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孔深筒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合集下载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二、课程性质、学分、学时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冷冲模基本类型和结构,使学生能熟练地设计一般冷冲压模。

本课程共120学时4学分,适用于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层次教学使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开设本课程前,必须学完机械制图、CAD、金属材料、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学习情景,将课堂延伸到一线工作岗位,“教、学、做”相结合,实施工学交替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选择突出学生主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突出考核多元化,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考核,重在过程考核。

同时分析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内容。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会各冲压工艺的实施过程、加工特点和应用场合。

2、学会冲压模具各组成零件结构以及设计冲压模具。

3、学会设计冲压零件的工艺过程。

五、课程学习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课程平时表现10%,课程中段考试30%,课程起码考试60%。

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建议学习过程多应用模具模型展现和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教学效果采用校内教师、师生互评相结合方式进行。

校内教师评价由督导处、教务处和同行教师来完成,主要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严谨负责,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切合实际,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适当;师生互评是课程评价的基础,通过师生互评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建议:建议使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欧阳波仪编著的《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进行教学。

拉深侧冲孔圆桶复合模设计

拉深侧冲孔圆桶复合模设计

关 键 词 : 械 制 造 ; 合 模 ; 深 ; 冲 孔 圆桶 机 复 拉 侧
中 图 分 类 号 : G3 52 T 8 .
1 工 艺 分 析
文 献 标 识 码 : B
( 高 3 mm一 .mm 料 厚 ) 所 以 , 次 拉 深 能 够 满 总 0 08 , 一
足 7. 要 求 。 - 艺
艺 性 要 求 。 于 制 件 的拉 深 形 状 简 单 , 用 一 次 拉 深 由 采

排 样设计
测 绘 , 拉 深 的 高 度 为 h 2 .mm = 92
3 1 确 定 排 样 方 式 . 根 据 材 料 的 利 用 情 况 ,排 样 的 方 式 可 分 为 有 废
排 样 、 废排 样和无 废排样 三种 。 少
面 积 与 所 用 毛 坯 面 积 的 百 分 比来 计 算 :
n= ×1 00%
能 得 到充分 的保证 , 模 的寿命 相应 提高 , 适用 于 冲 多
形 状复 杂精 度要 求较 高 的制 品冲压 。
少 废 排 样 沿 制 品 部 分 外 形 冲 裁 ,只 有 少 部 分 余
料 , 就 是 a与 a 搭 边 只 有 一 个 。 这 种 排 样 材 料 利 也 用 率 较 高 ,具 有 一 次 能 冲裁 多 个 制 品 零 件 和 简 化 模
差 范围 。 14 拉 深 工 艺 要 求 . 拉 深 件 底 部 需 有 一 定 过 渡 角 要 求 ,以 防 止 拉 深 破 裂 , 里 零 件 内 过 渡 角 取 为 R22 这 .mm , 足 拉 深 工 满
要 三 道 工 序 。采 用 复 合 模 可 以 在 提 高 加 工 制 造 效 率
尺 寸 精 度 差 , 工 自动 化 程 度 低 , 产 效 率 低 , 且 加 生 而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点要点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点要点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点1、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和模具对材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冲压的三要素:设备(压力机)、模具、原材料。

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

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落料、冲孔、切断、切口、剖切等),一类是成形工序(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缩孔)。

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冲压生产中,需要将板料剪切成条料,这是由剪切机来完成的。

这一工序在冲压工艺中称下料工序。

2、压力机的标称压力是指滑块在离下死点前某一特定距离时,滑块上所容许承受的最大作用力。

B23-63表示压力机的标称压力为630KN。

其工作机构为曲柄连杆滑块机构。

32-300是一种液压机类型的压力机。

离合器与制动器是用来控制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和停止的两个部件。

在冲压工作中,为顶出卡在上模中的制件或废料,压力机上装有可调刚性顶件(或称打件)装置。

3、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轮廓形状分离的冲压方法。

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

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4、加工硬化是指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和变形抗力逐渐增加,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

5、拉深是指用拉深模将一定形状的平面坯料或空心件制成开口件的冲压工序。

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 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提高零件质量,必须采用稍大于极限值的拉深系数。

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一般情况下,拉深件的尺寸精度应在IT13级以下,不宜高出IT11级。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陈召国2010.11.22于湖南文理学院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要求独立地编制出给定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出指定的冲压模具。

具体要求是:1、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零件图3张(手工画图);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三、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一般步骤详见“教科书第十章”P187-P199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3、确定冲压工艺方案;4、初步确定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型式;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6、选择冲压设备;7、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8、绘制模具装配图(本次只绘制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9、绘制模具零件图(本次只绘制指定零件图);10、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实例:设计罩壳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和指定冲压模具(一)作好必要的资料准备 工件图:如上图;原材料及尺寸规格:08钢板2000×1000×1.5; 生产批量:大批量;设备情况、械具制造条件及水平(参照中型企业); 各种技术标准、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

(二)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1、本零件形状简单而规则。

2、工件最小孔尺寸为3.5φ 查表1-1冲孔的最小尺寸,硬钢:3.595.15.13.13.1min ≤=⨯==t d ,可行。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简答)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简答)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简答)1、冲裁:是使板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的工序。

2、连续模:又称级进模,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依一定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成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3、起皱:在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内的材料受到压应力的作用后,凸缘部分特别是凸缘外边部分的材料可能会失稳而沿切向形成高低不平的皱折,这种现象叫起皱。

4、复合模:在模具的一个工作位置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称为复合模。

5、压力中心: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压力中心。

6、带料连续拉深:在一副模具上使用带料进行连续拉深,完成单工序生产需多副模具才能完成的拉深加工称为带料连续拉深。

1、弯曲的变形程度用什么来表示?为什么可用它来表示?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弯曲的变形程度用弯曲系数k来表示,k= r/t。

r越小,t越大,k越小。

而板料外侧伸长率δ:δ=1/(2k+1); k越小,δ越大。

δ超过临界值,外侧发生开裂。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会造成外侧开裂的相对弯曲半径(弯曲系数)r/t。

其影响因素:⑴材料塑性:材料塑性好,能承受的变形量大,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⑵材料的纤维方向: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垂直,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⑶弯曲角:弯曲角增大,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⑷板材表面质量:质量越好,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17.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原因有哪些?答:(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2)板料的相对厚度t/D(3)摩擦与润滑条件(4)模具的几何参数除此之外还有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形状等。

2、写出拉深变形时筒形件底部圆角处的应力、应变,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和预防措施。

答:底部圆角部分:径向拉应力σ1;切向拉应力σ3;厚向压应力σ2。

在拉、压应力作用下,径向产生拉应变,厚向产生压应变,底部圆角变薄。

此处,材料厚度最小,抗拉强度最低(加工硬化最小),两拉一压的应力状态,成为最薄弱部分,筒壁与凸模圆角相接处容易破裂,即开裂。

防止措施:①控制合理的变形程度;②选用合理的凸、凹模间隙及圆角半径;③采用中间退火,消除加工硬化;④合理润滑。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冲压工艺是一种通过将金属板材置于压力机上,并利用压力机的挤压、拉伸、弯曲和剪切等作用,使金属板材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将其冲切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

而模具设计则是为了实现冲压工艺的目标,需要设计和制造出适用于金属板材冲压加工的模具。

冲压工艺的步骤主要包括:铺料、裁剪、冲孔、弯曲、成形、切割、整理和清洗等。

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1.铺料:将金属板材按照模具的要求放置在工作台上,通常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定位和调整。

2.裁剪:根据零件的外形和尺寸,在金属板材上进行裁剪,通常使用剪板机等设备进行操作。

裁剪完成后,得到所需的板材。

3.冲孔:将板材放置在模具上,通过压力机的冲头对板材进行冲击,使其在特定位置形成孔洞或其他形状。

冲孔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设计进行精确控制。

4.弯曲:使用模具将板材进行弯曲加工,使其形成所需的角度和形状。

弯曲通常需要通过压力机上的模具,通过对板材的挤压和弯曲来完成。

5.成形:将板材放入模具中,并通过压力机的压力和模具的形状,使板材在模具内发生塑性变形,以形成所需的凸凹部件。

6.切割: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设计,在压力机上使用切割模具对板材进行切割,得到最终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切割通常使用剪切机或冲床等设备。

7.整理:对成品零件进行矫正、清理和整形,以提高其质量和外观。

通常需要使用砂轮、研磨机等设备进行加工。

8.清洗:将零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以保证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模具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确定产品要求、制定工艺方案、设计模具结构、制定模具工艺和制造模具等。

1.确定产品要求:包括零件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数量等方面的要求。

2.制定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冲压工艺和加工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3.设计模具结构:根据产品形状和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模具结构,包括上下模的布局、导向机构、定位装置、脱模装置等。

4.制定模具工艺:根据模具结构和产品要求,制定模具的冲压顺序、冲头形状和尺寸、冲孔位置和尺寸等。

有侧孔拉伸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有侧孔拉伸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有侧孔拉伸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任务书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制件材料:2A12,厚度1.5mm,中等批量,未注内侧圆角R3任务: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设计说明书一本电子资料一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设计的主要内容:1) 对给定工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2) 进行冲压工艺计算3) 模具的总体设计4) 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设计计算:5) 编写设计说明书(2)设计的基本要求:1) 收集、学习和掌握有关资料,熟练使用有关没计手册;2) 同学间互相讨论,按时向老师汇报和讨论,独立完成设计任务;3) 模具图纸符合机械制图规范,使用计算机绘制;4) 设计说明书内容充实、语句通顺,计算准确、论点和公式有据可查。

3.主要参考文献[1].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万战胜.冲压模具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3].李天佑.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4].王孝培.冲压设计资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5].丁聚松.冷冲模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进度安排有侧孔拉伸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摘要: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内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在模具内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把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各类模型的总称。

冲压生产靠模具和压力机完成加工过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它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可加工表面质量高、形状复杂的零件。

效率高、节省材料。

所以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本设计讲述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论述了冲压零件的形成原理、基本模具结构与运动过程及其设计原理、对典型的冲压件模具进行了设计。

冲压模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机械压力机的功用特点:在室温的条件下对坯件进行冲压成形,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冲孔切边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

冲孔切边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

冲孔切边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本设计的题目是加工冲孔切边的冲压复合模具,通过对方案的选择,冲压力的计算和压力中心确定的计算以及凸凹模刃口的计算等使本副模具基本符合冲压要求,由于工件结构简单,采用复合模一次成形就可以实现零件的成形。

复合模具的精度要求很高导向要求十分精确,在设计本副模具时遇到很大的阻力经过对各方案的选择最终才选择此方案。

通过近三周的拼搏,本副级进模具设计终于完成。

根据标准模架的选择,制作凸凹模材料的选择以及导向和送进精度的确定本模具所加工出的工件满足要求,符合市场的需要。

由于设计者的能力所限,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好多例如:材料利用率方面仅57%,会对经济效益有影响。

根据《实用模具技术手册》,本模具的冲裁力不大精度基本能保证的前提下选择了对角导柱模架。

相信不久本模具投入市场一定能带来很好的效益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关键词:复合模、压力中心.T r i m m i n g P r o c e s s p u n c h i n g a n d s t a m p i n g d i e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subje ct of punching Trimming the processing of stamping die, through the choice of programm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ressure-pressure center and determine the terms and Tuao-edge computing, such as making the mold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ress, as the workpiece Simple structure, forming a composite mode can be achieved forming parts.The accuracy of die-oriented requirements of very high precision, deputy die in the design of this encounter great resistance to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final selection was chosen this option. Jin Sanzhou through the struggle, the deputy Progressive Die Design finally completed. Standards moldba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oice of production Tuao-oriented, and the choice of material and taken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is mold by processing the workpiec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market.As designers the ability constraints, the design of the inadequacy of the many there are, for example: utilization of mater ials in only 57 percent have an impact on economic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die for a technical manual," the mold of punching power can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choice of derivative---Kok. I believe the market will soon die o f this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bring the benefits of serving the public good and serve the community.Key words: transfer mold、pressure cent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零件是侧孔深筒,制定出相关工艺路线并设计出生产所需模具。

主要工序有:a落料,b拉深,c二次拉伸,d切边,e冲孔,去除毛刺。

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可以较好的实现落料,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该落料拉深复合模的刃口形状及尺寸,否则容易影响到落料拉深件的形状及尺寸。

本篇论文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并且查阅了大量课外资料,进行的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践训练。

在本次模具设计中,本着降低模具复杂程度及成本的原则,把落料模具、拉深模具做成一套复合模,然后独立设计一套侧冲孔模具。

本套模具性能可靠,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在模具设计中,查阅了大量课内和课外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使模具设计尽量简单并且能达到最大的实用效果。

关键词:侧孔深筒模具设计落料拉深侧冲孔Abstract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part of deep tube side holes, to develop and design the associated process route for production molds. The main steps are: a blanking, b drawing, c second stretch, d trimming, e punching, deburring. Using a composite blanking drawing die, you can achieve better blanking, the design process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composite blanking drawing die edge shape and size, or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shape and size of blanking drawing parts. In this thesi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he p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urses, and access to a lot of extracurricular inform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conducted by a cold stamping die design work.In this mold design, mold principle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and cost of the blanking dies, molds made of a composite drawing die, and then design a separate side punching die. The sets of molds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improved yield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n greatl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nd production costs. In the mold design, access to a large literature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nd make full use of already acquired knowledge to make the mold design as simple as possible and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practical effectKey words: Side hole deep cylinder die design blanking drawing side of the punch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第1章绪论┈┈┈┈┈┈┈┈┈┈┈┈┈┈┈┈┈┈┈┈┈┈┈┈┈┈ 11.1 立项背景┈┈┈┈┈┈┈┈┈┈┈┈┈┈┈┈┈┈┈┈┈┈┈┈ 11.2 设计主要技术条件及参数┈┈┈┈┈┈┈┈┈┈┈┈┈┈┈┈┈ 1 第2章冲压件的结构和工艺性分析┈┈┈┈┈┈┈┈┈┈┈┈┈┈┈┈ 22.1 冲压件的结构性分析┈┈┈┈┈┈┈┈┈┈┈┈┈┈┈┈┈┈┈ 22.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2 第3章工艺参数计算┈┈┈┈┈┈┈┈┈┈┈┈┈┈┈┈┈┈┈┈┈┈ 43.1 落料拉深模的工艺计算┈┈┈┈┈┈┈┈┈┈┈┈┈┈┈┈┈┈ 43.1.1 修边余量的确定┈┈┈┈┈┈┈┈┈┈┈┈┈┈┈┈┈┈ 43.1.2 计算毛坯尺寸┈┈┈┈┈┈┈┈┈┈┈┈┈┈┈┈┈┈┈ 43.1.3 压边圈的使用与否┈┈┈┈┈┈┈┈┈┈┈┈┈┈┈┈┈ 43.1.4 拉深次数的确定┈┈┈┈┈┈┈┈┈┈┈┈┈┈┈┈┈┈ 43.1.5 确定各次极限拉深系数及拉深直径┈┈┈┈┈┈┈┈┈┈ 43.1.6 选定各工序的凹模圆角半径┈┈┈┈┈┈┈┈┈┈┈┈┈ 53.1.7 选定各工序的凸模圆角半径┈┈┈┈┈┈┈┈┈┈┈┈┈ 53.1.8 确定各次拉深高度┈┈┈┈┈┈┈┈┈┈┈┈┈┈┈┈┈ 53.1.9 确定落料拉深时的排样方案┈┈┈┈┈┈┈┈┈┈┈┈┈ 63.1.10 确定工艺方案┈┈┈┈┈┈┈┈┈┈┈┈┈┈┈┈┈┈ 73.2 计算冲压力┈┈┈┈┈┈┈┈┈┈┈┈┈┈┈┈┈┈┈┈┈┈┈ 83.2.1 落料拉深工序的计算┈┈┈┈┈┈┈┈┈┈┈┈┈┈┈┈ 83.2.2 第二次拉深时工序的计算┈┈┈┈┈┈┈┈┈┈┈┈┈┈ 93.2.3 切边时工序的计算┈┈┈┈┈┈┈┈┈┈┈┈┈┈┈┈┈ 103.2.4 冲侧孔时工序的计算┈┈┈┈┈┈┈┈┈┈┈┈┈┈┈┈ 103.2.5 计算各次工艺总压力┈┈┈┈┈┈┈┈┈┈┈┈┈┈┈┈ 10 第4章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结构设计┈┈┈┈┈┈┈┈┈┈┈┈┈┈┈ 124.1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选用原则┈┈┈┈┈┈┈┈┈┈┈┈┈┈┈┈ 124.2 刃口尺寸的计算┈┈┈┈┈┈┈┈┈┈┈┈┈┈┈┈┈┈┈┈┈ 124.2.1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24.2.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34.2.3 拉深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34.3 定位零件的设计┈┈┈┈┈┈┈┈┈┈┈┈┈┈┈┈┈┈┈┈┈ 144.3.1 导料板┈┈┈┈┈┈┈┈┈┈┈┈┈┈┈┈┈┈┈┈┈┈ 144.3.2 挡料销┈┈┈┈┈┈┈┈┈┈┈┈┈┈┈┈┈┈┈┈┈┈ 144.4 卸料、顶件、推件零件的设计┈┈┈┈┈┈┈┈┈┈┈┈┈┈┈ 144.4.1 卸料板┈┈┈┈┈┈┈┈┈┈┈┈┈┈┈┈┈┈┈┈┈┈ 144.4.2 推件装置┈┈┈┈┈┈┈┈┈┈┈┈┈┈┈┈┈┈┈┈┈ 144.4.3 顶件装置┈┈┈┈┈┈┈┈┈┈┈┈┈┈┈┈┈┈┈┈┈ 154.5 工作零件的设计┈┈┈┈┈┈┈┈┈┈┈┈┈┈┈┈┈┈┈┈┈ 154.5.1 落料凹模外形尺寸的计算┈┈┈┈┈┈┈┈┈┈┈┈┈┈ 154.5.2 凸凹模外形尺寸的计算┈┈┈┈┈┈┈┈┈┈┈┈┈┈┈ 164.6 模架及零件的设计┈┈┈┈┈┈┈┈┈┈┈┈┈┈┈┈┈┈┈┈ 164.6.1 模架┈┈┈┈┈┈┈┈┈┈┈┈┈┈┈┈┈┈┈┈┈┈┈ 164.6.2 导向装置┈┈┈┈┈┈┈┈┈┈┈┈┈┈┈┈┈┈┈┈┈ 164.6.3 上、下模座┈┈┈┈┈┈┈┈┈┈┈┈┈┈┈┈┈┈┈┈ 174.7 其他支撑零件零件的设计┈┈┈┈┈┈┈┈┈┈┈┈┈┈┈┈┈ 174.7.1 模柄┈┈┈┈┈┈┈┈┈┈┈┈┈┈┈┈┈┈┈┈┈┈┈ 174.7.2 凸凹模、凸模固定板┈┈┈┈┈┈┈┈┈┈┈┈┈┈┈┈ 174.7.3 凸凹模垫板┈┈┈┈┈┈┈┈┈┈┈┈┈┈┈┈┈┈┈┈ 174.8 压力机的选取与校核┈┈┈┈┈┈┈┈┈┈┈┈┈┈┈┈┈┈┈ 174.8.1 压力机的选取┈┈┈┈┈┈┈┈┈┈┈┈┈┈┈┈┈┈┈ 184.8.2 压力机的校核┈┈┈┈┈┈┈┈┈┈┈┈┈┈┈┈┈┈┈ 184.9 落料拉深模具装配图┈┈┈┈┈┈┈┈┈┈┈┈┈┈┈┈┈┈┈ 18 第5章二次拉深模具结构设计┈┈┈┈┈┈┈┈┈┈┈┈┈┈┈┈┈┈ 195.1 二次拉深模具工作部分尺寸┈┈┈┈┈┈┈┈┈┈┈┈┈┈┈┈ 195.1.1 拉深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95.2 二次拉深模具装配图┈┈┈┈┈┈┈┈┈┈┈┈┈┈┈┈┈┈┈ 19 第6章冲侧孔模具结构设计┈┈┈┈┈┈┈┈┈┈┈┈┈┈┈┈┈┈┈ 206.1 冲侧孔模具工作部分尺寸┈┈┈┈┈┈┈┈┈┈┈┈┈┈┈┈┈ 206.1.1 冲孔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206.2 冲侧孔模具装配图┈┈┈┈┈┈┈┈┈┈┈┈┈┈┈┈┈┈┈┈ 20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第1章绪论1.1 立项背景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侧孔深筒冲压件,通过这次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使我对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使我更清楚的了解了模具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设计过程中查阅的各种资料,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也使我对冷冲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有了深刻的认识。

未来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1)模具产品发展将大型化精密化。

(2)3D打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

(3)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

(4)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将全面推广计算机仿真技术。

(5)模具研磨抛光将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6)模具加工智能化系统的研制会进一步。

1.2设计主要技术条件及参数本题目是侧孔深筒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通过查阅课内外书籍进行该冲压模具设计,设计出所需模具全部的零件, 画出主要零件图,最后完成装配图。

本文主要介绍侧孔件模具的设计、制造方法和步骤。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需要对零件进行结构特点的分析以及工艺性分析。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计算出模具各零部件的尺寸。

在进行模具制造时,应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现有的加工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