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气门驱动机构

合集下载

可变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气门驱动机构气门可变驱动机构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开始与关闭终止的时刻,通常以曲轴转角来表示,称为配气相位。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的转速很高,四冲程发动机的一个工作行程仅需千分之几秒,这么短促的时间往往会引起发动机进气不足,排气不净,造成功率下降。

因此,设计师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一般发动机都采用延长进,排气门的开启时间,增大气体的进出容量以改善进,排气门的工作状态,藉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从配气相位图上可以看出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正点的进气过程中(绿色),进气门会提前开启(α)和延迟关闭(β)。

当发动机作功完毕,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中(桔色),排气门会提前开启(γ)和延迟关闭(δ)。

十分明显,这种延长气门开启时间的做法,必然会出现一个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时刻,配气相位上称为“重叠阶段”,可能会造成废气倒流。

这种现象在发动机的转速仅1000转以下的怠速时候最明显(怠速工作下的“重叠阶段”时间是中等速度工作条件下的7倍)。

这容易造成怠速工作不畅顺,振动过大,功率下降等现象。

尤其是采用四气门的发动机,由于“帘区”值大,“重叠阶段”更容易造成怠速运转不畅顺的现象。

设计师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就以“变”对“变”,采用了“可变式”的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就是在发动机急速工作时减少气门行程,缩少“帘区值”,而在发动机高速工作时增大气门行程,扩大“帘区值”,改变“重叠阶段”的时间,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能提供强大的马力,在低转速时又能产生足够的扭力。

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现代轿车发动机上的气门可变驱动机构能根据轿车的运行状况,随时改变配气相位,改变气门升程和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它们的凸轮轴,凸轮轴上的凸轮和气门挺杆等元件是可以变动的。

发动机上的气门可变驱动机构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凸轮轴和凸轮可变系统,就是通过凸轮轴或者凸轮的变换来改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另一种是气门挺杆可变系统,工作时凸轮轴和凸轮不变动,气门挺杆,摇臂或拉杆靠机械力或者液压力的作用而改变,从而改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

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工作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汽车发动机里超酷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这玩意儿可神奇了呢!咱得先知道气门在发动机里是干啥的。

气门就像是发动机的小门卫,控制着空气和燃料进出发动机的燃烧室。

进气门呢,负责把新鲜的空气和燃料放进来;排气门呢,就把燃烧完产生的废气给赶出去。

这一进一出啊,可讲究了。

那可变气门正时机构是咋回事呢?简单说呀,就是这个机构能让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变得可以调整。

平常的发动机啊,气门的开闭时间是固定的,就像一个人每天按时按点上班下班,很死板。

但是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就不一样啦,它能让气门变得很灵活。

想象一下啊,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就像人在不同的状态下。

比如说发动机在怠速的时候,就像人在休息,不需要太多的空气和燃料。

这时候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就会让进气门开启的时间短一点,进气量就少一点,这样发动机就能安安静静地怠速运行,不会浪费燃料。

就好比你休息的时候,不需要吃太多东西,吃多了还难受呢。

当发动机需要加速的时候,就像人要开始跑步冲刺啦。

这时候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就会调整进气门和排气门,让进气门早点打开,晚点关闭,这样就能让更多的空气和燃料进到燃烧室里。

就像你跑步前要大口吸气一样,有了更多的空气和燃料,发动机就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车也就跑得更快啦。

再说说它的原理构造吧。

这里面有很多小零件在协同工作呢。

有凸轮轴,它就像一个指挥棒,控制着气门的开闭。

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可以通过改变凸轮轴和曲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整气门的正时。

比如说,有一些是通过液压的方式来调整的。

就像有个小液压助手,根据发动机的需求,推动凸轮轴稍微转一转,或者调整一下角度,这样气门的开闭时间就改变了。

还有啊,这个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对发动机的效率提升可大了。

它能让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达到比较好的性能。

在城市里慢慢开的时候,它能省油;在高速上需要动力的时候,它能让车跑得嗷嗷快。

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小管家,把发动机的气门管理得井井有条。

可变气门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可变气门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可变气门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可变气门是一种在内燃机中使用的技术,它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不同,调整气门的开启时间和开启程度,从而优化燃烧室内的气流和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可变气门通常由凸轮轴、凸轮、气门、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以下是可变气门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1. 弹性元件部分:气门和弹簧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弹簧固定在气门座上。

弹簧的弹力使得气门关闭,确保气门的正常工作。

2. 可变凸轮部分:可变凸轮位于凸轮轴上,它的形状和角度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不同进行调整。

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可变凸轮可以提前或推迟气门的开启时间和开启程度。

3. 液压控制部分:可变凸轮上装有一个液压控制装置,通过这个装置可以调整可变凸轮的角度。

液压控制装置一般由油路系统和调节阀组成。

4. 控制系统部分: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来获取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控制液压控制装置的工作,从而实现凸轮的旋转和调整。

5. 工作过程:当发动机工作时,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的工况信息计算出合适的凸轮角度,并通过液压控制装置将凸轮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然后,可变凸轮带动气门进行开启和关闭,实现进气和排气的过程。

通过调整凸轮角度和气门开启时间,可变气门可以在不同工况下提供更优化的气流和燃烧过程,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发动机更加环保和高效。

电控可变气门驱动机构设计设计说明

电控可变气门驱动机构设计设计说明

1 引言现在,能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正困扰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

汽车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对其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气污染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普通汽车发动机,发动机转速改变将会引起气流的速度和进排气门早开迟闭的绝对时间的变化,因为凸轮轴驱动发动机驱动气门,进气门、排气门的早开角、迟闭角保持不变,这将导致发动机只能在一个转速范围内保持配气机构的最佳相位,而在发动机处于极低转速或者极高转速时,其配气相位处于不太合适的位置。

发动机低速运转时,会由于气门叠开角大于理想值,导致废气带走部分新鲜混合气,从而油耗和排污将增加;高速运转时,因为气门叠开角比理想值小,进气量不足,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将会被限制。

为了保护环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能源和低能耗将是汽车发展的方向,这对发动机在保证良好动力性的同时,又要使燃油的消耗量降低提出了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出一套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对气门正时、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及气门升程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进行随时调节,即同时也要改变配气相位角。

当位于最佳的配气相位时,发动机能在很短的换气时间内充入最多的新鲜空气(可燃混合气),排气阻力也会减小,废气残留量也会最少,从而使燃油经济性提高,扭矩和功率特性将会变高,汽车怠速稳定性也会变高,尾气排放降低。

配气相位是指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开始与关闭终止的时刻,一般用曲轴转角来表示。

发动机运行时的转速很高,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一个工作行程仅需千分之几秒,这么短暂的时间往往会导致发动机进气不充足,排气不干净,从而使功率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设计师想出了一个办法:采用进,排气门的开启时间变长,气体的进出容量增大来改善进,排气门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发动机的性能提高。

图1.配气相位图从上图配气相位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正点的进气过程中(绿色),进气门会提前开启(α)和延迟关闭(β)。

当发动机作功完毕,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中(桔色),排气门会提前开启(γ)和延迟关闭(δ)。

可变的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的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的气门驱动机构
宋进桂
【期刊名称】《国外汽车》
【年(卷),期】1992(000)006
【摘要】汽车制造厂家为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和改进发动机性,可变气门驱动(VVA)系统就是一些专为优化发动机扭矩而设计的系统。

优化气门升程和配气相位可改变气门驱动机构。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宋进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4.134.3
【相关文献】
1.汽车发动机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 [J], 徐晓涛;张岸松
2.汽车发动机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 [J], 杨军;高吕和
3.现代发动机可变配气系统及电磁气门驱动机构 [J], 张德惠
4.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 [J], 张春化;解亚利
5.四连杆连续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和试验分析 [J], 屈小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种形式的可变配气机构

四种形式的可变配气机构
耐高温性能差
电磁铁在高温环境下容易退磁,导致 性能下降。因此,电磁式可变配气机 构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05
电机式可变配气机构详解
工作原理
电机驱动
电机式可变配气机构通过电机驱动气门开度的变化,实现进、排 气门正时和升程的连续可调。
传感器信号输入
根据发动机负荷、转速等传感器信号,控制单元计算出最佳气门正 时和升程,并通过电机执行器实现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
通过反馈信号对气门开度进行闭环控制,确保实际气门开度与目标 值一致,提高控制精度。
结构组成
控制单元
接收传感器信号,计算并输出控制指 令,驱动电机执行器工作。
电机执行器
将控制单元的指令转化为机械运动, 驱动气门开度变化。
传感器
监测发动机负荷、转速等参数,为控 制单元提供输入信号。
气门机构
包括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座等部件 ,与电机执行器配合实现气门开度的 连续可调。
四种形式的可变配气机构
汇报人:XX
目 录
• 引言 • 四种形式的可变配气机构概述 • 液压式可变配气机构详解 • 电磁式可变配气机构详解 • 电机式可变配气机构详解 • 复合式可变配气机构详解 • 四种形式的可变配气机构比较与选择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发动机性能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变配气机构作 为一种能够优化发动机性能的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成本效益原则
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 成本较低的可变配气机构类型。例如 ,对成本要求较高的车型可考虑选择 机械式可变配气机构。
可靠性原则
选择经过验证且可靠性高的可变配气 机构类型,以确保发动机长期稳定运 行。

可变气门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工作原理
气门是汽车发动机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转速等重要数据。

在发动机中,气门有两种:进气门和排气门。

排气门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相连,负责将进气时的多余空气排出,同时也有降低排气温度的作用。

在发动机处于低速、低负荷时,排气门会关闭;而在发动机高速、高负荷时,排气门会打开。

此外,排气门还负责调整进气量和排气温度。

从进气门到排气门之间有一段空腔,它将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和进气道吸入的新鲜空气进行混合。

因为这个空腔不是封闭的,所以气体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和压缩。

为了适应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对进气量和排气量的要求,人们在排气门上设计了各种调节装置。

其中最常见的是凸轮轴驱动型可变正时气门机构。

在这种机构中,可变气门机构(VariableValveOrer)控制着进、排两个气门的
开启时间和开度大小。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变气门驱动机构气门可变驱动机构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开始与关闭终止的时刻,通常以曲轴转角来表示,称为配气相位。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的转速很高,四冲程发动机的一个工作行程仅需千分之几秒,这么短促的时间往往会引起发动机进气不足,排气不净,造成功率下降。

因此,设计师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一般发动机都采用延长进,排气门的开启时间,增大气体的进出容量以改善进,排气门的工作状态,藉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从配气相位图上可以看出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正点的进气过程中(绿色),进气门会提前开启(α)和延迟关闭(β)。

当发动机作功完毕,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中(桔色),排气门会提前开启(γ)和延迟关闭(δ)。

十分明显,这种延长气门开启时间的做法,必然会出现一个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时刻,配气相位上称为“重叠阶段”,可能会造成废气倒流。

这种现象在发动机的转速仅1000转以下的怠速时候最明显(怠速工作下的“重叠阶段”时间是中等速度工作条件下的7倍)。

这容易造成怠速工作不畅顺,振动过大,功率下降等现象。

尤其是采用四气门的发动机,由于“帘区”值大,“重叠阶段”更容易造成怠速运转不畅顺的现象。

设计师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就以“变”对“变”,采用了“可变式”的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就是在发动机急速工作时减少气门行程,缩少“帘区值”,而在发动机高速工作时增大气门行程,扩大“帘区值”,改变“重叠阶段”的时间,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能提供强大的马力,在低转速时又能产生足够的扭力。

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现代轿车发动机上的气门可变驱动机构能根据轿车的运行状况,随时改变配气相位,改变气门升程和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它们的凸轮轴,凸轮轴上的凸轮和气门挺杆等元件是可以变动的。

发动机上的气门可变驱动机构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凸轮轴和凸轮可变系统,就是通过凸轮轴或者凸轮的变换来改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另一种是气门挺杆可变系统,工作时凸轮轴和凸轮不变动,气门挺杆,摇臂或拉杆靠机械力或者液压力的作用而改变,从而改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

丰田VVT-i发动机近年生产的丰田轿车,大都装配了标注有“VVT-i”字样的发动机,经过商业宣传,很多人已经知道VVT-i这一新名词,但它的具体内容却鲜为人知。

VVT是英文缩写,全称是“Variable Valve Timing”,中文意思是“可变气门正时”,由于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因此丰田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称叫“智慧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该系统主要控制进气门凸轮轴,又多了一个小尾巴“i”,就是英文“Intake”(进气)的代号。

这些就是“VVT-i”的字面含义了。

VVT-i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装置,它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VVT-i系统由传感器、ECU和凸轮轴液压控制阀、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ECU储存了最佳气门正时参数值,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空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等反馈信息汇集到ECU并与预定参数值进行对比计算,计算出修正参数并发出指令到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控制阀根据ECU指令控制机油槽阀的位置,也就是改变液压流量,把提前、滞后、保持不变等信号指令选择输送至VVT-i控制器的不同油道上。

VVT-i系统视控制器的安装部位不同而分成两种,一种是安装在排气凸轮轴上的,称为叶片式VVT-i,丰田PREVIA(大霸王)安装此款。

另一种是安装在进气凸轮轴上的,称为螺旋槽式VVT-i,丰田凌志400、430等高级轿车安装此款。

两者构造有些不一样,但作用是相同的。

叶片式VVT-i控制器由驱动进气凸轮轴的管壳和与排气凸轮轴相耦合的叶轮组成,来自提前或滞后侧油道的油压传递到排气凸轮轴上,导致VVT-i控制器管壳旋转以带动进气凸轮轴,连续改变进气正时。

当油压施加在提前侧油腔转动壳体时,沿提前方向转动进气凸轮轴;当油压施加在滞后侧油腔转动壳体时,沿滞后方向转动进气凸轮轴;当发动机停止时,凸轮轴液压控制阀则处于最大的滞后状态。

螺旋槽式VVT-i控制器包括正时皮带驱动的齿轮、与进气凸轮轴刚性连接的内齿轮,以及一个位于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的可移动活塞,活塞表面有螺旋形花键,活塞沿轴向移动,会改变内、外齿轮的相位,从而产生气门配气相位的连续改变。

当机油压力施加在活塞的左侧,迫使活塞右移,由于活塞上的螺旋形花键的作用,进气凸轮轴会相对于凸轮轴正时皮带轮提前某个角度。

当机油压力施加在活塞的石侧,迫使活塞左移,就会使进气凸轮轴延迟某个角度。

当得到理想的配气正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就会关闭油道使活塞两侧压力平衡,活塞停止移动。

现在,先进的发动机都有“发动机控制模块”(ECM),统管点火、燃油喷射、排放控制、故障检测等。

丰田VVT-i发动机的ECM在各种行驶工况下自动搜寻一个对应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冷却水温度的最佳气门正时,并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并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来感知实际气门正时,然后再执行反馈控制,补偿系统误差,达到最佳气门正时的位置,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功率与性能,尽量减少耗油量和废气排放。

雅阁搭载的是本田公司全面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开发的i系列中的i-VTEC发动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降低排放,同时又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输出以满足驾驶乐趣的需要。

i-VTEC技术作为本田公司VTEC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了VTEC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有害物排放方面堪称国际水平,这在环境日益恶化、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I-VTEC技术,我们先介绍一下VTEC系统。

普通的发动机在制造出来后,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就固定不变了,无法适应不同转速下发动机对进排气的需求。

因此,传统的发动机设计人员在考虑凸轮轴型线时都采用折衷方案,既要照顾高速也要考虑低速。

但是这种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的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车用发动机的要求。

因此,人们希望能够有这样一种发动机,其凸轮型线能够适应任何转速,不论在高速还是低速都能得到最佳的配气相位。

于是,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应运而生。

在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本田公司的VTEC系统。

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了自行研制的“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英文全“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本田的VTEC发动机一直是享有“可变气门发动机的代名词”之称,它不只是输出马力超强,它还具有低转速时尾气排放环保、低油耗的特点,而这样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同一个发动机上面出现,就因为它在一支凸轮轴上有多种不同角度的凸轮。

与很多普通发动机一样,VTEC发动机每缸有4气门(2进2排)、凸轮轴和摇臂等,但与普通发动机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

中、低转速用小角度凸轮,在中低转速下两气门的配气相位和升程不同,此时一个气门升程很小,几乎不参与进气过程,进气通道基本上相当于两气门发动机,但是由于进气的流动方向不通过气缸中心,故能产生较强的进气涡流,对于低速,尤其是冷车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混合气均匀度、增大燃烧速率、减少壁面激冷效应和余隙的影响,使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了经济性,并大幅降低了HC、CO的排放;而在高转速时,通过VTEC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的走向,使得两进气摇臂连成一体并由开启时间最长、升程最大的进气凸轮来驱动气门,此时两进气门按照大凸轮的轮廓同步进行。

与低速运行相比,大大增加了进气流通面积和开启持续时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高速时的动力性。

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能表现的输出曲线,本田的工程师使它们在同一个发动机上实现了,并且形象地称之为“平时的柔和驾驶”与“战时的激烈驾驶”。

但是VTEC系统对于配气相位的改变仍然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其改变配气相位只是在某一转速下的跳跃,而不是在一段转速范围内连续可变。

为了改善VTEC系统的性能,本田不断进行创新,推出了i-VTEC系统。

简单地说,i-VTEC系统是在VTEC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称为VTC (Variable timing control“可变正时控制”)的装置——一组进气门凸轮轴正时可变控制机构,即i-VTEC=VTEC+VTC。

此时,排气阀门的正时与开启的重叠时间是可变的,由VTC控制,VTC机构的导入使发动机在大范围转速内都能有合适的配气相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典型的VTC系统由VTC作动器、VTC油压控制阀、各种传感器以及ECU组成。

VTC作动器、VTC油压控制阀可根据ECU的信号产生动作,使进气凸轮轴的相位连续变化。

VTC令气门重叠时间更加精确,保证进、排气门最佳重叠时间,可将发动机功率提高20%。

VTC机构的导入,使得气门的配气相位能够“智能化地”适应发动机负荷的改变。

VTC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配合VTEC系统的作用主要运用在三个方面。

1、最佳怠速/稀薄燃烧区域:在此区域内,VTC系统停止作用,此时气门重叠角最小,由于VTEC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涡流,从而使发动机怠速工作稳定。

2、最佳油耗、排气控制区域在此区域内,VTEC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涡流,从而使可燃混合气混合更加均匀,同时VTC的作用使气门重叠角加大,将部分废气重新吸入气缸,起到了EGR的作用,以此达到最佳油耗和排气控制。

3、最佳扭矩控制区域在此区域内,通过VTC的控制,以最适当的气门重叠角,同时配合VTEC 系统的作用,使得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最大限度地提高。

另外,i-VTEC发动机采用进气歧管在前,排气歧管在后的布置。

排气歧管缩短了长度,也就是缩短了与三元催化器之间的距离,使三元催化器更快进入适当的工作温度,能有效控制废气排放。

由于发动机启动后i-VTEC系统就进入状态,不论低转速或者高转速VTC都在工作,也就消除了原来VTEC系统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由于i-VTEC系统中VTC机构的导入,使得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能够柔性地与发动机的负荷相匹配,在发动机的任何工况下,都能找到最佳的配气相位,以最佳的气门重叠角,实现中、低速时低油耗、低排放,高速时高功率、大扭矩,这就象按照人类大脑的要求那样进行控制,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智能化”VTEC。

1、概述近几十年来,基于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