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近代化进程专题练习题

八年级中国近代化进程专题

一、选择题

1.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近代工业②筹建海军③兴办新式学堂④变革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3.为了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维新人士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宣传维新变法,下列哪一报刊是维新派创办的( )

A.《民报》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4.近代化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哪一次探索成为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

5.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与下图相符合的信息是:()

①创办人是陈独秀

②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

③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④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8.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9.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10.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其中“科学”是指()

A.反对独裁专制

B.反对迷信盲从

C.反对旧文学

D.反对旧道德

11.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发生在1910年②推翻了清王朝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B.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D.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15.20XX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本主义 D.民生主义

17.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18.“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9.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20.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变化,这里的“新”是指()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C.开始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D.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3分)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2分)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3分)

2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习近平20XX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分别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些尝试?(6分)

(3)材料二中“自救之路”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

(4)据材料三,“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2分)

(5)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另外还筹建海防、兴办新式学堂等,①②③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只限于器物层面,排除④,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口号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因此胡适所说的“新时代“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创造的新时代即民主科学时代,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主要刊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万国公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由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万国公报》由康有为、陈炽等筹集经费。随当时的“邸报”免费送给在京的政府官员,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895年12月改名《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维新变法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认识,解题紧扣“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新文化运动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认识与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备选项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相一致;结束于北洋舰队的覆灭,北洋舰队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时务报》是洋务派创办的刊物,《强学报》和《国闻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8.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为了挽救中国的命运,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是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9.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但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因为没有改变腐朽的清朝制度,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10.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915年开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科学”指的是反对迷信盲从。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1.B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排除第一项;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2.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侵略,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提出民主、科学两大旗号。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13.C

【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曾进行过努力。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14.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同之处”,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失败了;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中的这次革命是以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的,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政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故答案为A。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5.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了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孙中山”、“丰功伟绩”,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

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等三民主义,1911年没有亲自发动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6.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政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7.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戊戌维新”、“思想启蒙”、“变法图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的戊戌变法,尽管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它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的变法,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18.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皇帝”代表的是封建专制,“辫子”代表的是清朝的封建统治,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9.D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20.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变化。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后期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故选C。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21.(1)材料一出自洋务派的观点,材料二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材料四出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3)

(2)材料二的救国方式是变法、改革,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材料四表现的救国方式是革命,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

(3)材料一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应该在不触动封建体系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科技。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帝制存在着缺陷,应效法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3)【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主要阐述的是购买外洋船炮,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是洋务派的观点,同时奕訢、曾国藩均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领导了洋务运动;材料二是康有为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属于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材料四倡导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材料二反映的维新派的观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他们通过变法与改革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材料四中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材料一指的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落后,而材料二中的维新派,认识到中国落后在于制度上的落后,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22.(1)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自救:洋务运动;维新:戊戌变法;共和:辛亥革命。(6分)

(3)1894年开始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分)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5)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知识点。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史是近代史的分界点,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封建社会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答案为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知识点。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一次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民主共和观点深入人心。故答案分别为:自救:洋务运动;维新:戊戌变法;共和:辛亥革命。(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知识点。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自救之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次运动从19世纪60—90年代,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故答案为:1894年开始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革命道路知识点。材料三提供了关键信息“重心转向农村”、“正确革命道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在湘赣边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故答案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回答时选择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