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5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出示课件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齐读这句话)(板书)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方面描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的。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写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共3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共31张PPT)

四、例题讲解
一、给画“ ”的字注音。
瀑布( pù )
苞蕾( lěi )
裂缝( fèng )
甘蔗( zhe )
袖筒( xiù tǒng )
蹦跳( bèng )
铁锅( guō )
情况( kuàng )
嘴唇( chún )
绿蔓( màn )
二、看拼音,写词语。
bāo lěi pù bù wēi lì shōu gē
三、课文讲解
1.在《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如何理解“不热不长、 不热不大”这句话?
这句俗语是说,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温度的 增加,世间万物都在生长。天气越热,农作物生 长的越快,生长的更加旺盛。
2.找出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 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3.试着概括课文《盼》的主要内容。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 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 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 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 “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 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难读的字 缩(suō) 甩(shuǎi) 蹦(bènɡ) (2)难写的字 秧:左窄右宽,右部“央”的一横两边都要出头。 割:左宽右窄,左部“害”的中间部分是一个“丰”。 疯:部首是“疒”,里面是个“风”。 嘻:左窄右宽,右部是“十+豆+口=喜”。 (3)多音字 蔓 缝斗嚷
4.理解《小站》一文中,“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 温暖的春意。"这句话的含义。
“温暖的春意”原指大地回春的景象,课文中指春天般的温 暖。旅客在地处山坳的小站看到精心设计的喷泉、盛开的杏花, 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心里热 乎乎的,所以说喷泉、杏花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喷泉, 这杏花,让旅客们感受到了温暖的春意,同时,小站工作人员 精心的设计、周到的服务,也让旅客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部编(统编)版 六年级上语文 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统编)版 六年级上语文  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
15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 题。【出示课件 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 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
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
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
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
看作者选取了哪些
心来写的,具体写到了哪些动植物。 2 事 例 来 体 现 中 心 意
思。
本课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
1. 先 整
16.盼
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夏天里的成长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夏天里的成长 优质版教案

课题16夏天里的成长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大自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言运用: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思维能力:朗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审美创造:学会围绕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

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

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夏天里的成长》标题中“成长”的本义是生命向成熟阶段发展,“长”也是心灵的成长,是夏天这个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赋予成长的特殊含义。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从不同方面表达文章中心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关注中心句:1.“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

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在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2.中心句的特点(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3.寻找中心句的方法(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语】本文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全单元教案的教学方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2)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型;(3)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2)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表达,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3)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守学习和考试规范;(2)倡导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五单元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如课本、拓展阅读书籍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与讲解。

2.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课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重点知识点:(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等方式,教授课文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4. 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2)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悟与心得。

5. 综合运用:(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知识点;(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对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解题与互相学习。

6. 写作任务:(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2)借助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鼓励学生们相互检查、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作品。

7.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点评;(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与解答。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词句、知识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爱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要点和重点。

2.能够在阅读理解中做到仔细审题、选答案。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与感情色彩。

2.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写出富有表现力、通顺连贯的文章。

四、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集体复习第五单元所学的文章、词汇、知识点等。

2.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本节课教学。

步骤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讲解1.讲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组长向全组报告。

2.要求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听取其他组员的建议和想法。

步骤四:阅读理解1.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对于答案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步骤五:写作训练1.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2.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写出关于本单元课文的一篇短文或读后感。

步骤六:总结1.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本单元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写出一篇关于本单元课文的短文或读后感。

2.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词汇、知识点,做好笔记和口头讲解准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本单元的文章、词汇、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脉络,理解*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教学难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2、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教学准备1、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大意和写作背景2、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2、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并归纳*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3、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让学生回答思考题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1)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2)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夏天里的成长》课文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迅速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课内问题: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答:“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答:作者通过描写夏天植物、动物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最后水到渠成,说明人也一样,要在自己的“夏季”尽量地用力地长。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答:在这里,“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长”不仅仅指身体、年龄等的生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生字组词: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藓:苔藓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多音字:蔓:wàn瓜蔓 màn蔓生尽:jǐn尽管 jìn尽头形近字:蕾(花蕾)雷(雷电)蔗(甘蔗)遮(遮掩)谚(谚语)颜(颜色)词语解释: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苔藓: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

分为苔和藓两类,有很多种,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丰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

本文把山当作人来写。

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如“风后暖,雪后寒”“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尽量: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反义词:迅速——迟缓飞快——缓慢增加——减少软绵绵——硬邦邦近义词:迅速——快速飞快——飞速丰满——丰盈增加——增添《盼》课文知识点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写妈妈送“我”一件雨衣,然后“我”开始盼望下雨穿雨衣,最终在雨天穿上雨衣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9、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日积月累】
1.含“草”字的成语:草木皆兵、寸草不生、草长莺飞、风吹草动、芳草如茵
2.形容草原大的成语:一碧千里、无边无际、一望无际、一望无垠、广袤无垠
3.形容草原绿的成语:翠色欲流、青翠欲滴、一碧千里、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4.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张灯结彩、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欢声雷动、人流如潮、热火朝天
【日积月累】
1. 有关柳树的成语:桃红柳绿、柳暗花明、残花败柳、柳骨颜筋、柳暖花春、云轻柳弱
2.写柳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简介: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白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课后习题三:
(1)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广袤无垠.目力所及.不可思议.名贯古今.风情万种.婀娜多姿.翠色欲流.销声匿迹.颠沛流离.
重点语句:
蒙汉情深和人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二.课文知识梳理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文中心: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6、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7、背诵1-4自然段。
【日积月累】
1. 表示生活不安定的成语:颠沛流离、漂泊不定、四海为家、流离失所、浪迹天涯
2. 含“鹿”字的成语:指鹿为马、鹿死谁手、中原逐鹿、鹿死不择荫
(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7、理解“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单县启智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年 级

主备人
郭建国
参与人员
六级部全体语文教师
备课内容
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课 题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复习目标
1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境。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3. 保护稀有动物的公益用语: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今天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保护稀有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练习5
《练习》背诵Leabharlann 速歌及《秋》。拓展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用字上有与《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后反思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有关柳的俗语、谚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柳絮落地,棉花出世。
16、草原
课文中心: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5.形容朋友间深情厚谊的成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情深似海、手足情深、生死之交、情深意重、荣辱与共、亲密无间、同甘共苦、肝胆相照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凭借文本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复习重点
1.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境。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凭借文本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复习难点
1 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感。
教学过程
内容梳理
二次备课
单元内容:
15《青海高原一株柳》16《草原》17《麋鹿》
知识点:
一.生字词:
铁铸.虐杀.坚韧.渲染.玻璃.苦涩.跋涉.咀嚼.别墅.沼泽.繁殖.充沛.摧毁.卓越.
成语:
作者简介: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夕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