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学

合集下载

植物形态学研究中的方法与技术

植物形态学研究中的方法与技术

植物形态学研究中的方法与技术植物形态学是植物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关注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组织结构。

通过对植物形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术,用于植物形态学研究。

一、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是植物形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可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微观形态特征。

常用的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器的分布情况,而电子显微镜则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器的详细形态。

二、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是植物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植物组织或细胞染色,可以增强其对比度,使其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草酸伊红染色、甲醛碘染色和酸性费时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例如草酸伊红染色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分裂情况,甲醛碘染色用于观察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三、解剖学分析解剖学分析是植物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的解剖学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的器官构造和功能。

解剖学分析通常通过切片和染色技术的结合来实现。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切片方法,如手工切片、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等。

通过观察切片样品并结合染色结果,可以获得有关植物组织的详细信息。

四、形态计量学形态计量学是植物形态学研究中一种定量的方法。

通过收集植物的形态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演化过程。

常用的形态计量学方法包括测量植物的叶片面积、茎高、根长等形态特征,以及各种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

五、生物化学分析生物化学分析是植物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组织或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的代谢途径和物质转运情况。

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野外植物形态学观察及描述方法

野外植物形态学观察及描述方法

野外植物形态学观察及描述方法野外植物形态学观察及描述方法参考内容如下: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异规律的学科。

在野外观察植物形态学特征时,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描述:1. 观察花的结构:花是植物生殖器官,通常具有花萼、花瓣、花蕊和雄蕊等部分。

观察花的外形、颜色、排列形式以及花瓣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每个部分的数量和位置。

2. 观察叶的形态特征: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并注意记录叶的纹理、表面特征(如光滑、有毛等)、边缘形态(如全缘、锯齿状等)等。

3. 观察茎的形态特征:茎是植物的支持和传导组织。

观察茎的高度、直立或匍匐生长方式,以及茎的表面特征(如有无毛发、有棱等)和节间的长度等。

4. 观察根的形态特征:根是植物的吸收和固定器官。

观察根的形态特征,如根的长度、分支情况、颜色等。

对于一些根茎植物,还需要观察地下茎和根冠的形态。

5. 观察果实的形态特征:果实是植物的有性生殖产物,通常包含种子。

观察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种子数目等特征,并记录果实的位置(如穗状花序、聚伞花序等)。

6. 观察花序的形态特征:花序是花的排列形式,常见的有伞形花序、穗状花序等。

观察花序的形态特征,如花序的高度、形状、分枝情况等。

7. 观察植物的生长习性: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如喜阳光还是喜阴、喜湿润还是耐旱等。

观察植物是否具有攀爬、匍匐或直立生长等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细小部分,如花粉颗粒、叶表皮细胞等。

同时,对于不同植物种类,还可以参考植物形态学的专业文献或参考书籍,了解其形态特征的描述和命名规范。

在描述时,应尽量使用准确的词汇和术语,避免使用模糊的形容词。

例如,可以使用“披针形叶片”而不是“长形叶片”来描述叶片的形状。

同时,可以使用数值具体描述大小和长度比例,例如“叶片长3-5厘米”。

在描述植物形态特征时,还应注意记录并描述在不同发育阶段或环境下的变异情况。

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知识点

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知识点

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知识点植物形态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为植物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从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植物形态学的分类方法和一些常见的形态学特征。

一、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学科,主要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异规律。

植物形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植物的外部形态,通过对植物形态的描述和比较,可以推断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

二、植物形态学的分类方法植物形态学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比较形态学和发育形态学两种。

比较形态学是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的形态进行比较和描述,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归纳出植物的分类特征。

发育形态学则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的变化,通过对植物的胚胎学和发育过程的观察,揭示植物形态变异的规律。

三、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根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根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根的长度、直径、形状、颜色等方面。

根的长度和直径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根的形状和颜色则与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四、植物的茎的形态特征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和传导器官,也是植物体的主干部分。

茎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茎的高度、直径、表面的纹理和颜色等方面。

茎的高度和直径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势和生活环境,茎表面的纹理和颜色则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有关。

五、植物的叶的形态特征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主要用于吸收光能并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叶的大小、形状、边缘、纹理和颜色等方面。

叶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势和生活环境,叶的边缘、纹理和颜色则与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方式有关。

六、植物的花的形态特征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主要用于繁殖后代。

花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花的颜色、形状、大小、花瓣的数目和排列等方面。

花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吸引传粉媒介,促进花粉传播和授粉,花的大小、花瓣的数目和排列则与植物的进化历史和繁殖方式有关。

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知识点

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知识点

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知识点植物形态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通过对植物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植物形态学及分类的知识点。

1.植物的根根是植物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地面的位置。

根的形态有根状茎、纤维根、块根等。

根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髓部和木质部。

2.植物的茎茎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撑和传输物质的功能。

茎的形态有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等。

茎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髓部、维管束等。

3.植物的叶叶是植物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

叶的形态有单叶、复叶、鳞片等。

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气孔等。

4.植物的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花进行有性繁殖。

花的形态包括花瓣、雄蕊、雌蕊等,不同类型的花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和结构。

5.植物的果实果实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

果实的形态有坚果、浆果、蒴果等。

不同类型的果实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

植物分类是将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类和分类的过程,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建立植物分类系统。

下面将介绍一些植物分类的知识点。

1.植物分类的历史植物分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最早的完整的植物分类系统是由卡尔·林奈在18世纪建立的。

林奈根据植物的生殖器官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建立了两纲制和三纲制的植物分类系统。

2.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中使用的命名法是拉丁文的双名命名法,即以植物学家的拉丁文姓氏作为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再加上种加词。

例如,人类的学名为Homo sapiens,属名为Homo,种加词为sapiens。

3.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分类的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

不同等级的植物分类单位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类似于家族树状结构的植物分类系统。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
1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是一门研究关于植物的生物学分类的学科,被称为“植物的脸部”。

它讨论的问题很广泛,涉及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以及它们分类学、分布及进化之间的关系。

在植物形态学中有四个重要的分类:有机体学、亲缘关系学、地理学、发育形态学。

2有机体学
有机体学着重研究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交换、细胞增殖和植物化学特征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形态特征、外部性状和内部结构,以及器官及系统之间的关系等。

3亲缘关系学
亲缘关系学研究的是植物的类群树状图,其中描述了一类植物与另一类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这被称为“亲缘关系”,它把一类植物放到一个特定的类别或分支上,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程度。

4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它旨在描述动植物在不同空间上的分布。

它是关于地理学上植物在比较全球范围内分布的一门科学,也研究植物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流动、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等。

5发育形态学
发育形态学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植物学研究方面,旨在揭示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形态变化规律,主要关注植物的结构及发育,以及植物的活动变化。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叶、枝、花、气息管道、胚胎及根的结构。

发育形态学追求通过客观观察、形态比较、数字模型分析来了解及表征植物发育及形态演化的机制、细胞分化及调控机制等。

植物形态学特征

植物形态学特征

植物形态学特征植物界中最早的分类方式是将植物分为胚胎植物和无胚胎植物。

无胚胎植物指的是海里或淡水里的藻类有胚胎植物则又区分为维管束植物和非维管束植物。

而维管束植物可再分为孢子植物与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则依其种子本身是否具有保护的构造或胚胎本身是否具有保护的构造分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而被子植物又可依其子叶的数目来细分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营养器官---根根通常是植物体向土中伸长的部分主要的功能为支持植物体和由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

依其发生的部分可分为1. 主根种子萌发后胚根向下生长形成一圆柱状的主轴这个主轴就是主根。

2. 须根种子萌发不久后主根萎缩而茎的基部发生许多细根称为须根。

3. 不定根凡从胚根以外地方长出的皆为不定根。

依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可分为 1. 气生根露出于空气中位于地面上的根如附生殖物的根、榕树干上下垂的根等。

2. 支持根自茎上生出的根向下伸入土中后生长加粗具加强支持功能者。

3. 呼吸根自根上分枝出的根露于空气中具吸收氧气功能。

4. 板根自茎上生出的根露于空气中具吸收氧气及支持的功能。

营养器官-----茎茎是植物体中与根相反向上生长的轴通常露于空气中。

轴上通常着生叶、花等器官。

茎的各部位可分为1. 节茎上着生叶或枝的部分。

2. 节间相邻两节中间的部分。

3. 枝自主茎上侧生的小茎。

植物依茎的外型和木质化程度可分为1. 乔木多年生直立木本具有单一树干的植物。

2. 灌木多年生直立木本在近基部触发出数个树干。

3. 草本茎几乎不木质化的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依其生长状态可分为1. 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

2. 斜倚茎茎基部斜倚在地上。

3. 平卧茎茎平卧在地上。

4. 匍匐茎茎匍匐在地上但节上生根。

5. 根茎在地表下横走具芽节间明显的。

直立茎斜倚茎平卧茎匍匐茎走茎根茎依功能及外型可分为1. 块茎短而肥厚的地下茎如马铃薯。

2. 球茎短而肥厚肉质的地下茎下部有无数的根外面有许多干膜质的鳞片芽藏于鳞片内如郁金香。

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及其发育演化规律的学科,它在植物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

本文将介绍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

一、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植物形态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

这些形态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区分不同植物种类、揭示植物进化关系、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根:植物的根是固定植物的重要器官,它主要负责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整个植物。

根的形态有细根、主根、须根等,根的形态结构和分布方式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2. 茎:植物的茎是植物体的支撑结构,它具有负责传导水分和养分、支持叶片的功能。

茎的形态有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等,茎的形态特点对植物的生长方式和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叶:植物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负责吸收光能并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植物提供能量。

叶的形态种类繁多,有简单叶、复叶、针叶等,叶片形态的差异对植物的光合效率和蒸腾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花:植物的花是生殖器官,它具有进行有性生殖的功能。

花的形态包括花冠、花萼、雄蕊、雌蕊等结构,不同种类植物的花形态差异很大,花的形态特征通常与传粉方式和受精机制密切相关。

5. 果实:植物的果实是种子的成熟器官,它有保护种子、传播种子的作用。

果实的形态有浆果、蒴果、坚果等,不同类型的果实对于种子传播方式和营养储存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二、植物形态学的分类方法植物形态学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演化规律将其归入不同的植物分类群体。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进化分类和系统分类等。

1. 形态分类:形态分类主要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将其进行分类,比如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叶的形态等特征。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直观,常用于初级植物分类,并且能够对植物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归类。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植物形态学
1.植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植物器官间的关系和互动
4.植物的块茎、疏果、膨果等特殊形态
二、植物解剖学
1.植物的细胞组织学结构
2.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和组织构成
3.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
4.植物的根系解剖结构和水分吸收过程
5.植物的茎解剖结构和物质传输机制
三、植物生理学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
2.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释放
3.植物的生长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4.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根际营养吸收
5.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反应机制
四、植物分类学
1.植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植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特征
3.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
4.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5.植物分类学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五、植物生态学
1.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2.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种群生态学
3.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和演替过程
4.植物的生态分布与地理生态学
5.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总结:
植物学教学大纲作为植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植物学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而详细的教学大纲,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植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学大纲的编写也为植物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植物学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植物学教育和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nq 2004/8
3、茎的质地类型

木本植物:茎木质化,质地坚固,多年 生植物,逐年加粗。 可分为: 乔木:有明显主干,一般高度大于5米。 灌木:无明显主干,近地面发生分枝, 高度小于5米,小于1米的为小灌木。 半灌木:近地面为木质化基部,向上转 为草质茎(当年死,来年重新发新枝), 小于1米为小半灌木。

(五)花被—— 花瓣类型:
花冠
离瓣花 合瓣花
–据 花 瓣 合瓣花:如牵牛、茄等。 是否联合 离瓣花:如桃、毛茛等
–同样,根据花瓣大小是否相同,分为整齐花和不整齐花;根 据花冠脱落情况分为早落冠、落冠和宿存冠。另外、某些植 物的花瓣也会形成距。

花冠形态类型:由于组成花冠的花瓣形状、大小相同 或各异,花瓣各自分离或彼此联合,使花冠形成多种 不同类型: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漏斗状花冠、钟 状花冠、管状花冠、唇形花冠等等。

植物学
zhnq
2004/8
4.单叶和复叶: 单叶是指一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复叶是 指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的小叶,复叶的 叶柄称为叶轴(总叶柄)。复叶按小叶排列 分成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和单身 复叶;复叶按叶轴分枝情况又可以分成一回、 二回和多回,如二回羽状复叶。 5.叶序: 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分为 互生叶序、对生叶序和轮生叶序三种。 (1)互生叶序: 每节只有一片叶,交互排列,在裸子植物中, 互生叶序螺旋状排列。互生叶序因节间极度 缩短而成簇生叶序。
植物学 zhnq 2004/8
5、茎的变态

变态地下茎:分为 根状茎:横向延伸的多年生地下茎,如竹、 莲 块茎:短而肥厚的地下肉质茎,如马铃薯。 球茎:球形的地下肉质茎(外面有干膜质鳞 片及藏在鳞片内的芽)。如荸荠。 鳞茎:由肥厚鳞片构成的球形体(基部中央 有退化的茎,称为底盘),如洋葱头。
植物学
(四)雌蕊群(G): 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每一雌蕊由柱头、花柱 和子房构成。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有生殖 作用的变态叶。心皮愈合的部分形成一条缝线称为 腹缝线,相对于心皮中助处的一条缝线称为背缝线。 缝线上都有维管束通过。
雌蕊的结构:
柱头:位于雌蕊顶端,接受花粉,一般膨大,呈现各种形状。柱头 的表皮细胞一般为腺表皮,能分泌水分、糖类、脂类、酚类、 激素、酶等物质,可以粘住更多花粉,也有的柱头是干燥的。 花柱:花柱的形状、长短不等,但一般中间有引导组织,引导组织 细胞长形、壁薄,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原生质和淀粉,排列疏松; 有的植物花柱的中央是中空的称为花柱道,管道周围是花柱内 表皮或2-3层分泌细胞。总之,花柱能够为花粉管的生长提供营 养和某些趋化物质。 子房:子房是雌蕊基部的膨大部分,中空称为室。单雌蕊子房一般 只有一室,如豌豆、水稻、小麦等;复雌蕊子房可由数个心皮 合为一室或数室,如西瓜等;有的植物子房原为一室,以后由 于产生假隔膜,而使子房成为多室,如油菜等。子房的横切面 上有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等构造。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
㈡ 花的组成
花被
花托 花柄
植物学
zhnq
2004/8




(二)花被(P): 保护和吸引昆虫作用,分为花萼(K)和花冠(C)。花被的演 化趋势是:同被花(单被花)→异被花(两被花)→无被花 (裸花)。单被花一般只有花萼,没有花冠,常见于木兰科、 百合科;两被花的花被由内轮的花萼和外轮的花冠组成,如大 多数植物的花;无被花没有花被,常见于杨柳科。 花萼:多为绿色,保护花,同时进行光合作用,有的有吸引昆 虫、保护幼果和传播果实的作用。花萼由萼片构成,演化趋势 是:离生→合生。离生的花萼由数枚萼片组成,合生的花萼下 部合生的部分称为萼筒,上部分离的部分称为花萼裂片。 花冠:颜色一般比较鲜艳,吸引昆虫和保护作用。花冠的演化 趋势是:①离瓣花→合瓣花,离瓣花的花冠由数枚花瓣组成; 合瓣花的花冠,下部合生部分称为花冠筒,其上部分离称为花 冠裂片。②有花冠→无花冠。③辐射对称→两侧对称。花冠辐 射对称的花称为整齐花,如管状花冠、十字形花冠、喇叭花冠、 漏斗状花冠、玫瑰花冠等;花冠两侧对称的花称为不整齐花, 如蝶形花冠、唇形花冠、舌状花冠、有距花冠等。
第三节 植物形态学
南阳师范学院 地理系 辛晓十
一、种子植物的根




根的功能和类型 根是植物在进化中为适应陆地生活逐渐形成的器 官,它具有吸收、运输、固着、支持、合成、储 藏、繁殖等七大功能。 按照根发生部位分定根和不定根。定根是指从植 物体固定部位生出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主根 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是植 物体上最早出现的根,也称直根、初生根。侧根 是从主根或不定根上生出的根,生出的部位是固 定的。 不定根是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不 定根也能产生分枝的侧根。

植物学 zhnq 2004/8
(2)对生叶序: 每节生有二片叶,相对排列,若为交互对生, 上下两对叶角度为180°,如丁香。 (3)轮生叶序: 一节上有三片或三片以上的叶,辐射状排列, 如夹竹桃。
植物学
zhnq
2004/8
(二)叶的结构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2.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叶片具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3.裸子植物针叶的结构: 裸子植物针叶常常见于松科。松叶一束中的针叶数 目不同,横切面的形状不同,马尾松、黄山松,两 根一束,横切面半圆形;华山松、云南松三根一束, 横切面三角形,其结构具有典型旱生叶的特点。
–花冠的色彩和其上蜜腺对花的传粉起很关键的作用。
植物学 zhnq 2004/8
(六)花程式和花图式
定义

定义:为了简单地说明一朵花的结构,花各部
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用一个
公式或图案把一杂花的各部分表示出来,前者
称为花程式,后者称为花图式 。
植物学
zhnq
2004/8
1、花程式

植物学
zhnq
2004/8
三、种子植物的叶
(一)叶的功能、外部形态 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还有吸收功能和繁殖作 用。 2.叶的组成: 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三者都具备的叶为 完全叶;缺少其中之一或以上的叶为不完全叶。 但禾本科植物的叶为:叶片、叶鞘、叶舌和叶 耳。
植物学
zhnq
2004/8
二、种子植物的茎
(一)茎的功能 茎是联系根、叶的轴状结构,主要有输 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输导作用 以及支持作用,另外,还包括贮藏作用、 繁殖作用和光合作用等。

植物学
zhnq
2004/8
(二)茎的形态结构
1.茎的形态特征: 茎一般呈圆柱形,也有三角形(莎草科)、方 形的(蚕豆、薄荷)和扁平柱形(仙人掌)。 着生叶和芽的茎叫枝条,茎是枝条上的除去叶 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枝条上有节和节间。 节是茎上着生叶的部位。节上有叶、叶痕和叶 痕上的突起——维管束痕;节上还有芽,鳞芽 的鳞片脱落后,留下芽鳞痕。因无明显的节间, 芽鳞痕密集,容易与叶痕区别。一些树木每年 只发芽一次,所以,可以依据芽鳞痕来判断枝 条的年龄和年生长量。 植物学 zhnq

2004/8
节间是两个节之间的部分。根据节间的 长短,枝条可以分为长枝和短枝。长枝, 节间长;短枝,节间短。 有的茎上还可以见到皮孔,这是木质茎 上交换气体的通道。皮孔的形状、颜色、 分布的疏密情况,因
2.芽:


植物学
芽是极度缩短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芽 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按着生位置分:芽有定芽和不定芽两类。定芽 又可以分为顶芽、侧芽(腋芽)和叶柄下芽 (悬铃木特有);不定芽是指生于根、叶、老 茎或创伤伤口处的芽。定芽起源于顶端分生组 织表面的一至三层细胞,属于外起源。不定芽 产生于根、茎、下胚轴或叶上,发生位置近表 面称为外生的;发生位置深达内部组织的称为 内生的。 按发育后器官的性质分为花芽、枝芽和混合芽 三种。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或花序;枝芽将来发 育成枝条;混合芽将来发育成枝、花(或花 序)。
子房在花托上的着生情况:
子房上位:花托呈圆柱形,或圆顶、平顶状,花萼、花冠和雄蕊群 着生在雌蕊群下方的花托四周,或雌蕊外方的花托上。子房的 位置比花的其它部分高。 子房中位(子房半下位):花托中央凹陷,花托杯状或盂状,花托 的壁与子房壁不相连,或只有子房壁的基部与花托相连。这样, 花其它部分着生在子房周围花托的较高部位上。 子房下位:花托呈深陷的杯状,子房着生在花托的杯底里,子房壁 和花托完全愈合,只留花柱和柱头突出在外,花的其余部分着生 在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上。 子房位置的演化趋势是:子房上位→子房中位(子房半下位)→子 房下位。 图:
zhnq
2004/8

变态地上茎: 叶状茎或叶状枝:茎或枝扁化,呈绿色 叶状,如仙人掌,天门冬。 枝刺:由腋芽长成硬针刺,常有分枝, 如皂角树。 卷须:由枝条变态而成,如葡萄。
植物学
zhnq
2004/8
6、髓:居茎的中心,由基本组织 发展而成。可分为:

实髓:枝条中心具连续而丰满的髓, 其横切面可分为:圆形、卵圆形、三角形, 近方形、五角形,多边形等不同形状。 片状髓:髓不连续,为片状分隔,如杜仲、 枫杨、胡桃。 空心髓:小枝中空洞无髓,如溲蔬。
(三)叶的生态类型
各类植物在生态上,根据它们和水的关系 被分成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前者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后者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四)落叶和离层
树木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 时,全树的叶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这种树为落叶树; 另一种是在春、夏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枯落,就 全树看,终年常绿,这种树叫常绿树。 在叶将要脱落时,叶柄基部或靠近叶柄基部的部分,有一 个区域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 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渐离状态。这样,支 持力量变得异常薄弱,这个区域就是离层。在外力作用下, 叶很容易从此脱落(有些叶脱落是机械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