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九年级人民版教案

九年级人民版教案一、章节名称: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科学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科学探究的实践操作。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难点:科学探究的实践操作。
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科学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科学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科学探究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章节名称: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 教学内容:(1)古代文明的起源。
(2)古代文明的重要成就。
(3)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的重要成就。
难点: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4.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介绍古代文明的重要成就。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发展趋势。
三、章节名称: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认同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2. 教学内容:(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
(3)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2_3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2_3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主题,通过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理论知识为主,配以实例和图表,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常识和理论素养,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4.归纳总结法: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2.辅助材料:相关案例、图表、PPT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通过PPT、案例和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九年级政治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1.1 科学与人文的含义理解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探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1.2 科学素养的培养分析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提出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如学习科学课程、参与科学实验等。
1.3 人文素养的培养解释人文素养的含义,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探讨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如学习文学、哲学和历史等。
第二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2.1 公民权利的保障介绍公民权利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如宪法和法律。
2.2 公民的义务解释公民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析公民应尽的义务,如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等。
2.3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探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
强调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1 个人与社会的定义解释个人和社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3.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如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讨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3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强调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探讨如何培养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公民的参与与责任4.1 公民参与的途径介绍公民参与的途径,如选举、示威、公民投票等。
探讨公民参与的意义和重要性。
4.2 公民的责任解释公民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析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如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环境等。
4.3 公民参与与责任的关系探讨公民参与与责任之间的相互关联。
强调公民在参与社会事务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价值观与道德观5.1 价值观的含义与作用解释价值观的概念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探讨价值观的作用,如引导行为、判断事物等。
5.2 道德观的重要性强调道德观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分析道德观的内涵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5.3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探讨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村的形成第1_2框地球村的形成村里的生活很不错教学设计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村的形成第1_2框地球村的形成村里的生活很不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村的形成》主要介绍了地球村的形成以及村里的生活。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环境、人口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村里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环境、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地球村的形成及村里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仍需加强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其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村里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球问题,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村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村里的生活状况及其特点。
3.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视频、图片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课件,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提前布置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4.安排好课堂讨论分组,准备好讨论话题。
九年级思品人民版教案

九年级思品人民版教案第一章:主题: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 集体的意义和作用3. 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学活动:1. 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 案例分析: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 小组活动: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二章:主题:我们倡导公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公平权益。
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2. 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方法3. 维护公平权益的途径教学活动:1. 讨论: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2. 角色扮演: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实践3. 小组活动:维护公平权益的方法第三章:主题:我们尊重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他人的生命。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2. 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实践方法3. 尊重他人和他人的生命的方式教学活动:1. 讨论: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实践3. 小组活动:尊重他人和他人的生命的实践第四章:主题:我们维护正义1. 让学生理解正义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维护正义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义权益。
教学内容:1. 正义的含义和重要性2. 维护正义的方法3. 维护正义权益的途径教学活动:1. 讨论:正义的含义和重要性2. 角色扮演:维护正义的实践3. 小组活动:维护正义权益的方法第五章:主题:我们共建和谐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个人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关系,培养正确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3.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概念展开,共分为以下单元:1. 单元一:道德与人生主要内容:个人道德的重要性,道德规范与自由选择的关系,道德典范的影响。
2. 单元二:法治与社会主要内容:法律的起源和作用,法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
3. 单元三:法治与安全主要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与安全的关系,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4. 单元四:法治与公平主要内容:平等和公正原则,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增强交流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
2. 学生的研究成果: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估。
3. 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来评估其道德发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 多媒体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频、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真实案例、故事、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本教案安排为每周3节课,共计16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的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供九年级教师使用)学校:教师:年9月课题名称:地球村的形成总课时数: 3课时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
2.学习掌握地球“变小”的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点: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2.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地球仪、长城挂图、文学作品《论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学习过地理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看我手中的地球仪,找同学说出对地球概况的一些基本认识,我们了解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庞大星球,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人们都比较遥远难以交往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地球村的形成”二、讲授新课(一)1、展示地球仪2、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3、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简要讲述地球概况,从感性角度对地球予以认识4、让同学读课本P4-P5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天涯若比邻”的真正含义提出问题: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使用网络?电脑、网络对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二)让同学来分别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适当的加以点评分组讨论:地球“变小”的原因?学生感悟:1.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地球在人们的感觉中变小了,各国之间虽然距离遥远,但犹如近邻2.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便捷交往学生两人一小组,任选一题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①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人类的行进速度大大提高②通信(讯)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和电脑的升级及普及③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商品交流的机会缩短了人们消费需求的距离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我小结四、布置作业:地球村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课堂反思:该节课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题名称:村里的生活很不错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明确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2、了解各国互相交往的优点及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村里的美好生活(经济、文化)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如何应对(相关政策、时事资料)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地球仪、著名人物挂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地球村一旦形成以后,就如同我们当前的每个村落一样,面临着生活的问题,地球村的生活怎么样呢?我们今天来看它带给村民美好的生活二、讲授新课(一)1、可以寻找一下歌曲,如:一些奥运会等大型世界活动中曾采用过的音乐或者歌曲活动一:阅读教材P6的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①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是什么?②人际范围的交往扩大产生哪些影响?活动二:填表(P8)思考两个问题:选择外国商品的原因以及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二)展示挂图、物品(中国)并让同学讲述自己了解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代表人物和事物学生说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和事物;谈谈自己了解的其他国家的代表事物和人物。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而应该是更加繁荣趋向多元化发展学生认真聆听,学会欣赏学生快速看资料,并思考刚才的问题从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品牌效应方面陈述答案能通过材料,培养语言资料的概况能力并适当的加以发挥客观看待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国情,并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并扩大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三、小结四、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村里的生活很不错:1、邻里交往很方便:交往扩大的影响2、互通有无好处多:经济全球化课堂反思:对经济全球化大部分学生很不理解,该知识点较抽象,应多举例子。
课题名称:村里烦恼也不少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分析了地球村的烦恼(资源问题、南北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最后让同学为世界居民提出号召和建议.教学目标:1、客观看待人类当前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南北问题分析2、察阅资料,提出合理建议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地球村的烦恼教学难点:地球村形成后对每个国家及个人的影响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地球仪、长城挂图、文学作品(《论语》最好)、著名人物挂图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然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村的美好生活,那难免的一些烦恼和问题。
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今天共同探讨地球村的烦恼。
二、讲授新课(一)播放我国或者世界的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方面)短片地球村的生活既充满希望和机遇,但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仔细看视频,思考视频反映了当前地球上存在哪些问题?1、资源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资源、国家和民族发生了冲突思考:我国被称为"地大物博",但是现在也面临资源问题,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讲述:我国资源的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相对短缺、严峻)当今政府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的方案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
2、环境问题活动:看教材P13并思考相关问题;讨论: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我国为解决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战略?因为工业化进程大加快,全球工业生产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3、文化多元会造成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分歧,讲述刮痧等事情在外国人眼里的认识怎么对待文化差异?如何防止文化迷失现象的发生?(学会尊重别国文化,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这部分也可以单独进行一课时,或者结合第二课时里面的文化方面的单独组合4、南北问题地球村形成了,但是并非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5、问题的激化――战争列举:人类为了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南非战争等)学生结合世界历史知识谈自己的感受以一次战争为例,具体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从视频的角度引发同学的思路,给以直观的认识)概述:地球村的形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三、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四、课堂练习地球村存在哪些烦恼?板书设计:村里的烦恼也不少:1、资源问题2、环境问题3、文化问题4、南北问题5、战争的危害课堂反思:学生对南北问题的存在不太理解,可结合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本课知识小结:交通地球村形成的原因通信网络根本原因: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邻里交往:交往扩大的影响村里的生活很不错互通有无:导致经济全球化(影响对待外文化生活在地球村相互学习对待传统文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村里的烦恼文化问题南北问题战争问题课题名称: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此节课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教学目标:通过相关时事材料的列举、讨论,使学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重要地位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
教学难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制作“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材料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师:展示“材料板”,同学们:展示的材料说明什么?2、指导学生朗读P19“导语”3、师:当今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走向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朗读课文导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风范中。
二、讲授新课1、师:引导学生阅读P19的二、三自然段。
2、师引导学生思考:①新中国为何能发出响亮的声音?②中国的声音为何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阅读P20材料1—3,并根据内容思考和回答二个问题。
通过阅读材料,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出的声音富有正义。
教师总结:新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国地位日益提升,发出的富有正义和建设意义的声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小组讨论:感悟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和中国的大国风范。
(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看得到一个中国是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四、课堂练习P20“想一想”板书设计:综合国力的上升:(领土、资源、经济、军事、外交等实力)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原则立场(求和平、谋发展、负责任等表现)课堂反思:学生对中国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不理解,应多找材料加以说明。
课题名称:中国的大国地位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教材分析:第二框《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对第一框进一步说明,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中国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和和作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
教学难点:中国“贸易大国”(成就与挑战)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表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性知识着手、谈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声音很响亮及原因。
然后把目光聚集在我国,从哪些方面阐述我国的大国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认真回顾和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P21“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讨论:①中国的现实国情②中国取得长足发展③中国面临的矛盾。
3、引导学生阅读P23“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组织讨论: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②中国在联大拥有否决权。
5、引导学生阅读P24“是贸易大国”6、讨论:①贸易成就②贸易中挑战阅读课文并根据内容思考、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因为中国的大国地位,才导致中国的声音很响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三、课堂小结师总结:面对世界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正通过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使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理顺大国地位的表现。
培养学生对国力提高的自豪感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四、课堂练习中国的大国地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设计:现实国情:①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矛盾②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③是贸易大国课后反思:搜集的材料不够,导致学生不能整体感知。
课题名称: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第二课中国的声音教材分析:第三框从另一个角度对第一框进行说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原则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教学目标:1、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3、能够用事实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讲原则的大国,并积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教学重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