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公开课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4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详案)

14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详案)
5.出示:“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有感情地齐读。
6.出示句子。(理解“唯一”)
7.想象一下,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8.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9.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做批注。
2.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3.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4.朝鲜老妈妈只为志愿军战士做了这件事吗?课文哪一句话说她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很多很多。
指导反问句改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不是亲人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子
志愿军战士小金花:妈妈为救老王,与敌人同归于尽
胜似亲人大嫂:挖野菜,炸伤腿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4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修改时间
上课时间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等方法认识“妮、役”等8个生子,会写“硝、炭”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随文理解“噩耗、雪中送炭、同归于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3自然段。
3.了解文章选用了哪三件事说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10交流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段的?
划句子——做批注——谈体会——感情读。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模版][修改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模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等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激趣、朗读、合作交流,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感: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学习重难点: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揭示课题1.单元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第一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2.背景介绍。

同学们,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10月,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朝鲜人民噙着泪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3.检查生字词。

请同学们齐读生字词。

对照大屏幕,修改导学单。

强调“友谊”、“暂时”的读音。

4.理解“亲人”。

(1)“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 板书:血缘关系(2)浏览课文。

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亲人?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文中的志愿军是中国人,大娘、小金花、大嫂是朝鲜人,有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属吗?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板书)可为什么作者说“再见了,亲人”呢?一定有些事情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二、自主学习,归类释疑1.同学们自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事让你感受到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从哪些事感受到他们是“亲人”?(1) 大娘:送打糕;救伤员(2)小金花:救老王(3)大嫂:挖野菜2.课文的行文线索十分清晰,你能试着根据人物和他所做的事,表达的感情,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再见了亲人》叙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志愿军回忆起大娘为他们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妈妈为了救老王,自己牺牲了,大嫂为他们挖野菜的事,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小学课件)《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1)

(小学课件)《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1)
舍身堵枪眼 战斗英雄:黄继光
2021/12/19
在烈火中纹丝不动 战斗英雄:邱少云
再 见 了, 亲 人
抗美援朝:志愿军
再 见 了, 亲 人
再 见 了, 亲 人, 亲 人
再 见 了, 亲 人
我会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 求:依据拼音读准字词,读 通句子。
(4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
2021/12/19
我会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 求: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我会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 求: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3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思考:
1.课文写了那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 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填写表格。
主要人物
典型事件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缝补衣服 几夜未眠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救老王 牺牲妈妈 挖野菜 失去双腿
我会读会说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朝鲜人民为 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提到了哪些“亲 人”?

14、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14、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2、用波浪线画出最让你感动或你含义深刻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价值( ) 情深意重( )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a.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b.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c.您说,这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一、总结归纳:
我在学习本文时的方法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亲人”的本义是指______________,在文中“亲人”是指______________。
2、“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
3、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坎坷( ) 明白( )
学习难点:
感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深厚的情谊。
预习准备:
1、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查找相关资料。3、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复习引入
(一)预习
检测
1、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妮役硝炭谊谣噩耗跺嫂挎篮
教师指导,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课 型
新 授 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套

《再见了,亲人》第一教时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许建松【既定目标】1、通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建立整体印象。

2、依托矛盾反诘,有根有据体悟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流露。

【预设流程】一、揭示课题,读题入情引导读题策略: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列车已经开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的呼唤──二、范读引领,整体感知引领策略一:课前读了课文没有?读了几遍?还想读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大家在听我读课文的时候,我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希望我读完课文之后,你们能够想办法说点什么?什么都可以说,听懂的,听不懂的,好吗?引领策略二:各位同学,除了收获和问题以外,你们想一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时,他们之间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为什么他们在分别的时候,会依依不舍呢?三、矛盾反诘,深入感悟引领策略一:大家说他们是亲人,我也同意,但似乎你们说得还不对,我为什么说你们说的还不对呢?因为我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其实不是亲人,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引领策略二:有血缘关系的,是一个家属的,是亲属,是亲人;那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么也就是从这一点说,他们是亲人吗?引领策略三:既然不是亲人,哪儿来的“再见了,亲人”?我看出来了,有些同学想和我辩论,但我现在还不希望和你们辩论,我想请你们再好好的读读课文,怎么读,这回要求可高了,一边读,一步抓住依据,并想些理由来说服我;第二,边读边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写的,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体现出来,以此来感动我。

板书:抓住依据──说服体会情感──感动引领策略四:看样子你们是准备的差不得了,你们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不那么容易被感动,你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行了吗?那好,我先试试你们的火候!你们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是亲人,可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道并肩作战,从1950年一直到1958年,整整8年的时间,为什么到最后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前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呢?引领策略五:既然你们说只写他们三人,是因为文章的篇幅,写作的典型代表的需要,我都同意,那这三个人到底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如此值得大家铭记?请大家用上“为……而……”的句型来说一说他们的事迹。

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

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学习本课生字词,认识8个生 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 锁、硝烟、噩耗、大嫂、雪中送炭、同归于 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噩耗、 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 词语意思。 3、理清层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 4、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 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2、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她是亲人?画出相关的句 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自读----组内互讲----展示 评价:小组推荐一人展示,讲得既简洁又完整的小组奖励一颗★
是您带着全村妇 女,顶着打糕,冒 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 们吃。这真是雪中 送炭啊!
失 去 唯 一 的 亲 人
我们还记得,我 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 里休养,敌机来了, 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 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 孙的时候,房子已经 炸平了。您为我们失 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 高比海还深的情 谊,我们怎么能 忘怀?
大娘,停住您送别
洗 补 衣 服
的脚步吧!为了帮 我们洗补衣服,您 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 支持得住吗?快回 家休息吧!为什么 摇头呢?难道您担 心我们会把您这位 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永远不会。
朝鲜阿妈妮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 照顾志愿军伤员。
出 朝 鲜志 老愿 大军 爷战 。士 从 战 火 中 救
修 水 渠志 ,愿 重军 建帮 家助 园朝 。鲜 人 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再 见 了 , 亲 人
谢谢大家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
入朝参战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 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 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 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 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 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 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 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 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 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 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的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 第1课时公开课课件.ppt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 第1课时公开课课件.pptx

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中朝军民谱写 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赞歌,他们的友谊
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噩梦 造句:这个噩耗传来,老 师忍不住哭了。
书写指导:三个横之间间隔
均匀,四个口的位置协调。
学习生字
hào

结构:左右
音序:H 部首:耒 组词:噩耗 消耗 造句:懒惰像生锈一样, 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右面
的最后一笔要舒展。
学习生字
duò

结构:左右 音序:D 组词:跺脚 造句:如果感到开心你就 跺跺脚。 部首: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侧 的“足”要矮一点。
lán
音序:L
部首:竹
组词:花篮 篮子 造句:我喜欢用玫瑰和百 合组成花篮。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最下面 的竖之间间隔均匀。
多音字
gōng(提供 供求)

gòng(口供 上供)
pō(血泊 湖泊 )

bó(停泊 漂泊 )
理解词语
文中指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打糕: 造句:朝鲜人民制作的打糕很好吃。
14.再见了,亲人
第1课时
1
课前导入 字词学习 课文浅析
目 录
2 3
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腾格尔的一曲《我不想说再见》唱出了 离别时那种不忍心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 惆怅和哀婉、依恋与难舍。听着这首歌,眼 前仿佛出现了那双手相握,泪眼相看的难舍 难分的情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再见 了,亲人》就像这首歌一样表达了离别时那 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
忘记。 忘怀:
造句:老师慈母般的教导,我永远不会忘怀。 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文中指小金花 噩耗: 的妈妈牺牲的消息。 造句:四川地震的噩耗传来,他焦急万分。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第一课时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第一课时
再见了,亲人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为 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和 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谱写了一支中朝两 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1958年10月26日,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 愿军战士踏上回国的路程。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 一声声深情的呼唤—— • 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 情的呼唤—— •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 那依依惜别的场景中——
1.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里, “亲人”具体指谁?
快速读课文,读通课文。
阿妈妮 噩耗
战役 大嫂 暂时
硝烟 捣米谣
情谊
挎着篮子
跺脚
侦察员 同归于尽 雪中送炭
金达莱花 深情厚谊
• 快速浏览课文,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 军战士做了什么?用简短的话概括。
大娘
熬夜洗补衣服 阵地送打糕
做棉衣 包扎伤口 寒冬盖被子
熬粥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 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 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 啊! 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留下眼泪。在您的帮助 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
女生:不,永远不会。
齐读:不,永远不会。
女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 爱的土地! 男生: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 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再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 刻。 齐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 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教案
啸秋小学林曼曼【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3.以读作为突破口,通过想象,以读悟情,有感情朗读。

4.拓展,学习写法,表达感情。

5.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拓展学习写法,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触摸历史, 走近文本(导入)
(教师动情讲述)同学们,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谱写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

1958年10月26日,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踏上回国的路程。

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
的呼唤-----(学生再读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再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初读)
1 预习汇报寻找主要人物
同学们,“亲人”一般指哪些人?(有血缘关系的家属)
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里,“亲人”具体指谁?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 快速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词
阿妈妮战役硝烟情谊噩耗大嫂捣米谣
挎着篮子侦察员
跺脚暂时
金达莱花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雪中送炭
3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知道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称为亲人,那么,中朝两国人民有没有血缘关系?(生:没有)
既然如此,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称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亲人?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他们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用简短的话概括。

4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娘:熬夜补洗衣服阵地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唱《捣米谣》救侦查员妈妈牺牲
大嫂:背着孩子,架着双拐送行阵地挖野菜双腿伤残
三.研读描写大娘的部分
同学们,正因为朝鲜人民这些无私而又伟大的举动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所以志愿军战士们会亲切地称他们为亲人。

让我们再次读第一自然段,用[ ]划出深深打动你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写批注。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结合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2 、读悟结合,体会感动
大娘
(1).生读“大娘送打糕”部分谈感受: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师: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师:仅仅是劳累?
生:受到惊吓害怕。

师:惊吓害怕些什么呢?
生1:害怕炮弹打中自己,不能给战士们送打糕。

生2:害怕战士们受到伤害,打败战,担心战士们的安危。

师:多么了不起的大娘,如果你是志愿军战士,你会怎么想?
生:感动,感激不尽。

师: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
师:在送打糕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令你感动地?(引导学生说出“带着”、“顶着”、“冒着”,过程艰辛,凶险万分,体悟大娘的伟大)带着感情朗读。

(2).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师:同学们,理解”唯一”吗?
师:“唯一”说明了什么?
师:“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就意味着什么?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要独自承受
感觉生活没有了快乐……
师:但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让学生读这段话,抓住“背起”“丢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爱 )。

(3)生讨论洗补衣服句子
师:大娘洗补衣服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生1:眼睛昏花了,还要继续洗衣服,补衣服。

生2:疲惫了,还要振作精神。

(4)拓展想象
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出示句子“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师:让我们放飞思绪,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生:大娘给战士们做棉衣。

前线的伤员太多,大娘就帮护士给战士包扎伤口。

寒冷的冬天,她给战士们把被子盖好。

给战士们熬粥喝。

(师板书)
师: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士感受到了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同学们,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由读展示读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八年来”“多少”“多少”感受大娘的含辛茹苦,默默奉献。

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
师: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师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5)升华感情
师:是的,她为我们付出的真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出示句子: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志愿军深深的感念。


比较句子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这是一个?(生答:反问句)请把它改成陈述句。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生:课文中的句子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深厚。

师小结:我们发现,反问句表达感情的效果比陈述句更好,以后我们也可以把反问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

师:而今,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日子,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也赶来相送了!此时,我们的战士深情地对大娘说——
(出示句子: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再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男女声合作读,齐读)
四.小练笔,拓展提升
1.同学们,我们刚刚讨论过,八年来,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还做过这许多的事(指板书),我们来模仿课文写一写。

出示送打糕部分的句子
生写小练笔,教师巡视
展台展示
师生点评。

五.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