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蒙娜丽莎教案

初中美术蒙娜丽莎教案

初中美术蒙娜丽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在《蒙娜丽莎》中的运用。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画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蒙娜丽莎》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对这幅画的初步印象。

”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

二、作品欣赏(10分钟)1. 教师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以及创作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三、绘画技巧分析(10分钟)1. 教师讲解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运用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解剖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绘画技巧,并进行实践。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绘画技巧,自由创作一幅人物肖像画。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收获。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蒙娜丽莎》,使学生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绘画技巧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了人物肖像画的基本技巧。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欣赏画作,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何玉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何玉岗)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措施:1.教学中应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提纲挈领地牵动全文的学习。

2.有关艺术方面的题材,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

【配套K12】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7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7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人教版
哪几自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5—7段是正面描写。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2.品读第5自然段。
①读文赏图。欣赏文字、插图中的蒙娜丽莎的“脸颊、黑发、眼神、嘴唇、颈项”之美。
②抓住“是那样、不像……而是、怀疑、真的”等词语体会。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画作的逼真程度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假如说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远赴重洋来到咱们中国,甚至是平邑,就在我们的上课的现场展出,假如说你就是这幅画作的解说员,你会怎么样用语言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听众?
板书设计: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反思:
⑥齐读本段作者发出的赞叹。突出“天才、神奇、转瞬即逝、永恒”读出感情。
4.品读第7自然段。
①读本段,进一步体会画作的亦真亦幻。
②侧重体会画作的背景的神秘色彩。
③因为神秘,使蒙娜丽莎不仅具有人性的美,而且具有圣洁的神性的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
④朗读展示。
(二)侧面描写。品读1──4自然段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7﹡蒙娜丽莎之约
编写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案 学案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案 学案及答案

27、《蒙娜丽莎之约》学案【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肖像、悄然、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资料袋】1、卢浮宫资料。

卢浮宫位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边,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

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从此卢浮宫成了艺术博物馆。

值得一提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的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2、达.芬奇资料。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所有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名垂青史。

3、《蒙娜丽莎》名画资料。

《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的三宝之一。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全世界最神秘的微笑!它曾经被珍藏于不同的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

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

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

活动一1、通读课文,组长检查读书情况,做到每个成员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

2023年《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_1

2023年《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_1

2023年《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2023年《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

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产生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1)自己先读一遍。

(2)指名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师小结: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

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

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

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一,整体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1.人多。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篇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目标: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教案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1《蒙娜丽莎之约》教案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关于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设计意图: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 导学案

蒙娜丽莎之约》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耐人寻味、转瞬即逝、璀璨”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句子,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在读熟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读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边读边想象,欣赏名画的魅力,领会作者出色的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学习提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首先应读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解决问题:我觉得应该解决如下问题:1、我能读熟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将加点的字和它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接。

cǔī xiào tián mǐn jīn mù càn肖.像微抿.矜.持恬.静沐.浴璀璨..(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3)、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4)、我搜集的相关资料是:(二)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课本上。

1、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批注在书上。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我来盘点:Α、本课难以识记的生字是,我采用的方法是:。

Β、我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课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重点突出法()句子摘录法(),重点罗列法()。

С、我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上网()、读书()、咨询别人()没有搜集()(三)合作探究学法提示:边读边想象,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写了什么,再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矜持、璀璨”等词语,积累“难以捉摸、转瞬即逝”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
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吟读,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示图片),你看有许多人在等待,他们在等待什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小诗:
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2、读了这一首小诗时,你体会到作者和人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等待?(仰慕、期盼、兴奋……)
3、是呀,人们在仰慕和期盼中等待,这等待就是为了这样的相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蒙娜丽莎之约”(板书课题,齐读)(二)速读,整体感知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

(生自由出声读课文)
2、检查词语:肖(xiào)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沐浴璀璨转瞬即逝
3、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
(三)细读,感受魅力。

1、细读课文5—7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划出句子,写写批注。

2、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句子一:她的脸颊放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在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1)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板书:逼真的形象)
这段描写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似真亦幻
……)
怪不得作者说——(生读)“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地走进你。


怪不得作者说——(生读)“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2)奇异是什么意思?(奇怪,与一般的不同)仅仅是看一幅画,作者的内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呢?
六年级语文教案
(3)你觉得这些人心中的蒙娜丽莎还是一幅画这么简单吗?
是呀,怪不得作者有缘与她相见时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出示画像)请你多看几眼蒙娜丽莎,想象作者当时心中会怎样说?
(4)引读: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撩拨着无数世人的梦,让他们念想着与她见上哪怕一面。

此刻,我看到了蒙娜丽莎——(生接读)
句子二: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1)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神秘的微笑
(2)你从哪些词语的描写中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
(3)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打动了成千上万一睹芳容的人。

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这种神秘。

(指名两人读,齐读)
(4)质疑:眼神和嘴角组合成的微笑,怎么会蕴含着那么复杂的情感呢?
预设1: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让平面变得立体,让静止变得鲜活,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

预设2: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
课件补充资料: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神秘莫测的内心世界。

读了资料,你获得哪些信息?
(5)小结:伟大的画家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怪不得——(齐读)当年《蒙娜丽莎》失窃之时,成千上万的人为之痛不欲生。

法国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她失而复得时,举国欢腾,其盛况不啻(chì)于国家重获新生。

句子3: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

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1)这段话描写了什么?(身姿、双臂、脸部、颈部、双手、服饰、背景)
(2)这些局部与背景描写中,哪里让你感觉到这幅画的魅力?
(3)小结:是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达芬奇他是一位集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