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类的“老师”
泗阳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人类的“老师”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

《人类的“老师”》【教材分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这篇课文谈到了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与人类的科技进步密切相关,这正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能学到仿生学的一些知识.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上障碍不大,关键是理解“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这句话,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首先,设置疑问。
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找寻答案。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清楚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是怎样成为人类的“老师”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中受到的启示。
最后,进行拓展。
由学生把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分享给大家,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破碎、教训、新式、坦克、机毁人亡、超过、均匀、坚固、机翼、轻而易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展示资料,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事件——细读课文,深入分析——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最新7.《人类的老师》(经典版)课件ppt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 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 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 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第五小节写建筑师根据“薄壳 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 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们根据“薄壳结构”, 设计了建筑物屋顶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北京鸟巢
你还知道哪些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根 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5鸡蛋壳 (薄壳结构)— —建筑物的屋顶
•人类的老师
§6袋鼠跳跃—越野汽车
•人类的老师
§6贝壳(外壳坚固)—坦克
练习说话:
• 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 发明了____。
•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 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 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2鱼儿—潜水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 自学课文3---6小节,找出 课文中人类的“老师”。
提示:1.“老师”是谁? 2.“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人类的“老师”
§3鸟儿飞行—发明飞机
§3蜻蜓—防震飞机
§3苍蝇、蚊子、蜜蜂等——新式飞机
§4鲸(流线体)—航行速度快的轮船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 “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反问语气,超出某个数 目或范围
承上启下
•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 的好“老师”啊!
真是:确定无疑
好:给人启示,使人获益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 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鱼儿
(水中自由升降)
潜水艇
引出话题
•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 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 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 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 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 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 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 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 “薄壳结构”。
7.人类的老师

mó (模糊) mú (模样)
bá o(薄壳) 薄 bó (薄礼)
分组自学课文, 找出课文中所说人类 的“老师”。
鱼儿——潜水艇
鸟儿——飞机
蜻蜓——防震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等——新式飞机
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细 读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 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 类一种。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 许多动物, 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启发?请在 小组里交流一下,说出来和大家分
享,好吗?
船桨 (鱼鳍) 人工冷光 (萤火虫) 风筝 (鹰) 锯 (螳螂臂或锯齿草) 潜水用的脚蹼 (鸭子)
人类的“老师”是 谁?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读通顺课文。
读一读
suì xùn chàn tǎn 破 碎 教 训 颤 抖 坦 克 chāo jūn yún 超 过 均 匀 shǔ jīnɡ 袋 鼠 鲸 鱼 wánɡ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jiàng 降 xiáng sàn(散落) 散 sǎn(松散) 模
7、人类的“老师”

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 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 潜水艇
鲸@海轮
• 圆圆的大头的鲸为什么轻而易举的 超过海轮?——“流线体”
鸟儿是人类的“老师”
• 蜻蜓翅膀末端略重的厚斑点 • ——防止抖动的机翼
甲壳虫汽车@瓢虫
保时捷的尾翼
和鸭子尾巴
薄薄的鸡蛋壳为什么承受巨大压力? 人们根据“薄壳结构”,设计了建 筑物屋顶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北京鸟巢
仿生学的应用:
鱼儿——潜水艇
鸟儿——飞机
蜻蜓——防震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等——新式飞机
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奇思妙想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 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 组里交流一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好
• 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 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 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 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船体的设计,大大提 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第五自然段
• 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 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 省料的建筑物。
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人类的“老师”》
• 潜水艇 充当 何止 剧烈抖动 末端 略重厚斑 颤抖 关键 优良性 • 流线体 模仿 使劲地捏 承受压力 均匀 薄壳 采用 模仿破碎 教训 新式 坦克 机毁人亡 超过 • 均匀 坚固 机翼 轻而易举 惨祸 省城 某人
•阅读训练
这一段既承接上文,又统领下文。
第三自然段段意
吗?
练习说话:
• 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 明了____。 •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留心生活, 自然界处处都有“老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人类的老师

7 人类的老师教学目标:1. 了解特别的问题,读通词语和课文。
2.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提取重要信息,了解人类从哪些“老师”身上的特点得到启示,了解有哪些创造(发明)。
3. 概括段落大意,指导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词。
完成田字格中的描红。
3. 在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教学步骤: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特别文体1.板书课题,理解“老师的含义”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课题中为什么要用双引号呢?(表示特殊含义)2.人类的“老师”是谁?(生物)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块二:学习字词,解决字词难点1.课文中还有两个加双引号的词“流线体”“薄壳结构”,这两个词是科学术语,重点读准“薄”“壳”的读音。
薄的读音很多,每个音的字组词的词意义也很多,我们可以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
薄bó(博古厚今)(轻薄)(刻薄)(薄弱)(菲薄)(日薄西山)báo(薄片)(薄饼)bò(薄荷)壳(地壳)(金蝉脱壳)qiào(鸡蛋壳儿)ké(多用于口语)3.送到句子中读一读,理解标点符号用法。
(1)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2)建筑师们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这里的引号意思你能读懂吗?(着重论述)4.出示词语,读词。
suì xùn chàn tǎn wáng破碎教训颤抖坦克机毁人亡chāo j ūn yún shǔ jīng超过均匀袋鼠鲸鱼轻而易举省(省事)(省吃俭用)(反省)(不省人事)4.重点指导:祸,本义为祭祀占卜显示的凶兆,所以是示字旁,后来是神对人降下的死难,所以右边有个“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7人类的老师》同步精练苏教版

四年级语⽂下册《7⼈类的⽼师》同步精练苏教版第七课⼈类的“⽼师”积⽔成渊⼀、看拼⾳,写词语cǎn huò jiào xùn jūn yún()()()jié shěnɡ jī huǐ rén wánɡ()()mǒu xiē tǎn kè pò suì()()()jiān ɡù qīnɡ ér yì jǔ()()⼆、把能搭配的词语⽤线连起来发明⽅法性能优雅发现⽣活成绩优良改变飞机动作优裕改善秘密⽣活优异三、⽤“√”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潜.⽔艇(qián qiǎn)发.明(fà fā)蛋壳.(qiào ké)颤.抖(zhàn chàn)捏.碎(niē liē)模.仿(mó mú)四、⽤“烈”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1、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经常发⽣机翼因()抖动⽽破碎的现象。
2、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聚集北京,受到了中国⼈民的()欢迎。
3、经过()的思想⽃争,他决定放弃这场⽐赛。
4、让暴风⾬来得更()些吧!5、“⼈⼈争当⼩雷锋”活动正在学校()地展开。
五、在括号⾥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其中的⼀组造句。
1、从前,在⼤海中航⾏的轮船,()头是尖尖的,()总是开不快。
2、⼀个⼈握住⼀个鸡蛋使劲地捏,()怎样⽤⼒()不能把它捏碎。
3、薄薄的鸡蛋壳()能承受这么⼤的压⼒,()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4、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轻便()省料的建筑物。
思维飞跃六、根据课⽂内容填空。
1、⼈类从⾝上得到启⽰,发明了飞机;从⾝上得到启⽰,发明了新式飞机;从⾝上得到启⽰,改进了船体设计,⼤⼤提⾼了轮船航⾏的速度;从⾝上得到启发,设计了许多“薄壳结构”的建筑物;模仿袋⿏制造了;模仿贝壳制造了。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7.人类的“老师”(相关资料)

仿生学简介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
仿生学籍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的机械和新技术,或解决机械技术的难题。
1960年由美国的J.E.Steele首先提出。
仿生学这个名词来源于希腊文“Bio”,意思是“生命”,字尾“nic”有“具有……的性质”的意思。
他认为“仿生学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统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工作的系统的科学”。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
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能劳动的双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获得了高度发展。
因此,人类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慧远远超过生物界的所有类群。
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
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仿生学造船,以木桨仿鳍。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
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
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
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
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
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7、人类的老师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 么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 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 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 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 结构”特点, 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 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 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 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 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
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 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 阻力 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
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 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 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 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 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 阻力 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 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 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 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 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 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 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 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 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 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 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 新式飞机。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 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是早知道这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 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 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与小 组成员讨论自己不确定的地 方,并找出:
1.谁是人类的“老师” ?
2. 给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金丝猴
麋鹿
课外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人类还有 哪些好“老师”的例子,以 人类的“老师”为主题,每 个组制作一份手抄报。
结果
发明潜水艇 发明飞机 改进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
等 鲸 鸡蛋 袋鼠 某些贝壳
飞行特点
“流线体”外体 “薄壳结构” 跳跃 外壳坚固
造出新式飞机 改进船体设计
设计出建筑物
造出越野汽车 制成坦克
人类是怎样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这么多知识的?
用心观察,留心生活,不断探索!
银杉
银杏
珙桐
鹅掌楸
大熊猫
华南虎
7、人类的“老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
7 人类的老师
·
河尾小学:张红涛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 _ 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潜水艇 。 可以说, 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 生机翼因激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会人 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哪里 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的方法。 原来每只蜻 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 斑点,这就是防止蜻蜓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 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了阻 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鱼的形体改进了 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 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不碎。薄薄的 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 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 种“薄壳结构”原理设计出许多既轻 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探究:
为什么薄薄的鸡蛋壳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 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游戏: 看谁能把鸡蛋捏碎
薄 壳 结 构
袋鼠(会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坦克
“老师”
鱼儿 鸟类 蜻蜓
启示
在水中自由升降 飞行原理 翅膀末端厚斑点防止翅膀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