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糖产业安全状况评价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糖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但也可作为成分添加。
像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样,它们在体内用作能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制糖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制糖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全球食糖供大于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制糖工艺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大批量产糖的国家较多,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量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其中,只有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
随着全球性健康问题的重视,未来十年全球食糖的生产和消费总趋势将趋于缓慢增长甚至有所下滑。
食糖产量回升自2013年以来,全球糖市步入减产周期,供需过剩幅度逐步收窄,导致食糖价格持续低迷。
供需过剩逐步收窄,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食糖产量在亿吨左右,同比增长%,为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食糖消费量下降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健康问题的愈发重视以及食糖替代品的发展,人们主动减少食糖的使用量,因此全球食糖消费量增速缓慢。
自2012年以后全球食糖消费动力不足,2013-2016年全球食糖消费量处于缓慢上涨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食糖的国内消费量为亿吨,结束了连续10年的上涨,2007年以来首度出现下滑,较2016年下滑%。
全球食糖消费总量之所以没有在2013-2016年出现下滑,是因为以印度和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渐成糖消费的主力军,印度和中国又是全球人口大国,从而抵冲了欧美发达国家食糖消费量的减少。
分产品结构来看,料和糖果是最主要的糖类食品,消费结构近几年基本稳定,其消费占比分别为24%和23%。
现今中国第一人口大国逐渐步入老年化阶段,人们也逐步关注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的食糖消费量将持续缓慢下行。
全球食糖供大于求由于制糖的工艺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制糖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
崇左市制糖业发展的SWOT分析

崇左市制糖业发展的SWOT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糖业基地之一。
制糖业是崇左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发展,崇左市制糖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崇左市制糖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生产成本上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品牌建设等机遇。
对崇左市制糖业的SWOT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还能为其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崇左市制糖业的SWOT分析,梳理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能够为崇左市制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崇左市制糖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崇左市制糖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以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本研究还将探讨制糖业与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建议。
通过对SWOT分析的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崇左市制糖业在面对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1.3 研究意义崇左市制糖业发展的SWOT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崇左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之一,制糖业在当地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其SWOT情况,有助于揭示制糖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外部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制糖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崇左市制糖业的SWOT分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崇左市制糖业的SWOT分析,可以为糖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当地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_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_杨枝煌

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杨枝煌摘要:在实地考察广西和湛江两地甘蔗主产区与国内外甘蔗糖产业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糖业一方面遭受进口糖和走私糖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国内没有补贴、进口管制不善、自然灾害不断等持续打击,需要切实解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精准脱贫、产业法治、贸易管制、转型升级、损害救济等各方面问题,从而将糖业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产业。
关键词:甘蔗糖业;发展食糖延伸产业;食糖的小生产大市场;示范产业DOI:10.13939/ki.zgsc.2016.13.07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甘蔗糖产业一直是我国主产区农业支柱,攸关数千万农民的致富脱贫。
但是虽然我国食糖供需缺口一直高达数百万吨,却因为管理不善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国作为全球食糖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中国需求”理应成为影响世界食糖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却时常面临国外冲击而失去价格主导权甚至多次遭遇颠覆性风险。
为了挽救整个甘蔗糖产业,急需召开一次“遵义会议”,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保障产业安全,实现产业链整体科学发展。
一、我国甘蔗糖产业概况中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400年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甘蔗制糖方法。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制糖技术更加发展。
明朝嘉靖年间发明了白糖后,制搪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可以说,自甘蔗在中国培植以来至鸦片战争之前,食糖产业一直是我国的甜蜜事业。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外甜菜糖和甘蔗糖产业异军突起,打败了中国糖业。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糖产业进入了跌宕起伏时期,中国从世界第一的糖业大国断崖式降格为1949年的世界第26位。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一直努力,但也是惊心动魄。
目前中国是第四大产糖区,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第五大消费区,排在印度、欧盟、巴西和美国之后。
从产量和消费量来说,我国糖业经过60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制糖企业和糖农遭遇了“过山车式”的市场震荡。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状况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状况分析中国食品行业进展现状分析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进展概述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
它包括门类专门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依照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该报告所研究范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进展概述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
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同时有了专门大的进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连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连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
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紧密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存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进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
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我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报告

我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报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业生产国之一,糖业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特殊性。
本报告首先将介绍中国糖业的特殊性,然后对中国食糖市场进行分析。
中国糖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资源丰富:中国拥有广大的农业土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糖甘蔗、糖蜜、蔗渣等都是中国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糖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度的自给自足:中国糖业市场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大部分食糖都是国内生产的。
这种自给自足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在糖业方面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 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是糖业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古代已经掌握了糖的制作技术,糖业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4. 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食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接下来,我们对中国食糖市场进行分析:1. 市场规模庞大:中国食糖市场规模庞大,需要量巨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2. 行业竞争激烈:中国食糖市场竞争激烈,多家企业在市场上竞争。
其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3. 产品结构多样化:中国食糖市场的产品结构比较多样化,包括蔗糖和甜菜糖等多种类型。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低糖、无糖食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4. 国际贸易影响:中国食糖市场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较大。
国际市场上的糖价波动、进口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对中国食糖市场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糖业具有独特的特殊性,并且中国食糖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产品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糖业生产国之一,中国糖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业生产国之一,糖业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特殊性。
本报告将继续探讨中国糖业的特殊性,并对中国食糖市场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一、中国糖业的特殊性1. 广泛的农业资源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糖甘蔗、甜菜等。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消费量、进出口情况及库存分析: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消费量、进出口情况及库存分析: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白糖是天然甜味剂,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生产白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还有甜菜,两者的比例大致为甘蔗:甜菜=8:2。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地区。
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少量在亚洲地区和欧洲,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北部等。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
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2019年全球白糖总产量达到1.80亿吨,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白糖主产区主要有印度(占世界产量份额19.1%,下同)、巴西(16.4%)、欧盟(9.9%)、泰国(8.1%)、中国(6.0%)、美国(4.5%)。
2019年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次是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产量在400万吨以上,再次是印尼、阿根廷和古巴,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2019年世界白糖产量达到1.80亿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印度、巴西、欧盟等为白糖主产地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世界白糖消费量增长较为稳健,2019年全球白糖消费量达到1.74亿吨。
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巴西为主要消费地区,年消费白糖分别在2750万吨、1860万吨、1580万吨、1115万吨和1060万吨。
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巴西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6.2%、10.5%、9.0%、6.3%和6.0%。
相比生产,白糖的消费较为分散。
2019年世界白糖消费量为1.74亿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印度、欧盟、中国为世界白糖消费较多的地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全球白糖生产较为集中,消费分散,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
制糖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 大卡的热量)。
传统制糖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甘蔗及甜菜种植业,下游产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如糖果、饮料、酵母、味精等。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糖行业产业链延伸呈加快趋势。
在糖业完成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后,制糖产业积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的污染严重的产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甘蔗制糖企业纷纷发展了甘蔗-制糖、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甘蔗-制糖-蔗渣制造酵母、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制浆等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了“甘蔗资源一产品一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生产模式。
通过延伸制糖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制糖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大大提升了制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节约了大量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制糖所产生的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食用色素、蔗蜡、柠檬酸、味精等, 此类产品可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原料。
二、食糖供需分析(一)供给分析近四年来,我国糖料播种面积和食糖产量都保持了增长态势,特别是食糖,较为快速增长。
截止2008年4月末,07—08年制糖期已累计产糖1435.52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糖1169.76万吨),同比多产糖265.76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319.4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甘蔗糖1044.87万吨);产甜菜糖116.11万吨(上年同期产甜菜糖124.89万吨)。
在最大的产糖省区广西,有30多家糖厂在5月份继续生产。
因此,广西本榨季的产糖量,超过900万吨已无悬念。
07/08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大幅度增长,原因是糖料播种面积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