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公开课教案:如何写人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3.掌握运用人物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教学难点运用人物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

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人物描写的三个方面”会告诉你一些可行的办法。

二、介绍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相关概念。

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品析人物的个性?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出人物个性?三、人物外貌、神态描写三个方面。

导入:观察、思考:1、你觉得照片中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第一方面:抓住特征1、相貌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着的。

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可以结合外祖母、鲁迅外貌特征进行讲解。

(两篇课文各抓住了外祖母和鲁迅的什么特征来写的?)3、教师举例说明。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 待要高声,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逗气,也觉没趣.” 一面想, 一面又滚下泪珠来.这时里面传来一阵笑语之声,细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 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方面:善用比喻1、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审题和立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审题和立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语言素养:通过写作指导,提升学生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审题和立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以及对句子结构的把握。
2.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思维品质。在立意环节,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写作指导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写作指导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 理解深层含义: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避免偏题或离题
- 确定主题:明确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聚焦
3. 立意的技巧
- 立意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形成独特的观点
- 引用实例:通过引用实例或案例,支持观点,增加说服力
-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4. 写作策略
-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3)实物教具: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物教具,如书籍、报纸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写作的相关概念和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写作指导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写作指导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写作指导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写作指导的魅力或特点。
(3)练习法:教师将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审题和立意技巧。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3)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修改和润色,提高文章的质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1)介绍各种写作技巧,如悬念、照应、对比等。

(2)介绍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第二章:人物描写(1)介绍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人物描写的能力。

3. 第三章:景物描写(1)介绍景物描写的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景物描写的能力。

4. 第四章:叙事描写(1)介绍叙事描写的方法,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叙事描写的能力。

5. 第五章:议论与抒情(1)介绍议论与抒情的方法,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等。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议论与抒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议论抒情方法。

2. 示例法: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五、教学时间1. 每章教学时间为2课时。

2. 课堂练习和讨论时间为1课时。

3. 作文写作和修改时间为2课时。

六、第六章: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1.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运用素材,使文章内容丰富、真实。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作文指导课教案

作文指导课教案主讲:丁小飞【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 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拓展思路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生动的记叙文的写作。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

【作文题目】有这样一种声音【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并审题目,审要求、审导语。

师生一起讨论材料中所隐含的声音。

①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例如妈妈说“慢点走,要听老师话”②唤起良知和责任:例如老师的怒斥:你要这样虚度光阴吗?③走到回忆中:例如抒情的轻音乐而且是熟悉的。

④震撼心灵,盛满感动的:例如朋友对自己说“因为你开心所以我开心”。

二、立意(要方向准确、感情鲜明、思想深刻)1. 提问学生导语中的几项立意(①感恩父母②感恩老师③岁月匆匆,请君珍惜④友谊万岁)2•以示例诠释立意(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引出本文主题)三、选材(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1. 情景再现。

情景一:熄灯了,宿舍一张床的台灯亮了。

我一觉醒来,发现他们仍挑灯夜战,我说:“超过12点了,还不睡?”他说:“我今晚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五首古诗背下来。

”情景二:窗外,寒风呜呜地响着,爸爸放下碗,嘴里边咀嚼着饭菜边含糊不清地对我说“:孩子,爸爸再去拉几趟客,你收好碗筷便快去学习,”说完走进了外面的夜幕中。

我追到门口:“爸爸天气太冷了,今天就不要出去了。

”回答我的是由近而远的摩托车的轰鸣声。

2. 老师点拨: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生活中的耳闻目睹就是很好的作文材料。

我们将合题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便是好文章。

四、组材1. 老师指导:作文必须具体生动,要做到这点,必须六要素齐全,即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同时借助各种描写(环境、细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2. 学生作文接龙。

3. 老师讲解议论文与散文写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生活中不能没有》——九年级作文指导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准确的审题能力;2.围绕中心选材;3.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作文要求:请以“生活中不能没有”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 要弄清题意: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2. 补好文题:要易写作;充分考虑所要写的人、事、物;要内容健康。

3.回顾与主题有关的名言警句,尝试引用到写作上。

(二)审题1. 审人称2. 审题眼3. 审范围(三)围绕中心选材1..从这些关键的字眼我们会思考着哪些问题?在弄清题目要求、题眼、范围以后,思考:①要选择与题目有关并且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②用什么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2. 重现生活篇章,激起学生思绪,引导学生初步构思写作素材。

(事件真实、感情真挚)(四)具体事情(细节)表现主题1. 借鉴《珍珠鸟》严谨的结构及记叙顺序,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2. 讨论与交流:根据下面信息,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主要对象:珍珠鸟和我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

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列提纲1. 学生参考范例《生活中不能没有母爱》给自己的作文列提纲。

2. 交流点评。

(六)布置作业:阅读范文后,用50分钟根据提纲写作文。

课例:《珍珠鸟》冯骥才提纲主要对象: 珍珠鸟相关对象:“我”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

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九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九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九年级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各种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4.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2. 词汇和句式的运用:选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学会使用修辞手法和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4. 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培养仔细观察生活、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写作?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作用和重要性。

3. 举例分析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如何选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 讲解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5. 布置写作任务: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实践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写作的情况。

2.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通过批改和评价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在词汇、句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进步。

3. 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作文内容,了解学生在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作文基本结构的运用。

2. 词汇和句式的恰当选择。

3.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4. 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写作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2. 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培养。

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3篇

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3篇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⑵材料感情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满分例文解秘
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语文九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刘伟一次又一次遭遇意外,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应证了他的名言:“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坚持是一盏灯,让他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回观中国近代史,无论是汶川地震、温州动车、舟曲泥石流、新冠疫情……这些灾难都打不倒中国,这些灾难我们中华儿女都坚持下来了,面对这些灾难,中华民族制取挺直脊梁坚持对抗,最终战胜,坚持是一盏灯,让民族更具凝聚力。
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
作业设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全体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点:
重点提问学生
上节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
不足: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法、演练法
教学准备
PPT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
直接导入,回顾议论文三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环节一:寻一把量尺(学习选择论据的方法)
1.出示学习任务:
回顾《敬业与乐业》,分别找出文章中的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坚持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梅兰芳前进的路,正因为坚持,梅兰芳练出了明亮的双眼,最终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
坚持是一盏灯,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无臂钢琴师刘伟在幼时因意外失去双臂,但他没有放弃生命,他坚持活下来,他开始练习游泳,他每天坚持游泳,几年后,他准备参加残疾人游泳,可又一次意外让他不能再剧烈运动,他仍然没有放弃生活下去,他坚持下来了,他用脚弹钢琴,日复一日的苦练,最终他用脚弹琴的水平达到了正常人用手弹琴七级的水平,他的琴声回荡在维也纳金色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不能没有》
——九年级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准确的审题能力;
2.围绕中心选材;
3.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选材。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文要求:
请以“生活中不能没有”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 要弄清题意: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2. 补好文题:要易写作;充分考虑所要写的人、事、物;要内容健康。

3.回顾与主题有关的名言警句,尝试引用到写作上。

(二)审题
1. 审人称
2. 审题眼
3. 审范围
(三)围绕中心选材
1..从这些关键的字眼我们会思考着哪些问题?
在弄清题目要求、题眼、范围以后,思考:①要选择与题目有关并且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②用什么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2. 重现生活篇章,激起学生思绪,引导学生初步构思写作素材。

(事件真实、感
情真挚)
(四)具体事情(细节)表现主题
1. 借鉴《珍珠鸟》严谨的结构及记叙顺序,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
2. 讨论与交流:根据下面信息,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主要对象:珍珠鸟和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

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列提纲
1. 学生参考范例《生活中不能没有母爱》给自己的作文列提纲。

2. 交流点评。

(六)布置作业:阅读范文后,用50分钟根据提纲写作文。

课例:
《珍珠鸟》
冯骥才
提纲
主要对象: 珍珠鸟相关对象:“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

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
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⑶我把它挂在窗前。

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

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⑷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⑸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⑹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⑺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逃到画框上去了。

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⑼我不管它。

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⑽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⑾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⑿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⒀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⒁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范文:《生活中不能没有母爱》
提纲
主要人物:母亲相关人物:“我”
主要内容:“我”生病了,母亲陪“我”到医院打吊针,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我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主题思想:歌颂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它是我的幸福、快乐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记叙顺序:顺叙
第1 自然段:(开篇点题)抒写母爱的含义。

第2自然段:(环境烘托)心情变得更加凝重。

第3自然段:(刻画形象)写母亲陪“我”看病的关爱之情让“我”的心情变得开朗。

第4 自然段:(深化主题)写“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正文
那是一种无私、纯朴的爱,是一种用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述的博大凝重的爱。

——题记生活中可以没有金钱,却不能没有母爱。

因为母爱是一件温暖的外衣,时时裹着我的
身体;母爱是冬天卧房中的一张厚厚的棉被,彻夜为我驱寒保暖。

无论我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天涯海角,母爱都在我身上紧紧缠绕,让我快乐、健康成长。

记得那一个清晨,当一丝丝清新的空气引起我敏锐的嗅觉时,我便醒来。

揉揉惺忪的双眼,看见窗外是湿淋淋的一片。

银丝般的雨不停地飘落着,从渐已陌生的某天一直延续着。

镜中的我,只见蓬乱的头发,苍白的脸孔,无神的眼睛,嘴角上挂着淡淡的惆怅,浅浅的伤感。

正在胡思乱想的我突然被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原来我的咳嗽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我迅速打开门,母亲见到我坐在床前不停地咳嗽,就坐在我的身边抱住我说:“孩子!你咳嗽得很厉害,待会我带你去看医生,就会没事了,你要坚强点!”母亲的关心如暖流般注入我的心田,我的病情似乎有了缓解。

母亲为我添加了衣服后,马上冒雨把我送到医院就诊,并详细地把我的病情向医生交代得清清楚楚。

经过医生诊断,为我开了三天的吊液。

当那一瓶瓶吊液在我眼前呈现时,我心郁闷着“这样的日子何时能结束?”时间的慵散,慵散中夹着无奈与沉默,随时光的逝水飘忽而去,却又不断地在我心头掠过。

我凝视着欲滴的药水,眼眶中的泪水流下了,缓缓地。

坐在旁边的妈妈一直洞察着我,但一语不发,只是用一种极其温暖的目光看着我,她紧紧地握住我那冰冷的手,偶尔轻轻地拨弄我的发丝。

不经意间,我发现母亲的嘴角动了一下,她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始终没有说出口。

她的目光由柔和变得坚定,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亲未曾言语的语言,她在告诉我:“孩子,你要勇敢!”一如我小时候摔倒的瞬间,我强作笑颜,轻轻地抓住她日渐老去的手。

眼眶中的泪水又流下了,如泉涌般。

在朦胧的泪光中,我明白了母亲必定比我遭受着更沉重的疼痛,她无法代替我的心,却用爱融释着这种内心的痛。

在母亲的陪伴下,吊液很快就滴完了,病情有所好转,我的心也豁然开朗!
回家的路上,母亲依旧牵着我的手,那来自妈妈永恒相随的爱依旧包围着我。

我依在妈妈的身边说:“妈妈,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惟有你那伟大、无私的爱不会消失,你的爱是我生活的希望,我的人生旅途中不能没有它!”
(指导老师:何国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