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

合集下载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

辨证论治
1.痰湿内盛 • 证候:形体肥胖,脘腹闷胀,肢体沉重
麻木,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祛痰利湿化蚀。 • 方药:茵陈降脂方。
• 2.肝郁脾虚
• 证候:头昏眩晕,胁胀嗳气,性情易躁, 舌红苔薄黄,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 方药:逍遥散。
• 3.痰浊血瘀
• 证候: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胸胁刺痛,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
1.湿热留滞:外感湿热,或内湿郁结(困脾、脾 肝肾失调、胆汁疏泄失司)
2.肝气郁结:肝郁累积脾胃 3.气滞血瘀: 4.肝肾阴虚:湿热久羁,耗伤阴血,郁久化热、
损伤精血、阴虚生内热(肝肾同源) 5.脾肾阳虚:湿热伤脾阳,脾阳亏乏,肾阳失充。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胁肋胀痛,情绪抑郁,胸脘痞满,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抑郁或暴怒,疏泄失常 2.饮食不节:饮食无度,饥饱失常,嗜食
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痰浊或湿热 3.蛔虫上扰:蛔虫食甘肺而动,遇酸则伏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右胁隐痛或胀闷窜痛,牵引肩背,
口苦咽干,食少腹胀,大便不调,舌苔 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 •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清热。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治法: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 方药:增液承气汤。
• 饮食宜忌: • 预防与护理:调节心理、注意饮食 • 小结: • 1.肠易激综合征如何确诊? • 2.病因病机如何?
慢性肝炎
肝脏发生炎症积肝细胞坏死持续六个月 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 起。 本篇以介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肝着”、 “肝积”、“黄疸”等范畴。
• 3.胃阴不足

功能性胃肠病_图文

功能性胃肠病_图文

脐周 量多,烂,臭 2~10次/天 无 常见
下腹部或左下腹部 量少,脓血,粘液 次数可以更多 可有 少见
二、腹泻分类
渗透性腹泻
按机制分类
渗出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按病因分 按腹泻程度分
胃肠道疾病 肝,胆道,胰腺疾病
全身性疾病
轻度腹泻 重度腹泻
三、发病机制
(一)肠毒素作用
不耐热 (LT)
激活 腺苷酸 环化酶
ATP
水、钠、氯
CAMP 向肠腔转移
腹泻
小肠液总量增加
耐热 (ST)
激活 鸟苷酸 环化酶
概述
病程12个月内累计超过12周 临床特点: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下腹 部不适 伴排便习惯改变。
IBS
病因与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标准
这也是一个排它性诊断!
治疗
慢性腹泻
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s
一、概述
腹泻的定义:
各种病原或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 改变,大便次数增加(>3次/天)的一 组常见疾病,如果病程超过4周,则 称为慢性腹泻。
功能性胃肠病_图文.ppt
【定义】
• IBD:是一组的胃肠道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综合征 ,无器质性病变,表现在胃肠道各种症状。 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ble bowel syndrome, IBS)
功能性消化不良
概述
是最常见的胃肠病 病程超过1个月或12个月内累计超过12周
消化功能 紊乱
渗透性腹泻
四、临床表现
少见
胃肠道症状
腹泻 呕吐 腹痛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以及伴随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常用的诊断工具有IBS诊断问卷和罗马标 准。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治疗IBS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止泻药和抗抑郁药等。
根据罗马IV标准,FGIDs可分为以下 几类: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胃十二 指肠病、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腹痛综 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病因复杂,与心理因素、生活方 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都有 关。
02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 脑-肠轴功能紊乱、肠道免疫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等有关。 Nhomakorabea床表现与诊断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肠易激综合征 •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腹泻
01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是一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 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治疗与预防
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泻药、促动力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心理 治疗等。
预防
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 习惯,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保持良好 心态等。同时,对于有功能性便秘家族史的
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检查。
05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可分为 结肠型、直肠型和混合型。结肠型便秘主 要表现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直肠型便秘 主要表现为直肠感觉功能异常,混合型便 秘则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和直肠感觉功能异 常。

临床诊断学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诊断学功能性胃肠病

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肛门功能锻炼和心理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诊断功能性肛门直肠病需要排除其他 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 痔疮、肛裂等。
03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பைடு நூலகம்
01
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 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症 状与饮食、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 的关系。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器质性疾病可能表现为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或特殊检查结 果阳性,而功能性胃肠病则通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鉴别诊断
症状表现
不同种类的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表 现可能有所不同,如肠易激综合 征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泻,而功 能性便秘则主要表现为便秘症状。
病程和预后
不同种类的功能性胃肠病病程和 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如肠易激综 合征通常呈慢性病程,而功能性
便秘则可能呈间歇性病程。
特殊检查结果
某些功能性胃肠病可能表现为特 殊检查结果阳性,如胃食管反流 病可能表现为食管pH值异常。
与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症状表现
心理疾病的症状通常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而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
则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不适。
02
病史和体检
心理疾病可能有相应的心理病史或精神症状,而功能性胃肠病则通常没
诊断功能性肠病需要排除其他可 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治疗功能性肠病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调整和心理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
定。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肛 门疼痛、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等,这 些症状可能与肛门括约肌运动异常、 感觉过敏或心理因素有关。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性疾病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性疾病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性疾病1、名词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FD)正确答案: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江南博哥)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周。

2、配伍题有关上述疾病的诊断:神经性厌食()心因性呕吐()吞气症()A.女,60岁,咽部阻塞感1年,不影响进食,多次钡餐及胃镜检查正常B.女,20岁,间歇性呕吐2年,每于进食后突发呕吐,量不多,吐后即可进食,查体无异常,胃镜检查正常C.女,32岁,反复发作性暖气3年,多在有旁人在场时发作,查体及钡餐检查无异常D.女,18岁,呕吐2年,拒食,进食即呕吐,伴体重明显减轻,闭经、血压偏低,反复检查未见器质性疾病E.男,35岁,腹泻便秘交替3年,伴腹胀,肠鸣,大便常规及培养正常,结肠镜检无异常正确答案:D,B,C3、单选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下列有关腹痛的描述,错误的是()A.部位不定B.以下腹和右下腹多见C.极少睡眠中痛醒D.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E.无明显体征正确答案:B4、单选正常结肠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而3次/分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

IBS者结肠电节律特点为()A.慢波频率6次/分明显增加B.慢波频率3次/分明显增加C.便秘腹痛为主IBS 3次/分慢波频率明显增加D.腹泻型为主IBS 3次/分慢波频率明增加E.结肠电活动无变化正确答案:C5、单选女性25岁,反复发作下腹闷痛伴粘液脓血便2年,近来症状复发,伴全身关节酸痛,无发热,大便常规粘液、脓球各+,红细胞++,大便多次培养阴性,该患者应试用以下哪种治疗为最适合()A.抗结核治疗B.抗阿米巴治疗C.柳氮磺胺吡啶D.痢特灵E.支持疗法正确答案:C6、单选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是()A.假膜性炎B.蜂窝组织炎C.出血性炎D.肉芽肿性炎E.浆液性炎正确答案:A7、多选IBS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几项()A.腹痛且排便后缓解B.腹痛伴粪便变稀C.腹痛伴排便次数减少D.腹胀、腹部不适E.夜间腹痛排便正确答案:A, B, C, D8、单选?男性一45岁,间断腹痛、腹泻3年,排便4~5次/天,便不成形,无脓血。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主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 痛、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 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一、症状
1.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 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感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食欲 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 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
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两型可以重叠。
(二)诊断程序
FD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 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 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 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 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 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 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
2.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 律性,部分患者伴上腹灼热感。
3.精神症状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指南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指南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指南简介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23.5%~74%。

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疼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

1.功能性食管疾病分类1.1 功能性烧心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 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1. 胸骨后非烧灼样疼痛或不适。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3 功能性吞咽困难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固体和(或)液体食物通过食管有黏附、存留或通过异常的感觉。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4 癔球症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

2. 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

3. 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

4. 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5.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2.1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1. 以下1条或多条: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并且2. 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健康宣教

功能性胃肠病健康宣教
分类
功能性胃肠病包括多种疾病,如功能 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 便秘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 脑-肠轴互动异常等。
危险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增加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道菌群,改善症状。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索针灸、推拿、瑜伽等非药物治疗 方法在FGIDs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神经调节技术
关注神经调节技术在FGIDs治疗中的 研究进展,如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 刺激等。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功能性胃肠病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 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抑酸药
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等不良 反应,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抗抑郁药
可能出现口干、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轻微, 可逐渐适应;如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严格遵 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以评估药物疗效和
情绪管理
教授患者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积极寻求社会 支持、培养兴趣爱好等,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支持和关爱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家属培训
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的认知和应对 能力。
关爱与理解
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
01
02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