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社会组织与科层制共38页
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如果说初级社会群体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话,社会组织则是一个工作 共同体或事业共同体。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Fra bibliotek目标是社会组织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社会组织目标是社会组织存在的根据;是
组织之间区别的标准;是内部分工的基础;是团结成员的旗帜;是衡量社会组织效率 的标尺。
二、社会组织目标的结构
社会组织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状态是分步骤、分层次的。这说明社会组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是社会组织管 理模式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既受组织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因素影响。
二、科层制的涵义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 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其主要特征是:1、内部分工, 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 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 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 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织目标内部是可分的,社会组织目标有自己的结构。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目标的系
统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整个程度的目标系统是组织良性运行的必要前提。
三、社会组织目标的制定
【推荐文档】社会群体PPT

4、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主要是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 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及其日常活动。参照群体则并非某一些成员 身份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对所属群体而言,参照群体通常 对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发生较强的影响,并因此而 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的分类是相对的 。
第二节 群体结构
其中有的人当领导、按有照的人小人缘群很体好,研有的究人则的处先于群驱体的者边—缘位—置而社很会少与学人交家往R。·贝尔斯的观点,社会结构 在地一缘系 群列体的则试是验基中于,成的群员产体间决地生策理比位在单置于个关人系满决而策形足要成冒的人更群们大体的,对风如险邻稳。里定、老的乡等社。会环境的需要。每个个体都试图通 个体——群体——社过会建。 立相对稳定的群体互动模式来减少这种紧张,并逐渐形成统一 贝段尔—斯 —等解的决研问究题结阶果段的表,规明在:达范在成任共、务识地取的向过位的程群中和体,(产角即生色以了解派系决系问并统题建。为立目了群标感的情体群—成体—)回员的归决阶不策段同过,程即的中试,图天可回赋分归为开和四始个时个阶的人段状:态特定,向以征阶消也段除决—有策—中评助的价紧阶 张气氛,重构和谐的于关社系。会结构的产生。
个体——群体——社会。 为了服从群体,有些成员会在面临群体压力时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接受群体的一致意见。
血外缘部群 环体境一的般压是力个性体因内参素群与也社会体会影生响是活群指的体出凝成发聚点力员。(如对“其哀兵有必胜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是素成包括员成员在个心人、理群体上自身自以觉及环认境方同面并。 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贝尔斯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任务取向的群体(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群体)的决策过程中,可分为四个阶段:定向阶段——评价阶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第四节 择偶与婚姻
约会与 恋爱
择偶及 择偶的相
关理论
婚姻习俗 及其社会
意蕴
婚姻的含 义及形式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择偶及择偶的相关理论
传统的 择偶观念
择偶的 相关理论
择偶的 原则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传统的择偶观念
由于社会中包括家庭本身也存在各种各 样的限制,如年龄、性别、婚姻地位(是否 曾经婚配)、社会地位、乱伦禁忌、宗教、 种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在选择 的时候,“合适”的对象受到极大的限制。 如家长包办,要求门当户对。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温奇(R.Winch)提出的需要互补理论认为, 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满足其内在心理需要的人 为其配偶。有人更进一步提出,所谓的互补更多 的表现在性格、气质和生理特征方面,这些方面 具有互补性特征的男女往往更能相互吸引。但是 在包办婚姻中,互补需要理论是无效的。只有在 择偶是自愿的,且该社会文化鼓励男女之间的婚 前互动,并不把爱情视为婚姻的一种重要尺度的 社会环境下,互补需要理论才可以用于解释择偶 行为。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择偶的原则
同类性
对等性
互补性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约会与恋爱
约会的 含义
约会的 困扰
恋爱的 阶段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约会的含义
约会是指男女双方事先预约的以情感交流 为目的的面对面或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现代 社会,人们的约会的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多样, 如网恋者的网上约会就是其中一种。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家庭的分类
(1)夫妻家庭 (2)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只有父母 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3)主干家庭。 (4)联合家庭。 (5)其他家庭,如无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 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 他多人共居组合形式等。
对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社会学分析

对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社会学分析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收到新潮的冲击而呈现出不同的新状态,人们有了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在文化不断地包容下,这些新的观念逐渐被社会说认可,但是我们应该冷静一点的看待新的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对于家、家庭做出慎重的选择,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自己的享乐。
【关键字】:家庭;新型生活方式;社会学思考一.生活的基本结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等环节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变化也会影响家庭的变化。
家庭作为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形式,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远古的时代起,男女组成家庭的观念就已经渐渐根植于我们的灵魂,融入我们的血液中。
家庭的出现,才使得人类的发展稳定起来。
人类因为家庭孕育后代,繁衍生息的功能才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站住脚跟。
也是因为家庭给社会群体社会化的功能,使得人类的社会逐渐变得稳定,文化开始繁荣。
家庭有如此多的功能,就像一个小小的细胞,虽然看起来规模小,功能简单,但正是这样无数个小的单位,才能构建起庞大的社会。
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形式,初级社会群体的英文是primary group,primary不仅是“初级的”的意思,还有“主要的,基本的”的意思,这也印证了家庭类似于细胞的比喻,简单但是重要。
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家庭具有规模较小,持久的直接交往,较强的内聚力,综合性的功能,个性的全面投入,浓厚的情感色彩,成员的难以替代,非正式的控制手段等基本特征。
二.新型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化,社会结构的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像古时简单的家庭结构一样:男耕女织,养育着若干的子女,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四世同堂”是中国传统社会典型的家庭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观念的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现了第一代独生子女,三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
初级社会群体

组织的理想类型——科层制
科层制是指依据工作目标和工作性质而实行 分部门、分层次管理的形式或程序
21
科层制的原则
合 理 分 工 原 则
22
科层制的特征
权威分层、职务分等 因公设职、专职专人 任人唯贤、赏罚分明 照章办事、公平无私 公文往来、空口无凭
23
科层制的功能
提高效率 弱化偏见 提高工作的连续性 僵化 窒息主动性和创新性 寡头统治 非人格化
30
古典理论
时间: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分工、阶梯过程和 职能过程、结构设计和管辖跨度) 代表人物:( :(1)泰罗:记件工资,人为钱工作; 代表人物:( ()2法约尔:行政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 限与责任、纪律、命令的统一性、指挥的统一性、 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序列、 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27
组织结构
正式结构 研究规范的结构,其构 成原则是理性原则 非正式结构 研究行动的结构即实际 的结构,该结构反映的 是综合性社会文化力量 对行动的制约
28
组织发展中的目标置换问题
组织成员把保持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做为目 标 把组织制度本身作为目标 把局部或群体利益作为目标
29
组织理论学派
古典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 开放系统理论:权变理论、新制度理论、资 源依赖理论等
17
组织结构的形态
等级序列结构——集中领导 职能划分结构——分块领导 目标程序结构——系统调配
18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 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责权对等原则 精简与效率原则 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自然规律性,自然分工协作。
第七页,共31页
第一节 三 社会群体的分类
1.依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
2.依群体内的互动及相互关系 3.依群体的内部结构
4.依群体成员对群体、群体关系的态度
5.依群体成员的从属关系和主观愿望 6.依群体规模
第八页,共31页
第一节 三 1 依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
第十八页,共31页
第一节 四 4 群体效率与群体决策
影响群体效率的因素:从事工作的性质;成员的相互
了解、信任、合作的程度;成员的异质性程度;凝聚力等
等。
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凝聚力;一致性的压力;责任
与分散的程度等。
第十九页,共31页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略)
主要优点:精确;迅速;稳定;可靠;纪律严;强
度大;效率高。 主要弊端:等级森严;僵化;呆板;机构重叠;机
构趋于非理性膨胀;工具理性对人价值理性的压制;非
人格化。
发展趋势:人性化的科层制度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B.临时性的小团体或偶然聚合的、人
数不多的人群。
第十四页,共31页
第一节 四 社会群体的一般结构及特征
1.群体规模 2.群体领导
3.群体一致性 4.群体效率与群体决策
第十五页,共31页
第一节 四 1 群体规模
——群体成员人数。影响群体的成员关系、凝聚力、
稳定性。
第十六页,共31页
第一节 四 2 群体领导
血缘群体——因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群体 地缘群体——因长期居住相近及活动在地域上的联系
结成的群体
业缘群体——由社会的分工合作关系结成的群体 趣缘群体——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志缘群体——以志向、信仰、目标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说明]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的区别
![[说明]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e0bc83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e.png)
1.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的区别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都属于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概念是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提出来的。
他认为,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初级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
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一般说来,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人社会所必须加人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3.韦伯”三位一体”分层标准韦伯主张从财富、声望、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即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他认为,分层研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是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个多层面的统一体,除了经济地位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同样重要的分层属性,在造成社会不平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影响力。
那就是声誉和权力。
因此,韦伯提出了以经济、声誉和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社会标准。
4.功能论对社会分层原因的解释一.功能论视角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领军人物杜尔克姆是最早对社会分层原因作出解释的功能论学者,他认为“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化的特征是:群体中专门化分工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是由社会规范所创造的。
第六章社会群体

2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念、类型
❖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
个人集合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 与偶然群体、统计群体不同,其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主要是目标)和群体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的行为。
返回
精选2021版课件
40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夫妻关系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什么变化? 不同社会中的亲子关系有何差异?
精选2021版课件
15
(三)家庭的功能
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 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地讲家 庭具有以下几种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 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3)带来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导致一些不利于 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
精选2021版课件
34
积极的一面
(1) 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初级群体的控 制往往会妨碍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初级群体 的影响力的削弱,有可能扩大人们的私人空间, 促进人们自主性的发挥。
(2) 正式组织的兴起,会打破初级群体的封闭性 和排它性,消除隔阂,有利于促进更大范围的 社会整合。
2.生育和社会化功能 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与生
殖两个方面。
精选2021版课件
16
3.性生活和感情交流功能 4.抚育和赡养的功能 抚育是对子女生活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
们的教育。
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5.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家庭是个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家庭娱乐对
精选2021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