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和预习要点
分析化学实验一般认识与基本操作要求

1.1 实验室规则
(1) 课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
(2) 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试剂。
(3) 实验室中应穿实验工作服,严禁抽烟、吃食物。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 安静,不要大声谈笑。
(4) 实验中要认真操作,听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和一起及试剂的规格和 用量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将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及时并如实地记在报告本上。根据 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1%的硼酸冲洗,最后用水洗。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 急送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三)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1.中毒的预防
(1)有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不许乱放。剧毒药 品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提出必须遵守的 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有效的 处理,不得乱丢。
(2)接触有毒物质时必须戴橡皮手套,操作后 应立即洗手,切勿让毒品沾及五官或伤口。
递减称量法的操作
用滤纸条取出称量瓶,在接收器的上方倾斜瓶身, 用瓶盖轻击瓶口使试样缓缓落入接收器中。当估计 试样接近所需量(0.3g或约三分之一)时,继续用 瓶盖轻击瓶口,同时将瓶身缓缓竖直,用瓶盖向内 轻刮瓶口使粘于瓶口的试样落入瓶中,盖好瓶盖。 将称量瓶放入天平,显示的质量减少量即为试样质 量。
固定质量称量法要求称量精度在0.1mg以内。 如称取0.5000g石英砂,则允许质量的范围是 0.4990g~0.5010g。超出这个范围的样品均不 合格。 若加入量超出,则需重称试样,已用 试样必须弃去,不能放回到试剂瓶中。 操作 中不能将试剂撒落到容器以外的地方。称好的 试剂必须定量的转入接收器中,不能有遗漏。
第二章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和预习要点

第二章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和预习要点2.1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结合。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1)学习掌握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了解并能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为将来的独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实验素养。
2.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和目标2.2.1课程特色本课程分I型、II型二种类型,I型是化学与材料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化学和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学时数为72;II型为化学系和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增开的必修课,学时数为72,也是其它院系本科生的选修课。
I型实验是以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训练为主,以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辅。
II型实验是在进一步增强I型实验的基础上,以综合实验为主,并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先选课要求: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2.2.2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介绍分析化学I型实验内容分析化学实验I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作风和科学意识为主的一门课程。
由于分析化学实验自身“定量”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方面呈现它的独到之处。
因为“定量”的要求,学生要做好分析化学实验就必须具有规范的基本操作、认真的实验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则,如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要求、对实验纪律的要求、对实验预习的要求、对实验报告的要求等,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定量分析实验要求

4. 所有的分析数据,应根据仪器的测量误差,只保留一位不定数字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要求 一、本课程的目标
1. 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
2.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 加深对化学分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
4. 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 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的要求
1. 课前认真预习,作好预习笔记,列好表格,以便实验时 及时、准确地记录和进行数据处理。
7. 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于下次实验前交上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报告的内容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主要仪器和试剂
4. 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及结果计算(用表格形式完成)
6. 问题讨论
四、数据记录要求
1. 实验数据的记录应用专门的实验记录本,不许将数据记在单页纸或小纸片上 2. 实验中的测量数据、有关现象、所用的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浓度等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
3. 爱护仪器设备,对不熟悉的仪器不可随意动手,以防损坏
4. 注意节约水、电及实验材料
5. 遵守实验室秩序,保持安静。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清洁、 仪器摆放整齐有序、不乱扔杂物。
6. 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生应在实验结束后清扫实验室 并于所有同学实验结束后检查水、电、窗是否关好
分析化学预习报告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预习要点阅读实验教材中有关分析天平和称量练习实验的内容,重点是“称量方法”。
◆电子天平:构造原理、使用方法。
◆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和差减称量法。
(重点是差减法)(1)直接称量法~一般指直接将待称物置于称盘或容器称出质量的称量方法。
此法仅适于称量洁净干燥的不易潮解或升华的非粉状固体物品,如小烧杯、表面皿、坩埚、珠宝等。
此法要求零点为0.0000g。
(2)指定质量称量法~称取某一指定质量的试剂或试样的称量方法。
此法的操作速度慢,耗时较多,仅适用于称取不易吸潮、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小颗粒样品,如重铬酸钾、矿样等。
操作步骤:将表面皿置于天平盘上(显示皿重),清零去皮重,用样品铲将试样慢慢加到表皿中央,加入的试样差不多(差10mg左右)时,用食指轻轻弹击样品铲柄,使试样慢慢地抖落到表皿中,直到天平显示的读数为指定的质量数(如0.5000g)为止。
(3)差减称量法(减量法)~由两次称量之差得到试样质量的称量方法。
减量法可用于称取称量过程中易吸潮、易氧化或与二氧化碳反应等的小颗粒样品,如碳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等。
称量步骤:加入适量试样(约为每份试样量的整数倍)于洁净干燥的称量瓶中(盖好),称出其质量m l,然后敲出一定量的试样(于盛器)后,再称出其质量m2。
前后两次质量之差就是试样的质量。
减量法可连续称取多份试样,其中第一份试样重m s1=m l-m2,第二份试样重m s2=m2-m3。
◆称瓶转样操作:左手拿纸条套住称量瓶并移至接受容器上方,右手拿小纸片夹住瓶盖,向下稍倾称瓶口,用瓶盖轻轻敲击瓶口右上(内)缘,使样品慢慢落入容器中。
估计敲出的样品差不多时,边轻敲瓶口,边慢慢竖起称量瓶,使粘附在瓶口的样品全部落回称量瓶内,盖好瓶盖。
◆注意几点:①开关天平门、取放物品等,动作须轻慢;②用减量法称取每份试样,最好转移1~2次就能完成(多次转移,易引起试样吸湿或损失);③原始数据应及时准确、规范记录在专用本上;④实验用完天平,应清扫、整理好天平(登记天平的使用情况),并请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要点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一、实验的目的:1.验证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巩固、加深、拓展理论知识的学习;2.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的程序: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报告-实验结束考试三、实验预备知识:(一)误差及误差的表示方法1.误差—实验测定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注—真实结果: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等)2.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测定结果-真实结果(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结果×100%误差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3.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某些固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测性等特点。
如:砝码腐蚀、试剂(包括蒸馏水)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沉淀反应不完全、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等。
(2)偶然误差—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如气压的微小波动、温度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波动等)所造成的误差。
具有双向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等特点,但符合统计规律(多次测定结果中:正负误差出现机会/几率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可以代表真实结果)如:天平零点稍有变化;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计不准等。
(二)偏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1.偏差—多次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值2.表示方法(1)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算术平均值(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值)×100%偏差反应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但是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分析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三)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有效数字—只含有一位可疑数字的物理量。
(注—物理量:不仅给出数值,而且反应量度的方法/仪器的准确度)2.有效数字运算法则(1)加减法—计算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小数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分析化学实验课

分析化学实验课
一、加强课前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的阅读讲义,学生开始可能并不会预习或者预习不到位,可以通过布置预习要点来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比如为什么i2标准溶液的滴定是在中性或者弱酸性介质中,经过预习,学生明白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nahco3,这样利于学生理解理论课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的控制。
再如葡萄糖干燥失重中,加热温度为什么应控制在120℃,通过预习要求学生查阅出葡萄糖的两个熔点数据:在吡啶中结晶所得应为152℃,在乙醇中结晶所得应为146℃。
可以说,预习就是进一步熟悉理论课的知识的过程,它有助于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学习查阅各类化学手册的方法。
二、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化学实验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进一步熟悉理论课的知识;学生亲自动手,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用准确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逐步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
所以每个实验都要目的明确,切实让学生胸中有数地操作。
比如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碘混合物中氯和碘的含量实验中,学习使用酸度计是第一目的,第二学习用三切线法处理数据,这两个具体目的必须通过实验达到。
实验完毕后,教师应该逐一去检查,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

检漏: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一手拿瓶颈 标线以上部位,食指按住瓶塞,另一手指尖扶住瓶底 边缘。倒立2min,观察是否有水漏出。如不漏水,将 瓶直立,拔出瓶塞,转180°后盖好,再将容量瓶倒 2min,若不漏水,即可使用。用橡皮筋将瓶塞系在瓶 颈上。
与CO2反应的物质。此法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 围的样品或试剂。
3.差减称量法
(1)称量原理: 试样质量由两次称量的质量差求得。
(2)称量方法: 首先称取装有试样的称量瓶的质量,再称取倒出 部分试样后称量瓶的质量,二者之差即为试样的 质量。
w1=m(称量瓶)+m1(药品)
倾倒
Δw1=w1-w2
w2=m(称量瓶)+m2(剩余药品)
分析天平的种类
常用的分析天平有半机械电光分析天平、 全机械电光分析天平。此类天平习惯上称为万 分之一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1mg(万分之一 克),最大载荷200g。
三、操作步骤:
(一)称量前检查: 1.天平是否水平 2.称盘是否洁净(用小毛刷将称盘清扫一下)
(二)注意事项:
1.天平只需推动侧门。 2.称量完毕纪录数据,填写使用记录后,应将 天平恢复称量前的状态。一切归位,等待老 师检查。
迅速转动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 带走。
碱式滴定管气泡排除:
弯曲下端橡皮管,使出口管管尖向上翘, 并挤宽玻璃珠一侧的橡皮管,让溶液喷出,带 出气泡。赶尽气泡后,边放出溶液,边放直橡 皮管。
排除气泡后,装入标准溶液,使之在“0” 刻度以上,再调节液面在0.00mL处或稍下一点 位置(记取初读数)。最后,将滴定管外壁擦 干,夹好待用。
(2)碱式滴定管的操作: 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其余三指夹住出口管。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五、需要着重讲解或提示的问题 1. CuI沉淀强烈吸附I3-,使结果偏低,加入硫氰酸盐,将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把吸附的
碘释放出来,使反应完全。KSCN接近终点时加,否则SCN-会还原大量存在的I2,致使结果偏低。 2. 本实验中要注意各阶段颜色的观察和确认,因有沉淀生成,给颜色的判断带来一定困难。实验中,教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 学习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典型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而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认真、细致、整洁的科学研究习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 事科学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验3 混合碱样品的测定(双指示剂法)(3 学时) (见实验讲义 p73-75)
一、任务 测定混合碱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二、目的 1.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三、实验要求 三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在 0.2% 以内。
四、质疑的问题 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是什么? 2. 用酚酞作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时,如果试液中含有 CO2 将对滴定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3. 有甲、乙、丙、丁四瓶溶液, 是NaOH、Na2CO3、NaHCO3和Na2CO3+NaHCO3, 用以下方法检验: 溶液甲: 加入酚酞指示剂, 溶液不显色; 溶液乙: 以酚酞为指示剂,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V2mL时溶液红色褪去. 然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则需要加HCl溶液V2mL使指示剂变色, 且V2>V1; 溶液丙: 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指示剂的浅红色褪去后,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溶液呈黄色; 溶液丁: 取两份等量的溶液, 分别以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 前者用去HCl为V2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和预习要点2.1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结合。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1)学习掌握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了解并能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为将来的独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实验素养。
2.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和目标2.2.1课程特色本课程分I型、II型二种类型,I型是化学与材料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化学和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学时数为72;II型为化学系和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增开的必修课,学时数为72,也是其它院系本科生的选修课。
I型实验是以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训练为主,以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辅。
II型实验是在进一步增强I型实验的基础上,以综合实验为主,并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先选课要求: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2.2.2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介绍分析化学I型实验内容分析化学实验I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作风和科学意识为主的一门课程。
由于分析化学实验自身“定量”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方面呈现它的独到之处。
因为“定量”的要求,学生要做好分析化学实验就必须具有规范的基本操作、认真的实验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则,如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要求、对实验纪律的要求、对实验预习的要求、对实验报告的要求等,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由于分析化学实验I型自身的定位,其实验内容主要以基本操作练习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如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和未知碱的滴定、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返滴定法测定铝样中的铝、配位置换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高锰酸钾法测定白云石中的钙、无汞盐法测定铁矿石中的全铁等。
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I型实验安排了设计实验,如自选样品中钙的测定、铝合金多组分分析、药剂中醋酸和钙、镁分析等。
设计实验拟在让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分析化学II型实验内容分析化学实验II型是以综合型实验为主导的实验模式,是在I型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内容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应用。
应用涉及到生物、材料、医药、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
如甲基橙的合成、变色域确定和离解常数测定、PVA亲和膜的制备及应用、SDS在氧化铝表面的自组装及用于处理环境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聚乙二醇盐-水体系萃取分离钴离子、类脂质体包封药物(阿司匹林)及缓控作用研究、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和相关成分分析、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组成测定、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等。
这些综合和研究型实验都和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相关,因此,这些实验的开设不仅可明显增强同学们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如糖和蛋白、核酸一样是重要的生命信息分子,目前对糖及糖化合物的关注日益增强,利用茶多糖提取这个实验是想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这种物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同学们掌握生物物质常见的提取、分离、富集和分析方法。
类脂质体包封药物、氧化铝的表面修饰、聚乙二醇液-液萃取体系都和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有关,它是一种超分子结构,且有至少一级纳米尺度,属于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物质形态。
目前,介观尺度物质的神奇特性正逐步被人们认识,并激起众多领域学者极大的科学热情。
通过这个实验,可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了解神奇的介观世界。
PVA亲和膜这个实验是利用亲和高分子膜分离和制备生物物质等的例子。
膜分离和表面活性剂萃取是当代生物制备过程中常用且有效的分离手段,是学生有必要掌握的重要的技术之一。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实验都是材料科学和其他学科如生物、环境、药物等交叉渗透的范例。
前者是磁性材料,可应用于生物、环境和机械等众多领域,也可用于在线分析系统;后者是一种生物陶瓷,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由于这些新增实验内容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特点,再加上涉及的实验内容趋向前沿且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应用的技术手段也很丰富,因而可充分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设计实验说明一、目的1.使学生在天平称量、酸碱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一系列的基本操作训练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有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拟定出滴定分析或所学到的其他分析方案。
二、实验内容1.高锰酸钾测定过氧化氢。
2.活性氧化铝的制备、表征及铝含量测定。
3.果汁中维生素C的测定。
4.黄铜中铜、锌含量的测定。
5.DNA与中性红的相互作用及用于DNA的测定。
6.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应用。
7.医用阿司匹林的制备及测定。
8.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9.自选样品中钙的测定。
10.氯化铵和盐酸混合液中氯化铵和盐酸的测定。
11.铜-EDTA配合物制备及组成测定12.蛋白质分析方法评价及验证13.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4.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及纯度分析15.大豆卵磷脂的提取及总量测定16.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应用三、要求1.每个学生根据所选定的实验题目,首先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做详细记录。
2.拟定出初步分析方案,注明所用试剂,方法原理,选择何种指示剂,试样取量和分析结果计算。
3.初步方案拟定好后交老师审阅,批准后若有条件可按方案进行实验。
4.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情况。
5.分组讨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交谈实验收获。
开放实验内容介绍开放实验的设立为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翱翔在科学的海洋里,即可丰富自已的课余生活,又能积累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为自已未来光明灿烂的人生,增添多彩的一笔。
感兴趣者可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选做开放实验,实验内容可自带,也可由开放实验室提供。
前者需预先将实验方案提交开放实验室,以便了解方案的可行性和准备实验。
开放实验的建立是基础化学实验II的加强和补充。
因完成基础化学实验II需较长的时间,对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或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或低年级的研究生,可能因兴趣或专业方向的原因,需在某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
因此,时宜的开放实验的开设可为这些同学提供一个提高自已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开放实验室提供的实验课题:实验一水样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二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实验三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制备及组成分析实验四开管毛细管预富集结合流动注射法测定铜实验五季铵盐改性土壤对水中苯酚的吸附及去除效果分析实验六聚乙烯吡咯烷酮-盐-水液固萃取体系分离溶菌酶实验七碱式硫酸铜超微粒子的制备及纯度分析实验八类脂囊泡的制备及用于磺基水杨酸的包封实验九MCM-41型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化学修饰实验十海藻酸盐微胶囊的制备、药物包封及缓控释分析实验十一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及成分分析实验十二微孔滤膜富集测定食品中微量铁2.2.3主要实验技能(1)玻璃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
(2)精确称量。
(3)常量分析中各类溶液(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5)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控制。
(6)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操作。
(7)纯净沉淀的制备及过滤、洗涤、干燥。
(8)分光光度计(单光束、双光束)、pH计、磁力搅拌器(包括集热式)、多功能振荡器、超声清洗仪、离心机、干燥箱(包括真空式)、马夫炉、冷冻干燥机等仪器的正确操作。
(9)查阅分析化学手册及有关资料。
2.2.4主要培养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团结协作精神;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科学分析实验数据;强烈的求知欲望。
2.2.5着重培养的实验能力能力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实验报告)的能力等。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利用一切环节进行能力的训练。
开设“自拟方案实验”(简称“设计实验”)是训练和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设计实验的题目提前两周~一个月公布,学生选定题目后在两周内进行准备。
查阅有关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提倡讨论),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试验和改进(双休日开放实验室),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并在实验室进行交流、讨论,由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的思路和认识得到升华。
2.2.6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要求(1)了解原始数据和一般实验数据的区别,学会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2)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可记在其他任何地方,记录的数据不得随意进行涂改。
(3)常量分析中的典型实验,其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平均偏差不超过±0.2%;实验结果的误差应不超过±0.8%。
2.3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要求2.3.1对实验课程的要求1.课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包括实验内容涉及的一些基本操作,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2.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现象,根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操作要求独立完成,但有关实验方面的问题可与老师和同学讨论。
4.对原始数据的要求:(1)原始数据必须用圆珠笔、水笔或钢笔写,不能用铅笔;(2)原始数据必须及时记录,而且要记在报告本上,并注意有效数字;(3)原始数据不能任意涂改,若确实记错了,需经老师核对后,方可改正;(4)原始数据必须保留,不能撕掉。
5.对实验报告的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主要仪器与试剂(4).实验步骤及现象(5)数据处理(6)讨论注意:①实验报告本要编上号,报告本要求用练习薄;②报告本当天交。
2.3.2实验室守则(1)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
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试剂;(2)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若迟到十五分钟以上,当天的实验成绩取消;保持室内安静,不要大声谈笑,做完实验后,将报告本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3)不能无故不来做实验,若确有特殊情况(如生病)不能按时来做实验的,需医生证明和请假条,在实验前带给任课老师;(4)不准许将食品等带入实验室,更不允许在实验室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