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
王羲之临池学书典故

王羲之临池学书典故【成语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王献之从小学习练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献之写“大”字让父亲检查,父亲在字上加上一点成为“太”,他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只有一点才是真功夫。
于是王献之守在家里18个大水缸边练习写字。
【出处】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
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后汉书·张芝传》【解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
指刻苦练习书法。
【用法】作谓语;指刻苦学习书法【成语示列】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明·张岱《家传》王羲之临池学书王羲之幼年学书的时候,非常羡慕东汉书法家张芝。
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也是非常有名的。
据说张芝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在衣帛上写字,然后再把衣帛放在染缸里染上色,做衣服用。
张芝还经常到水池边上去写字,用池水磨墨涮笔,结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
由于他这样用功,所以字写得非常好,特别是草书更为出名。
当时的人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决心学习张芝的精神,并认为:只要自己肯于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赶上或者超过张芝。
王羲之不仅学习张芝的精神,而且还学习张芝写字的方法。
他也像张芝那样,经常到水池边上学习写字。
王羲之家乡临川城下有一条河,靠河的边上有一块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这就是他经常学习写字的地方。
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就带上纸笔砚墨来到这里学习写字,用池里的水磨墨,用池子里的水涮笔,每当他的黑黑的墨笔投入池水的时候,水里立刻出现一片黑云似的水墨。
这样,天长日久,池水也就渐渐变黑了。
随着池水的一天天变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长进了。
不久,他写的字就超过了当时的书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书给庾翼的哥哥庾亮写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后大为叹服。
他说王羲之的字“真可以与张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终于成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王献之练字阅读答案

篇一:王献之练字阅读答案___________王羲(x9)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他练字很勤奋,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写着,琢磨字体。
日子久了,他把衣服都划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砚。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字也像父亲一样专心。
王献之练了几年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就问他父亲:“爸爸,写字有秘诀吗?”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就叫人抬了十八口大缸来,缸里装满了水。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全明白了。
琢磨()渐渐()有名()(1)王羲之练字很勤奋,简要写出文中的两个事例: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献之明白了写字的秘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寿星--乌龟乌龟是一种古老而又长寿的爬行动物.它有一个又宽又短的身体.外面包着沉重坚硬的甲壳.爬行时好像一辆有生命的小坦克在慢慢地前进.乌龟的头颈很灵活.又细又长.平时伸出甲壳寻找食物.一遇到危险.长脖子就立刻缩进甲壳中.敌人面对它的硬壳.一点办法也没有. 乌龟的硬甲很有意思.由十三块小甲组成.每块小甲的形状都是六角形的.所以有人给它取了个外号.叫“十三块六角 . 乌龟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300岁左右.而其他动物的寿命就要短多了.例如.大象能活70岁.老虎50岁.猪20岁. 1.填空. (1)乌龟有的身体. 的甲壳. 的头颈. (2)乌龟还有一个外号.叫 . (3)乌龟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岁. 2.在括号里填上加粗词的近义词. (1)爬行时好像一辆有生命的小坦克在慢慢地前进.( ) (2)一遇到危险.长脖子就立刻缩进甲壳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保护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已满目疮痍! 在黄河源头.一位藏族牧民指着一座大草山对我说三十年前那整座山上都长着草二十年前那山头上没草了山腰与山脚上还有现在那山头与山腰上的草都没有了只有山脚上还有一点. . 这位牧民感叹道:“人口靠牲口.牲口靠吃草.草场坏了.人就要倒霉了. 目前.3.8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源区正全面面临着沙漠化的严重威胁! 在甘肃省靖远县.一位常年吃黄河水的老乡对我说,“现在黄河水污染很严重.我们吃黄河水就是吃毒啊! 这位老乡诉苦时显得痛苦而无奈.眼下的黄河已成了沿岸城镇.厂矿的污水排放沟.垃圾堆埋场.黄河正变成可怕的黑河! 在鄂尔多斯高原.我去毛乌素沙漠里探访统万城遗址.统万城是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首都.史载.统万城在筑城之时.周围是广阔的水草丰美之地.后来.不合理的人为开发终使水草丰美之地演变成毛乌素沙漠.衰落在一片沙漠中的统万城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口警钟.一部启示录:如果不好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就是自掘坟墓! 在郑州市的黄河大堤上.一位在附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乡指着远远高于大堤外郑州市地面的黄河河床不无忧愁地对我说:“这河床一年比一年高了. 下游的黄河如一柄利剑高悬于中原大地上.如何让黄河长久安澜无疑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的母亲河在哭泣.我们的家园在凋零! 母亲河已到非举全社会之力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除大患的地步! “保护母亲河的呼声四处响起! 有一句名言道:“有信心而没有行为是死的.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切实的行动比呼吁更重要.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缺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根据第二自然段中藏族牧民说话的意思.在横线上写上他接着可能会说的话. 3.给下列每个词搭配两个伙伴. 4.选择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母亲河已到非举全社会之力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除大患的地步! [ ] a.母亲河不要用全社会力量就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b.母亲河只有用全社会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c.母亲河就是用全社会力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5.文章是围绕“这一句话来选择和安排材料的.用一句话概括所选的四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鹿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小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1.写音节.抄词语. 2.“斑斓的彩衣实际上指 .作者把小鹿当做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为什么说小鹿像“飞跑的小树 ? 4.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刻苦自励的人文学家鲁迅年轻的时候.父亲长期有病.家境贫寒.在南京读书时.他由“江南水师学堂转学到“路矿学堂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给学生的津贴多一点.可以用来买些课外读物.供自己课外进修. 为了买书.他节衣缩食.用粗糙的大饼充饥.穿中式的夹裤过冬.为了御(yù)寒.他不断地吃辣椒.想借它来刺激体温. 在班里.他的年龄最小.但理解力记忆力却很强.而且生活上的困难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勤奋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总是最好的.得到学校颁发的许多奖章.有一次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为了买书.也把它卖掉了.他认为书籍比奖章更重要.他孜(z9)孜不倦追求的.是对人们有益的学问.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简朴.刻苦自励的人. 1.写出第一.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篇二:王献之练字阅读答案父子练字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王献之练字专一,刻苦钻研,曾经每天练习千个字,终于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书法家。
王献之练字的事例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为了练习书法和汉字,他每天都要沿着城墙行走,净心静意,反复地书写“天地玄黄”四个字,直到将这四个字的境界描绘得完美无瑕。
后来,他在《兰亭序》草书中使用“松赞干布”这个藏语词作为笔名,这一笔名后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些事例都显示出王献之在练字方面的毅力和决心,他坚持每天不断地练习,最终成为了一位卓越的书法家。
他所倡导的“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也是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有事者事竟成的事例

有事者事竟成的事例
1、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临摹他的字,真是羡慕不已。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
王献之深受启发,便夜以继日地练字。
转眼一年又一年,当他写完这十八缸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了。
2、茅以升立志建桥
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
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
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
3、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
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在学问上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一定会提出来,即使对方是老师,也会直言不讳。
正是从小养成的这种认真对待学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受用终生。
4、华佗拜师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
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
后来华佗跟随
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三字经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
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王献之练字共54张PPT

聪 模顿 愧 缸勤
生字归类
半包围 结构
通
上下 结构
夸赞 凳聚
11 王羲之练字
加一加:耳+总=聪 木+莫=模
识字方法
字理识字: 聚 形声字。表示众人住的村落,引申为聚集。
11 王羲之练字
kuì
愧
易写错
不要少写“点”
愧疚 巧记:鬼点子
11 王羲之练字
jù 不要写成“永”。
聚
聚会 集会,聚在一起
突出人物特点。
第二天清晨, 献之来到小花园, 见父亲已坐在石凳 上聚精会神地写字 了。
11 王羲之练字
读一读,写一写。
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在实验室,林林聚精会神的做实验, 最后终于成功了。
11 王羲之练字
王義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 里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不是 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 里面。你把这十八口大水缸里 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交待身份
故事 起因
11 王羲之练字
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用“ ”画出描写王献之写字的句子。 2.用“ ”标出最能体现王羲之教育孩子 特点的字。 3.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父子的想法? 4.母亲是怎么评价儿子的字?
11 王羲之练字
1
2
3
有一天, 他选了一个 谁知,王羲之看
献之独自在书 字送给父亲 了什么也没说,
11 王羲之练字
看谁记得快
夸奖
识字游戏
模仿 秘诀
称赞 惭愧
11 王羲之练字
词语解释
夸奖:赞美;称赞。本 课指王献之的字受到 人们的赞扬。
受到了大家的夸奖, 她脸上泛起了红晕。
11 王羲之练字
历史人物故事——王献之依缸练字

历史人物故事——王献之依缸练字
画龙点睛
2017-06-201评
王献之依缸练字
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
王献之作为书圣之子,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
”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
”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而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
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
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像羲之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
书圣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
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搜索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
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晋(jìn)代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儿子。
他从小就跟父亲练字。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练字,模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
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他想,父亲真了不起,随手点了一点儿,就写得那么好。
他又回到父亲的书房,问道:“别人都称赞您的字写得好,您有什么秘诀吗?”王羲之哈哈大笑起来,他抚摩着献之的头说:“秘诀?有。
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gāng)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面。
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xiè)地勤学苦练。
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说默读课文,体会王献之的父亲指着水缸说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试着说一说。
练用自己的话说说王献之是怎样成为大书法家的。
表演假设王献之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你们班,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他进行采访。
认晋缸懈写聪夸模赞顿惭愧抚摩凳聚缸持自选词语夸奖秘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长河中的一个奇迹,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之练字》说课稿
桦南五小肖立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11课《王献之练字》
【教材分析】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要教育和启迪学生,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的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
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躁,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
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中年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够通过独立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但是这篇课文哲理性较强,父亲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领会故事含义。
技能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采用课件演示,以读代讲,品词析句,讨论交流的方法,先自学课文的结尾和开头,然后围绕着“主人公王献之在练字的过程中心理变化”这一问题,在导学单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学习。
再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美感,体会怎样准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整课的设计,我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走进一处风景、发现一个故事、感悟一段心路、体会一番心情、欣赏一段作品。
由风景到故事,由故事到人物的心理,再到父母的苦心,最后欣赏一段书法作品,拓展延伸,不仅体会到中国文字的美。
还领悟到练字与做人的同一个道理:脚踏实地,勤学苦练!
在学法上,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现在的水平,采用独立读,品词语,划重点,议收获等多法结合,是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导学单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流程】
具体设计如下:
一、欣赏兰亭,破题立标。
这一环节让学生伴着舒缓清幽的音乐欣赏兰亭风景,加上教师的解说,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文本。
确定学习目标。
二、独立学习,走进故事。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学习故事的结果,再回到故事的起因。
学习是有法无定法的,教法也如此,我打破常规,既有引领,又体现自主。
先让学生找出后来的王献之是怎样的?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同时还深入挖掘语言文字所蕴藏的含义,在理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这几个词时,设计了以补充句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体会重点词的意思。
然后再找出开始时的献之是怎样的,也就是第一段。
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有过的自满的事。
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三、合作学习,感悟心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导学单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单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的重点,它的设计贯穿整个故事的经过,先划,然后归纳,再讨论。
有效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并让学生针对王献之父亲说的话,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这样对王羲之成功的秘诀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既让学生懂得了道理,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全班交流,自由抒发。
当学生的情感积聚到要一吐为快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小组竞赛和互相补充等形式进行汇报,再汇报文中语句时,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重点指导读出人物的心理。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课件并板书。
在学生汇报到看到的情景时,出示两句话对比,让学生体会怎样准确用词,恰当表达。
在汇报父亲说的话时,完成导学单中第二问。
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理解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这
一环节,让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使课堂充满着人文魅力。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欣赏作品,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欣赏王献之的作品,再将课内知识引向课外,鼓励学生继续收集我国各大书法家的故事来阅读,并以《成功的秘诀》为题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
11、王献之练字
常受夸奖渐自满
写好大字父加点
听母一言心羞惭
牢记秘诀勤苦练
板书的设计是我自编的四句口诀,不但对仗工整,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课文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上完都难免留下遗憾!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我一定在遗憾中反思,遗憾中改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向诗意语文迈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