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7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期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大变革的时期
学习内容: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设计 (收获)
二、小组学习
1、什么引发了
2、社会性质发三、展示反馈:( )1、秦国A 、使用牛耕和( )2、商鞅A 、允许土地私其余基本完好。
学习目标: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自主学习:(15分钟)看谁的收获多,你最棒! 自学指导(认真品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结构)。
速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功能(作用):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 年;________任用________开始变法。
的代江。
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时代》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大变革时代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课前预习】1、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2、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是什么?【课前小练】1.战国时期,经过改革和变法,_________制度逐步建立起来,_________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2.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是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3.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重难解析】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
各国变法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
只有通过每一个具体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
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当堂评价】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3、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B.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C.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D.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据图,回答问题:(1)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大变革的时代
第 2 单元(章)第4节第 1 课时检查人:
自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战国的战争情况。
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掌握战国七雄发展状况。
难点:了解春秋争霸状况。
复习提问:1、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个?
3、战国七雄指那几个国家?
你知道“城门立信”的故事吗?(找同学说)
阅读课文,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什么时期出现铁农具?
2、我国在什么时期已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4、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他是哪国人?
5、都江堰位于那条河上,它的使用什么地方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6、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
7、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什么时期?
课堂自测
1.我国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 商朝时期
2.属于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青铜农具的出现
B.农业化肥的使用
C.铁制农具的出现
D.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3.战国时期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4.商鞅开始变法是
A.公元前26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475 年
D.公元前356 年
知识拓展:你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的变革事例吗?课堂同学讨论交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入:同学们,我们广益中学有个开心农场,这是孩子们的种菜摘瓜的照片,你觉得他们会用什么工具呢?现在用什么耕地犁田呢?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的牛耕和铁农具,其实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春秋战国,这一大变革的时代!胡老师手上有4张卡片,请每一组派1位代表上台来抽取,抽到后拿下去和本组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根据教材找出卡片上需要填写的答案,时间是2分钟,到合适的时候,老师将请代表们上台,给大家介绍抽到的事物。
胡老师也会根据大家的表现,来给每组加分。
一、铁农具和牛耕(5分钟)1、出现时间:春秋2、推广时间:战国(用这两分钟,进行留白板书,写加粗黑体,然后随着讲解,进行板书补充。
)提问:,为什么不用以下三种,而选择铁农具??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明确了铁农具的优点。
铁农具的优越性:石制、骨制农具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价格昂贵,主要打造成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祭祀用品,供奴隶主们享用,极少投入农业生产。
而铁矿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又很锋利,特别适合用来打造农具。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我国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而欧洲直到14世纪才炼出生铁,比我国晚了1900多年呢!正是因为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技术的发达,所以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了较快推广,最终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继而变成了铁器时代!有了铁农具了,干活是快多了,可人还是很累,如何解放人手呢?家里的鸡、鸭、鹅整天白吃白喝,要是能出来干活就好了。
对,可以让牛来耕地!下面请抽到1-1号卡片和1-2号卡片的上台来解说,大家欢迎!1-1、《大力士pk小男孩》(请你自配动作、表情,讲讲这个故事——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叫(),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
一个小孩牵着(),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1-2、《奇怪的名字》(背面配字: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叫(),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说明预习板块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我国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4、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5、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的美誉。
6、公元前年,商鞅在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国家承认_________,允许自由买卖;奖励_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7、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逐步确立起来,_______ 阶级和________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预习填写探究板块讨论一: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活动一:选生表演本课导言“立木为信”的故事。
讨论二: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活动二:把握角色心理和语言,然后分改革派、守旧派和国君三组,各组派4—5名代表上台,演绎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之后出示问题组,学生抢答,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生产力的两个因素: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自学引导
基础
知识
梳理
我的疑
问
二、课堂探究
活动1:读一读,想一想
材料一:《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材料二: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的20多处地方,都发现有战国时的铁农具或铁器。
材料三:《国语》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把作为祭祀宗庙的牛改用农耕
材料四: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活动2:图说历史
(1)商鞅在谁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变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从变法的内容
三、当堂检测
四、学后反思。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并分析图中历史信息,作出简单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学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应把“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注意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过程中从量到质的变化。
自主学习问题: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以——国的——效果最为显著封建社会初期的主要矛盾是——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归纳小结:1、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2、著名的都江堰3、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 D.秦国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5.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二、材料分析题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3、通过学习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方式与方法】自主互助讨论式教学【自学导航】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我国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著名的都江堰4、()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5、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的美誉。
三、商鞅变法6、公元前()年,商鞅在()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7、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逐步确立起来。
【合作探究】8、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课堂小结】提问:大变革的时代,课本主要讲了那些变革?【课堂检测】选择题1、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修筑都江堰的李冰是A、秦国人B、齐国人C、魏国人D、楚国人3、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4、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古代牛耕进一步推广的情况,应查找哪一时期的历史()A、商B、西周C、春秋 D\、战国5、《史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中的“天府”是指()A、江都平原B、关中地区C、成都平原D、中原平原6、伴随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A、奴隶主阶级B、奴隶阶级C、农民阶级D、地主阶级7、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有很多功能造福于后代,这些功能不包括()A、防洪B、灌溉C、旅游观光D、国防建设二、材料解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苛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苛可以民,不循其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大变革的时代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二、旧知识巩固(3分钟):
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那些?
三、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24分钟)
(一)学习方法和流程
1.独学(8分钟):(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导入框、正文、小字、图6幅,材料1则),提出2-3个不懂得地方,写在导学案上。
(2)再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内容,在书上进行勾画。
2.组内交流检查(6分钟):(1)组长组织交流检查是否勾画正确,并且进行更正。
(2)组长组织讨论组员不懂得地方。
(3)组长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归纳出小组内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写在黑板上。
3.对学(5分钟):小组内两人组合抽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4.师生互查(5分钟):师分类归纳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小组间互查基础知识记忆的情况,由组长轮流抽别组的两个同学各4个问,老师统计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来评小组分。
(二)在书上勾画的基础知识(用填空方式或者提问方式都可以)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时期,广泛使用。
我国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著名的都江堰:时间:时期;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地点:江;特点: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商鞅变法:时间:;人物:商鞅、;
目的:确立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内容: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封建社会的形成:
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阶级和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我不懂得有:
1.
2.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派代表回答。
(8分钟)
1.动脑筋: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2学生在前面的提问中,提的最好的一个问题来讨论。
3.自由答疑,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五、检测反馈(5分钟)
1.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家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奠定了封建经济基础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四川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从历史上看,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六、拓展提升
材料解析题
1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