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的下册版数学第一单元复习教学学习教案.ppt.pdf

合集下载

2020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ppt课件

2020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ppt课件

二、我会算。(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00-4×20)÷5
(273+562)÷5-96
=(100-80)÷5
=835÷5-96
=20÷5
=167-96
=4
=71
720×[156-(240-128)] =720×(156-112) =720×44
=31680
600÷(200-194)+416 =600÷6+416 =100+416 =516 (说运算顺序略)
1260÷45=28 1260÷28=45 884÷34=26 884÷26=34
1250÷25=50 448÷8=56
50×25=1250 1250÷50=25
56×8=448 448÷56=8
三、猜猜
里藏着什么数。
18× =216
×46=920
105× =420
924÷ =12 ÷40=26
238÷ =34
四、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6= 2432
205×87= 17835
验算:
验算:
840÷35= 24 验算:
235÷11= 21……4 验算:
五、我会解答。 1.小华家离学校780 m,她每天上学要走12分钟,小华平均每分钟走 多少米? 780÷12=65(m)
375+86= 461 验算:
800-96= 704 验算:
725+1275= 2000 验算:
3020-785= 2235 验算:
三、我会做。 963-489=474
658+274=932
四、我会解答。 1.王老师买一个足球用168元,买一个篮球用151元,王老师一共要付 多少钱? 168+151=319(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数的大小- 学会简便计算相邻整十数的差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 相邻整十数的差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相邻整十数的差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教师:教案、教具(数位卡片、小黑板、粉笔等)- 学生:课本、练册、书包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出示数位卡片上的两位数,让学生快速读出其数值。

探究(20分钟)1. 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些卡片,读出每个数的读法,并将卡片上的数字与所读的数进行对应。

2. 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的大小规律,讨论数的大小与数字排列顺序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相邻整十数的特点,例如:34和40之间的差值是多少,50和70之间的差值是多少。

4. 引导学生总结相邻整十数的差的计算规律。

操练(15分钟)1. 让学生拿出课本,找到练册相应的练,并进行个别或小组操练。

2. 实施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相邻整十数的差的计算方法。

归纳总结(5分钟)1. 结合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法和整十数的差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总结,并在小黑板上记录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应的练册作业。

2. 提醒学生复和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以及简便计算相邻整十数的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并通过操练和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下节课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学效果良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分数的乘除法1.1 分数的乘法1.2 分数的除法2.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2 梯形的特征3. 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3.1 小数的乘法3.2 小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应用。

3. 学会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分数的乘除法,如让学生分组,每组有若干物品,要求平均分配,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好奇心。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以购物情境为例,引入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新课:详细讲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深入讲解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分数乘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回答。

设计小数乘除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关键信息和易错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

小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学以致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术加减法的初步应用。

2.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不同单位的数量比较。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道具:数学教具、实物例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PPT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1. 温故知新•复习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通过实例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二单元1. 数据的理解•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馈1.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2.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学习中越走越远,开启数学奇妙的世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 页共174 页(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