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药动学
合集下载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药理效应是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 的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通常药理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 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增强称为兴奋;功能减弱称为抑制。 药物作用的方式,根据药物作用部位分为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指在用药部分发生作用,几无药物 吸收。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药物的治疗作用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 使机体恢复正常。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科名称
01 药物的基本作用
目录
02 药物的量效关系
03 药物的构效关系
04 药物的作用机制
05 受体学说
06 时间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的学科。药物在 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机体的反应(Untoward Reaction or AdverseReactiபைடு நூலகம்n),包括副作用(Side Effect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等。
受体学说
一,概念和特性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 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整合,触发后续的药理效应或生理反应。一个真正的 受体具有以下特征:1,饱和性;2,特异性;3,可逆性;4,高灵敏度;5,多样性。 二,受体的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可分为四类: 1,离子通道受体(配体门控通道受体),这一家族是直接连接有离子通道的膜受体,存在快反应细胞膜上, 由数个亚基组成,起着快速的神经传导作用。 2,G蛋白偶联受体,这一家族是通过G蛋白连接细胞内效应系统的膜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这一家族是结合细胞内蛋白激酶,一般为酪氨酸激酶的膜受体。 4,调节基因表达的膜受体。
03药动学

定义:是衡量药物活性成分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的指标,即血管外给药后能
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是保证用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意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分类: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生物等效性评价
三、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定义: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分布,体内药
物分布平衡时,药物分布所需要的空间。
---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 的过程,它与生物转化统称为药物消 除(elimination)。
排
(一)肾脏排泄 (二)胆汁排泄
泄 途 径
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可由
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 种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三)乳汁排泄 哺乳期慎用药物 (四)其他途径排泄
H+ + A[H+] [A-]
pKa=pH-log
pKa-pH=log
即
[离子型] [非离子型]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 离时溶液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物 自身的pH值。药物离子化程度受pKa值及 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 pH值较高(碱化),酸性药物解离多,碱 性药物解离少。pH值较低(酸化),酸性 药物解离少,碱性药物解离多
药 物 的 转 运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uibution
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的指标,即血管外给药后能
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是保证用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意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分类: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生物等效性评价
三、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定义: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分布,体内药
物分布平衡时,药物分布所需要的空间。
---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 的过程,它与生物转化统称为药物消 除(elimination)。
排
(一)肾脏排泄 (二)胆汁排泄
泄 途 径
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可由
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 种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三)乳汁排泄 哺乳期慎用药物 (四)其他途径排泄
H+ + A[H+] [A-]
pKa=pH-log
pKa-pH=log
即
[离子型] [非离子型]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 离时溶液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物 自身的pH值。药物离子化程度受pKa值及 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 pH值较高(碱化),酸性药物解离多,碱 性药物解离少。pH值较低(酸化),酸性 药物解离少,碱性药物解离多
药 物 的 转 运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uibution
【药理学】03章 药动学

CYP)酶系,又称肝药酶 (hepatic drug
enzymes)。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CYP1A2,
CYP2A6, CYP2C9, CYP2C19, CYP2D6,
CYP2E1, CYP3A4.
家
酶
族
亚
个
家
体
族
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23
药物转化的两种依赖形式
问题:药物代谢过程中两个时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边取对数: pka-pH = lg—[B—H—+]— [B]
则解离度——[BH—+—] = 10 pka -pH [B]
弱碱性药物在pH值低的环境下解离型增加
9
当药物解离50%的时候,
弱酸性药物:
10pH -pka = 1 = 100
pH=pKa
弱碱性药物: 10 pka -pH = 1 = 100
*弱酸性药: HA Ka [H+][A-]
Ka= [HA]
H++A -
两边取对数: pH-pka = lg [A-] [HA]
则解离度 = [A-] = 10pH -pka [HA]
弱酸性药物在pH值增高时解离度 、离子障7 、吸收
Ka
*弱碱性药:BH+
B+H+
[H+][B] Ka =
[BH+]
一、浓-时曲线
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MTC Cma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药浓度(mg/L)
吸 收 分 布 相
潜伏期
Tm ax
持续期
MEC 代谢排泄相
残留期
AUC
时间
速率类型
药物动力学(PK)与药效动力学

PD研究
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解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确定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源自新药临床试验中的PK/PD研究
VS
提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数据,以及给药方案和剂量选择依据。
PD数据
提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包括临床试验结果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以支持新药的上市申请。
PK数据
新药上市申请中的PK/PD数据
药物吸收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程度,确定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
药物分布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预测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和作用。
药物代谢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代谢产物的性质和作用。
药物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途径和速率,评估药物的消除和半衰期。
新药临床前PK/PD研究
PK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生物信息学
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方法,实现药物在体内实时动态监测,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实时监测技术
利用体外实验模型模拟体内环境,提高PK/PD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相结合
PK/PD研究技术的发展
个体差异大,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需要更精确的预测和调整用药方案。
02
CHAPTER
药效动力学(PD)概述
药效动力学(PD)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预期效果的科学,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和作用机制。
定义
通过药效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如何与靶点结合并产生作用,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
定义与目标
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通过与体内的靶点(如受体、酶或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产生药理效应。
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解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确定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源自新药临床试验中的PK/PD研究
VS
提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数据,以及给药方案和剂量选择依据。
PD数据
提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包括临床试验结果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以支持新药的上市申请。
PK数据
新药上市申请中的PK/PD数据
药物吸收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程度,确定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
药物分布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预测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和作用。
药物代谢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代谢产物的性质和作用。
药物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途径和速率,评估药物的消除和半衰期。
新药临床前PK/PD研究
PK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生物信息学
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方法,实现药物在体内实时动态监测,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实时监测技术
利用体外实验模型模拟体内环境,提高PK/PD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相结合
PK/PD研究技术的发展
个体差异大,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需要更精确的预测和调整用药方案。
02
CHAPTER
药效动力学(PD)概述
药效动力学(PD)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预期效果的科学,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和作用机制。
定义
通过药效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如何与靶点结合并产生作用,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
定义与目标
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通过与体内的靶点(如受体、酶或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产生药理效应。
03 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于治疗作用出现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
§2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一、概念 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成 比例,以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为横坐 标作图,得量-效曲线。 量反应: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 压的升降等。 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 性表示,如生存与死亡等。是测定药物在某 一剂量下某种效应发生频数的指标,必须用 多个动物或实验标本进行实验。
1.兴奋
2.抑制
三、药物作用的特性 特异性(specificity)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 产生药理效应的,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 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其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构。 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并非对所有组织发生 等同作用,多数药物只对某些组织产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小或无作用。原因 ①药 物与组织亲和力不同 ② 组织生化差异③ 细胞 结构差异。特异性与选择性不一定平行,如阿 托品特异性阻断M-R,但选择性不高,对心血 管、平滑肌、眼及腺体等都有影响。 二重性: ⑴ 治病 ⑵ 不良反应(致病)
E(%) 100
E(%) 100
B 50
10B
50
0 Lg[D]
0
Lg[D]
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pA2: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使激动药浓度 增加一倍而效应与浓度未增加时一样,此时 所用的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
pA2 值越大,表示药物的特异性拮抗越强, 可区分特异和非特异性拮抗药,一般特异性 拮抗药的pA2在6以上; 比较不同组织受点的性质,如将去甲肾上腺 素和酚妥拉明用在不同组织上,若得出的pA2 值相近,表示这些组织的受点性质相同; 判断一组激动药是否作用在同一受点。
[D] [DR] E ———= —— =——— Emax [RT] K +[D]
§2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一、概念 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成 比例,以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为横坐 标作图,得量-效曲线。 量反应: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 压的升降等。 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 性表示,如生存与死亡等。是测定药物在某 一剂量下某种效应发生频数的指标,必须用 多个动物或实验标本进行实验。
1.兴奋
2.抑制
三、药物作用的特性 特异性(specificity)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 产生药理效应的,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 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其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构。 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并非对所有组织发生 等同作用,多数药物只对某些组织产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小或无作用。原因 ①药 物与组织亲和力不同 ② 组织生化差异③ 细胞 结构差异。特异性与选择性不一定平行,如阿 托品特异性阻断M-R,但选择性不高,对心血 管、平滑肌、眼及腺体等都有影响。 二重性: ⑴ 治病 ⑵ 不良反应(致病)
E(%) 100
E(%) 100
B 50
10B
50
0 Lg[D]
0
Lg[D]
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pA2: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使激动药浓度 增加一倍而效应与浓度未增加时一样,此时 所用的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
pA2 值越大,表示药物的特异性拮抗越强, 可区分特异和非特异性拮抗药,一般特异性 拮抗药的pA2在6以上; 比较不同组织受点的性质,如将去甲肾上腺 素和酚妥拉明用在不同组织上,若得出的pA2 值相近,表示这些组织的受点性质相同; 判断一组激动药是否作用在同一受点。
[D] [DR] E ———= —— =——— Emax [RT] K +[D]
药理学02药动学

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观察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药动学和药 效学表现。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评估药物在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监测其药 动学参数。
数学建模
建立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表 现,以及优化给药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联合用药
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排泄速 度。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尿液检测
通过检测尿液中药物的浓度,了解药物排泄的情况。
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动物实验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药物的排泄机制和过程。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器官或组织进行研究,了解药物排泄的机制。
06
人体试验
通过在人体上进行药物吸 收试验,研究药物的吸收 特性,如药代动力学研究。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或细胞进行 药物吸收研究,如细胞培 养、组织切片等实验方法。
03
药物分布
药物分布的机制
被动扩散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被动转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与 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如Na+依赖性转运、 Ca2+依赖性转运等。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逆 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
3
胞饮
大分子和脂溶性药物通过细胞膜的特殊转运方式, 即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将药物包裹在内,从而 完成药物的转运。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分子大小等都会影响其吸收速率 和程度。
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

应用:UC常用 于药物的剂量调 整、药物相互作 用研究以及新药 开发过程中的药 代动力学评价。
04
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吸收阶段的预测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 评估药物在特定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预测药物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吸收程度 指导药物制剂的改进和优化
药物分布阶段的预测
预测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 分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发新型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满 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药 物代谢动力学领域的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参数计算方法: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非房室模型和房室 模型等需要据具体研究情况和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类
吸收参数:描述 药物从给药部位 进入血液循环的 速度和程度
分布参数:描述 药物在体内的分 布情况包括组织 分布和细胞内分 布
代谢参数:描述 药物在体内代谢 的情况包括代谢 速率和代谢产物 的性质
表观分布容积(Vd)
定义:指药物 在体内分布达 到平衡后按测 得的浓度计算 药物应占有的
体液容积
计算方法: Vd=给药量/血
药浓度
意义:反映药 物在体内分布 的 广 泛 程 度 Vd 越大药物在体
内分布越广
影响因素:药 物的脂溶性、 组织亲和力、 血浆蛋白结合
率等
清除率(Cl)
定义:清除率是指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 清除的药物量与血 浆药物浓度之间的 比值
利用药代动力学 参数制定个性化 的给药方案
通过药代动力学 研究优化给药方 案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生理 和病理情况调整 给药方案以确保 药物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即:F = A/D ×100% A: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D:用药总量。
绝对生物利用度:同一制剂,不同给药途径的AUC
(五)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外 表面几乎全部为星形胶质细胞所包围。许多 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穿透,脂溶性 高或分子量小的药物可透过。
Blood-brain barrier limits drug access to brain
(五)体内屏障:
2. 胎盘屏障
2.易化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具有饱和性 具有竞争性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RESERVOIRS
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药酶诱导药: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 药物(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 等)。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下降,并 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药的剂量。
药酶抑制药: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 药物(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 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 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剂量。
简单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
与非解离型,后者脂溶性高。
现以弱酸性药物为例说明(H-H方程)
HA
H+ + A-
Ka = [H+][A-]
[HA]
- lgKa= -lg [H+][A-] [HA]
D:用药总量。
绝对生物利用度:同一制剂,不同给药途径的AUC
(五)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外 表面几乎全部为星形胶质细胞所包围。许多 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穿透,脂溶性 高或分子量小的药物可透过。
Blood-brain barrier limits drug access to brain
(五)体内屏障:
2. 胎盘屏障
2.易化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具有饱和性 具有竞争性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RESERVOIRS
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药酶诱导药: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 药物(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 等)。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下降,并 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药的剂量。
药酶抑制药: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 药物(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 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 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剂量。
简单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
与非解离型,后者脂溶性高。
现以弱酸性药物为例说明(H-H方程)
HA
H+ + A-
Ka = [H+][A-]
[HA]
- lgKa= -lg [H+][A-] [H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0
2:00
2.4 药物排泄的时辰差异
• 排泄主要是肾排泄; • 肾清除率夜间高、白天低; • 尿液pH白天高、夜晚低;
如:吲哚美辛 清晨服药 血药浓度 高于 晚上服用
碱性药物:夜间排泄快
酸性药物:白天排泄快
小结
名词解释:半衰期、药动学,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 简述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临床用药的 意义; 简述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各组织 器官
血液循环
代谢
体外
肝脏
排泄
肾脏
吸
收
概念:药品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 过程。 首关消除(首过效应):由胃肠吸收的药 物,进入门静脉后都要经过肝才能进入 体循环。因此,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 通过肝时即发生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分布
• 概念:药品从血液到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 影响因素: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 饱和性,可逆性,稳定性(不受 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分析药物药动学的特点: 吸收时间,分布情况,代谢(消除速度), 排泄的主要途径。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膜孔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高浓度
低浓度
需能量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
夜型节律 谷值处于 04:00 峰值处于 16:00后
2 时辰药动学
1
2
3
4
药物 吸收 的 时辰 差异
药物 分布 的 时辰 差异
药物 代谢 的 时辰 差异
药物 排泄 的 时辰 差异
2.1药物吸收的时辰差异
主要 因素
胃酸 PH大小
食物 胃蠕动 胃排空血 流量
2.1药 物吸收的时辰差异
• 胃酸分泌情况
药理学基础知识2
--P27
医药商品学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 名词解释:药效学,不良反应,副作 用; 2. 治疗指数指?有什么意义? 3. 简述受体的特性? 4. 简述受体激动剂?
案例1
• 你作为医药公司产品代表,本市某医院 正在使用你公司的产品,碰到一个药品 起效时间和用药量控制问题来咨询你, 你怎么处理?
食物
药物受纤维吸附,不利药物吸 收;如:氨苄西林
2.1 药物吸收的时辰差异
•如:哌替啶在6-10时肌肉注射较18-23 时吸收率高3.5倍。
2.2 药物分布的时辰差异
• 血浆蛋白水平具有昼夜节律性: 白天少,晚上多
峰 谷
正常成人:4时 老年人:4时
正常成人:16时 老年人:8时
2.2 药物分布的时辰差异
代谢
• 药品在肝脏进过生物作用转化为新的物 质的过程。 • 代谢过程:结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肝药酶抑制剂:能减少药酶的合成或降 低药酶活性的药物。如氯霉素 • 肝药酶诱导剂:能增加药酶的合成或增 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如苯妥英钠
排
泄
粪便 乳汁
尿样 肾排泄-- 胆汁排泄 ----- 乳汁排泄 ---------
• 以你认为在实际用药中,药物的体内过 程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时间,食物等等,如酒,烟
时辰药理学
• 较为前沿的内容与大家交流
合理用药时间
1 生物节律
月节律 周节律 昼夜节律 潮汐节律
25—35d
7d
24±4h
12.4h
1 生物节律
人体体 温节律
晨型节律 谷值处于 00:00 峰值处于 09:00
其他:皮肤排泄等
肾排泄
• 原尿:180L/24h; • 终尿:1500—2000ml;
胆汁排泄
• 药物及药物代谢产物随胆汁
肝
肝 肠 循 环 肝门静脉 回到肝脏 大肠直至 排除体外
药物,药物代谢产物
胆囊
胆总管
十二 指肠
小肠
相关参数
• 血浆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下 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课堂讨论
• 血浆蛋白水平与具有高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影响较大。 活动期血药浓度 高,休息期血药 如:吲哚美辛 浓度低 顺铂 地塞米松
隔天早上服用1次,药 效 ,作用时间
2.3 药物代谢的时辰差异
决定 因素
肝药酶 的活性
肝脏的 血流量
注:8时最 大
2.3 药物代谢的时辰差异
• 肝药酶活性
峰 谷
酒精 比较典型 “莫饮卯时酒, 昏昏醉到酉”
PH
1.84
0
6
10 12
16
20
22
h
2.1 药物吸收的时辰差异
早晨8-9 时
pH高
弱碱性药物难解离,脂溶性 碱 脂溶性药物:如吲哚美辛 有利
如:氨茶
胃 酸
pH低
需解离吸收药物:如铁剂 有利
22时左 右
2.1 药物吸收的时辰差异
脂溶性的药物和高脂食物同服 如:灰黄霉素
食物
进 食
胃血流增大,肝血流减少 血流量 药物利用率增加:如美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