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中“如何概括文章中写到的事情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考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格式中考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格式: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中考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格式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
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方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总结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总结中考语文阅读比较简单,但是初中生要想达到满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仅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2: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答题技巧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3: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4: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中考语文文章主旨答题技巧5: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语文:中考中如何概括文章主旨知识要点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思维拓展: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⑵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小学阶段将其称作中心思想。
文章主旨包括多个层面,1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
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等等。
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
故初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尤其喜欢关注这个知识点,可算逢考必出。
此处给出几种归纳记叙文主旨的方法,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
初中现代文阅读概括题的答题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概括题的答题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概括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核心内容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几种答题方法:
1. 首先读文章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结构。
然后再逐段梳理每个段落的主旨和要点,记录关键词和短语。
2. 阅读题目,确定需要概括的内容和要求。
通常概括题目会给出一个主题词或主题句,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并以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
3. 在文章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内容,注意选择与题目直接相关、最能代表文章主旨的部分进行概括。
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避免过多细节和累赘语言。
4.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文中的线索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信息。
5. 最后,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和文章主旨,注意语言是否清晰、准确。
可多做练习,提高答题技巧和速度。
- 1 -。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总结:所有文章都有一个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它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的思想感情
• 1、同样要分事情来回答。最好是能够联系上下文以及 全文内容,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 • 2、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看懂文章,不能曲解文章的本 意或是曲作者自己的感情与他要表达的思想。 • 3、作者在写一件事的时候一定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写 的。特别是写景的文章,作者大多都是运用“由景及情” 这个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在答题时要注意。 所以回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问题时,结 合文章中的事情来回答效果会更好。
• 注意:不要过于啰嗦,字迹工整。
《中考档案》P151
• 《夜深了,花睡了》第四题。 • 4、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主要写 了:(1)在上街买冷冻排骨时丈夫给“我”买 了一束百合花,却遭到自己的责骂。(2)在丈 夫死后几年,我给他上坟并去买花。 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以及作者的追悔 莫及,对丈夫十分愧疚的思想感情,并表现了她 对丈夫深深的怀念之情。
如何概括文章中写到的事的事情
• 1、首先将文章分段。找出不同的事情在文章的 哪些段落,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 2、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 对概括“文中所写的事情”会有很大的帮助。 • 3、在分析不同的事情的时候,要仔细分析它的 上下文,并用精辟的语言将这件事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表达出来,越精简越好。 • 注意:在答“文中写了那几件事”之类的题 目时,一定要用1、2、3、4点标好,一定要注意 层次清晰,不然阅卷老师很有可能会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