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20页)

2.合作探究➢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讲授法出示任务:任务二:1.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快速找出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位置。
(时空观念)2.阅读教材说出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地位、生产生活状况。
反馈指导: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回答。
师: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考古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出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能够制作工具。
过渡: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观看微课:北京人,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问题1:说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北京人发现的具体地点;问题2: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出北京人的发现过程。
问题3: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反馈指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形成小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问题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问题2:仅作参考,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展现问题3: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
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就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总结: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史料实证)➢北京人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观看视频:北京人的特征,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问题1:北京人的外貌特征是怎样的?问题2: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怎样的?问题3: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反馈指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形成小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展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单元导学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史前时期的历史,贯穿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早期人类和原始居民在中华大地上的活动,以及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远古传说。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
从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展现了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社会生活的历史场景。
尧、舜、禹的故事,反映出黄河流域部族联盟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状况。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及他们的概况(2)中国原始社会的历程学习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法指导:1、理清历史线索2、列表提炼:本单元知识点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列表整理,帮助记忆。
教学过程复习导航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二、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三、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课堂练习:()1. 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情景是A.山顶洞人正在缝制兽皮衣服B.北京人正把捕获的猎物放在火上烤C.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D.河姆渡人正在种植水稻假如你想穿越时空,()2.学完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后,小明画了一幅某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画,画中有十几个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有的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的在钻木取火烧烤食物,有的脖子上戴着漂亮的装饰品,画中画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遗址。
在遗址中有稻谷、稲秆、稻叶堆积。
这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4.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A.已经会人工取火B.过着群居生活C.种植粟D.会制造陶器()5.黄河和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何,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北京人遗址()6、在原始社会里,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人人平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英才学校杜海霞【预习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预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预习过程】一、整体感知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距今时间年元谋人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年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年山顶洞人发现地点二、局部揣摩(一)阅读教材第2页文图内容,了解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1.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用火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二)观看教材第3页“古猿、北京人及现代人图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1.从图中看出,三种头像有何区别?据此,可看出北京人的像貌有何特征?2.结合教材3-4页一、二段图文内容思考(1)北京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生活在一起?(2)他们为何采取这样的形式?(3)从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一堆堆的灰烬证明北京人会用火,哪你能猜想出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吗?三、阅读教材“山顶洞人”一目,了解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1.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段思考(1)山顶洞人会使用哪些工具,如何取得火?(2)这些工具较之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何进步?2. 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段思考(1)生活在一起的山顶洞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以这种关系结合的群体与北京人的群居相比有何优势?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宁阳英才学校杜海霞【预习目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预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预习过程】一、整体感知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原始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二、局部揣摩(一)阅读教材“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一目,了解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
1.阅读教材第7页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所读内容指出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还是打制石器?(2)请写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用于耕地的生产工具名称,并指出哪一书中曾有相关记载。
(3)请结合第8页小字部分及自由阅读卡归纳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的依据。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生活的概况。
2、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人,生活在距今约年,位于今天的省·县,属于流域。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位于今天的的山洞里,距今约年至年,北京人生活在流域,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生活,形成了早期的社会。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还会保存。
3、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4、山顶洞人遗址位于的洞穴里,距今约年,山顶洞人生活在·流域,他们仍使用石器,但已掌握和。
山顶洞人已会,靠、为生,还会,用缝制衣服。
5、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结合起来的。
在一个氏族内他们使用·工具,共同,共同,没有的差距。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我国最早的人类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第二子目:北京人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二、三。
第三子目:山顶洞人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四3、探究: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
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自主学习】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天》,内容以北京人为例,作文内容包括“我”住在什么地方、这一天打算吃什么、怎么弄吃的、使用什么器具等。
《我的一天》【共同探究】材料:《韩非子》上记载:“上古(远古)之世(世界),民(百姓)多疾病,有圣人作(制作),钻燧取火以化(化解)腥臊,而民说(高兴)之,使王(推举他统治)天下,号(称)之曰燧人氏。
”从这段材料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课堂练习】1、一个旅行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余姚河姆渡镇C.陕西西安半坡村 D.云南省2、下列物品是哪种远古居民制作和使用过的工具()他们制作的骨针他们居住的山洞他们戴的链饰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3、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的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
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4、关于北京人的描述错误的是()A.北京人遗留的人类化石最多 B.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C.北京人过着种植和饲养的生活 D.北京人生活在洞穴里【质疑问难】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自主学习】以《我的一天》为题,设计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一天生活(任选一篇)。
内容包含“我”住什么、吃什么、使用什么器具、今天打算怎么过等等。
《我的一天》【共同探讨】《周易》记载:“上古(远古)穴居(居住在山洞)而野处(位于荒野),后世圣人易(代替)之以宫室(房屋),上栋(房子)下宇(房子),以待(躲避)风雨。
”从材料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这个时期的人类比起北京人有了那些进步?【课堂练习】2、请根据下列图片判断他们是什么人()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人 D.北京人3.请根据下列图片判断他们是什么人()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人 D.北京人4、请在下图相应位置填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质疑问难】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一、二单元(上) 人教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一、二单元(上)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eadce158f5f61fb7366623.png)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上)一.【课程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重点知识】1、公元前3000多年,西亚的和非洲的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我国的和等地区呈现出文明曙光。
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3、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逐渐萌芽。
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万年的人,因发现于而得名。
5、距今万—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
北京人体质特征的变换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他们过着的生活,是人类最早的。
6、距今1.8万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的原始人是,他们已经能够火。
7、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
按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8、半坡聚落距今多年,位于陕西西安,他们居住的的房屋是式的,半坡居民以种植、和,我国是最早种植的国家之一,他们普遍使用石器。
使人们生活的主要用具,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
9、距今7000年的聚落位于的河姆渡村,是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居民普遍使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他们主要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他们的房屋是式的。
10、距今四五千年前,一带的原始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事业,出现了,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
1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流域的首领。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白早,发明,是中华原始和的创始人,因此号称12、发明陶器,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和。
他的妻子发明了技术。
13、距今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
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为首的部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汇总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 远古的传说∙单元综合与测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4)介绍北京人的生产情况。
北京人会制造: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
并说出每种工具的用途。
同时说明: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5)研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上面材料中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假如有一个北京人脱离了群体,他能生活下去吗?(5)通过材料介绍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
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保存火、管理火。
(6)展示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回答问题:以上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简要说明学会用火有什么意义呢?(7)读材料说结论。
从1921年开始至今,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大量骨骼碎块,共代表40多个北京人个体。
周口店遗址经过10年的发掘,仅第1地点就发现石器近10万件,动物化石100种。
结论: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知识拓展:对山顶洞人进行简单了解。
6.巩固提升。
学生讨论进行回答学生读知识材料石器的情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板书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中国境内最早人类——元谋人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元谋3、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二、北京人的发现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3、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人:裴文中三、北京人的特点1、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预习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预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距今时间年
元谋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年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年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2页文图内容,了解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用火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二)观看教材第3页“古猿、北京人及现代人图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从图中看出,三种头像有何区别?据此,可看出北京人的像貌有何特征?
2.结合教材3-4页一、二段图文内容思考
(1)北京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2)他们为何采取这样的形式?
(3)从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一堆堆的灰烬证明北京人会用火,哪你能猜想出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吗?
三、阅读教材“山顶洞人”一目,了解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段思考
(1)山顶洞人会使用哪些工具,如何取得火?
(2)这些工具较之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何进步?
2. 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段思考
(1)生活在一起的山顶洞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以这种关系结合的群体与北京人的群居相比有何优势?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宁阳英才学校杜海霞
【预习目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预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原始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一目,了解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
1.阅读教材第7页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所读内容指出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还是打制石器?(2)请写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用于耕地的生产工具名称,并指出哪一书中曾有相关记载。
(3)请结合第8页小字部分及自由阅读卡归纳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的依据。
2.阅读教材第8页图文第一段及下面小字,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河姆渡人的是(只填序号)
①过着定居生活②已饲养家畜③会挖掘水井④能制作陶器、简单的乐器和玉器
⑤能制作骨哨⑥仍使用打制石器
(2)结合干栏式房屋图,谈谈河姆渡人这样设计房屋的理由。
(二)阅读教材“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一目,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
(1)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按照其对应关系,完成下列连线题。
半坡原始居民使用打制石器
会种植粟
已饲养猪狗
目前发现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最早人类
会纺线、织布
山顶洞人会制作彩陶
(2)从教材中找出证明上述事物在这两类原始居民生活时期已出现的依据?
第三课时华夏之祖
【预习目标】了解炎黄战蚩尤、人文初祖、禅让制等基本事实
【预习重点】黄帝对华夏族的贡献、禅让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主要讲了哪五个人物?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前两目,了解皇帝对华夏族的贡献。
1.阅读教材第12页及孙中山《祭黄帝陵》,完成下列问题。
(1)孙中山《祭黄帝陵》中的轩辕指谁?
(2)从祭文看出该人有哪两大贡献?
(3)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他和谁共同评定了蚩尤部落,其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2.阅读“黄帝——人文初祖”,完成下列表格。
(二)阅读教材第三目,了解禅让制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阅读教材第14页第二段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流域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的三个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谁?
(2)后两个部落首领是通过怎样的办法当上首领的?这种办法叫什么?
2.阅读教材15页正文,写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建立时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