针对性地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调整生活方式和管理环境也是重要的防控手段。

首先,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和防止尘螨滋生是预防呼吸道过敏的有效方法。

其次,对于花粉过敏患者,避免接触花粉源,如勤洗手、避免草地上散步等,可以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抗过敏药物简介ppt课件

抗过敏药物简介ppt课件

● 阿伐斯汀: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严重高 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疾患者禁用,对烷基胺类、伪麻黄碱过 敏者禁用。
● 氮卓斯汀:用于变应性鼻炎。与酒精同用能加强中枢抑制,用 药期间忌酒。
● 西替利嗪:与巴比妥类、镇痛药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酒精同用可引起严重嗜睡。
氧羰基氯雷他定,无嗜睡等中枢作用。半衰期 为27小时,每日可给药一次。
● 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抗过敏性
பைடு நூலகம்鼻炎作用强于氯雷他定。主要经肾脏排泄,禁 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 司他斯汀: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 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等。孕妇,哺乳期妇 女,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者禁用。
14
9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 为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本药对过敏性哮喘疗 效较为显著,特别是对已知抗原的青年患者疗 效更佳。主要应用其预防作用。
●酮替芬 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常见嗜睡、倦怠、口干、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乙醇可增强其中枢抑制作用,服药期间忌酒。
10
抗组胺药:
组胺(Histamine),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 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 肌痉挛,分泌物增加等。
过敏原:药物 、接触、食物、化妆品等。
4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鼻炎
表现:症状与感冒症状极相似,容易 贻误病情。
原因:鼻粘膜对某些特定过敏原敏感 产生的不正常生理反应。
过敏原:温度变化、物理化学物质刺 激、食物、药物等。
5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哮喘
表现:先是眼睛鼻子发痒、流清鼻涕、鼻 塞、喷嚏;继而出现咳嗽;紧接着胸闷、 气喘。
有H1及H2两种受体。抗过敏药主要为H1受体拮 抗剂。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

⼗种常⽤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有四⼤类:抗组胺类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类药物、钙剂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每⼀⼤类⾥都不⽌⼀种抗过敏药物,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下⾯予以介绍⼗种常⽤的抗过敏药物,以便了解。

(1)西替利嗪商品名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等,该药以其疗效显著和副作⽤较少已成为第⼆代抗组胺药中的主要药物,也是⽬前国内最常⽤的抗组胺药物。

西替利嗪临床上主要⽤于治疗各种过敏性⽪肤病、过敏性⿐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其副作⽤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偶尔出现头痛和眩晕等。

西替利嗪的⼼脏毒性明显⼩于特⾮那丁、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2)氯雷他定商品名百为坦、开瑞坦。

是我国⽬前常⽤的另⼀种第⼆代抗组胺药。

本品可空腹服⽤。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的发⽣率很低,抗胆碱作⽤也较轻微,偶有眩晕、头痛、疲劳和⼝⼲等,消化系统的副作⽤轻微。

近年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代抗组胺药物⼀样,偶可导致⼼脏副作⽤,应引起重视。

(3)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芙必叮,是⽬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与氯雷他定相似,但作⽤更强,副作⽤更少。

临床可⽤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代和第⼆代抗组胺药物相⽐,具有作⽤强、起效快、作⽤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由于临床资料较少,暂时不推荐⽤于12岁以下⼉童,哺乳期妇⼥和妊娠期妇⼥也应慎⽤。

(4)左旋西替利嗪由于是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所以药理作⽤与西替利嗪相似,但副作⽤更少,可⽤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应强⽽持久和副作⽤少的优点。

⽆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未发现第⼆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那定、阿斯咪唑等)所具有的致⼼律失常作⽤。

美国将之划定为孕妇⽤药⽐较安全的B类,可⽤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临床⽤于⼉童(包括婴⼉)也是安全的。

(5)⾮索⾮那丁商品名太⾮,⾮索⾮那丁没有嗜睡和困倦等副作⽤。

常规剂量的副作⽤有⼝⼲、头晕,偶有头痛和恶⼼等。

没有发现⾮索⾮那丁有⼼脏毒性,也⽆抗胆碱作⽤和α1-受体阻滞作⽤。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导言: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过度敏感。

针对过敏反应,西药抗过敏药物以其快速有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适应症抗过敏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症状,可选择不同的抗过敏药物。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和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少组胺的释放和抑制其作用,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非那滋、氯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较轻的过敏反应。

2. 糠酸咪唑类药物糠酸咪唑类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释放,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糠酸咪唑类药物有:酮替芬、氯雷他定加糠酸咪唑等。

3. 可待因类药物可待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咳嗽和其他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气喘、呼吸困难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咳嗽中枢和扩张气道,缓解过敏性咳嗽和呼吸道症状。

常见的可待因类药物有:可待因、哌替啶等。

二、用药指南在正确使用抗过敏药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症状选择药物不同的过敏反应症状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过敏药物。

在治疗和预防过敏反应时,应根据自身症状选择适合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2. 按照剂量使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而不足的剂量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症状。

3. 了解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过敏药物之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4. 避免长期使用抗过敏药物通常是短期使用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如果过敏反应持续存在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咨询,调整治疗方案。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抗过敏药物是指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症状的药物。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对于某种外来物质反应过度的现象,产生了过度的症状,例如皮肤发红,发痒,肿胀,呼吸困难和过敏性鼻炎等。

一旦发生了过敏反应,及时选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抗过敏药物大致可以划分为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两类。

一、抗组胺药物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主要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多塞平等。

由于其药理学限制及其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不再广泛应用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不会引起嗜睡、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市面上的常用药物有洛嗪、曲马多、ITV、丙茶碱等。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哮喘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作用时间更持久。

3.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包括如今备受欢迎的非酸性H1抗组胺药物大部分属于二重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

它们结构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似,但更加特异,且能够预防过敏的发生。

二、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针对过敏症状较为严重、病情难以缓解的患者。

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糖类激素类。

1. 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了内源性激素、组胺等致敏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范围广泛,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普乐安松等,但他们的缺点是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且长期使用会引起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非糖皮质激素类如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无法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效果并不像糖皮质激素那样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当前,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限定了胶体黏合松类药物和环孢素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修复受损组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抗过敏药治疗过敏症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治疗过敏症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治疗过敏症的西药及使用说明过敏症是一类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疾病,由于环境中存在的过敏原物质引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的出现。

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过敏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一、抗组胺药1.1 双氢氯苯海因(Diphenhydramine)双氢氯苯海因是一种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过敏症状。

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与组胺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5-50毫克,每日2-3次;儿童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

1.2 美曲凯(Cetirizine)美曲凯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H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可缓解过敏症状,且不易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0毫克,每日1次;儿童剂量根据年龄而定。

二、抗氧化药2.1 维生素C(Vitamin 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过敏症状。

建议成人每日口服维生素C的剂量为1000-2000毫克,分2-3次服用;儿童剂量根据年龄而定。

2.2 山梨酸钾(Potassium iodide)山梨酸钾是一种抗氧化药物,具有缓解过敏症状的效果。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60-120毫克,每日3-4次;儿童剂量请咨询医生。

三、抗炎药3.1 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有效地缓解过敏炎症反应引起的症状。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0毫克,每日3次;儿童剂量请咨询医生。

3.2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巴比妥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同时也具有抗炎作用。

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等过敏症状。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30-60毫克,每日2-3次;儿童剂量请咨询医生。

四、抗过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4.1 遵医嘱使用使用抗过敏药物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抗过敏药分为抗组胺药、肥皂药、类固醇、类二代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过敏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包括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赛庚啶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皮肤瘙痒和红肿等。

肥皂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能够舒缓过敏性疾病症状。

常见的肥皂药包括扑尔敏和苯海拉明。

它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类固醇是一类抗过敏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包括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氯米松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类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以及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来缓解过敏症状。

类二代抗组胺药是一类新型的抗组胺药物,与传统的抗组胺药相比,它们有更强的选择性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并且不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

常见的类二代抗组胺药包括非那雄胺、左西替利和马来酸苯那明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状。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少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总之,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减轻过敏症状,包括抗组胺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

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过敏药(AntiallergicDrugs)

抗过敏药(AntiallergicDrugs)
Ⅱ 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 态反应
Ⅲ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Ⅳ 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
组胺及组胺受体 (Histamine and Its Receptors)
Histamine
是一种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内源性活性物质,
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
NH2
NH2
COOH 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N N
HN N
Histidine
Histamine
通常与粒状肝素蛋白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无活
性)贮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胃壁 细胞的颗粒中。
变态反应或其他物理、化学的刺激可引起上述细胞
膜发生改变,释放出组胺分子,和周围的组胺受体作 用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
组胺受体分布
H1 Receptor ( H1R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和毛细
谢产物) 非索非那丁 (太非)(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
产物
第一代H1受体阻滞剂
80年代以前开发的抗组胺药为第一代,第 一代抗组胺药具有以下特点(1)中枢抑制 作用,令患者产生嗜睡镇静作用。(2)H1 受体选择性差,部分品种还有较弱的抗胆 碱能作用[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胃 肠道反应]α 受体阻断及局麻作用[‘如异丙嗪, 可致低血压]。(3)作用时间短须每天多次 服药。上述副作用尤其是中枢抑制作用限 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抗过敏药 (Antiallergic Drugs)
目录
一、概述 二、抗过敏药 (一)分类 (二)药物介绍
超敏反应
1.概念 即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鼻炎
表现:症状与感冒症状极相似,容易 贻误病情。 原因:鼻粘膜对某些特定过敏原敏感 产生的不正常生理反应。 过敏原:温度变化、物理化学物质刺 激、食物、药物等。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哮喘
表现:先是眼睛鼻子发痒、流清鼻涕、鼻 塞、喷嚏;继而出现咳嗽;紧接着胸闷、 气喘。 原因:炎性介质刺激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 释放活性物质作用于支气管,造成广泛小 气道狭窄,发生喘憋症状,若不及时治疗 可致命。 过敏原:花粉、尘螨、真菌、气候等。

马来酸氯苯那敏:无特殊禁忌。
常用抗组胺药特点:
第二代
● 氯雷他定:与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咪替丁、茶碱等 药物同用可抑制本药代谢。 ● 阿伐斯汀: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严重高 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疾患者禁用,对烷基胺类、伪麻黄碱过 敏者禁用。 ● 氮卓斯汀:用于变应性鼻炎。与酒精同用能加强中枢抑制,用 药期间忌酒。 ● 西替利嗪:与巴比妥类、镇痛药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酒精同用可引起严重嗜睡。 ● 依巴斯汀:与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同用可抑制本 药代谢。无西替利嗪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 非索非那定:用于成人或6岁以上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季 节性过敏性鼻炎。药物相互作用同依巴斯汀,另与含铝或镁的抗 酸药合用降低疗效。
抗过敏药物简介
李晓亮
过敏:
过敏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医学的解释为机 体被抗原物质致敏后,再次受同一抗原物质 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皮炎
表现:皮肤红肿、痒、痛、各种疹子等。
原因:皮肤对某些特定过敏原敏感产生的 不正常生理反应。 过敏原:药物 、接触、食物、化妆品等。

抗组胺药:
按研发时间分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中枢作用强,特异性差,故有镇静 和抗胆碱作用。但是副作用比较多,临床应用 在减少。

第二代:H1受体选择性高,少有镇静、抗胆 碱作用,因此中枢性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广泛 应用。

第三代:第二代的升级版。较二代用药剂量 低、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抗过敏药物:

钙剂 免疫抑制剂 肥大细胞稳定剂



抗组胺药
钙剂: 通 过 改 善 细 胞 膜 的 通 透 性 , 增 加 毛 细 血 管 壁 的 致 密 性 , 使 渗 出 减 少 , 从 而 起 抗 过 敏 作 用 。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高 石 高 及 钙 或 钙 呼 血 有 血 吸 症 肾 症 性 及 高 钙 尿 症 患 者 ; 患 有 含 结 石 病 史 者 ; 结 节 病 患 者 ( ) ; 有 肾 功 能 不 全 的 低 钙 血 酸 中 毒 衰 竭 者 不 宜 使 用 本

抗组胺药:
组胺(Histamine),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 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 肌痉挛,分泌物增加等。
有H1及H2两种受体。抗过敏药主要为H1受体拮 抗剂。
常用抗组胺药特点:
第一代
● ● ●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应禁用。
苯海拉明:主要用于晕动病,孕妇禁用。
赛庚啶: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青光眼、 尿潴留和幽门梗阻患者禁用。忌酒。
常用抗组胺药特点:
第三代 地氯雷他定:为氯雷他定的主要代谢物去乙 氧羰基氯雷他定,无嗜睡等中枢作用。半衰期 为27小时,每日可给药一次。

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抗过敏性 鼻炎作用强于氯雷他定。主要经肾脏排泄,禁 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司他斯汀: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 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等。孕妇,哺乳期妇 女,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者禁用。
禁 钙 可 症 药
忌 肾 加 患 。
: 结 重 者
免疫抑制剂:
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 ● 肾上腺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等。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 为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本药对过敏性哮喘疗 效较为显著,特别是对已知抗原的青年患者疗 效更佳。主要应用其预防作用。

酮替芬 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常见嗜睡、倦怠、口干、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乙醇可增强其中枢抑制作用,服药期间忌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