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找乐器的游戏》第1课时 王小媚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音乐《找乐器的游戏》ppt

小学二年级音乐《找乐器的游戏》ppt

甜美、柔和
大管
管弦乐曲《咆哮的老狗熊》
低沉、厚重
长笛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的《小鸟》 明亮、清透、多样
小小音乐剧
小小音乐剧
总结 这 节 课 你 学 会 了 什 么?
找音乐的游戏
(1)器乐曲《小兔子乖乖》 (2)管弦乐曲《咆哮的老狗熊》 (3)长笛独奏曲《小鸟》 (4)管弦乐曲《小鸭与大灰狼》
找乐器的游戏
(1)小提琴 (2)大提琴 (3)圆号
(4)双簧管 (5)大管
(6).小鸟 4.小鸭子 5.大灰狼 6.兔妈妈
A.小提琴 B.大提琴
C.圆号 D.双簧管
E.大管 F.长笛
柔和 清脆 低沉 浑厚 甜美 明亮
乐器名称
代表作品
音色特点
小提琴 器乐曲《小兔子乖乖》中的《小白兔》
高亢、清脆
大提琴 器乐曲《小兔子乖乖》中的《兔妈妈》
柔和、悠扬
圆号
器乐曲《小兔子乖乖》中的《大灰狼》 浑厚、圆润、饱满
双簧管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的《小鸭子》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乐器之旅: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和特点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二年级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听觉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不同乐器的认识。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听音辨别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常见的乐器:钢琴、小提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等。

2. 分析每种乐器的特点和音色。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比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对几种常见乐器的声音和特点进行观察和辨别。

难点:学生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并将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1. 钢琴、小提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等乐器录音或视频。

2. 图片或卡片显示每种乐器的外观。

3. 多媒体设备以播放录音或视频。

4. 学生的笔和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卡片向学生展示每种乐器的外观。

2. 引导学生观察乐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

活动一:音乐辩别游戏1. 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段音乐。

2. 让学生猜测使用了哪种乐器。

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互相交流,找出使用了不同乐器的音乐片段。

活动二:乐器音色鉴赏1. 分别播放钢琴、小提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等乐器的录音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每种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3. 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每种乐器的音色。

活动三:合作探索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

2. 让每个小组通过观察和听觉体验,讨论并描述所选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3.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对乐器的观察和发现。

巩固活动:综合讨论1.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互动。

2. 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说出他们对每种乐器的喜欢和不喜欢之处。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作业建议:1. 让学生选择一种乐器,写一篇简短的小作文,描述他们对这种乐器的印象和喜爱之处。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乐器的游戏》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第十二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名称,并能够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乐器的声音,如钢琴、小提琴、长笛、鼓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听音乐、唱歌曲,对各种乐器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乐器的音色特点和名称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乐器的种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乐器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与教材相配套的音频资料,用于课堂播放。

3.准备相关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用于实物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找乐器的游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它们的音频资料。

让学生初步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拿着乐器实物进行演示。

让学生亲身体验乐器的音色特点,加深他们对乐器名称和音色的认识。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说课稿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说课稿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乐器的游戏》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在聆听和观察中,感受不同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声音,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听觉和视觉体验,去辨别和感受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听辨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对乐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听辨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准确地辨别出各种乐器的声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乐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去感受和辨别乐器的声音。

2.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在听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乐器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对乐器特点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讨乐器的特点和声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乐器声音,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和辨别的是各种乐器的声音。

3.教学讲解:讲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和声音,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去感受乐器的魅力。

4.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去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乐器,试着辨别它们的声音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它们的特点。

第十二课找乐器游戏word

第十二课找乐器游戏word

第十二课,找乐器游戏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哈哩罗》,学生能体验歌曲中富有拉丁美洲的节奏特色:,进而体会特立尼达民族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特色,并做出律动。

2、通过“找乐器”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听赏并辩识出已学乐器及新乐器大管的音色特征。

3、通过“节奏多声”的音乐游戏,学生能加深对多声节奏的感受与表达。

并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通力协调,完成可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自己担任的声部的演唱与演奏。

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三个音乐游戏和演唱一首歌曲的活动。

歌曲《哈哩罗》是一首富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歌曲,歌曲以这一节奏动机贯穿始终,这一节奏特点充分体现了拉丁美洲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教师应紧扣此节奏动机进行教学。

第一个音乐游戏活动“玩玩”,让学生在玩耍中加深对“do、re、mi、sol、la”5个音的巩固,“拍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即休止一拍的休止符“O”。

“玩玩”“拍拍这两个音乐游戏都是为学唱《哈哩罗》做准备。

第二个音乐游戏是“找乐器的游戏”。

教材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乐器(意在巩固乐器音色的听辨)。

第三个音乐游戏是“节奏多声游戏”。

让学生在多声部的读拍活动中获得注意力分配的协调合作训练。

教学过程:一、学唱《哈哩罗》1、复习知识。

教师请学生做一个游戏“跳格子”2、学新知识。

教师请学生做活动“拍拍”。

如“→”“↓↓”“↑↓↑↓”3、看看动动。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哈哩罗》,学生边看边随音乐跳动。

4、读读拍拍。

教师可让学生有节奏地念歌词并按书中标识在XX处拍手。

5、唱唱拍拍。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穿上自制地特立尼达民族服装(可以用塑料瓶、牛奶盒等环保材料制作)边唱边拍手,随后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学唱《哈哩罗》并在“哈哩罗”处用重音语气演唱。

唱出这一拉丁美洲民歌风格的节奏特色。

教学步骤如下:①学生读词,教师唱“哈哩罗”并拍手,反之教师读歌词,学生唱“哈哩罗”并拍手。

②学生唱词,教师唱“哈哩罗”并拍手,反之教师唱歌词,学生唱“哈哩罗”并拍手。

二年级音乐下册萧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萧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萧教案二年级音乐下册萧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音乐下册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音乐下册萧教案1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2022春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找乐器的游戏音乐游戏雨的节奏教案花城版+粤教版20220330346

2022春二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找乐器的游戏音乐游戏雨的节奏教案花城版+粤教版20220330346

《雨的节奏》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雨的节奏》
教学要求
通过音乐游戏《雨的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色等,并能创编音乐短句。

教材分析
重点
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色等。

难点
创编音乐短句。

教具
课型
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卡农形式的《欢乐歌》。

二、创设情景:
播放课件各种雨的情景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反应。

2、寻找生活中的音源来表示各种雨:小雨—小声擦报纸、大雨—绿豆摇晃、暴雨—摇笔盒、或用不同的画表示各种雨。

3、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来表示各种雨:
小雨用沙锤大雨用响板雨越下越大用铃鼓……
三、创编活动:分组进行
1、第一组创编小雨的歌曲旋律:小雨|快停|改天|再下|吧—|
2、第二组创编大雨:雨呀|快停吧|我们要去|郊游啦|
3、第三组创编暴雨的歌曲旋律。

4、第四组创编雨快停的
四、交流汇报。

五、合作表演。

六、评价。

二年级音乐玩具交响曲教案

二年级音乐玩具交响曲教案

二年级音乐玩具交响曲教案教学内容:聆听《天鹅》、表演《小小摇篮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道别二、聆听《天鹅》1、回答引入师:天上飞的存有哪些动物?既可以在天上飞又能够在水里游的动物又存有哪些?谁愿说道说道自己心中天鹅的形象?这文言老师将和同学们一道回去一个很美的地方观赏天鹅、体会天鹅2、初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并思考三个问题: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各种乐器表现的是什么形象?透过音乐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3、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予以鼓励,引导孩子们大胆讲出自己的观后感。

4、讲小故事:被埋没了25年的圣-桑作品《动物狂欢节》这部如今广为人知的音乐作品曾经披打入冷宫25年。

当然,这样的事情在音乐史上绝不少见。

但是,最让人不解的是,使这部杰作人为地遭受这种不幸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作曲家本人。

年,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完成了标题为《动物狂欢节》的管弦乐组曲。

同年3月,作者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的演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但是,就在这次演出后不久,圣-桑突然宣布禁止这部作品在他生前继续演出,并且也不准出版这部作品的总谱。

一直到作曲家逝世前夕,他才在遗嘱中解除了自己的禁令,使得这部25年内无人问津的作品重见光明,其中很多旋律,尤其是第13曲《天鹅》,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著名乐曲。

人们感到奇怪:既然这部作品具有如此杰出的艺术价值,那么作曲家本人为什么要禁止它在自己生前继续演奏和为人所知呢?原来,圣-桑在这部作品里讽刺了当时的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他用夸张、变形、戏谑的手法借用了柏辽兹、门德尔松、奥芬巴赫、罗西尼等音乐大师的一些著名的旋律,虽然圣-桑本人并无恶意,但为了慎重,他还是做出了上述的决定。

5、复听乐曲,进一步体会、认知作品。

摆课件观看绘画音乐《天鹅》。

(我们去看一看美术大师就是怎样认知刚才这首乐曲的)观赏回去后恳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存有要说的吗?谁能够谈谈自己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故事
聆听音效;
初步感受乐器的音色。




(合作学习)
1.听音乐,画路线图
教师将书本中出现的音乐顺序打乱,请学生听音乐,教师随机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课本上用笔标注出序号。
2.说说
教师随机播放这几段音乐中的一段,让学生说说音乐表现了一种怎样的音乐形象?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要用这种乐器演奏?(如:听到《咆哮的老狗熊》时,学生答老狗熊,用大管演奏,因为大管的音色比较低沉,微微有些浑浊的感觉,而狗熊的体型比较大,动作比较敏捷,所以用大管演奏)。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 题
花城版、广教版 第12课《找乐器的游戏》(第1课时)
上课班级
二(3);地点:电子琴室
主备教师
王小媚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2015.5.26第3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找乐器”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乐器的音色。
过程与方法
复习和巩固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大管、长笛乐器的音色,并能够在这些乐曲中判断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导入
新课(检查预ຫໍສະໝຸດ )窗体顶端音色导入窗体底端
音色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有了解过哪些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大管、长笛),接下来我们就来听音乐,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分别播放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大管、长笛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聆听音乐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代表作品
()小提琴
()《兔妈妈》
()大提琴
()《小鸭子》
()圆号
()《大灰狼》
()双簧管
()《咆哮的老狗熊》
()大管
()《小鸟》
()长笛
()《小白兔 》
听音乐,辩乐器。
训练学生听辨乐器的音色的能力。




(学习诊断)
1.师:请同学上来写序号。
学生踊跃参与;
合作学习;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初步探究)
听故事、听音乐、辩乐器
师:周末了,晶晶沿着小路去外婆家。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她随着声音找到了很多乐器,首先她听到的是演奏小白兔的声音,是什么演奏的呢?(小提琴);接下来,她被演奏兔妈妈那柔美的声音所吸引住了,听!是什么演奏的呢?(大提琴);再走下去就听到了演奏大灰狼的声音(圆号);走过湖边,晶晶听到了演奏小鸭子的声音,听!原来是(双簧管);快到外婆家了。忽然,她听到老狗熊咆哮起来,这是(大管)的声音;穿过树林,小鸟不停的歌唱,原来是(长笛)演奏的声音;伴随着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晶晶来到了外婆家。
()《咆哮的老狗熊》
()大管
()《小鸟》
()长笛
()《小白兔 》
教学反思

(梳理归纳)
1.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
生:…(学生总结)
学生归类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师:请同学们多去了解其他乐器的知识,听听它们的音色。
找乐器的游戏
乐器名称
代表作品
()小提琴
()《兔妈妈》
()大提琴
()《小鸭子》
()圆号
()《大灰狼》
()双簧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游戏中,随着音乐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表现音乐,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判断出音色所属的乐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
欣赏法、示范法、游戏法。
学法指导
欣赏、听讲。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画一画;说一说
体现知识与能力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
图表归纳
出示以下图表,教师任意挑选其中的片段放给学生听,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请学生对照问题在表中的方框中用写序号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乐器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