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又称时辰药理学, 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属于药理学的范畴,也是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的一个分支。
主要包括两方面:(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2)探讨常用药物和新药影响生物节律的药动学作用。
经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与人们的生物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同一种药物同等剂量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运用时间药理学知识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用量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3.1 需早上或上午使用的药物3.1.1 糖皮质激素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8时,将1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从而使连续服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强,最好在凌晨4~5点钟服用激素。
3.1.2 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大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11时、16~18时最高,从18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
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高血压患者以7时和14时2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1天服用1次的控释制剂多在7时给药。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3.1.3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小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第十四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十四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第十四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黄贵东讲师临床药理教研室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时辰药动学第三节时辰药效学第四节时辰药理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近日节律性:生物周期性以日为周期;近年节律性:生物周期性以年为周期;时辰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
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Jean-Jacquesd'Ortous de Mairan 在18世纪首次描述了生理节律Franz Halberg创造了单词circadian(生理节律)在1940s开始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美国时间生物学之父第一节概述时辰药理学( Chronopharmacology )将生物节律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药理学研究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特点是:在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下考虑药物作用。
用时辰药理学的原理制订最佳给药方案,可以取得最适疗效、最小毒副作用。
对于身患绝症(如癌症)和使用毒性较高或价格昂贵药物的患者,应用最佳时辰给药法,尤能显示其优越性。
节约药费、降低毒副作用,又可提高治愈率。
研究对象药动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生物转化和排泄。
这些环节均有自身的昼夜节律性改变。
时辰药动学是研究人体药动学参数节律性变化的科学。
节律变化最主要的是昼夜节律,其次为月节律和年节律。
时辰药动学研究的主要参数:峰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消除速率常数、吸收速率常数、表观分布容积(Vd)、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等。
第二节时辰药动学一些药物的吸收过程和生物利用度随着给药时间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药物的吸收机制: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胞饮等。
口服药物的吸收受药物理化性质、胃肠道生物膜面积与结构、胃排空速度、pH及胃肠血流量的影响。
时辰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

时辰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一、时辰药理学概述1.生物节律性:人的一切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激素与酶的合成、分泌、释放,物质代谢等,无不遵循严格的时间程序,以突发式或脉动式周期性地进行。
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机体在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2.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3.人体病理变化节律性:4.时辰药理学:也叫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一门科学,从时辰的角度研究生物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药物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时辰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用药考虑到时间因素,即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期把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开,使疗效最好而毒副作用最低。
二、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时间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1.药物吸收的时间性差异人体对多数脂溶性药物以早晨服用较傍晚服用吸收快。
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一天服用一次时,尽量选在晚上给药。
硝酸异山梨醇酯:早晨给药其达峰时间显著短于傍晚给药。
2.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分布的时间性差异(1)苯妥英钠或丙戊酸在人体内2AM~6AM血浆游离药物最高。
(2)安定和卡马西平在早晨游离药物含量最低;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高值在下午,最低值在早晨。
3.药物代谢的时间性差异动物研究表明,肝、肾、脑等器官中很多酶活性呈昼夜节律性,与药物反应方面的差异有关。
(1)健康人仰卧位肝血流量呈昼夜节律性,8AM肝血流量最高.(2)咪哒唑仑人体血浆清除率在早晨最高。
(3)安定和N-去甲基安定在9AM水平较高。
(4)吲哚美辛代谢产物甲基吲哚美辛在8PM服后含量最高。
4.药物排泄的时间性差异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尿pH和肾小管重吸收等肾功能具昼夜节律性,在相应活动期肾功能较高。
(1)苯丙胺的人体肾排泄在清晨最大。
(2)亲水性药物(如阿替洛尔)的肾排泄活动期较快。
(3)顺铂于6AM给药,肾排泄增加。
三、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时间与药物毒性的关系)许多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激素、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对于机体的毒性作用大小都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即时间毒性。
时辰药理学

睡眠时最佳;阿霉素早晨给药毒性低而疗效好; 多西他赛在上午8时给药较为安全有效
24
六、解热镇痛抗炎药
➢ 吲哚美辛上午七时口服可获得最高血药浓度, 达峰时间也较其它快
➢ 阿司匹林在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上大
七、强心苷类
➢ 心律衰竭患者对西地兰、地高辛和洋地黄等 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最高,比其 他时间给药的疗效高约40倍。
➢ 地高辛于上午8-10时服用,血浆峰浓度稍低, 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下午2-4时服用, 则血浆峰浓度高而生物利用度低,所以上午 服用不仅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 用
激素的分泌午夜入睡前最少,清晨觉醒后达
到峰值;人体催乳素分泌量夜间睡眠时明显
多于白天觉醒时。
免疫和酶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摄食和饮水具 有昼夜节律;月经具有月节律,机体机能活 动则具有年节律等。
给药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 吗啡15:00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弱,21:00 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强
➢ 赛赓定的抗组织胺作用在7:00时给药, 疗效可持续15~17h,而19:00时给药则 只能维持6~8h
※ 时辰药理学的临床应用
➢ 传统用药方案:等剂量多次给药 ➢ 药动学、药效学、毒性都有节律性 ➢ 药效最好、毒性最低 ➢ 时间治疗学
18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全日量早8点给药优于等量多次给药 先多后少优于一日一次给药方案
➢ 二胰、岛素抗的糖降尿血病糖药作用,不论对健康人或糖尿
病人都有昼夜节律性,即在凌晨4时对胰岛 素最敏感,上午作用较下午强,尽管如此, 糖尿病患者在早晨的用量还需增加,因为至 糖尿病因子的昼夜节律也有一峰值(早晨糖 耐量试验最差)
11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
40
二、心血管系统类药物
1.降血压药
◎正常人血压 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为双峰一谷型
即清晨起床后迅速上升 8 ~10------高峰或(9-11点) 16~18------高峰,从18点起呈缓慢下降趋势 次日凌晨2~3时最低
.
41
血压-----双峰一谷型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抗高血压药 ◎NSAIDs治疗风湿性疾病----晚上用药最合适
.
38
药物毒性的昼夜节律
◎药物急性毒性的昼夜节律
§尼可刹米皮下注射小鼠LD50 14:00给药死亡率67 %,2:00给药死亡率33%
§小鼠注射氨茶碱LD50 12:00用药死亡率63%,16:00给药死亡率75%, 24:00~4:00给药死亡率仅10%;
第十三章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Chrono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
1
吗啡——15:00 给药镇痛作用最弱 21:00 给药镇痛作用最强。
赛赓定——抗组胺作用在7:00给药,疗 效可持续15~17h, 19:00给药则只能维持6~8h。
◎药物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也有昼夜节律
庆大霉素200 mg / kg 大剂量给药后,测定30天内动
物体重下降率,白昼给药动物体重下降率>夜间
.
39
时辰药理学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 GCs) 类药 GCs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峰值 早晨7 :00~8 :00 谷值 午夜0 :00 长期就GC激素治疗 每日晨和隔晨给药,对垂体促肾 上腺皮质的抑制程度最轻
给药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
时辰药理学和合理用药护理课件

协同医生调整方案
根据观察结果,护理人员可与医生共 同调整给药方案,使药物治疗更加精 准、有效。
结合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护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糖尿病患者,根据时辰药理学 理论,在合适的时间服用降糖药,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 发生。
案例二
一名高血压患者,通过护理人员 的合理用药指导,选择合适的时 间服用降压药,取得良好的血压
中药时辰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药时辰疗法是指根据人体的生物钟和中药的时辰药 理特性,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疗 效和最小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时辰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 的治疗。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可以根据人体的 生物钟规律,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给药,以提高疗效。 对于一些急性疾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调整给 药时间和剂量,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此外, 中药时辰疗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推 拿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时辰药理学和合理用药护理 课件
目 录
• 时辰药理学概述 • 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护理的关系 • 不同时辰的用药护理特点 • 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护理中的应用 • 时辰药理学与中药的合理使用 • 时辰药理学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contents
01 时辰药理学概述
时辰药理学的定义
总结词
时辰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作用 时间与治疗效果之间关系的科学。
老年人
针对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和多种慢 性疾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 案,并加强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针对不同体质患者的用药护理
肥胖患者
关注药物的剂量和剂型,选择适合肥胖患者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并加强用药监 护,防止药物过量或不足。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时辰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
时辰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一、时辰药理学概述1.生物节律性:人的一切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激素与酶的合成、分泌、释放,物质代谢等,无不遵循严格的时间程序,以突发式或脉动式周期性地进行。
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机体在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2.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3.人体病理变化节律性:4.时辰药理学:也叫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一门科学,从时辰的角度研究生物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药物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时辰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用药考虑到时间因素,即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期把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开,使疗效最好而毒副作用最低。
二、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时间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1.药物吸收的时间性差异人体对多数脂溶性药物以早晨服用较傍晚服用吸收快。
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一天服用一次时,尽量选在晚上给药。
硝酸异山梨醇酯:早晨给药其达峰时间显著短于傍晚给药。
2.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分布的时间性差异(1)苯妥英钠或丙戊酸在人体内2AM~6AM血浆游离药物最高。
(2)安定和卡马西平在早晨游离药物含量最低;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高值在下午,最低值在早晨。
3.药物代谢的时间性差异动物研究表明,肝、肾、脑等器官中很多酶活性呈昼夜节律性,与药物反应方面的差异有关。
(1)健康人仰卧位肝血流量呈昼夜节律性,8AM肝血流量最高.(2)咪哒唑仑人体血浆清除率在早晨最高。
(3)安定和N-去甲基安定在9AM水平较高。
(4)吲哚美辛代谢产物甲基吲哚美辛在8PM服后含量最高。
4.药物排泄的时间性差异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尿pH和肾小管重吸收等肾功能具昼夜节律性,在相应活动期肾功能较高。
(1)苯丙胺的人体肾排泄在清晨最大。
(2)亲水性药物(如阿替洛尔)的肾排泄活动期较快。
(3)顺铂于6AM给药,肾排泄增加。
三、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时间与药物毒性的关系)许多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激素、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对于机体的毒性作用大小都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即时间毒性。
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它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的边沿科学。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药理效应、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与时间周期性变化规律(生物节律)关系的研究,并获得迅速地发展。
经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与人的“生物节律”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同等剂量药物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迥异。
如吗啡15:00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弱,21:00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强。
氨茶碱对大鼠的利尿作用14:00时~8:00时最强(尿量增加123%),8:00时~14:00时最弱(尿量仅增加0.4%),2:00时~8:00时其利尿作用介于中间(尿量增加65.8%)。
赛赓定的抗组织胺作用在7:00时给药,疗效可持续15~17h,而19:00时给药则只能维持6~8h,说明了给药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度冷丁早晨6:00时肌注,比晚上18:00时~23:00时肌注的药物吸收率高出3.5倍,6:00时肌注药物的半衰期为6.46h±1.97h、总清除率为605±236ml/min,18:00时~23:00时肌注药物的半衰期为 3.46h±0.8h、总清除率为1029±226ml/min,表明6:00时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18:00时~23:00时。
充分显示药物动力学也随“生物节律”发生周期性变化;消炎痛19:00时服药的达峰时间比7:00时服药的达峰时间延长40%。
青霉素皮试每日节律为,阳性反应率在7:00时~11:00时最低,23:00时最高。
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时间在4:00时左右,若此时给于最低用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心脏病人对强心甙的敏感性以4:00时为最高,比其他时用药高出40倍。
研究还发现“强新甙”的毒性在暴风雨时及气压低时会增加。
显示药物的感受性亦随“生物节律”发生周期性变化。
同等剂量的药物在24h中的某一时刻的感受性极弱,甚至完全没有感受性,但在某一时刻却有明显的反应;药物的毒性也是如此,研究结果表明,每种药物毒性的强弱也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昼夜时辰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时辰药理学
生物钟所驱动的生理和行为周期 性变化,如睡眠-觉醒周期、体温 变化等。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生物钟调控
药物代谢酶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依赖于一系列酶, 这些酶的表达和活性具有明显的昼夜 节律。
排泄途径
药物的排泄同样具有生物钟调控,肾 脏和肝脏的功能活动呈现昼夜节律变 化。
时辰药理学与疾病治疗
疾病与生物钟
肿瘤的时辰化疗与放疗
总结词
根据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生物钟,制定个性化的时辰化疗与放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轻副作用。
详细描述
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生物钟与正常细胞不同。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钟,可以制定个 性化的时辰化疗与放疗方案,在肿瘤细胞最敏感的时间给药或放疗,以提高疗效。同时,选择在正常 细胞活跃的时间避免给药或放疗,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02
与遗传学的交叉
遗传学在研究个体差异和药物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遗传学的研
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
。
03
与信息科学的交叉
信息科学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
,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时辰药理学相关的大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
息。
时辰药理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例如,某些药物的疗效在白天较高,而其他药物的疗效在夜间较高。了解药物的 作用时间选择性有助于确定最佳给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剂量的时间调节
药物剂量的时间调节是根据机体的生物节律和药物的作用时 间特性,调节药物的剂量。在时辰药理学中,药物的剂量在 不同的时间段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调节药物剂量,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例如,某些药物的剂量在白天应较低 ,而在夜间应较高。
时辰药理学 图文
总的来说,苦味健胃药,增效药、抗酸药、 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多为饭 前服;驱虫药,盐类泻药多空腹或半空腹时服; 催眠药,缓泻药多睡前服以外,其余都可以在 饭后服。
(1)张奇志,蒋新国,裴元英. 时辰药物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6) :405.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 第1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 2003. 28~29.
时辰药理学概述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 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 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活性药物的同等 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 一样。
我国医学遗产早有“子午流注”之说:人
体气血盛衰一日有着变化规律,心功能于午时 (11~13时)最强,子时 (23~1时)最弱;肾功能 在酉时(17~19时)最强,卯时 (5~7时)最弱。 因此,肾病者晨起浮肿最甚,心病者夜间病死 最多。《素问 -脏气法时论》指出:
谢谢!
每日3 次服药时间,应按24 h 来计算,尽可能每 8 h 服药1 次,不应按白天的 12 h 计算,每日2 次按 12 h 服1 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物体内的血药浓 度的稳定。
餐前服用的药物
1 降血糖药 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 ,降血糖药需在餐前半小 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1 日服用1次的降 糖药,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 ,则宜在早餐 前半小时服用。 2 消化系统药物 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普胺、莫 沙比利大多在餐前服用 ;胃肠解痉药如颠茄合剂 ;助消化药如多 酶片,乳酸菌素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 ,胶体果胶铋等。另外 还有大黄、苏打、奥美拉唑等均需餐前服用。 3 抗菌药物 头孢拉定 (泛捷复)与食物或牛乳同服可延迟吸 收;头孢克洛 (希刻劳)与食物同服所达血浆峰值浓度仅为空腹 服用的 50%~ 75%。另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的吸收受食物影响。所以应餐前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辰药理学与最佳给药时间(2008-06-24 23:59:05)
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一般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具体给药方式。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发现相同剂量、相同剂型、相同产地、相同批号的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给药时间,其产生的治疗效果不一样。
逐渐地在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时辰药理学”,其主要研究根据机体自身的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謝、体温变化、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峰谷值。
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有昼夜节律性变化。
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最高,比其他时间给药疗效约高40倍。
时辰疗法与时辰药理学
随着对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和不断发展,提出了与传统用药方案完全不同的全新用药概念。
传统的用药方案是将全天的剂量等量的分成几次服用,这种均分法是建立在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作用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是恒定不边的,而传统用药方案则是根据机体的节律性变化来确定最佳的用药时间与剂量,显然传统的均分法给药方案将逐渐被时辰疗法所替代是必然的趋势。
利用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1 需早上或上午使用的药物
1.1 糖皮质激素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8时,将1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
1.2 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大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11时、16~18时最高,从18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
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高血压患者以7时和14时2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1天服用1次的控释制剂多在7时给药。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1.3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小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1.4 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服用。
抗焦虑药黛力欣,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1.5 抗组胺药 7时给赛庚啶疗效可维持15~17时,而17时给药疗效仅有6~8小时,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也是在早晨用药最好。
但需注意抗组胺药有嗜睡的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还是在睡前服用安全。
1.6 利尿剂氢氯噻嗪7时服用效果好,呋塞米10时服用作用强。
1.7 抗肿瘤药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23时,而正常细胞在16时生长最快。
因此,在上午10时或午夜22~23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
2 空腹或饭前使用的药物
2.1 降血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和尿糖都有昼夜节律性,在早晨有峰值(即黎明现象)。
一日服用1次的降糖药,如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则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在口服后30~60分钟达到血药峰值,使进餐开始15分钟内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应在主餐进餐时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
2.2消化系统药物人体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缓慢上升,至20时左右急剧升高,22时达到高峰。
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服药后2~5小时达到峰值,常在早晨空腹服药,如需2次的则在20时加服1次。
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消化系统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助消化药多酶片、乳酸菌素;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洁维乐,空腹服用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粘膜,但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与制酸药合用时,应间隔1小时服用。
2.3 抗菌药物在14时给予庆大霉素,与其他时间相比,其肾内血药浓度最高,肾毒性最强,故应避免在此时用药。
青霉素皮试阴性率在7~11时最低,23时最高,所以在夜间做皮试,要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多数抗菌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服用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通过胃时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疗效好。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病毒药伐昔洛韦。
肠溶片均需空腹用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
当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食物又可影响其吸收时,如依替磷酸二钠,可在两餐饭之间或睡前服用。
抗结核药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以早晨餐前1次顿服疗效最好。
3 宜晚上使用的药物
3.1 平喘药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2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
而凌晨0~2时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
故平喘药应q8h使用,保证在睡前服用1次。
如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博利康尼、孟鲁司特。
3.2 他汀类调血酯药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
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
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3.3 麻醉性镇痛药吗啡的镇痛作用在15时给药最弱,21时给药最强。
3.4 免疫增强剂上午用药,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等不良反应,晚上用药,副作用少,且疗效不减。
3.5 铁剂补血药铁剂在19时服用与7时服用相比较,其吸收率可增加1倍,疗效增加3~4倍,患者晚饭后服0.3~0.6g,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3.6 轻泻剂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如比沙可啶、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8~10小时才见效,均需在睡前给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3.7 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4 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4.1 刺激性药物主要是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损伤,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易诱发溃疡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奈普生;由于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故制酸药亦需餐后2小时嚼服,如铝碳酸镁、胃舒平。
4.2 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如VitB
,苯妥英纳、氢氯噻嗪、螺
2
内酯等。
一般未特别强调需餐前或餐后服用的药物,均可餐后半小时服用。
应按照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性,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尽量间隔8小时,如早上、下午、晚上三次给药,以达到平稳的血药浓度,可靠的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