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13《穷人》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13《穷人》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13《穷人》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写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舒适、隔板、勉强、抱怨、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抄写描写环境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她人的美好品质。
4.学习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自读感悟,勾画重点词、句。
3.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
4.续编《穷人》,升华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从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及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并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感受桑娜的“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穷”引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出示课件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2.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互动课堂
这篇课文围绕桑娜夫妇收养孤儿的 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节?
1
盼夫归来
2 3
4
5 6
7 探望邻居 抱回孤儿 忐忑不安
8
9
10 11
25
12
26 27
13 14 15
16 渔夫回家
夫妇商量
17 18
不谋而合
19
20 21 22 23
24
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思考: 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们确实很“穷”?标注相关语句,并展 开交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4 穷 人
第1课时
读小说《桥》,我们感动于老支书的高尚品质, 也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 说《穷人》。小说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穷人的穷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写作背景
《穷人》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 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 榨取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 民的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却高尚淳朴。这篇小 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拼音开关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xī xiān kùn
汹涌澎湃 熄掀困
ài lín hēi zāo mɑ zhòu sháo
唉淋嘿糟 嘛 皱勺
口右字边旁的书部写分时也要是偏一上个一左些右,结而构且的要合窄体一字点,儿书, 小写一时点注儿意。把右边写紧凑。
初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 他们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且读后能说出课文大意。
3.通过环境的描写,了解桑娜家的生活境况,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资料介绍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说《桥》,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一篇小说——《穷人》。
(同步书写课题) 2.指名学生对“穷人”进行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3.过渡:有这样一对靠打鱼为生的夫妇,他们辛苦地维持着七口人的生活,他们的物质匮乏、生活窘迫,算得上是“穷人”。
但是,在这样的窘境下,他们却做出了收养死去的邻居家的两个孤儿的决定,你能想象他们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吗?而又是什么让他们下定决心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这对普通而不平凡的夫妇的内心世界吧!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5.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学家和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童话。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6.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穷人》的写作背景,其他学生补充。
《穷人》的写作年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纯朴。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并指导学习本课的“汹、涌、澎、湃、熄、掀、困、淋、糟、皱、勺”这几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12.309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3.‘穷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张㊀勇㊀㊀钱㊀慧(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镇教育管理中心㊀551708)摘要:‘穷人“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㊂小说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可贵品质㊂本设计的目标定位在 抓住小说三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关注环境描写 读懂心理活动描写 突出主题,感悟人物品质,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㊂关键词:教学活动;画面;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12-0320-02㊀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 汹㊁涌 等14各生字,会写 渔夫㊁汹涌澎湃 等14个词语;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拟写桑娜和西蒙的心理活动;(二)过程与方法4.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㊂5.抓住环境描写㊁心理描写等体会桑娜和渔夫能干㊁勤劳善良㊁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感悟桑娜的光辉形象,受到美好品质的熏陶㊂教学重难点:1.抓住心理描写㊁环境描写等体会桑娜和渔夫勤劳能干㊁善良㊁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根据课文内容,练写桑娜和西蒙的心理活动㊂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㊁谈话导入:1.导入:同学们已经读了不少的课外读物,谁能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与大家分享?2.引导介绍中国的四大名著;总结板书: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有生活的影子;3.学习要中西结合,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外国作家,我们就跟着列夫.托尔斯泰一齐走近他的‘穷人“㊂板书课题:13.穷人4.学生看资料袋了解作者㊂二㊁新课学习(一)课件出示学习任务;(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作者是怎么写这篇课文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二)结合学习任务展开教学;活动一: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什么㊂1.请学生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㊁环境㊁情节)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并关注文中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重点词语:风暴㊀糟糕㊀汹涌澎湃㊀寒风呼啸㊀潮湿阴冷㊀波涛轰鸣㊀心惊肉跳㊀忐忑不安㊀沉思㊀抱怨㊀倾听㊀探望㊀照顾㊀忧虑)(1)指名读,齐读新词,识记词语;(2)重点指导 汹涌澎湃 的写法;(3)练习词语的运用;2.引导学生提取本文的三要素,并用三要素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人物:桑拿五个孩子西蒙两个孩子渔夫环境:夜晚起着风暴情节:等待探望抱回担心收养概括主要内容:课文写了在一个(㊀㊀)的夜晚,(㊀㊀)在邻居西蒙死后,(㊀㊀)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㊂活动二:要解决的问题 弄清这篇课文是怎样写的?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勾画出来㊂画面一:第一自然段(1)从第一自然段的 补一张破帆㊁屋外寒风呼啸㊁海上正起着风暴 等体会桑娜家的 穷 ;抓住屋内的环境 干干净净㊁闪闪发光 等体会的桑娜的勤劳㊁能干㊂(2)除了从这些环境描写中感受到桑娜家的 穷 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屋内:温暖舒适干干净净炉火没熄...... (3)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观察㊁分析,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对比写㊁交错写;2.除了对桑娜家屋内描写中感受到 穷 ,还有什么能体现她家 穷 呢?画面二: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从吃的穿的再次感受桑娜家 穷 ,进一步体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与能干;(2)从 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 感受桑娜的积极乐观的心态㊂3.桑娜家虽然很穷,但她家 温暖而又舒适 ,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西蒙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画面三:第七自然段(1)走进西蒙家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对西蒙家环境描写的段落,抓住 没有生炉子㊁又潮湿又阴冷 等体会西蒙家的 穷 ;(2)抓住 在临死前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 等体会伟大的母爱㊂(3)写法指导:同学们,文中没有一个 穷 字,但处处彰显出她们家的 穷 ;课件出示:不写一字,处处彰显活动三:要解决的问题 走进桑娜的内心,感受她的光辉形象㊂(小组合作)1.小组讨论后汇报:(1)文章除了从环境描写中体现 穷 之外,还能从哪儿感受到 穷 ?(2)在这些描写中,你们有什么发现?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九自然到第十一自然段大量运用了 ?!...... 将桑娜内心的复杂㊁担忧等表现得淋漓尽致;3.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形象;活动四:课堂检测:练写西蒙和桑娜的心理活动㊂1.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临死前,心中一定愁肠百结㊁百感交集,她该怎么办呢?她就没有想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开头:此时此刻,西蒙心中愁肠百结:2.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桑娜看到病死的西蒙,以及正睡得香甜的两个孩子,心中一定愁肠百结㊁百感交集,孩子今后怎么办?开头:此时此刻,桑娜心中愁肠百结:3.汇报交流㊂㊃023㊃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12.310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支持下高中历史教学分析宁六妹(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第一中学㊀333000)摘要:学习高中历史,是让学生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是如何一步一步积累到今天㊂中国的发展趋势,离不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文化㊂本文针对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展开一系列的探究㊂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历史中图分类号:G633.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12-0321-01㊀㊀前言:教师要明白传统文化对高中历史的影响㊂中华传统文化和高中历史的融合,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㊂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怀㊂1㊀中华传统文化对高中历史的影响1.1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㊂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见证,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中国,都是有些强大的历史文化才走到今天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思想输入,是当代的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缺少了一些意识,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㊂中学生对于一些一样的节日文化甚是喜欢,如圣诞节㊁万圣节等一些西方文化,因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并没有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㊂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多次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它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申请列入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㊂因此文化的继承,要从学生了解传承开始,教师要把传统文化带去历史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才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中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㊁民族历史的深远影响㊂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㊂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些传统观念等等,都与现在有些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讲解古代人的风俗习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如关于 河西走廊的打通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汉朝的生活习俗㊁穿着等;张骞在被匈奴软禁时,发现了匈奴兵队的哪些弱点㊂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让学生讲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㊂2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2.1完善师资力量㊂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要真正的了解中国历史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清楚的将自己的知识传达给学生㊂学校可以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集体出去学习,看其他学校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并且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进行参观,真实的感受到书中的历史文化,最后教师对出去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完善教学方法㊂2.2改变教学理念,发散学生思维㊂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时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死记硬背,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意义和影响㊂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历史课变得枯燥无味,教师要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的学习高中历史,潜意识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㊂如在讲解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时,可以讲一下霍去病的一生,17岁带兵打仗,在面对如何打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二十多岁的他就去世了;教师也可以用诗歌来补充课本上的知识,渲染历史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㊂2.3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㊂教师在教学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高考能有一个好的成绩,更是让学生明白历史文化存在的意义㊂教师可以根据实时事件来对历史文化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㊂如在每年的九一八事件,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历史书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明白我们的祖先当时所遭受的磨难等,对于九一八事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个短文来悼念㊂教师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短视频㊁图片等来辅助讲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具体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鼓励学生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㊂2.4创建教学场景㊂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学习的历史知识不抽象,学校可以每学期举报一个历史文化的节目,通过以表演,演讲等方式渲染氛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历史文化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深远影响㊂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播放一小段有关于这节课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去将纪录片看完,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历史文化㊂在寒暑假,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㊁电视剧和综艺等㊂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文化,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㊂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明白传统文化对于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性㊂教师要不断的为学生创造传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潜意识中去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㊂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让高中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㊂参考文献:[1]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及意义[J].孙丽华.当代家庭教育.2020(32)[2]浅谈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贺超凤.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 [3]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J].叶小兵.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0(08)㊀㊀三㊁总结本节课,渗透生活教育1.总结:同学们,通过与课文交流,从物质上来看,穷得不堪入目的桑娜家,在危难关头,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从精神上看,她是富有的;再读课题 穷人 不穷㊂2.生活教育:学生列举相互关爱的事例,教师引导总结:同学之间㊁家人之家㊁邻里之间㊁人与人之间都要互相关心㊁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创美好家园!四㊁作业布置:1.渔夫能安全的回来吗?2.渔夫能同意收养邻居的两个孩子吗?五㊁结束语: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㊂板书设计:13.穷人环境:对比写交错写......极穷心理:标点独白......不穷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7㊃123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 穷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由感知内容,迚行引导性提问,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幵根据小说要素,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感知小说的特点。分析这一部分在全文的作用,体会写法。
(四)感受桑娜的善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迚行了相关描写。
通过小结,概括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六)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
2.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读读这句话:“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忐忑不安——如释重负,桑娜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13.穷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
教
材
《穷人》是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4.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呾渔夫事先没有商量,但想法呾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
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穷人”发散开去,启发谈话,引导探究“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穷人》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穷人》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7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穷人》。
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7 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穷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中的第 13 课,这一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用不同文体揭示人间真情美好的内涵。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
学生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受,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对于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读写生字词汹涌”、“糟”,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
2、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感受渔夫和桑娜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富于同情和热心助人的美德。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课文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深入领悟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
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
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环节一、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运用设疑导入的方法:同学们,现在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上仍存在着许多的穷人,那你心目中的穷人生活是怎么样的,假设学生会回答:可能是生活穷苦的人,没有钱的人,生活条件差的人。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围绕着桑娜和渔夫都描写了哪些情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情节图。
预设:小屋补帆,盼夫归来——探望邻居,抱回孤儿——渔夫归来,主动收养2.再读课文,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
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两个孩子的故事。
)3.学习生字新词。
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5)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选择生字表中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
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整篇文章中,并未出现“穷”字。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2.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交流。
句子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体会到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文本理解,查阅资料第二课时: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拟定调查方案第三课时:学生小组展示调查结果第四课时:教师总结课一、导入1. 老师引出一个问题:你们都知道怎样才能成为富人吗?2. 老师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看法,并进行讨论。
3. 经过讨论,老师总结出了:为了成为富人必须拥有很多钱,这样的钱可能是通过工作,创造,或遗产等途径得到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许多钱,那他就是穷人了。
二、文本理解1. 老师引领学生读课文《穷人》,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下问题:什么使某些人成为穷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条件下?他们是如何生存的?2. 学生根据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共同探讨,并用书本标注出重点信息。
三、查阅资料1.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图书馆、百度等信息渠道查阅有关“中国穷人”的资料,并做笔记。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整理,协商拟定调查方案。
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拟定调查方案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根据资料了解的情况,拟定一个“调查中国穷人的生存状况的方案”,并列出具体的调查问题。
2. 拟定完方案后,小组将这个方案提交给老师审查。
五、学生小组展示调查结果1. 学生小组根据拟定的方案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调查问题,向穷人做调查。
2. 在调查结束后,学生小组根据实地考察情况,撰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制作调查海报,并进行发言。
六、教师总结课1. 老师对学生展示的调查报告或调查海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2. 老师与学生一同总结:“走出校门,了解国情,学习知识,建立信心,获得教育”。
同时鼓励学生要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此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穷人”,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穷人的生存状况,从中感悟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了解穷人的同时,也会逐渐了解贫困问题的成因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合作,学会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汹涌澎湃、熄灭”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这位作家的资料)
3.师: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他的又一篇经典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