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桥梁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技术方案

桥梁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技术方案

桥梁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技术方案前言: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地方的重要工程设施,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保证交通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技术是现代桥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施工工艺之一,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桥梁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

一、桥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桥梁预应力张拉技术是指采用高强度钢束或钢丝,在桥梁构件内部施加预先的轴向拉力,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结构性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预应力张拉技术,可以改善桥梁的抗弯能力、抗剪能力和整体刚度,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其主要步骤包括:设计预应力拉索的位置与数目、施工预应力锚固设备、进行张拉并锚固等。

预应力张拉技术方案:1.确定预应力张拉位置和张拉力大小。

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负荷条件,确定预应力张拉的位置和张拉力的大小。

通常,预应力张拉的位置应选择在桥梁的受力关键部位,如梁、板、柱的主要受力区域,并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适当的张拉力。

2.设计预应力拉索的数目和布置方式。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确定预应力拉索的数目和布置方式。

常用的预应力拉索有钢束和钢丝,其数目和布置方式应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施工预应力锚固设备。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前,需要进行预应力锚固设备的施工,确保预应力拉索能够安全稳定地锚固在桥梁构件内部。

常用的预应力锚固设备有锚板、锚固管和锚固套管等。

4.进行预应力张拉和锚固。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预张拉机械设备对预应力拉索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定的张拉力。

然后,使用预应力锚固设备将预应力拉索稳定地锚固在桥梁构件内部,以实现预应力效果。

二、桥梁压浆技术桥梁压浆技术是指在桥梁构件的内部空隙中进行注浆,以填充空隙、提高桥梁的密实性和耐久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压浆技术,可以填充桥梁构件的空隙和孔洞,排除空气和水分,提高桥梁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其主要步骤包括:清洁孔洞表面、灌浆剂配制、注浆设备布置、进行压浆等。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后张法)1. 前言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施加预拉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对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施工步骤、设备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定义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利用预应力钢束将构件在恢复阶段施加预拉力的施工方法。

通过预应力张拉(后张法),可以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减小结构变形和裂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施工步骤3.1 设计和准备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并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设计计算包括预应力钢束的数量、位置和拉力大小的确定。

3.2 预埋钢板和构件浇筑在混凝土构件的预定位置预埋钢板,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抗裂处理。

3.3 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在构件的表面设置钢束的出口孔。

钢束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钢束的间距和位置的准确性。

3.4 钢束张拉将预应力钢束通过出口孔穿过构件,然后连接到张拉设备上。

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在拉力稳定后进行锁定。

3.5 监测和调整在钢束张拉完成后,需要对结构进行监测,确保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

如果需要调整,可以通过调节锚固装置或者重新张拉来实现。

3.6 荷载转移当预应力钢束稳定后,可以进行荷载转移。

荷载转移是指将原本由预应力钢束承担的荷载逐渐转移到混凝土构件中,使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承受荷载。

4. 设备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需要以下设备:4.1 钢束和锚具:预应力钢束用于施加预拉力,锚具用于固定钢束。

4.2 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提供相应的显示和控制功能。

4.3 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例如应变计、传感器等。

5. 安全注意事项5.1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时,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区域等。

预应力张拉专项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专项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专项施工方案一、引言预应力张拉技术是桥梁、建筑、隧道等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方案目标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目标是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张拉方案,确保张拉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2、确定适宜的张拉参数和工艺,保证预应力值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受力均匀性。

3、规定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预应力材料的品质和施工质量。

4、优化张拉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成本。

三、施工前准备1、技术准备: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张拉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2、材料准备:采购合格的预应力材料,如钢绞线、锚具、夹片等。

3、设备准备: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和辅助工具,如千斤顶、高压油泵、锚具安装机等。

4、安全准备:制定安全施工规程,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确保工人熟悉操作规程。

四、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钢绞线的加工与存放: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绞线进行下料、穿束、编束和存放,确保钢绞线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2、锚具的加工与存放: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锚具,进行加工和存放,确保锚具的质量和精度。

3、预应力张拉: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确保结构的受力均匀性和稳定性。

4、孔道压浆:在张拉完成后进行孔道压浆,确保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5、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如材料检验、设备的校准、张拉过程的监控等。

五、安全措施1、安全教育培训: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品、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等。

3、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急救等方面,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一】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1.前言本主要描述了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

预应力张拉是桥梁施工中重要的工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2.施工准备2.1 设计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桥梁预应力设计的准备工作,包括桥梁结构计算、预应力设计参数的确定等。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张拉的位置、张拉力大小及施工工艺等。

2.2 材料准备准备好合适的预应力张拉设备,包括锚具、张拉设备等。

同时,需要检查预应力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张拉方案设计根据桥梁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预应力张拉方案。

包括张拉序列、锚具布置、预应力力值的确定等。

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预应力张拉的可操作性和施工安全。

4.张拉施工步骤4.1 准备工作进行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锚具的安装、张拉设备的连接、预应力钢束的敷设等。

4.2 张拉过程按照预先制定的张拉方案进行张拉,逐级施加预应力力值。

张拉过程中需要注意张拉速度和张拉力的控制,避免引起桥梁结构的损坏。

4.3 确认和锁定张拉完成后,进行预应力力值的确认和锚具的锁定。

确保锚具能够牢固地固定预应力钢束,不会发生松动。

5.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桥梁预应力设计图纸- 预应力材料合格证明- 预应力张拉设备操作手册6.法律名词及注释- 施工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预应力张拉的方案。

- 预应力:在结构受力前施加的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压应力,以提高结构的负荷能力和变形能力。

【二】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1.前言本旨在描述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

预应力张拉是桥梁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施工方案对确保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施工准备2.1 设计准备施工前需进行桥梁预应力设计的准备工作,包括桥梁结构计算、预应力设计参数的确定等。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张拉的位置、张拉力大小及施工工艺等细节。

2.2 材料准备准备合适的预应力张拉设备,包括锚具、张拉设备等。

预应力张拉方案

预应力张拉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预制梁类型为箱梁,箱梁跨径为30m,预应力钢束采用φ15.24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每根钢绞线的张拉力为195.3kN,两端对称同时张拉,预制梁正弯距钢束采用M15-4、M15-5圆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箱梁墩顶连续段处负弯距钢束采用BM15-4、BM15-5扁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

二、预应力张拉1、预应力张拉设备本工程预制箱梁采用VLM锚具,配置与之配套的张拉机具12套,千斤顶采用YCW-250型,油压泵采用ZB2×2-500型电动高压油泵。

2、张拉前期准备(1)预应力张拉之前对张拉设备必须进行配套检验标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所有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校验千斤顶的试验机或测力机的精度不得低于±2%。

(2)锚具、夹片、钢绞线、波纹管按规定进行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张拉前对预制梁进行检查,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安装张拉设备时,应使张拉力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

(4)为确保张拉质量,张拉前必须组建专业张拉班组,并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3、张拉控制张拉前对梁体砼试件进行试压,当砼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养护时间不小于4天时,才能进行张拉,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均为1395Mpa。

张拉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张拉前先做好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校验与张拉吨位相应的油压表读数和钢丝伸长量的计算,尤其对千斤顶和油泵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各部分不漏油并能正常工作。

张拉采用油表读数与伸长量双控制的方法,先将预应力钢绞线拉到初始控制应力0.10бk,测量油缸伸长量,接着开动油泵,张拉应力为0.2бk进行张拉,同时记录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比较,无问题后, 张拉到бk的100%时,测量伸长量,看是否与计算相符,如在规定范围内,则进行锚固。

如果预应力筋的伸长量与计算值超过6%,要找出原因,可以重新进行校顶和测定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目录
1. 引言
1.1 重要性
1.1.1 安全性
1.1.2 施工效率
1.2 目的
1.2.1 提高工程质量
1.2.2 减少材料浪费
1.3 结构
1.3.1 预应力张拉施工流程
1.3.2 施工注意事项
引言
预应力张拉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必
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重要性
预应力张拉施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在建筑工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预应力张拉施工环节如果
出现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另外,预应力张拉施工能够有
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目的
预应力张拉施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减少材料浪费。

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使混凝土构件在受力状态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同时,精确控制预应力张拉的力量和位置,可
以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

结构
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流程包括预制预应力筋的设置、张拉锚固、灌
浆养护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注意张拉力量的控制和测量,确保预应力张拉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安全高效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系。

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而张拉施工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对于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张拉施工方法。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概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张拉施工方法根据张拉杆的类型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方法:单端张拉法和双端张拉法。

1. 单端张拉法单端张拉法是指将张拉杆的一端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而另一端则通过张拉机械进行拉伸,使其受到预应力的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构件或较小张拉力的情况。

2. 双端张拉法双端张拉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张拉杆,并通过张拉机械同时对两端的张拉杆进行拉伸。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构件或较大张拉力的情况。

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阶段在进行张拉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

其次,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张拉杆、预应力锚具、张拉机械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张拉杆的固定和锚固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留相应的孔洞或道槽,用于固定和锚固张拉杆。

首先,将张拉杆穿过混凝土构件,并用锚具进行固定。

然后,在张拉杆的另一侧,用专用的锚固装置将其锚固在混凝土构件内部,确保张拉杆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 张拉机械的设置和调试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设置合适的张拉机械,并根据预计的张拉力进行调试。

通过张拉机械的作用,施加预应力到混凝土构件上。

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张拉的速度和力度,确保预应力的准确施加。

4. 张拉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在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张拉力进行即时监控和控制。

通过张拉力测量仪器,对张拉杆的张拉力进行实时监测。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预应力张拉是一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通过施加预应力张拉力,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拉能力。

下面是一份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该工艺。

一、施工前准备1. 现场布置:确定预应力张拉设备布置,搭建必要的张拉框架和支架。

2. 材料准备:准备预应力钢束、张拉锚具、张拉器等必要材料和设备。

二、张拉方案设计1.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和张拉力值。

2. 根据张拉力值计算出张拉钢束的长度、预应力的大小和张拉锚具的位置。

三、张拉过程1. 钢束预制: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钢束进行预制并进行保护处理。

2. 钢束布置:按照方案要求,将钢束放置在预制好的槽中,确保钢束位置准确。

3. 固定锚具:根据设计要求和方案,将张拉锚具固定在预埋孔或混凝土中。

4. 进行张拉:使用张拉器对钢束进行张拉,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张拉力值。

5. 锚固锚具:在达到预应力张拉力值后,使用锚固器将张拉锚具锚固住,保证钢束的稳定性。

6. 切割钢束: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切割机对冗余钢束进行切割处理。

四、施工注意事项1. 钢束布置要准确,保证钢束与槽沟之间的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 钢束固定要牢固,张拉力值要准确,避免钢束脱固或过张拉,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钢束切割要遵循规范,确保切割面光洁平整,不得出现破损或变形等现象。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拉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但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现场安全,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并定期对结构进行检测和维护,以保障工程的长期使用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3+495淡家冲中桥16M简支空心板预应力张拉技术方案K13+495淡家冲中桥16m空心板预应力体系采用四孔5Φj15.24夹片锚,预应力钢束为高强度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 =1860Mpa,公算面积为140mm2。

一、预应力材料1、波纹管㈠布置波纹管时首先用钢筋加工环形架作为波纹管的定位架,纵向间距为1m,横向位置按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定位,波纹管中穿有内衬管,以保证波纹管成孔质量。

㈡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有孔洞或变形,接头处是否用胶带密封好,在与锚垫板接头处,一定要用磁带或其它东西堵塞好,以防水泥浆渗进波纹管或锚孔内。

㈢筑混凝土时应尽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波纹管,以防漏浆堵孔。

2、钢绞线和锚具㈠钢绞线采用φs15.24(STM416-94a,270级,低松弛),标准强度Ryb=1860Mpa。

锚具型号为:XM15-5.㈡钢绞线下料要在干净整洁的地面上进行,并清除表面上的锈迹及杂物,下料时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㈢穿束前,将钢绞线理顺,用扎丝绑扎好,以防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打绞,张拉时受力不均,导致有的钢绞线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

㈣穿束时,将钢束中单根钢绞线编号,以便张拉时做到对应编号,对称张拉。

二、预应力张拉准备工作准备工作:1、对设计图纸提供的的预应力伸长值进行复核计算,对不符合要求的要会同监理、设计、业主进行更正。

2、现场须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并懂得正确操纵的施工人员。

3、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纵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措施。

千斤顶的吊装应有简单的支撑架,支架用钢管或角钢制作。

千斤顶的升降用倒链进行。

4、张拉设备校核:张拉机具与锚具配套使用,在进场使用前进行检查与校核,每台千斤顶与压力表、压力盒、测力计及其他装置,应具有±1%的读数精度。

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

千斤顶一般使用超过6月或200次,以及在使用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准。

5、张拉前检查孔道是否堵塞:检查锚垫板是否与预应力筋垂直,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的轴线是否重合一致;检查锚具与锚垫板是否紧密结合,清除锚垫板上的杂物;空心板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即36Mpa以上)6、张拉前试验同条件养护砼试块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前检查孔道位置、孔道是否畅通、构件端部预埋件位置是否准确、千斤顶、油泵的油量是否充足、灌浆孔及排气孔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认无误后开始张拉。

三、预应力张拉操纵程序张拉程序:参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施工设计图纸,因设计所用钢绞线为φs15.24(STM416-94a,270级,低松弛),标准强度Ryb=1860Mpa。

弹性模量E=1.95×105 Mpa;公称面积A=140mm2的钢绞线。

锚具为夹片式自锚式锚具,所以不需要超张拉。

张拉施工流程:安装工作锚板→安夹片→安限位板→安千斤顶→安工具锚→张拉→锚固。

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钢束张拉采用双控即张拉力和伸长值。

伸长率容许误差控制在±6%以内。

为保证在张拉过程中的两端能同步进行,同时为便于张拉过程中实际伸长率计算,张拉过程如下:0→初应力15%→终应力100%→持荷2mim→(锚固)。

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

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同时龄期必须为三天以上方可进行张拉,张拉顺序为N1,N3,N4,N2(一)预应力张拉操作:1、对钢绞线预压,预压应力为15%设计应力,压到初始应力时,测定千斤顶的行程。

预压的目的是调整各束钢绞线的初始应力保持一致,便于整体张拉。

2、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以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

张拉由两台千斤顶从梁板两端同时同步进行,统一指挥,张拉到控制应力,持荷3分钟,测定千斤顶的行程,然后开始回油。

3、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苦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

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

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

4、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这时应把钢丝拉到原来的张拉吨位,拉松锚塞,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

分别检查锚环是否被抽成凹槽,锚塞的细齿是否被抽平,若有这类情况,要调换锚具,重新张拉,如果锚环、锚塞仍然完好无损,则只要在顶压时加大压力顶紧锚塞。

5、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

(二)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注意事项(1)当预应力筋完成后,卸去千斤顶,检查预应力筋有无滑丝、断丝现象,若有滑丝、断丝现象,必须对预应筋进行更换,重新张拉。

(2)检查夹片的外露量,一般情况下,锚头与夹片为配套产品,夹片外露量为1~3mm,当普遍存在夹片外露梁>3mm时,可认为锚具不标准,应退货或换货。

(3)张拉完成之后,对外露多余钢绞线进行切割。

(4)张拉时,应注意夹片的回缩量,并做好记录予以减除,采用自锚锚头时,夹片的回缩量即钢绞线的回缩量,一般为限位板槽深减去夹片外露量。

夹片外露量右张拉完毕后量得。

(三)特殊状况分析:1、滑丝㈠、可能在张拉时锚具锥孔与夹片之间有杂物。

㈡、钢绞线有油污,锚垫板喇叭口内有混凝土和其它杂物。

㈢、锚固效北系数小于规范要求值。

㈣、初应力小,可能钢束中钢绞线受力不均匀,引起钢绞线收缩变形。

㈤、切割锚头钢绞线的留的太短,或未采取降温措施。

㈥、塞片、锚具的强度不够。

2、断丝㈠、钢束在孔道内部变曲,张拉时部分受力大于钢绞线的破坏力。

㈡、钢绞线本身质量有问题。

㈢、油顶重复多次使用,导致张拉力不准确,应重新标定油顶。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1、安全技术措施①台座两端应有防护措施,张拉时,沿台座长度方向每4-5m应设一防护架。

人员不得站在台座两端或进入台座。

②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控制应力后,宜停2-3min在打紧夹具,此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侧面。

③操作高压油泵人员要带防护目镜,防止油管破裂及接头处喷油伤眼。

④张拉地区应标示明显的标记,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张拉场地。

2、注意事项:①每片板中断丝数量不能超过钢丝总数的1%。

②每端夹片外露量不得小于5mm。

③钢绞线瞬间回缩值不得大于3mm,张拉滑移量的总和不得大于该根总伸长量的2%。

④张拉横梁受力后,挠度不应大于2mm。

⑤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毕后,对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亦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长的4%。

⑥吊点支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其距离误差不得大于20cm。

⑦预应力空心板反拱值不应超过13mm,存梁时间不得大于60天,否则可能产生过大的反拱度四、孔道压浆1、压浆前的准备工作:1)割切锚外钢丝:应用切割机切割,严禁用烧割方式切割。

预应力筋割切后的余留长度不得少于3cm。

2)封锚:锚具外面的预应力筋间隙应用环氧树脂胶浆或棉花和水泥浆堵塞,以免冒浆而损失灌闪压力。

封锚应留排气孔。

3)洗孔道:孔道在压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以排气孔内粉渣等杂物,保证孔涎畅通,保持孔道润滑,而使水泥浆与孔壁的结合良好。

在冲洗过程中,如发现有冒水、漏水现象,则应及时堵塞漏洞;当发现有串孔现象,又不易处理时,应判明串孔数量,在压浆几个串孔同时压注,或者某一孔道压浆后,立刻对相邻孔道用高压水彻底冲洗。

2、水泥浆的拌制水泥浆的主要技术条件:(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采用矿碴水泥时,应加强检验,防止材性不稳定,水泥的标号不宜低于P.O42.5号。

(2)、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40Mpa。

(3)、泌水性:最大不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24h后泌水应全部被浆吸收。

(4)、流动性:在流动性测定仪上进行试验,水泥浆片仪器内流出时间不超过6S。

(5)、膨胀率:水泥浆中(通过试验)查渗入适当膨胀剂如铝粉等,铝粉等,侣粉的掺入量约为水泥用量的0.01%,水泥浆掺入膨胀后的自由膨胀应小于10%。

(6)、收缩率:不大于2%。

3、水泥浆的拌和:先下水再下水泥,拌和时间不少于1分钟,灰浆过筛后存放于储浆桶内,此时桶内灰浆仍要低速搅拌,并经常保持足够的数量以保证每根管道的压浆能一次连续完成,水泥浆自调制到压入管道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4、压浆:压浆时应按孔道自下而上的顺序压浆,压浆时应缓慢、均匀的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畅通。

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宜尽量先连续压浆完成,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浆的孔道应在压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压浆进程中及压浆后48h内。

结构砼的温度不得低于5oC,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高于35 oC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浆的稠度控制,用标准稠度筒测试,一般控制在15秒至20秒之间。

(三)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1、预应力张拉计算参数说明:式中:Ap—预应力筋公算面积,φs15.24钢绞线公算面积为: 140 mm2EP—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取几捆钢绞线弹性模量平均值。

1.95×105 N/ mm2。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张拉控制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L—预应力筋张拉长度 L=X+A+B+C(A代表预应力在千斤顶中长度,B代表限位板工作长度,C代表工作锚长度)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过程二、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和N3一端的伸长量:(见后面预应力钢筋构造图)(一)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MPa(二)张拉控制应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 Ap×σk= 0.75×1860×140=195300N张拉盘控制应力:195.3KN×5根=977KNX=17.281/2=8.641m (N1单根下料长度为17.281 m )θ=2.5°×π/180°=0.043611radkx+μθ=0.002×8.641+0.14×0.043611=0.021643Pp=195300×(1-e-0.021643)/0.021643=193202NΔL= PpL/(Ap Ep)=193202×8.641/(140×1.95×105)=61.2mm N1和N3两端理论伸长值:61.2×2=122.4 mmΔL取值范围±6% :(118 mm≤ΔL≤130 mm)2、N2束和N4束一端的伸长量:(见后面预应力钢筋构造图)(一)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MPa(二)张拉控制应力P=0.75×1860×140=195300NX=17.348/2=8.674m (N1单根下料长度为17.348 m )θ=12°×π/180°=0.20933radkx+μθ=0.002×8.674+0.14×0.20933=0.046654Pp=195300×(1-e-0.046654)/0.046654=190814NΔL= PpL/(Ap Ep)=190814×80674/(140×1.95×105)=56.38mmN2和N4两端理论伸长值:56.4×2=112.8 mmΔL取值范围±6% :(108.3 mm≤ΔL≤119.6 mm)三、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12/2=7.906mL=7.906+(0.56+0.07+0.025)=8.561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p=201745×(1-e-0.0436678)/0.0436678=197404NΔL= PpL/(Ap Ep)=197404×8.561/(140×2.02×105)=59.8mm2、N2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21/2=7.9105mL=7.9105+(0.56+0.07+0.025)=8.566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p=201745(1-e-0.047097)/0.047097=197068NΔL= PpL/(Ap Ep)=197068×8.566/(140×2.02×105)=59.7mm (四)张拉实测伸长值计算实际伸长值的测量与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调整到初应力δ0=15%δK,再张拉和量测伸长值,实际伸长值应为量测伸长值加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计算公式如下:ΔL=ΔL1+ΔL2Δ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注意:要减去张拉过程中两端的回缩量)L2——初应力δ0时(控制应力的15%)的推算伸长值ΔL2=δ0×L/ Ep预应力张拉技术方案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