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人类的老师

合集下载

人类的“老师”PPT课件4下苏教版第7课

人类的“老师”PPT课件4下苏教版第7课
有关事例。(难点)
仿生学 概念: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 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技术。 举例:
1.蛋壳与薄壳建筑
蛋壳呈拱形,跨度大,包含许多力学原理。虽然它只 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建筑学家 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 少,跨度大,坚固耐用。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 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则像一组泊港的群帆。
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 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 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是作者介绍完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启发,
研究并找到解决飞机事故问题的方法之后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研究生物,把生物当做人类“老师”的重要性。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 这里是一个过渡句,既承接了科学家的疑惑,又 引出了下文如何解决疑惑,使文章过渡自然。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 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 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 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左右结构:祸、训、均、坦、鲸、晰
上下结构:省、某 独体结构:亡 半包围结构: 匀 均(jūn )匀 机翼( yì ) 省( shěng )料

mú(模样
mó(模仿
模子)
模型)
惨祸: 惨重的灾祸。本课指飞机在飞行中造成的机毁人亡 的事件。
事故: 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上发生的)。
阻力: ①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本文义。②泛指阻碍事 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 均匀: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文中指鸡蛋壳的各个部分受到来自人的手的压力是

《人类的老师》课件

《人类的老师》课件
(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 人亡”的意思)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 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 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理解“轻而易举”)
2021/2/12
8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 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 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 以“的句式说说。)
7.人类的“老师”
学习目标
•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我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词。 • 我能说出人类的”老师”是谁。
2021/2/12
2
读一读
huò xùn chàn tǎn 惨 祸 教 训 颤 抖 坦 克 机毁人亡
chāo jūn yún mou 超 过 均 匀 某 些 轻而易举
4、2021/学2/12 习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5
首尾呼应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 人类“老师”的生物何 止鱼儿一种!
突出中心
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 类的好“老师”啊!
2021/2/12
6
3、文中共介绍了几种人类的 “老师”它们分别是?
2021/2/12
7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 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2021/2/12
28
•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 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 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 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 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 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 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 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2021/2/12

777《人类的老师》PPT解析

777《人类的老师》PPT解析

7、人类的“老师”
• 飞机设计 • 轮船设计 • 建筑设计 • 汽车设计 • • 坦克设计
具体介绍
简单列举
感悟句子,体会作用
人类的老 师是谁?
自然界中的 种种生物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 人类的好“老师”啊!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 “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首尾呼应
一、连一连。
鱼儿 飞机 蝙蝠 坦克 鸟儿 轮船 鸡蛋壳 雷达 袋鼠 潜水艇 贝壳 人工 冷光 鲸 越野车 萤火虫 某些建筑物的屋 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 组自学课文,找出课文 中人类的“老师”。
提示:1.“老师”是谁?
2.“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鱼儿(水中自由升降)——潜水艇
蜻蜓(蜻蜓翅痣)——防震飞机
• 蜻蜓翅膀末端略重的厚斑点 • ——防止抖动的机翼
鸟儿(飞行原理)——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特点)——新式飞机
事例?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蝙蝠——雷达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萤火虫——人工冷光
鱼鳍——要我们用心观察,不断探索, 自然界处处都有“老师
• 1电鱼与伏特电池; •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 3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 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 4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 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 5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 6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 • • • • 7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qí 。 8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9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0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1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 的前景。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程序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7课《人类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7课《人类的老师》课件

•鱼儿
•鸟儿蜻蜓蚊子蜜蜂
•上浮
•防颤
下沉
•潜水艇 •飞机 轮船 •建筑设计 •越野汽车 •坦克
•鲸
•鸡蛋 袋鼠 贝壳
•流线型 薄壳结构
•跳跃 坚固
• • • •
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 ) 怎样用力( )不能把它捏碎。 2.薄薄的鸡蛋壳( )能承受这么大 的压力,( )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 均匀的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 3.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 计出许多( )轻便( )省料的建 筑物。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不断探索, 自然界处处都有“老师
• 1电鱼与伏特电池; •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 3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 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 4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 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 5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 6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你能仿照因果倒装句式说一句话 吗?
•例:
•骆驼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是 因为它的嗅觉佷灵敏。 •东郭先生之所以差点儿被狼吃掉, 是因为他对狼讲慈悲。
• 2.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收集到的资料补 充完整吗? • (1)“因为……所以……是人类的老 师。”
• (2)“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 ____”,或者 “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 ____。”
•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 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 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 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 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 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 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 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 “薄壳结构”。

人类的老师教案范文

人类的老师教案范文

人类的老师教案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二、精读指导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

(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第三自然段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

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E.出示蜻蜓图片。

《人类的老师》PPT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人类的老师》PPT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段 (第1自然段) 概括地写科学家根据鱼儿自由升降的现象,发明了潜水 艇,说明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具体写了科学家根据鸟类飞行的特点,制造了飞机; 第二段 (第2~5自然段) 根据鲸的流线型外形,改进了船体,提高了航行的速 度;根据鸡蛋的薄壳结构,设计出了许多建筑物,模 仿袋鼠造出了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出了坦克等。 第三段 (第7自然段) 总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们从“机毁人亡”“惨祸”的惨痛 教训中,观察到“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 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 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因此才借 鉴蜻蜓的这一秘诀造出了新式的飞机,避 免了更多的惨剧。
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蚊子等生物的启 示,造出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说说第三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mǒu
计谋 煤矿
tǎn
但是 胆量
jīng
惊吓
均匀: 分配或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启示: 阐明事例,引起对方思考而有所领悟。
坚固: 牢固,结实。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读一读 suì 破 碎 xùn 教 训 新式 tǎn 坦 克 jīn g 鲸 鱼 wán g 机毁人亡
chāo jūn yún 超 过 均 匀
课文分析
第一自然段: 写人类受到鱼儿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鱼儿(水中自由升降)潜水艇
课文分析
第二自然段: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 止鱼类一种?”这句反问句怎么理解呢。
人类的老师不止是鱼类
写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
课文分析
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小结
总 人类的“老师”不止是鱼类
(斑点、防抖) 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案(精选9篇)

人类的老师教案(精选9篇)

人类的老师教案人类的老师教案(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老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的老师教案篇1【教材理解】《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

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设计理念】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以导促学,让学习成为学生事”,因此,首先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进行自学和资料的收集,然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

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读、找、议、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导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品读、朗诵等。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 自学卡【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探究】一、激趣导入:导语: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

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的知识。

不信请读《人类的老师》二.自由诵读,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我能自主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给生字标音。

机翼()略()重关键()鲸()2.我能说出短文的大意。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启示?从蜻蜓身上得到的启示:从鲸身上得到的启示:四、综合运用你知道吗?1.科学家研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成了雷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1、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2、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3、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
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_ 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 。

人们模仿___
造出了___ 。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
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 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
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

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

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
(8)30 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9)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

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人类的“老师” 。

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10)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
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

我们人类从1903 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2)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

(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 ”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

(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

其它采用“薄壳结构” 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

(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

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

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 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 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布置作业: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7 人类的“老师”
鱼儿鲸(体形)(自由升降)——潜水艇
鸟儿蜻蜓(飞行特点)(飞行原理)——飞机
蛋壳(“薄壳结构”的特点)——建筑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