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社会历史的主体 1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我党的各项政策和决议。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精神,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三)学法指导1.培养情感。

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能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投身实践。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服务群众。

在实践活动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3.参观学习。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学生可以组织参观活动,深入了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情感。

二、知识点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

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从量上说,劳动群众始终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从理论层次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例题: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出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的、鸡毛蒜皮的人。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3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的主体易错易混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3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的主体易错易混点

社会历史的主体易错易混点主标题:社会历史的主体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社会历史的主体难度:3重要程度:5内容:熟记易错易混点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这一观点不正确,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其主体不是全部。

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这一观点不正确,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有内涵。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一观点不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4.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这一观点不正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全面进步。

6. 区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例如:1.(2014·高考江苏卷,3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本题答案为B。

试题解析:“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说明我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正确。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引言: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指影响和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这些因素和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的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社会历史的主体,展示了社会历史中的五个重要影响因素和力量。

正文:一、政治体系1. 政治制度:各种政治制度的兴起和变迁对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2. 政府和行政组织:不同政府形式和组织结构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3. 政治家和领导人:个人的影响力和决策能力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轨迹。

4. 政治动态:政治冲突、政治变革和政治成熟度等因素对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5. 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具有深远影响。

二、经济体系1. 经济结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结构的变迁对社会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2. 经济政策和制度:不同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3. 经济活动和产业变革:商业、贸易、技术创新等经济活动影响着社会历史的演进。

4. 经济问题和挑战: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等经济问题对社会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5. 经济思想和理论:不同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对社会历史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指导作用。

三、文化体系1. 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念塑造了社会历史的基本框架和行为准则。

2. 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传统和习俗对社会历史的稳定和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3. 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和知识体系的普及和发展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和革新起着重要作用。

4. 文化创作和艺术表现:文化创作和艺术表现对社会历史的审美和文化形态产生影响。

5. 文化交流和对话: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多元和融合发展。

四、社会组织1. 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2. 组织和团体: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组织对社会历史具有塑造和引领作用。

3. 社会运动和抗争:社会运动和抗争对社会历史的变革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0届高三政治第十六单元考点3社会历史的主体

20届高三政治第十六单元考点3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 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 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意识决定社 会存在
最根本区别)
对“谁是历 史的创造者 ”的问题的 回答不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重 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 用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必 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 斗争才能实现
(2)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从认 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循环,是中一次比一次 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的过程。
2 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一致性。下列能 对这一观点提供支持的有( )。 ①党的群众路线同时也是人们的认识路线 ②“从认识到实 践”就是“从群众中来” ③“从实践到认识”就是“到群 众中去”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过程,也是认识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属于唯心史观,②④属于唯物史观。 【答案】C
2 群众路线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
党的群众路线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 有一致性。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群众的实践活 动是一切认识的源泉、发展动力、检验标准,服务于群众实践, 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021 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3 社会历史的主体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观点
表现
①广大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

高二政治上社会历史的主体训练题(含答案和解释)

高二政治上社会历史的主体训练题(含答案和解释)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在历史观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英雄史观 D.客观唯心主义解析:A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故应选A。

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生产的……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答案:B3.有人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该观点( )①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否认了实践的社会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包括对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对人民群众的负责两大层次,①②③④都在其范围内,故选D项。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有(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A 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很多因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其中之一,④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6.“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像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关键能力::利用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共同富裕的建设。

科学精神:利用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

公共参与:向社会介绍“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理解并宣传国家政策。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群众的地位;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教学难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2022年3月澎湃新闻)》,展示材料: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退伍军人,他叫朱彦夫。

在朝鲜的冰雪和敌人的枪炮下,他失去了四肢和一只左眼。

面对重残,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站了起来,学会了自理。

放下了枪杆子的他不甘于躺平的人生,重拾起了锄杆子和笔杆子,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后来,在村民们的支持下,当选为了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造福乡里。

提出问题:朱彦夫创造了历史?回答:不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引出本课内容:5.3社会历史的主体。

(二)新课讲授:总议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探究一:展示图片信息:展示人民群众和少数敌人的图片信息(详见PPT)思考: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一、人民群众的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有量的规定性。

第二,有质的规定性,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高二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二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胡锦涛
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 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 平 1.党与人民群众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2.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局17日回应称,在15日至17日的两天内积极排 查715家企业,并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人民群 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 发挥了有力的监督作用。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 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 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 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 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 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自觉增强环保理念,依法对 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监督,促进 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 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大人民群 众的监督必将促进潍坊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必将 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 A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

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doc

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doc

《生活与哲学》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学习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梳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的人们,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提示】(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内涵。

(2)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都是-(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是社会历史的。

3、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3)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拓展提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

(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执政为民,—为民所用,—为民所系,—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群众观点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全心全意, 一切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1)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是一个集体概念(量);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具 有不同的内涵; ●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中的稳定 部分、主体部分。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生产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
11.中国古代开明统治者在调整生产关系时,都体现了 ‚民本‛思想。如唐太宗说:‚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这句话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 B.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
D.唐太宗的认识与其平民身份有关
12.胡锦涛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政绩 应切实是为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为了个 人私利。这表明在政绩问题上我们应该 坚持的价值评判标准是
C
B
A
A:全体公民 B:人民群众
C:劳动群众
唯意志论
“大人物心理 之动进稍易其辙, 而全部历史可以改 观‛, ‚历史者, 英雄之舞台也,舍 英雄几无历史‛。
梁启超
宿命论
“马背上的 时代精神 ”
宇宙精神是历史 必然性的基础,历史 人物不过是‚宇宙精 神‛的受托人。
黑格尔
唯意志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 人‛的诞生,‚超人‛具有 ‚决定一切的力量‛,‚可 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 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 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A. 思想支配行动,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 B.人们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C.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共产 党人心中要永远装着百姓,身体力行树立民本意 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回答11—13题。
1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 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主要说明: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 生的源泉 C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为个人提供了 衣食住行等条件 D没有体力劳动就没有脑力劳动
. 2 、人区别动物的根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社 会性,人的活动具有‚先思而后行‛的特点。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行‛。这表明
A.看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B.看其是否符合党组织的需要
C .看其是否把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有 机的结合起来 D.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客观规律
1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意识到,经济是 社会的基础,但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复杂的‚有机体‛,经济增长不能代替社会发 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观。‛材料蕴涵的哲理有
(摘自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 1 )从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在广大党 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 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 参考答案:( 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 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 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只有树立马克思主 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 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 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 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 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 工作方法。
A.整体和部分是有区别的,部分功能不等 于整体功能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整齐划一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有着前后相继的历 史过程
材料一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 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 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 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 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在尊重和 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就是要不断得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
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重要性——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 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成功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德国哲学家尼采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神 ‛用‚金子‛做的,具有统 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 ‚神‛用‚铜‛和‚铁‛做 的,只能被人统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