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青《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我们共同的家1

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我们共同的家1

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我们共同的家一、说教材《我们共同的家》这篇课文是选自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由家乡扩展到祖国版图,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祖国概念,唤起学生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民族真多,唤起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祖国的广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主要进行引导,点拨以及一些必要的指点,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在课文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为不教,学为会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在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教学生学法,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善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会领悟和感受,学会通过对祖国面积、人口、民族的认识,领悟感受祖国之大,民族之多,还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能够相互交流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设计(一)歌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播放歌曲《大中国》这首歌曲,伴以中国各地的名胜美景、风俗民情,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歌词中导入课题,让学生的思绪一下凝聚到“祖国—我们共同的家”这个话题上来,在情境中导入主题。

(二)师生共同交流、体验探究1.由“小作家歌颂家乡笔会”这一情境设置为切入点,由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其思考两个省之间的行程之远,进而感受祖国的大。

2.通过家住海口的高明去哈尔滨过年要不要带羽绒服和棉皮鞋为情境,进行设问,其目的是使同学们从另一角度(气候差异)认识祖国的面积大。

3.通过比赛“中国之最”,可以促使学生查找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4.组织学生唱“美丽的家乡”,在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的感叹。

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教案标题: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它。

2. 环境问题的现状: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3. 环保行动的意义:介绍一些简单的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

4.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开展环保行动计划,例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植物等。

5. 结果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环保行动成果,并总结整个学习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兴趣。

2. 提出问题:“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

探究: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让其他学生了解更多环境问题。

拓展:5. 环保行动介绍: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其他环保行动的方法。

6.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环境问题,制定一个环保行动计划,并列出具体的行动步骤。

7. 团队合作活动:学生按照小组计划,开展环保行动,例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植物等。

总结:8. 结果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环保行动成果,并分享他们在行动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9.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评估:10.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并给其他小组的成员提供反馈和建议。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之一.doc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之一.doc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两课时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二、揭示课题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字词。

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

六、指导书写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七、扩词,积累运用±:泥土土地沙土土壤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孙素丽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人口真多,唤起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通过游览我国主要风景名胜,了解祖国风景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多、景色美的国家,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大中国》、课件、中国地图教学过程:一、听歌导入,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请认真听,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

(教师点击播放:大中国)2、师:这首歌名叫?《大中国》,你们听清楚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是什么?课件(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3、师:你们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

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歌一起走进大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板书课题)二、感受祖国面积真大(一)算一算-----从数字上感受祖国的广大1、说到我们共同的家——中国,你们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她吗?(点击课件:世界地图)让我们再仔细地看看它吧!(点击课件,出现中国地图)2、同学们找得真准,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有哪位同学知道她的全称是什么吗?(中华人民共和国)3、同学们看看,咱们中国的版图像什么呀?(引发学生想象回答像一只雄鸡傲立与世界的东方)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多么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

4、师:这个标着五星的地方是哪里呢?5、师:对,这里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6、师:那么,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家的最东边和最西边吗?(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指后课件出示“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它们相隔有多远呢?(猜一猜)(出示5000千米)。

从最北面的漠河到最南面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距离就更远了,相距5500千米呢!7、计算体验:这么远的距离,如果我们用走的,你知道要走多久吗?让我们一起算一算:一个人每小时不停地走可以走2千米,走完5500千米需多少小时?(2750小时≈115天)你要不吃不喝不休息整整走一学期呢,如果沿着这个大公鸡走上一圈,-----22800千米,那就要走上11400小时,475天,一年多呢,从春暖花开走到寒冬那月你都没能走得完。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4.4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4.4

第十三课我们共同的家赵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快乐而幸福。

同时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共同的家。

(一)认知学习——认识祖国之大1.地球仪上寻中国。

师:同学们,投影上有一副世界地图,你能很快地在这上面找到我们的祖国吗?师:找到了吗?大家想想,我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雄鸡)师:[屏显中国版图]瞧!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多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沿着大公鸡的边缘走一圈。

有谁知道这一圈有多长吗?(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千里)如果我们开汽车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着版图走一圈的话,即使是不吃不喝地开车吧,也得开8天8夜,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2.地图上找家乡。

师:我们在座的都是淮安的同学,你知道淮安属于哪个省吗?师:淮安有多大呢?课前我专门查了资料——有10072平方公里。

告诉你们,相当于140万个足球场大呢!淮安大不大呢?师:那么谁能在地图中指一指吗?能不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淮安的具体位置呢?那么现在我们把江苏省的地图放大,看看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找到呢?师:淮安位于江苏省的哪儿呢?[屏显江苏省地图,箭头指向淮安市]请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3.汇报交流。

师:淮安还只是江苏省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我们江苏还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城市。

课前同学们作了调查,你知道江苏还包含哪些城市吗?师: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淮宿连徐……十三个市级行政区组成了江苏省这个大家庭。

[屏显江苏省的主要城市闪动] 同时,江苏也和浙江、广东等三十多个的省份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中国。

[屏显江苏省,然后众省份拼凑在一起构成全国版图] (板书课题——中国)。

(二)情境创设——感受祖国之大1.从生活经验中来。

师: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你去过哪里,谁来介绍介绍?2.到生活情境中去。

师:这不真巧,KIT猫一家三口也要出远门啦!小KIT,去的是北方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参加全国作文大赛。

我们共同的家_教案新部编本_(1)

我们共同的家_教案新部编本_(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在探究中了解在交流中体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能力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尝试、探究,使学生具备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1、搜集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具有代表性的歌舞。

2、搜集整理近年来祖国发生的让大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活动过程:活动一:歌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观看几幅美丽的画面。

(出示课件:歌曲《大中国》、伴以中国各地的名胜美景、风俗民情)2、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3、是的,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歌一起走进大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课件出示课题)[点评]:通过播放《大中国》这首激昂而熟悉的歌曲,欣赏中国风光的美丽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绪一下凝聚到“祖国——我们共同的家”这个话题上来,在情境中导入主题。

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体验探究。

(一)确定探究内容1、大家想了解有关我们家的哪些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大家都想对我们家有更多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家的面积、人口、民族这几个问题。

(二)在探究中体验明理1、感受家的面积之大(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版图,你发现我们家的地形像什么?(2)我们国家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家的最东边和最西边吗?(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指后课件出示“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它们相隔有多远呢?(出示5000千米)(3)计算体验:一个人每小时不停地走可走2千米,走完5000千米需多少小时?(2500小时≈100多天)(4)我们的家可真大呀!这地方大了,怪事也就多了,讲述故事:寒假,家住海南省海口市的高明要到哈尔滨老家过年。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能力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祖国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感受祖国之大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你知道这个家庭的名字叫什么吗?那你知道我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1、出示地图在江苏省的南京市举办的“小作家歌颂家乡笔会”就要结束了,参加会议的小朋友都会回各自的家了,(请小朋友找到江苏省南京),我们一起来做一组计算题:1)王冠同学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坐火车回家大约需要27小时,火车每小时大约运行13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2)齐昕同学住在湖北省武汉市,他坐船回家大约需要48小时,轮船每小时大约运行2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3)刘彤同学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他坐飞机大约要5小时,飞机每小时大约运行75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

4)张齐同学就住在我们南通,从南京坐汽车回来,大约4小时,汽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算一算,有一个真实的过程,旨在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果改为骑自行车,每天大约骑90千米,王冠回家要走几天?(39天)齐昕大约要走几天?(11天),刘彤呢?(42天);如果改为步行,每天大约行进45千米?三人各要几天才能到家?(分别要78天、22天、84天)。

师小结:同学你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真大呀!在地图上找一找这四个人家乡的位置,直观的感受距离和祖国之大。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对比,让学生真切体会祖国之大)2、联系生活,加深感知,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里旅游、探亲,怎么去的,花了多少时间。

我们的祖国真大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一)谈话导入听音乐《我们共同的家》,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幅员辽阔,美丽富饶,而且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很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认识:我们的祖国真大我国的国土有多大?同学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大吗?欣赏歌曲《中国之最》(三)抢答活动:中国之最过渡:你知道“中国之最”吗?让我们来举行抢答竞赛,看谁说得多。

小小组讨论交流。

大组抢答记分,根据得分情况,评出优胜组。

(四)欣赏歌曲《大中国》(无)民族知多少1、(1)(出示民族大家庭图p86)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合影,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2)我们是哪个民族?(汉族)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与汉族人口相比,人口就较少,就叫做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大收罗(1)这些少数民族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2)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和风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五)总结同学们,五十六年民族,五十六种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么多的民族和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些怎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呢?我国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这么独特而有趣,长期以来,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所以我们的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演唱《爱我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
认知: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对祖国的辽阔国土有初步的认识。

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对话、探究,培养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竞猜地名
听说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课余时间去过不少地方,老师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南京著名景点的图片
这些地方都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南京。

一、导入新课
(板书:大)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字?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吗?我们钓鱼台小学的操场有多大呢?我们的家乡南京有多大呢?我们的祖国又有多大呢?(相当于1400多个南京城)你为什么会发出感叹?
板书:我们的祖国真大
二、了解祖国之大
1.体会:我们的祖国真大--------面积大
1)师:中国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请打开书83页,读一读课本为我们提供的小资料。

师引导学生感受960万平方千米、5000千米究竟有多大、多长。

2)从南京到其他的省要花不少时间呢。

请你来帮帮他们吧。

出示书82页练习第一部分,学生完成。

2.体会:我们的祖国真大--------气候多样
1)由于我们祖国大,有趣的事就会发生。

现在是什么季节?瞧,他们在做什么?(出示课件)
2)可是你们看在我们祖国最北的黑龙江(出示课件),你看到什么?
南边的海南呢?看了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想?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完成书82页练习第二部分
3.引导学生从自己听到、看到、体验过的事物进行体会
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到、听到、经历过的,你能感受到祖国的大吗?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①祖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

②出示一组词串: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椰树骄阳海岛
牦牛冰雪高原
(小组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提示讨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巩固深化
1.小竞赛:中国之最,比比谁说得多
最长的河流——长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
还有很多的中国之最,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浏览,你还会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2.填空:
我们的陆地面积为()万平方千米
人口约为()亿
3.唱一唱:大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