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的方案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由《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确定,自2024年中考起适用。
该标准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说,评分标准共涉及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5个项目。
男生1000米完成时间在4分05秒之内,女生800米完成时间在3分55秒之内即可达到该项目满分。
此外,新增的17个项目同样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制定,难度不高于原有项目。
体操项目包括双杠和技巧组合动作,并按照男女进行划分。
其中,双杠组合Ⅰ(男)的得分动作包括杠端跳上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分腿坐、弹杠举腿进杠、支撑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坐和弹杠进杠前摆下5个,每个动作分值1分,若学生按规定顺序做完整套动作,动作无遗漏和错误,可获得5分。
总的来说,新的评分标准旨在科学调整原有项目标准,并在扩大项目选择数量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空间,以提高其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评分标准和细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年份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北京市教委或相关考试机构发布的官方文件。
《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过程性评价考核办法》

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过程性评价考核办法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 号)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教办〔2018〕16 号)精神,按照《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过程性评价考核办法》,具体内容如下:一、意义目的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过程性评价旨在通过考核引导和督促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大课间及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成绩达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规定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考核对象从 2018 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按照本方案执行。
其他年级学生继续按《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吉市教发〔2017〕81 号)执行。
三、考核内容和计分方法吉林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体育考试)按照七年级、八年级过程性评价考核各 10 分,满分 20 分,计入中考总分。
每学年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考核由三部分组成:(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测试成绩,满分 2 分,八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上学期的测试成绩分别计入七年级、八年级学年成绩,七年级上学期的测试成绩仅上报国家数据库。
(二)运动参与考核,重点考核学生体育课出勤情况,满分4 分;(三)运动技能考核,重点考核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满分 4 分。
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考核在七年级至八年级进行,共 4 个学期,九年级不进行过程性考核。
分值分配如下:表 1: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考核分值表学校要如实保留学生每学期的考核成绩,最后一学期的考核成绩确定后,4 个学期考核成绩累加,即为学生过程性评价考核最终成绩,满分为 20 分,不能对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取舍。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
本文将就该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总体目标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素养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意识。
三、考核内容1. 体育考核体育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体育集体项目、体育个人项目和体育课堂表现三个方面。
具体项目包括跳远、仰卧起坐、篮球运球等。
考核方式将采取定期测试和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式,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
2. 健康考核健康考核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针对生理健康,学生将参加体检,并在体检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对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考核,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社交能力。
四、考核权重分配考核权重的分配将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体育考核占总分的30%,健康考核占总分的20%。
体育和健康考核的比例会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五、考核结果使用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结果将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不仅体现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的评价,还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其他各项素质的表现。
六、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考核评价的有效实施,北京市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身体素质。
2. 增加体育课时和健康教育课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和准确性。
4. 鼓励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
七、结论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潜江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核办法

潜江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核办法(试行)为了完善体育课程结构,增进学生健康体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评价目的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考核方法考核包括学习过程积累、基础知识、体能与技能三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基础知识(20分)+体能与技能(40分)。
1.学习过程积累(40分)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课外活动表现;等三项内容。
(1)出勤情况(10分)- 1 -建立一本体育与健康考勤簿,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
(2)课堂活动表现(20分)学习态度5分: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
合作精神5分: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5分: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回答问题5分: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每次得1分。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记录量化打分;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3)课外活动(10分)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4分;参加体育课外小组3分;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3分。
这部分内容由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负责记录,每缺席一次扣0.5分。
以上三项是对学习过程积累部分内容及赋分的阐述,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学年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育委员和小组长- 2 -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如何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也就是“成绩考核”成为每个体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方向在以往体育课考核中,由于受学科主义和竞技运动比赛的影响,比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考核,全国范围内统一运动项目的评分标准,如:《国家体育达标标准》等,由体育教师对学生每一个考核项目进行定量评定,地方也以此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这势必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将评价为目的,考什么,就教什么,违背了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规律。
出现了因先天条件优越,很容易得分;因先天条件不足(如体弱、身矮、体胖等),尽管学习很努力,还是得低分,甚至不及格,从而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并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状况,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与体育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主体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校《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1、科学制定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及标准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体育中考也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体育中考分不再只是一次考核的成绩,而是由两部分成绩构成,即过程管理成绩和目标测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
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方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评价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成果,我们制定了以下评价方案。
首先,我们将通过体育课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上,学生的基本技能表现、运动耐力、灵敏度等方面将成为评价的重点。
通过课堂表现和比赛成绩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其次,我们将通过健康知识考核评价学生的健康水平。
学生将参加健康知识测试,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我们还将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指导和激励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将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方法、激励方式等方面的表现,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总之,通过以上评价方案,我们将全面评估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评价方案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管理。
第 1 页共 1 页。
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一、背景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综合素质评价也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评价内容1. 体育技能评价: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比赛技能的评价,如跑步、跳远、篮球运球等。
2. 体育能力评价: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体育能力的评价,通过各项体育测试来进行客观评价。
3. 体育意识评价:包括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等方面的评价。
4. 体育知识评价:包括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规则、战术、训练知识等。
5. 体育情感评价: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如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挑战精神等。
三、评价方式1. 体育测试:通过各项体育测试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能力,如1000米长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2. 体育比赛: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来评价学生的比赛技能和比赛心理素质。
3. 体育表现:通过学生在日常体育课上的表现来评价其体育意识、体育知识和体育情感。
四、评价标准1.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评价标准要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了解和掌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素质。
3. 评价标准要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评价结果运用1.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素质水平,激励他们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
2. 评价结果也要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体育特点和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3. 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参考依据,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六、实施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体育综合素质评价能力,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校体育评价实施方案模板

学校体育评价实施方案模板一、评价目的学校体育评价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内容1. 体育课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2. 体能测试评价:通过进行各项体能测试来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跑步、跳远、仰卧起坐等。
3. 健康问卷调查:通过学生本人或家长填写健康问卷,了解学生的日常饮食、作息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
三、评价方式1. 体育课表现评价:由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体育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 体能测试评价:采用标准化的体能测试项目和方法,由专业体育教师负责进行测试评价。
3. 健康问卷调查:由班主任老师或体育教师负责发放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形成学生健康档案。
四、评价对象所有学生均参与体育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评价周期体育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定期评价两个阶段,日常评价随着体育教学进程进行,定期评价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或每学年末进行。
六、评价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依据,学校将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体育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并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评价结果反馈学校将对学生的体育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学生体育成绩单,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反馈。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将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训练计划,进行重点帮扶。
八、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将建立健全的体育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于在体育课上表现突出、体能素质优秀的学生将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并纳入到学校相关奖学金评选范围,进一步推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校也将加强对低分学生的关爱和帮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对其身心发展的关怀和支持。
九、评价管理与监督学校将建立体育评价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流程,统一组织评价活动,并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与督促,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康健课考核评价的方案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严重手段,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有起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它显然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因此改进现行体育课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导,以“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构建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二、评价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
三、评价内容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运动参与㈡运动技能㈢心理素质㈣身体素㈤社会适应
四、评价要求
1、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不同学段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
在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养。
坚决禁止纯正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错误作法。
3、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更要注重学生的进步性,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充分发展。
4、注重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一般性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够,并提出建议。
要注意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予以引导。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应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中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用的指导。
有用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6、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突出评价指标多元化。
倡导“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
7、要建立以学生自评为主,同学、教师、家长、领导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尊崇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8、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时,要注意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评价实施
1、学生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
领导和指导学生评价工作。
同时,还要以年级或班级成立学生评价机构,详尽负责学生评价的实施工作。
成员主要由教师、班干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
2、学校根据本指导意见详尽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3、设计评价工具与方法
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多元的、综合的。
因此,相对应的评价工具与方法也必须多样化。
质性评价方法有: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定量评价可设计评价量表进行赋值得分、评等或采用考试等手段进行。
六、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采用合格与不合格方法进行,以平时的考核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家长评、小组评等。
2、学校、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够进行客观描述,形成一个分析报告,并用明确、精炼、可测的目标术语表达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七、评价标准
(1)考勤情况,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评为不合格;
(2)参加锻炼情况较积极以上为合格,经常不参加为不合格,有时不参加但参加时表现积极可评为合格;
(3)练习效果较好以上评为合格;
(4)懂得某项球类技术、技能、比赛规则、简单载判法,并且能单独参与该项的锻炼与竞赛,评为合格;
(5)每年的体育基础知识测试以60分为合格;
(6)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评价以原来体育课的评分标准进行;
(7)学生自评采用书面形式,结合自已平时上课情况,学习表现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对自已进行客观的评价,并确定评价等级;
(8)教师的评价要建立在对所教班级学生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进行。
最佳以评语的形式在学生的自评基础上写出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并确定级别等;
(9)最后综合上面八项,六项合格以下为不合格,六项合格为不合格,七项合格为优良,八项合格为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