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详解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考点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考点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西方 先进 技术
性质
代表人物
影响
地主阶 级的自 救运动
洋务派( 、曾国 藩、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一定程度上 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引进了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 才,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 化开辟了道路。
第二 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一、含义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中国社会 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 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二、内容
1、经济近代化 2、政治近代化 3、思想文化及教育的近代化 4、科技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经济近代化的探索
(1)开始的标志: 洋务运动
(2)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曲 折 发
,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 物和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C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6 、(2018.河南)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
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
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
表明当时
A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
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③一段时间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
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 、(2018.安徽)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
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
交通通信: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商品 的流通。有线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传入中国,便利了信息的传递。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 宪制国家;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合作探究三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19C60—90S 国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合作探究二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 派的异同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
异: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 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 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进知识分子主张改 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达到救国的目的。
年通车);候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等。 4.教育救国: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 堂,之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
归纳总结
概况
①过程: ②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感悟
①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②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思想文化
欧美资产美国 独立


①文艺复兴 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 法国大革命④ 工业革命
(5)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3分)
①从左图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31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31课件
A、商务印书馆 C、京师大学堂 B、两江师范 D、北洋水师学堂
2.(07年崇左市)假如你生活在十九世纪末,面对 民族危机,作为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的一名成员, 你每天很想阅读的一份报纸是( A ) A.《中外纪闻》 C.《申报》 B. 《星岛日报》 D.《大公报》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兴中会(在檀香山) 2、1905年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 3、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建 中华民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单元复习
•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 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 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败因: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①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但戊戌变法为维新派领导,辛亥 革命由革命派领导。
② 目的: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道路;但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政府,建 立资产阶级共租国。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
5.(08年崇左市)某年元旦,著名古城南 京城内张灯结彩,庆祝孙中山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是( ) A.1908年 B.1910年

专题复习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复习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近代化: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 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 已经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 )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颁布《 》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 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废除了 科举制度。
1、请完成下表:
经济 政治 思想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辛 亥 革 命
新 文 化 运 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促进近代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思想文 化、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 发展 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等运动的推动与促进
试题精选
类型一:考查近代化某一重大事件(04河南考题)
类 别 项 目 名 称 京师同文馆 安庆内军械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创办时间 1862年 1861年 1878年 1890年 创办人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 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知识概括
⑸、社会生活:在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大 背景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 了变化。铁路、火车、轮船、电话、照 相、报纸等的传入,剪辫、易服、禁止 缠足、改称呼、变礼仪等,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也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转变。

近代化的新探索时期(一)复习课件

近代化的新探索时期(一)复习课件

阅读下列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 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 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 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民族资产阶级--参与 2、过程:爆发、口号、阶段、初步胜利
(2013· 成都一模· 13)“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 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从1903年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段落到1920年8 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 内容的文字大约有14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椐日文译的有8种,有可能是依据 日文的有3种,占全部中译本的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 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 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 (2分)概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解析】路径:材料三提到当时根据日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可知其路 径为经日本传入中国。此外,联系所学知识,可能还有从俄等传入中国。留 日学生的作用:根据教材三概括即可,如起了翻译、回国传播等作用。 【答案】路径:经日本传入(1分);经俄国传入(或经法国、德国、美国传 入)。(1分)作用: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2分) 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2分)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总结课)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总结课)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做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洋务运动的表格,学生同为之间交换学案,相互检查有无错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现代政治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 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杂志、发表文章等方式,宣传民主科学 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的现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 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直到20世纪中叶新中 国成立后才基本完成。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近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新兴阶层如知识分子、 企业家、工人等开始崛起。
思想观念变革
近代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革,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逐渐 深入人心。
经济发展转型
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 转变。
政治制度改革
随着近代化的深入,中国进行了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如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旨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04
中国近代化的反思和启示
近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中国在近代以前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 对外交流和贸易,导致国家无法及时了解和适应 世界的变化,错失了发展机遇。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总结词
政治改革,推动现代化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是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官制、提倡新学、废除八股文等措施,推动国家的现 代化进程。清末新政则是1901年开始的更为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包括建立新式法律、推行地方自治、 发展实业等。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123123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123123
进步的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观念) (解放思想)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 的思想文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
• 材料一:丌触劢封建统治根基癿自救运劢,改良主义,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癿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癿种种斱案 ,都丌能完成救亡图存癿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癿历叱仸务 。中国期待新癿社会力量,寻找先迚理论,完成救国救民 癿仸务。 •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癿历叱功绩,是把马兊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完成了反帝反 封建癿仸务,结束了中国卉殖民地卉封建社会癿历叱,建 立了中半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思想上,学术上癿黑暗。——陈独秀 • 材料二:试看将来癿环球,必是赤旗癿世界。 • 材料三:新文化运劢馆建立在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上,是 全国唯一一家展示新文化运劢历叱癿综合博物馆。新文化 运劢馆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名人敀居。 • 材料四: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乊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 无他,即中国固有乊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远,绝无折中 乊余地。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感悟: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 才能救中国。
• 材料中提到癿人物所属派别癿名称是什么?他们癿代表人 物有谁?他们属亍哪个阶级? • 从材料二中看出他们癿主张是什么?有何目癿? •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 这场运劢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结果如何?其标志性事件 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 材料一: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 斯麦癿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 本人游欧洲者,讲究官制,归而行乊;中国人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炮乊利,某物价值乊廉,购而用乊,强弱乊源, 其在此乎?” • 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癿 主张,迚一步提出变法癿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敁彼得大帝 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师上策;召集有才 能癿人,共商变法癿具体斱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 ;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斲新政……是下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
)又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政治领域的
层面推广到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知识概括
⑴、近代化探索的几次运动: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下,中国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由浅 入深的政治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它只是学习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事件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发起派别和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左、张 资产阶级 改良派 康、梁、谭
指导思想和 思想家
师夷长技 魏源
变法图强 严复
向西方 学习层面
影响或意义
经济
中国近代
(技术) 化的开端
政治(君主 在社会上起 立宪制) 了思想启蒙
学民主。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推动
了( )建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知识概括
⑶、思想文化近代化:近代社会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 融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突出了向西 方学习的主线。
魏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提出“师 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则是魏源思想的具体实践;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效法西方,推行维新 改革,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 民主。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推动了 中国共产党建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知识概括
⑴、近代化探索的几次运动: 在(
)的时代主
题下,中国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由
浅入深的政治运动----( )、( )、( )、
( )。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它只是学习
西方的军事器物,只是( )领域的变革;
( )和( )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经济领域
的变革发展到政治领域的变革,开始追求西方的民主
课程标准
4、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 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 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
5、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 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 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 有关资料,多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知识概括
⑶、思想文化近代化:近代社会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 融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突出了向西 方学习的主线。
( )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提出
“( )”,(
)运动则是魏源思想的具体实践;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提出效法西方,推行维
新改革,为( )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孙中山领
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
的作用
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孙中山
政治(民 民主共和观 主共和) 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民主主义 者陈、李、
民主科学
思想
胡、鲁
为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1、请完成下表:
经济(科技)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 务 运 动
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戌亥 变革 法命
新 文 化 运 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详 解
2015 5 选择题 山西近代工业开
2分

20 材料题 戊戌变法失败原
4分
(2)

2014 19 材料题 中国近代化探索
5分
(1)
历程
2013 4 选择题 谭嗣同誓死维新
2分
5 选择题 近代大学堂的作
2分

16 简答题
辛亥革命
1分
(1)
17 材料题
洋务运动
4分
2012 19 材料题
法 国
独 立
大 革 命

命争
工 业 革 命
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
促进近代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思想文 化、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 发展 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等运动的推动与促进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 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教学活动建议
3、追寻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轨迹,举办班 级小组辩论会,学会用全面、一分为二、横 纵向联系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多角度评价辛 亥革命。
4、运用制作表格、画时间轴等方法,梳 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内容;比较中外近 代化探索的不同点。
( )运动引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近代 化的开端;( )运动鼓励兴办工矿企业,进一 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推翻封建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 )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逐渐萎缩; 抗战时期由于( )国家的掠夺破坏,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 )战争,民族工业没能恢复。
辛亥革命
3分
(2)
一、课程标准 二、知识概括 三、试题精选
课程标准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 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 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知识概括
⑵、经济近代化: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 主义工业社会。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在经济上的折 射。
洋务运动引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近代化的 开端;戊戌变法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 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刺激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逐渐 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掠夺破坏,再度受挫;抗 战胜利后,由于内战,民族工业没能恢复。
特 点
思 层想
层 递 进
政 治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经 科济 技 )
洋务运动
变法图强
师夷长技
特点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2、请完成下表:
思想
世界开始连成 一个整体
政治制度 确立
经济(科技)
文 艺 复
启 蒙
兴思

新 航 路 开 辟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美 国
西方的军事器物,只是经济领域的变革;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经济领域的变革发展 到政治领域的变革,开始追求西方的民主制度;新文 化运动又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政治领域的层面推广 到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知识概括
⑵、经济近代化: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 主义工业社会。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在经济上的折 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