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共17页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词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

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

再后,那么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

自此,方与音乐别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

词有“令〞、“引〞、“近〞、“慢〞等。

“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

根据字数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限58字以内;中调,指59字至90字;长调,指91字以上者。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的词往往是一首小令;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一般三叠、四叠词很少见。

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①字数一定。

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

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

②讲究平仄。

③句式参差不齐。

少的为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

④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

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二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古诗中的修辞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比喻、比照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范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而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诗人在写作时感情特别强烈,想像特别丰富,所有这些,都依靠修辞手法。

因此,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明确其作用,对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来介绍一下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修辞格):1.比喻诗歌中常称之为“比〞。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⑴,鬓云欲度香腮雪⑵。

懒起画蛾眉⑶,弄妆梳洗迟⑷。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⑸,双双金鹧鸪⑹。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

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

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

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课件(共17张PPT)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课件(共17张PPT)
是配合隋唐流行音乐——燕乐曲调歌唱的一种诗体, 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文 学形式。 • 词最初是配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 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
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
所以称词为“诗余”,词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所以 又称“长短句”。文人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
• 从创作队伍和作品数量看,中唐文人词有所扩 大和增长。如白居易《忆江南》,张志和《渔 歌子》。
• 从创作方法即词与曲的关系来看,“依曲拍 为句”、“由乐以定词”已成为一种正式创 作的方法。
• 从内容和题材上看,中唐文人词开始走上抒情言 志的道路,突破了宫廷娱乐的狭小圈子。
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 词在晚唐五代之际开始呈现出发展兴盛的态势。 • 1、从作品数量和创作队伍来看,晚唐五代比中唐又
繁复了。有时光看词的文句,还不知道为何 词是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学形式,它从发生发展到繁荣兴盛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曲折的过程。
词是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学形式,它从发生发展到繁荣兴盛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曲折的过程。
而作。于是作者有必要给加一个题目。与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⑶长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一般认为宋代是词的繁荣鼎盛时期,宋元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视之为“一代之所胜”、“一代之文学”。
6
词的起源
•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打 开和敦煌写本遗书发掘填补了民间词,敦煌民间词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平常而又多彩的世俗生活图 画.
• 盛唐时期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显得较为沉寂和迟
缓.(为什么?) • 中唐文人词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进程中具有
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鉴赏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鉴赏

展苞初放的五代词鉴赏鹊踏枝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直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

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

“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

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

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

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

届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9页PPT

届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9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届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1 课件下载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1 课件下载
形象,抒发了青春不再年华易逝孤单寂寞之情。
• 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 写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 [明确]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 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营造了一幅荷塘秋 残图,意境衰败、凄凉。
• 女主人公看到一幅荷塘秋残图后,触景生情,“ 还与韶光共憔悴”,愁苦自己的美貌也和秋荷一 样,在秋风中一天天憔悴下去。
他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的 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南 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世宗 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迫使 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南唐, 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 自己有心兴国但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 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 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 “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 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 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 同样的情怀。借女子闺怨抒发自己仕途中 沉浮起落的心情。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 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 珠无限恨,倚阑干。
译文
池塘中的荷花已经落尽,香气也早已消失了,荷 叶凋零残败,深秋的西风从绿波间吹起来,仿佛也 满带愁容。我的青春年华与这美好的时光一起消 失,此时此地,我怎么能够忍心去看那凋零枯萎的 荷叶呢?
菩萨蛮 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默写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默写

。(李煜
《乌夜啼》)
9、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Biblioteka 10、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流水落花春去
也,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 2、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菩萨蛮》)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5、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6、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8、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 夜啼》) 9、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10、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1、小山重叠金明灭,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2、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独立小桥风满袖,
。(冯延巳《鹊踏枝》)
5、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浣溪沙》)
6、细雨梦回鸡塞远,
。(李璟《浣溪沙》)
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8、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曦中或明
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似雪的香腮。懒得起
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
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
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
双双的金鹧鸪。
5
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解读,这首词写什么内容?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4、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
21
11
再读“弄妆梳洗迟”,分析“弄、 迟二字表达了女子怎样的心情”?
“弄”字有无聊至极,借梳妆消遣的意味, 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空虚寂寞,“迟”字说明 女主人公没有兴致梳妆打扮。
12
词作赏析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人面桃花相映红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向脸两边开
——杜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秦观 那女子眼是秋水横波,眉如远山含黛。
10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 起”?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 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不 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士 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化妆为 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①有词调;② 多数分片;③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2
温庭筠,花间词的开山鼻祖,被称为“花间鼻祖”,
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指: 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花间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 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 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 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 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 思,把主人公追求而不得、茫然无着落, 惆怅孤寂无法解脱的情绪渲染出来,情景 交融,韵味无穷。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或“恨”;但南京大 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 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 ‘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 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 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 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 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 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 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
阅读李煜的《破阵子》,完成检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 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 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 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 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 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 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 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 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 心思想。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 内容写的是什么?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 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 情、动作。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 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 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 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 “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 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 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 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 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 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 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 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阅读李璟的《浣溪沙》,研讨以下问题: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 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 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 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也可不同意,但要言之成理。
5、这首词下阕写了哪些意象,营 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细雨”“鸡塞”“小楼”“笙声” 四个意象,再加上“远”“寒”两 个修饰语,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 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答: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抒怀,词的核心是 “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 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由“敢辞镜里朱颜瘦”可以看出 抒情主人公为一女性,她的郎君已经 离家多年,杳无音讯,可能早把自己 给忘了。白天,纷飞的柳絮勾起了她 的春愁,夜里,一弯新月勾起了她的 思念。本词所展现的“闲情”,便是 一位痴情女子对薄情郎既怨嗟又难舍 的缠绵之情。
4、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 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 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 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 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 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 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 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 “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 “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 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 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 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 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 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 “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 女主人公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 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4、“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二句,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 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你同意吗?谈 谈你的看法。
先交代自己的看法;再说明诗句的意 思;用何表现手法;表达梦境。在 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 来时只见细雨蒙蒙。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 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 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 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寒润 了。就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 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这两句从塞外到小 楼,从梦境到梦醒,虚实结合,虽写闺怨之情, 但意境开阔,胜过“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高二语文
阅读冯延巳的《鹊踏枝》,研讨以下问 题: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 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 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 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 归后。
1、这首词下片中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答:青芜、堤柳、夜风、新月
2、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抒情主人公心中 的“闲情”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