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施釉技法
陶瓷釉线施釉方法

一、直线淋釉直线淋釉法是釉浆从淋釉装置的扁平缝隙中流出,形成一条釉幕,坯体经过时即被淋上一层釉;用此法施釉,可通过调整釉幕厚薄、釉浆浓度及传送带速度来获得所需厚度的釉层。
这一设备特别适应于均匀施釉、釉浆比重相对较小(1.40-1.45)的二次烧成砖的施釉;二、喷釉1、喷釉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喷出时的高速气流将釉料雾化,坯体与喷枪的距离、喷釉压力、釉浆比重决定着釉层厚度;2、喷枪施釉用来施很薄的釉层,并可产生色彩明暗的艺术效果,但釉层与坯体的附着力稍差,釉面不够平整;3、机械喷釉装置由喷釉柜、砖坯输送供给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组成,喷釉柜内安装有喷嘴(雾化器),釉浆通过高压泵被送入高位储釉槽,高位储釉槽设有溢流孔可以稳定釉浆压力,釉浆经过管道和控制阀门后,进入喷釉柜内,由喷嘴的中心孔流出;压缩空气经过滤水分和油污,通过压缩空气控制阀门进入喷嘴内的循环缝隙,在喷嘴的出口,压缩空气与釉浆的流一定厚度的釉层;4、通过调节压缩空气和釉浆管道上的阀门,可以控制釉浆的流量和保证雾化质量;5、喷釉装置在启动前应先检查:(1)喷釉嘴有无堵塞,摆动控制是否自如;(2)供浆系统釉浆的比重是否符合要求,管道及阀门是否正常;(3)压缩空气系统过滤器是否已经清洗,管道系统是否严密等;(4)砖坯输送系统是否正常运转;6、机械喷釉装置调整方法如下:(1)启动送浆泵供浆;(2)启动空压机,开启压缩空气总阀,调整到规定压力;(3)开启釉管调节阀门,开启压缩空气管调节阀门,将雾化效果调到最佳位置;(4)开启砖坯传送系统,带有出坯时停止;7、检查坯体上釉层厚度和均匀性,若釉层太薄,可调节供浆量,增大釉浆比重或延长喷釉时间,釉层太厚时反之。
若釉层一边厚一边薄,说明釉速的扫描范围偏向一边,调节曲柄连杆机构或喷嘴的位置即可解决。
若釉层厚薄不均,可能是各个喷嘴釉雾的扫描途径重复,可调节喷嘴位置及摆动速度,使其扫描路径错开;8、枪的高度低于高压喷釉柜边沿十公分左右,且喷的角度与砖坯进砖一致;三、钟罩式淋釉1、钟罩式淋釉机由固定架将钟罩悬吊在砖坯传送带上方150mm左右处,釉浆经供浆管流到釉碗内,并保持一定的釉位高度,从釉碗和钟罩之间长方形扁口自然流下,在钟罩表面上形成一弧形釉幕流下,当坯体从釉幕下通过时,坯体表面就黏附了一层釉;2、如果需要进行两次施釉,可在釉碗和钟罩之间开两个对应的长方形扁口,同时形成两池收集后回收利用。
陶瓷施釉工艺

陶瓷施釉工艺陶瓷施釉工艺是指对陶瓷制品进行一层釉的涂覆和烧制处理的技术过程。
施釉工艺是制作出优质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下面,我们来逐步了解陶瓷施釉工艺。
一、陶瓷施釉的作用1. 美观效果:一层漂亮光亮的釉层能让陶瓷制品更加美观,增强了其艺术价值。
2. 保护作用:釉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陶瓷制品受损或者在某些条件下产生脆性。
3. 卫生保健:粘土陶瓷和石英瓷等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表面具有较强的密度和光滑度,能够减少污渍的滋生。
4. 功能性:陶瓷制品施釉后的表面更加平整,不易粘附异物,因此更适于食品接触器具的使用。
施釉是古代陶瓷制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制品,都有施釉的艺术,雅致的釉色和釉纹为制品增添了不少美感。
在中国,建窑、官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其特色的施釉工艺。
而欧洲陶瓷工业起源于公元16世纪,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陶瓷制品的施釉技艺也逐渐不断提高。
根据陶瓷的质地、用途和需求等不同条件,陶瓷的施釉技艺也各有不同。
常见的施釉工艺包括:釉下彩、青花、五彩、白釉、黑釉、红釉、青瓷、咖啡釉、珐琅等等。
陶瓷釉料是指用于陶瓷制品表面的涂层材料。
陶瓷釉料的制作非常考验制作者的综合素质,涉及到物理、化学和陶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艺。
目前,用于陶瓷釉料的原材料包括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金属酸根等多种物质,其中以铝、钙、镁、钠、钾、硅等元素含量最多。
陶瓷釉料制作的原则是在保证其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浪费,达到合理的使用效果。
1. 陶瓷制品的设计成型。
2. 装盘烧制完成。
3. 选取相应的釉料制作施釉。
4. 运用不同的技法涂于器物表面。
5. 器物进炉烧制。
每种陶瓷制品施釉烧制时的温度、时间和工艺流程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高温烧制的时间要长,而温度要高,而低温烧制的时间则比较短,温度也较低。
6. 完成烧制后的陶瓷制品取出,进行后处理。
这一过程一般包括清理、检验、装配及包装等操作。
陶瓷施釉过程

④ 干法静电施釉:用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将釉粉悬浮于气流中,并由 空气输送穿过一个高压电场,这样空气中的离子和电子撞击釉颗 粒而使其带电;釉粉和坯体所带电性相反,这样,带负电的釉粉 在电荷吸引力作用下向坯体运动,并在坯体的表面积聚,当釉和 坯体之间的电位接近于零时,釉粉便不会再吸引到坯体上,施釉 过程也就完成。
釉上彩:在釉烧过的釉面上用低温颜料进行彩绘, 然后在不高的温度下进行彩烧的方法。
贴花:贴花纸由专业工厂生产。采用薄膜贴花纸, 用稀释酒精水即可把彩料移到釉面上。 印彩:包括图章和丝网印两种。
喷花与刷花:用镂空板贴在陶瓷釉面上,将材料 涂刷或喷到镂空处以获得彩色图案。
手工彩绘:分为古彩、粉彩、新彩三种。
• 是将釉浆浇于坯体上以形成釉层的方法。 • 可将圆形日用陶瓷坯体放在旋转的机轮上,
釉浆浇在坯体中央,借离心力使釉浆均匀 散开。也可将坯体置于运动的传送带上, 釉浆则通过半球或鸭嘴形浇釉器形成釉幕 流向坯体。
• 淋釉法适用于圆盘、单面上釉的扁平砖类 及坯体强度较差的产品施釉。
荡釉法:
对于中空制品如壶、花瓶及罐、缸等,对 其内部施釉,采用荡釉法。其操作是将一 定浓度及一定量的釉浆注入器物内部,然 后上下左右摇动,使釉浆布满内表面,然 后将余浆倒出。
陶瓷施釉过程
基本施釉方法:浸釉法、浇釉法、 荡釉、涂刷釉、喷釉法、甩釉等
浸釉法:
浸釉法是将坯体浸入釉浆,利用坯体的吸水性 或热坯对釉的粘附而使釉料附着在坯体上。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是陶瓷产品的表面装饰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陶、家用瓷器、瓷砖、玻璃和碗碟等工业陶瓷制品的装饰加工。
施釉工艺是对表面进行涂釉,装饰,通常是在烧过釉前处理。
一、施釉原理
施釉是在硬坯表面形成一层釉质薄层,以使之具有耐热、抗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特性。
施釉的原理是:将颜料或者釉料粘结在陶瓷器表面,并固化在这一层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薄层,使器物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特性。
二、施釉工艺流程
1、洗釉:将器物表面洗净,以去掉原来的油污和其他杂质,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2、干燥:将器物表面用布擦干。
此时,器物表面温度升高到50~60℃;
3、釉料制备:选定合适的颜料,将其混合适量的细沙,或调制为比较合适的稠度。
4、涂釉:施釉前需要先涂一层铁锈涂料,以加强釉质层的粘附性,然后才能将釉料涂在器物表面;
5、固化:将涂釉的器物放入烧釉窑中,釉料会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变成硬、不易粉化的釉质层;
6、检验:检查施釉后的器物表面,以确保施釉层质量,确保其
美观度和实用性。
三、施釉要点
1、选择合适的釉料:施釉的釉料应具备耐热、耐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性能,根据器物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种类的釉料;
2、注意施釉厚度:施釉厚度一定要确保正确,否则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
3、控制烧釉温度:烧釉时,温度应在800~1000℃之间,低于此温度将不能完全固化釉料而导致施釉薄弱;
4、检查施釉厚度:施釉后应及时对表面施釉厚度进行检查,以确保达到要求的施釉厚度和均匀性。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是将涂料涂在陶器表面,然后在高温下烧制成釉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陶器变得更加美观,还可以增强其耐用性和耐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陶艺施釉方法:
1. 浸渍法:将陶器浸泡在涂料中,让其吸收足够的涂料,然后将其放在烧窑中进行烧制。
2. 刷涂法:使用刷子将涂料均匀地刷在陶器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涂层的厚度和颜色。
3. 喷涂法:使用喷枪将涂料均匀地喷在陶器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涂抹大面积的陶器。
4. 滴涂法:将涂料滴在陶器表面上,可以制造出独特的效果,如水滴状的斑点。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施釉前应该先将陶器清洗干净并晾干,以确保涂料可以充分地吸收和附着在陶器表面上。
施釉后,陶器应该在高温下烧制,以将涂料转化为釉层。
在烧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釉层的质量和持久性。
总之,陶艺施釉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需要认真的准备和实践,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陶器。
- 1 -。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方法陶艺施釉方法是制作陶瓷作品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从几千年前的古代文化遗产,到现代艺术创作的时代,陶艺施釉方法一直都是重要的程序之一。
施釉不仅能增加代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能提高陶瓷作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不同种类的陶艺施釉方法及其制作过程,分为釉下法、涂釉法以及其他特殊的施釉方法。
一、釉下法釉下法是一种通过在釉液中加某些特定的金属氧化物来制作固定图案的施釉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陶艺制作中,也被称为“耀州窑釉下彩”、“黄唐窑”、“谷口窑”、“毛彩”等。
这种施釉方法通常需要先用素白釉对素胎造型进行第一次施釉,后用细毛刷在釉面上绘制图案,最终再次施上彩釉将其固定。
做到这一点需要先将器具放入炉中,在高温下均匀加热。
二、涂釉法涂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陶艺施釉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使用湿润的釉液将整个表面包裹起来,通常需要施在生胎上且需进行多次涂刷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陶艺特点,有多种涂釉法可供选择。
在施釉过程中,重点是掌握好涂釉的质量和厚度。
这是影响釉面质量和艺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涂釉法包括“直接涂釉法”、“浸泡涂釉法”、“喷瓷涂釉法”等。
三、其他特殊的施釉方法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施釉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施釉基础方法,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领域。
其中最出色的一种是蓝宝石釉。
蓝宝石釉是一种釉料,它由三部分组成:硼、铝和氧。
这种釉料在高温中变成一种玻璃材料,其甚至比普通陶器釉面更加美妙。
其他有趣的特殊施釉方法包括“晶体釉”、“翻沉珐琅釉”、“穿孔釉”等。
总之,陶艺施釉方法是影响陶瓷作品质量和美感的关键因素。
在选择和应用陶艺施釉方法时,制作者应该对不同种类的施釉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到对涂釉的厚度和质量有深入的掌握。
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和练习。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陶艺师,深入学习陶艺施釉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陶瓷工艺学釉料制备及施釉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三、坯釉适应性
定义 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
的整体不开裂、不剥脱的能力。
影响坯釉适应性的因素 1、热膨胀系数
若α釉< α坯,冷却后釉受坯压缩作用形成“正釉”; 若α釉>α坯,冷却后釉受张应力形成“负釉”; 由于釉的抗压强度大于抗张强度,负釉易开裂,正釉不易裂。
无固定熔点,在一定范围内逐渐熔化; 熔融温度下限 :指釉的软化变形点,称为釉的始熔温度。 熔融温度上限 :指完全熔融时的温度,称为流动温度。 熔融温度范围 :由始熔温度至完全熔融之间的温度范围。 2.影响熔融温度的因素
化学组成、釉的细度、混合均匀程度、烧成时间对釉的熔 融温度有影响。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3、分类 ? 按与其结合的坯体的种类分:
瓷釉、陶釉。 ? 按制备方法分:
生料釉、熔快釉、盐釉 ? 按釉的外观特征:
透明釉、乳浊釉、半无光釉、结晶釉、金属光泽釉、裂纹釉等。 ? 按釉的成熟温度分:
高温釉、中温釉、低温釉。 ? 按釉的主要熔剂矿物分:
长石釉、石灰釉、铅釉、锂釉、镁釉、锌釉
(2)在熔块中碱金属氧化物与碱土金属氧化物之比小于 1:1。 (3)熔块中的酸性成分须含 SiO2 , 但如果加入 B2O3,则 SiO2与B2O3之比宜大于或等于 2:1。 (4)熔块中 Al2O3不宜超过 0.2mol(釉式)。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2. 熔块釉的计算
(1)按熔块配制原则,确定熔块组成。先计算出熔块的釉 式。再根据熔块的釉式,计算出熔块原料的配料量。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三、坯、釉中间层的形成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是指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将釉料涂刷在陶瓷器物表面,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一层光滑、美观、防水、防污的表面处理工艺。
施釉可以改变陶瓷器物的外观、质感和功能,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本施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浸渍法:将陶瓷器物浸泡在釉料中,使其表面充分吸收釉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器物,如杯子、碗等。
2. 刷涂法:用刷子将釉料均匀地涂刷在器物表面,一般需要涂刷两遍以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器物。
3. 喷涂法:将釉料喷洒在器物表面,使其均匀覆盖。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器物,如花盆、花瓶等。
4. 滴落法:将釉料滴在器物表面,使其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装饰性较强的器物,如艺术陶瓷。
在施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釉料的选择:不同的釉料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需要根据器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釉料。
2. 釉料的调配:釉料的成分和比例对器物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精确调配。
3. 施釉的均匀性:施釉要均匀、细致,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漏釉等问题。
4.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的釉料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釉料的要求和器物的特点进行调整。
总之,施釉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的作用
特别补充:釉能覆 盖瑕疵、裂痕,连 接断口,弥补创作 中的不足,起到变 废为宝的作用,我 们通过学习施釉技 法,能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成品率,从 而促进坭兴陶产业 的发展。
釉的种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坭兴陶釉料的新品种有待开发,釉料研制的 领域空间发展的潜力巨大。
施釉技法
过程:补水—施 釉—(刮底) 基本技法:吹釉 (喷釉)、涂釉 (刷釉)、浸釉 (蘸釉)、浇釉 (淋釉)、荡釉 其它施釉技法
施釉技法——补水注意
坯体要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补水。
补水所用的海绵或排笔要先洗净,在充分排除水分 后才可以进行补水。 用保持使用干净的水,在补水过程中要经常清洗补 水所用的笔。
补水完毕后要再干燥一段时间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 序,在这期间要保持坯体的干净。
施釉技法——施釉注意
釉浆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摇匀或搅 拌。 保持釉浆的纯净,不互相混杂。 荡釉和浸釉的速度要快,防止坯体软塌。 吹釉要吹出颗粒状。 釉层厚度在0.5毫米左右。 坯体在施釉过程中吸水过多应停止操作施釉、 补釉、刮底等工序。 釉浆饱和度要适中,不宜过稠过稀。 吹釉、浸釉、浇釉完毕后要刮底。
复合施釉法:用不干胶或蜡、纸、布等材料先将要 刷釉的部分遮挡起来,然后吹釉,再取下遮挡物, 最后刷釉。 缺陷利用:缩釉、烟熏 剪纸吹釉:先在纸上剪好图案,然后贴到坯体表面, 再吹釉。 吹后除釉:先在坯体上施好釉,过一段时间干燥后 用毛笔或刷子轻轻将坯体表面的釉粉刷去,切忌不 要完全刷干净。 剔釉:先在坯体上施好釉,再用刻刀在釉面上刻划 出纹样。
陶瓷工艺学—— 施釉技法
施釉技法
施釉有什么目的意义?
什么是釉? 釉有什么作用? 釉有哪些种类?
怎么施釉?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目的: 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掌握工艺和装饰方法
意义: 丰富坭兴陶作品艺术内 涵,提高坭兴陶作品的 艺术水平,从而促进坭 兴陶产业的发展。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坭兴陶传统的装饰 方法主要有填白和 浮雕,在坭兴陶上 局部上釉,既能保 持陶土自然淳朴的 原貌,又能产生新 的变化。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是一大创新。当陶 胎窑变与釉的窑变 结合在一起时,会 出现更加丰富的装 饰效果。这与传统 的装饰风格是截然 不同的。所以在坭 兴陶上局部上釉是 一次新的尝试。
施釉技法——其它施釉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对施釉技法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釉的概念、组成、特点、 性质、作用、分类等内容,学会施釉的技法,掌握釉的不同装饰形式, 培养学生对陶瓷制品进行艺术处理与设计表现的能力。
附:《施釉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釉的概念、组成、特点、性质、作用、分类、 施釉技法等内容的学习,增加对釉的认识,学会施釉的步骤,并在掌握 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实例进行设计制作。
釉的概念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
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釉层形态与玻璃的相同点非常明显。
釉的作用
改善陶瓷制品的技术性质和使用性质。 提高制品装饰质量,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 防止渗水和透气,赋予制品平滑光亮的表面。 增加制品的美感并保护釉下装饰。
釉的作用
釉的致密性使得坯体 的强度增加,氧化程 度减弱,从而延长了 陶瓷寿命。 对于我们艺术设计的 学生而言,重点是要 掌握釉的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