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计划说明指导书样本
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指导书(2篇)

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指导书1、编制目的本工作指导书规定项目部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职责、内容,涉及的体系文件、表格,应保存的资料和应熟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工作职责(1)严格执行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即QEHS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
(2)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计划、环境保证措施、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和作业指导书,制定具体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疑难问题。
(3)负责工程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图纸会审及交底工作,并及时向现场相关人员传达。
(4)对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组织本项目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项目科技效益。
(6)负责督促工程、技术、试验、检验、竣工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
(7)负责工程分阶段的检查和评比工作,以及工程竣工后的交验工作。
(8)负责项目技术培训工作,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评定。
3、工作内容(1)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及企业颁发的关于工程技术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及规章制度等。
(2)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及评价,制订出项目QEHS体系管理的目标、指标,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编制项目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方案,并制订相应保证措施。
(3)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结合分公司内部管理要求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并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并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认可后实施。
(4)编制或审核大型机具设备的安拆方案,并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5)在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作好图纸会审并组织做好工程变更或技术核定单,及时向相关人员书面传达的工作,对设计图纸中改动内容及时作出有效标识。
(6)施工前,预先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通病提出防范或处理措旌,并对相关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进行书面交底,完善签字手续,尤其是对重点部位、关键部位,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交底,完善相关手续,监督落实执行情况。
机器人技术作业指导书

机器人技术作业指导书一、简介机器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开发和制造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机器人系统。
在本任务指导书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常见应用场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机器人技术。
二、机器人技术基础知识1. 机器人定义和分类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人类给定任务的自动化设备。
根据机器人的外观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多个类别。
2. 机器人感知与定位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自身位置进行定位。
感知与定位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操作任务的基础。
3. 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涉及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运动规划,通过算法和控制器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运动和动作执行。
三、机器人操作方法1. 远程操作机器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器进行操作,远程操作可以减少人工接触,降低风险,适用于高风险环境和远距离操作。
2. 自主导航机器人通过内置算法和传感器,能够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并实现自主导航,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工作或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3. 人机协作机器人与人类进行密切配合,通过感应人类的动作和指令,实现协同操作。
人机协作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四、机器人技术应用场景1. 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完成重复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生产等行业。
2. 医疗服务医疗机器人在手术、康复护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辅助康复治疗,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3. 农业领域农业机器人可以自动化完成农田作业,如播种、施肥、除草等,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需求,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革。
五、机器人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感知能力的提升当前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仍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自主决策能力。
2. 人工智能的融合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会推动机器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人类需求。
技术部作业指导书

技术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技术部作为公司核心部门之一,负责处理与技术相关的任务和项目。
为了确保技术部的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本指导书旨在为技术部成员提供一份详尽的作业指导。
二、作业流程1. 接收任务技术部成员应定期与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解当前的任务和项目。
确保及时接收到任务并对其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2. 制定计划在接收到任务后,技术部成员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包括任务的分工、时间节点和关键步骤。
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
3. 执行任务技术部成员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帮助或解决方案。
4. 监督和反馈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技术部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技术部成员应本着严谨和负责的态度,配合工作监督和提出反馈意见,以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注意事项1. 保持学习和更新技术部作为技术人员的聚集地,成员应时刻保持对最新技术的学习和更新。
通过阅读技术书籍、参加培训和分享会议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能力。
2. 团队合作技术部成员应积极参与团队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鼓励在团队中提出问题和想法,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和实现目标。
3. 高效沟通技术部成员应注重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反馈问题和需求,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4. 数据安全技术部成员应时刻保护公司和客户的数据安全。
遵守公司的安全政策和规范,妥善处理和保护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不当使用。
四、工作规范1. 时间管理技术部成员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高效利用,并按时完成任务。
若遇到紧急情况或无法按时完成,应及时与负责人沟通并提出解决方案。
2. 任务管理技术部成员应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
同时要保持任务记录和跟踪,确保任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问题解决技术部成员在遇到问题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APQP(标准)

项目追踪表
资源决定
问题日志
管理者支持
顾客输入要求 项目进度 设计目标 可靠和质量目标 可承受的成本目标 计划产量 关键联系人
产品质量进度计划
产品设计和开发
DFMEA
初始CC/SC清单
设计评审
设计验证计划
设计验证
分供方APQP状态
设备、工 装和量具
样件制作控制 计划
制造系统 分析计划
MSA计划
1-22
产品设计和开发
Feedback Assessment & Corrective Action 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
Product & Process Validation 产品与过程确认
Process Design & Devel opment 过程设计和开发
Product Design & Development 产品设计和开发
要素
1. 设施、工具和量具 过程流程图 车间平面布置图 特性矩阵图 5. 过程 FMEA 6.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7. 试生产控制计划 8. 过程指导书 9. 包装规范 10.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APQP 风险评审 和起动
APQP 系统流程
APQP过程流程
精致工艺
资源决定
顾客输入要求
小组可行性承诺
图纸/规范
车辆/系统/子系统/部件的设计
设计失效模式后果分析(DFMEA)
图纸/规范 (文件/电子档)
设计验证计划 (DVP)
样件制造 控制计划
样件制造
设计/制造评审 (在所有APQP要素后
1-3-C
1-25
DFMEA 期望
完成关注设计中进行的更改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的 DFMEA 建立 DFMEA 或类似的分析输出的潜在特殊特性 清单 解决在要素 2,顾客输入要求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学到的经验 确保将 DFMEA 信息,包括特殊特性清单传递给 PFMEA 小组
运维服务技术研发规划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受控分发号_______1. 目的在运行维护服务实施过程中,随着运维业务的扩大,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如硬件故障)、风险(如安全漏洞)以及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应用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为解决相应的问题满足运维需求,制定本技术手册研发规划,用以解决在运维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应用所提出的新要求。
我公司针对运维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和控制风险,提高IT运维水平,同时在本研发规划中明确了研发方向、研发投入、研发进度计划以及研发成果等。
我公司在运行维护服务的主体定位于数据中心机房、智能化系统、桌面外设、操作系统等各种运行维护,通过系统监测和例行巡检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发生的故障,确保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了用户的系统持续性运行。
技术研发体系依据公司运维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主流的监控工具使用技术,为运维提供技术的解决方案,研究使用运维工具,辅助提高运行维护效率,为运维实施提供服务支撑和技术保障。
2. 研发方向根据在上一年度(2014年度)的部门年终会议及各项目小组年终报告反馈情况,运维技术研发团队发现由于缺少服务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故障分析手册、应急预案等因素,导致事件解决效率低,问题解决时间长。
因此通过运维项目实际情况,本年度重点方向应放在编制作业指导书、巡检表、运维工具操作手册、应急预案等内容的研发上。
其研发内容包括:操作规范、作业指导、发现及解决问题方案、监控工具应用、应急预案等。
3. 研发经费投入预算4. 技术手册研发规划存储阵列巡检表存储阵列作业表大屏系统大屏系统常规作业表2015.7.12015.7.31大屏系统巡检表大屏系统作业指导书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常规作业表2015.7.12015.7.31视频会议系统巡检表视频会议系统作业指导书会议系统会议系统常规作业表2015.7.12015.7.31会议系统巡检表会议系统作业指导书数据库数据库常规作业表2015.7.12015.7.31数据库统巡检表数据库作业指导书项目级作业指导书市行政服务中心项目排队叫号基本巡检操作说明排队叫号及顾客评价系统巡检手册智能会议系统保障内容信息发布查询系统巡检手册BRT中心机房海康威视磁盘柜操作手册2015.2.202015.3.20趋势杀毒操作手册2015.2.282015.3.20GFA6700用户手册2015.3.162015.4.16NTSC9000网络服务器使用说明2015.4.102015.5.10慧锐高清平台系统操作手册2015.4.252015.5.10IBM TS3200带库操作指南2015.5.102015.6.10IBM BladeCenter H SMM 管理使用手册2015.5.152015.6.25 BRT网络系统培训教材2015.6.282015.7.30廉政宣传教育基地5. 监控工具综合使用研发规划类型研发内容启动日期结束日期部署项目监控工具Watch up网络监控软件使用2015.01.20BRT中心机房,市行政6. 应急预案规划7. 研发测试环境建设依据运维年度研发内容和计划安排,评估支撑研发工作所需的设备要求,通过购置和充分利旧的原则,搭建与规划内容相适应的研发及测试环境。
设计作业指导书

设计作业指导书标题:设计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设计作业指导书是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的重要工具。
它包含了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工作流程、时间安排、评估标准等内容,能够帮助设计师明确任务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设计质量。
一、明确设计任务要求1.1 确定设计目标和范围:指导书应明确设计任务的目标和范围,包括设计的主题、要求、目的等。
1.2 确定设计风格和要求:指导书应明确设计风格、色彩、排版等要求,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方向。
1.3 确定交付物和提交方式:指导书应明确设计交付物的形式、规格要求,以及提交时间和方式。
二、规范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2.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指导书应包含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任务、时间节点、负责人等信息。
2.2 设定里程碑和评估节点:指导书应设定里程碑和评估节点,帮助设计师及时评估工作进度和质量。
2.3 分配任务和协作要求:指导书应明确各个设计师的任务分工和协作要求,确保团队协作顺利进行。
三、提供参考资料和工具支持3.1 提供设计参考资料:指导书应提供相关设计参考资料,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和设计风格。
3.2 提供设计工具支持:指导书应明确设计所需的工具和软件支持,确保设计师能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3.3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指导书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设计师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明确评估标准和反馈机制4.1 设定评估标准和指标:指导书应明确设计任务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帮助设计师了解如何评估设计质量。
4.2 设定反馈机制:指导书应设定反馈机制,包括设计师之间的评审、客户的反馈等,帮助设计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设计方案。
4.3 设定奖惩机制:指导书应设定奖惩机制,激励设计师积极完成任务,提高设计质量。
五、总结和展望5.1 总结设计过程和成果:指导书应总结设计过程和成果,包括工作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次设计任务提供经验借鉴。
5.2 展望未来发展:指导书应展望未来设计发展方向,包括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等,帮助设计师不断提升自身设计水平。
工厂技术员工作计划怎么写_技术工作计划

工厂技术员工作计划怎么写_技术工作计划【篇一】紧急的20xx年就要过去了,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车间的一名技术人员,我在车间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了许多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政治理论和技术学问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在20xx年年度工作中,我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理论学问方面的学习,通过阅读,进一步学习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努力做到熟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收获,达到指导实践、促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力量的目的,同时学习了*的社会主义荣辱,并根据八荣八的耻的要求来做人做事,并准时写入常思想江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员。
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的改善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工作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努务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1、在平常的工作中,首先做好日常工作,我与车间其他技术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坚持常常和其他技术员进行工作沟通,充分发扬民主,杜绝独断专行,统一思想统一步骤,从而圆满完成车间的各项生产任务。
20xx年配合其他技术员依据车间可纺性合理支配小修机台和换喷头机台,累计改纺413台,十几个品种。
2、依据行业协会的精神,20xx年x月份公司要求五长丝车间北区停车,我配合其他技术员做好停车期间的工艺处理和平常的串碱工作,并把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准时向车间领导汇报,支配相关人员解决。
x月份北区开车,做好开车前期的预备工作,做好工艺处理,提前将各项工艺参数调整到位,确保开车胜利,保证产品质量。
3、由于五长丝车间长期纺木桨,导丝轮废丝多,可纺性差,我常常和原液车间的技术员沟通,反映车间的可纺性状况,并与职能处室的技术员多联系沟通,盼望能够转变桨粕的配比来提高可纺性,今年公司实行了用法多种桨粕混用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可纺性。
技术员岗位作业指导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技术员岗位作业指导书第一篇:技术员岗位作业指导书技术员作业指导书目的为明确技术岗位要求及职责,使技术员清楚本岗位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技术管理工作合理、有序开展,全面提高本岗位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技术、体系、操作规程审核、职工培训管理。
岗位职责3.1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内部体系自查工作;搜集并贯彻学习各类体系文件、法律法规;负责领取、发放、保管各类体系资料;负责体系文件和制定和修改工作。
3.2负责机电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3.3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及汇审。
3.4负责职工培训计划工作。
3.5完成指令性工作任务5作业程序5.1体系管理工作5.1.1根据矿体系总体要求,每年初对本单位业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辩识,将辩识结果汇总上报安全监察部。
对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形成排查表,上报科教中心环保室。
5.1.2 危险源辩识采用“三结合”的方式。
力求辩识全面、合理,不漏死角。
5.1.3在年度静态评价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动态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针对新增设备、新工艺以及现场情况等发生变化时都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策划。
并修订完善相应的岗位作业标准、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5.2机电设备管理5.2.1对本单位现有设备的规格、型号、设备使用完好情况要清楚。
5.2.2三月制定设备春检检修计划。
5.2.3按要求设备检修措施的制定、审批、培训。
5.2.4对新近的设备要了解设备性能、相关技术参数,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操作培训。
5.2.5收集、整理机电技术资料。
5.3操作规程5.3.1单位安装新设备后要编写设备操作规程。
5.3.2每年2月份前根据生产情况对所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修订。
5.3.3每年3月份上报机电管理部进行审批。
5.3.4审批生效后的操作规程要对职工进行培训。
5.4职工培训5.4.1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5.4.2培训内容主要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各岗位专业技术知识、相关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计划说明指导书技术计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指导老师:文超姓名:王翔学号: 20111974 院系专业: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4年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一节概述技术计划的作用及主要内容 (2)第二章使用车计划及重车车流表 (3)第一节计算M铁路局重车车流表3第二节编制使用车去向计划表3第三节编制外局交M局及通过M局重车计划表4第三章空车调整计划及车流图的编制 (4)第一节编制空车调整图4一、空车调整原则 (4)二、空车调整图编制方法 (5)三、M局空车调整图 (5)第二节编制M铁路局重空车流图5第三节计算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5第四节计算重空车走行公里6第四章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 (8)第一节编制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 (8)第二节编制各区段货物列车数计划 (8)第五章货车运用指标及保有量计划 (10)第一节计算货车运用指标 (10)第二节计算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机车运用计划 (14)第一节机车运用数量指标 (14)第二节机车运用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自我评价. (16)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技术计划的作用及主要内容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简称技术计划)是为了完成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机车车辆的活动是形成运输生产活动动态性质的重要因素,它使每一铁路局、站段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运输状态。
为了对动态的运输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必须制定完善的运营指标体系,机车车辆运用指标是运营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铁路局除了制定长远运输计划外,还必须制定运输生产技术计划,作为日常运输管理的依据,从而制定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动态的运输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机车车辆是铁路运输的活动设备,也是决定铁路输送能力的重要因素。
铁路的运输能力主要由活动设备决定的输送能力与由固定设备所决定的通过能力综合实现。
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条件下,铁路所实现的运输能力将取决于活动设备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也是运输生产计划要解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应该拥有多少机车车辆;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机车车辆能完成多少运输任务。
前者主要在长远计划及年度计划中研究,而运输生产计划则要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为保证货运计划的顺利实现,必须在现有的机车车辆类型和数量的条件下,编制合理的机车车辆的指标计划(包括机车车辆的合理分配),而机车车辆的运用指标又与运输工作量有关指标相关联。
因此,就运输生产活动来说,机车车辆的运用指标是运输生产活动的主要数量和质量指标。
在确定运输工作量及机车车辆合理运用的有关指标时必然涉及区段通过能力的限制条件,因而技术计划的任务还包括正确确定车流径路,合理利用通过能力。
从这个意义讲,运输生产技术指标计划也是技术设备的运用计划,是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性计划。
货车合理运用是运输生产指标计划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路局的运用车保有量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数量将会产生某些困难和浪费,并且会影响其他路局完成运输任务;而不足其需要量又不能完成本局规定的运输任务,因而铁路局必须经常保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运用车。
为保持其相对平衡,对于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运用车的分布状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按层次分级(铁道部、铁路局)控制运用车数;按状态(重、空)和去向(交出的重车和到本局卸的重车)控制运用车数,按主要车种(C 、P 、N 、G 、B )控制运用车数。
运用车数的合理分布是组织均衡运输、合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保证。
2.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① 使用车计划和卸空车计划; ② 空车调整计划;③ 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分界站各区段列车对数计划; ④ 货车运用质量指标计划; ⑤ 货车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⑥ 机车运用指标计划。
第二章 使用车计划及重车车流表第一节 计算M 铁路局重车车流表。
968=自装自卸u (车) 493=自装交出u (车)363=接入自卸u (车) 90=接运通过u (车) 1461=+=自装交出自装自卸使u u u (车) 453=+=接运通过接入自卸接重u u u (车)1331=+=接入自卸自装自卸卸空u u u (车) 583=+=自装交出接运通过交重u u u (车) 1914=+=+=接重使卸空交重u u u u u (车)第二节 编制使用车去向计划表根据重车车流表编制使用车去向计划表,。
第三节 编制外局交M 局及通过M 局重车计划表根据重车车流表编制外局交M 局及通过M 局重车计划表,。
:M 局各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第三章 空车调整计划及车流图的编制第一节 编制空车调整图一 空车调整原则每个车站及路局每日按车种别的装车数和卸车数一般不是相等的。
为了保证不间断按日均横地完成装车任务,必须按车种别将卸车数大于装车数的地区所产生的多余空车数运送到装车数大于卸车数的地区,这种空车的调配工作称为空车调整。
空车调整的主要原则有:往自 A-B B B-C C C-G G G-H C-D D D-E E E-F F H H-I I I-J J H-K K K-R R K-L L 局计 分界站 交出计 总计A F 分 界站 A 13 39 12 6 2 3 65 0 3 0 5 0 0 27 0 20 11 9 2 0 2 18 0 12 249 50 50 299 F 6 5 3 1 2 1 10 0 1 2 0 0 5 0 1 12 5 12 0 3 11 0 34 114 40 40 154 接入计 19 44 15 7 4 4 75 0 3 1 7 0 0 32 0 21 23 14 14 0 5 29 0 46 363 40 50 90 453①除特殊要求外,必须消灭同种空车在同一径路上的对流;②空车由卸车地至装车地,一般应经由最短径路;③在环状线路上,应根据空车走行公里最少的原则,制订空车调整方案;④在保证货物和行车安全的条件下,可采取车种代用,以减少空车走行公里;此外,为了进行空车调整时,尚应考虑其他因素的制约,如:为了保证重点物资、大宗物资的装车需要,往往采取硬性调整措施,指定某些站必须向某站输送一定车种和数量的空车。
当车流的最短径路为通过能力紧张的区段时,车流可经由特定径路输送。
二空车调整图编制方法空车调整计划可利用空车调整图按车种别编制。
铁道部根据各铁路局的使用车计划和卸空车计划,计算各局车种别装卸差,并通过编制全路空车调整图来确定各局间分界站车种别空车交换车数。
铁路局根据使用车计划、卸空车计划和铁道部下达的局间分界站空车调整任务编制铁路局空车调整图。
三 M局空车调整图。
第二节编制M铁路局重空车流图M铁路局重空车流图是根据重车车流表和空车调整图编制的,主要反映上下行到达M铁路局内各技术站和区间的重车、空车的车流情况,。
第三节计算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技术站发出中转车数 技N包括无调中转车数和有调中转车数,由重车中转车和空车中转车组成。
中转重车数可由重车车流表查出,也可以用到达车站的重车数减去卸车数确定。
∑∑∑-=卸重到重技N N N中转空车数∑空技N 则可根据局空车调整图按下式计算确定。
∑∑∑-=空补空到空技N N N式中:∑空到N ——各方向到达技术站空车数;∑空补N ——该站需补充的空车数。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M 局各技术站的中转重空车数,。
:M 局各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技术站 重车 空车 合计 B 637 42 679 C 1029 103 1132 D 392 23 415 E 337 10 347 F 328 55 383 G 843 10 853 H 742 50 792 K 666 149 815 I 238 34 272 J 0 0 0 合计52124765688第四节 计算重空车走行公里1. 重空车走行公里的计算方法重车走行公里,即运用货车在重状态下所走行的公里数。
在数值上,它等于不同走行公里重车数与相应的走行公里数乘积之和。
重车公里的计算可采用以下方法:●按实际里程计算。
根据重车车流表,从每支车流的装车站或接入站到卸车站或交出站,按实际里程计算其车辆公里,然后按自装自卸、接入卸车、自装交出及接运通过几部分分别汇总。
对交出重车还应分别按各分界站汇总。
各部分车辆公里加总即为重车公里。
●按区段距离折半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将在区段内产生和消失的车流,即到达区段内卸车的、区段内装出的及区段内自装自卸的车流,按在区段距离的一半计算,对通过全区段的车流,则仍按全区段实际里程计算。
其汇总方法与前同。
本设计采用此方法。
①空车走行公里,即运用货车在空状态下所走行的公里数。
在数值上,它等于不同走行公里空车数与相应的走行公里数乘积之和。
根据空车调整图查空车流,把到发于区段内各中间站的空车流按区段里程的一半计算,通过区段的空车流按全区段里程计算,将各区段加总即得铁路局的空车公里数。
②运用车走行公里,即运用车在重状态和空状态下所走行的公里数。
在数值上,它等于重车走行公里与空车走行公里之和。
③空车走行率,即运用车走行公里中,空车走行公里与重车走行公里数,它等于自装自卸重车走行公里与接入自卸重车走行公里之和。
④管内工作车走行公里,即管内工作车在铁路局管内所走行的公里数,它等于自装自卸重车走行公里与接入自卸重车走行公里之和。
⑤移交车走行公里,即移交车在铁路局管内所走行的公里数,它等于自装交出重车走行公里与接运通过重车走行公里之和。
:M铁路局重空车走行公里计算表区段区段车辆重车走行公里空车走行公里总计公里性质管内工作车移交车合计车流车公里车流车公里至A分界站至F分界站小计车流车公里车流车公里A -B 21半段78819485042 2105251344027283516275全段2364956036756005105008610013566042882144480B -C 17半段17909512102119351955110503 25511305全段2944998032555250539016426011424010317510131750C -D 154半段5542355 385 4 308 69349283426187546 全段26317244975461642525632802645260 064526D -E 15半段2115752 150 0 0 150172513 9752700 全段16624900456751712565032400573002334560750E -F 14半段8 560 2 140 3 210 350 910 6 4201330 全段11916660436021712394029960466204968653480C -G 13半段13587751912354 260149510270125812518395全段45859540248322409512350445901041300 0104130G -H 12半段136816181087 4201509667343814040全段44853760226271208399637080908407387699600H12半16301840 0 0 840 71479 474118-I 0 段050 4 0 0 80全段195234005970814168876321600 032160I -J 18半段11510350436011990459149401614416380全段6110980142523 540306140403461220160H -K 11半段874785211155155017056492513757865 全段2793069013113305358317160478508290256870K-R 80半段14560 3 120 1 40 160 720 2 80 800全段329263204334438304648328006753638160K-L 80半段582323 120 1 40 16024810 4002880 全32955432110453634815124473第四章 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第一节 编制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分界站货车交接计划根据重车车流表和空车调整图编制,并分别列出交出接入重车数、空车数和重空车合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