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完整版)【古代文学】至历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20121、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吴越春秋》 正始之音以文为词 南戏晚明小品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2011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边塞诗主题的发展演变2010723古代一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1《战国策》的寓言特色2大历诗风的艺术特色三论述:根据鲁迅“……鬼魅亦有其性情”分析《西游记》2009723古代一1诗六义2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3《花间集》4四六5四大声腔二简答1简述《左传》记言特点2 姜夔词的艺术特征3 《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三论述:读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结合具体的诗歌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
2008723古代一1.骚体赋2.江西诗派3.才子佳人小说二1.结合实例谈谈庄子寓言的特点。
2.试述《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三、论述题(二选一)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特色。
2007723古代一1《文选》2唐宋八大家3杂剧 二1、《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手法的,各举一例说明之.2、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三、1、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塑造方法的异同2、论述王唯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艺术特色 2006 723古代一1楚辞2《元曲选》 3 公安派二1 举诗句说明《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哲理(哲理特点2.谈一下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三1 根据材料谈对杜诗集大成的认识(材料出元稹《杜君墓系铭》和秦观《韩愈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1)先秦文学:①原始歌谣与神话:1993-17a.原始猎歌《弹歌》载于《吴越春秋》;1993-16.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
2003-8.搜集我国上古神话最多的一部先秦典籍是《山海经》。
2001-27.现存最早的盘古神话文本是《艺文类聚》中保存的《三五历记》佚文。
②《诗经》与《楚辞》:1995-9.一下哪首诗出自《诗经·小雅》:A.《燕燕》B.《鸳鸯》C.《蟋蟀》D.《黄鸟》1991-4、指出下列四组中篇数全对的:A.《九歌》9篇、《九章》9篇、《九辩》9篇B.《九歌》9篇、《九章》11篇、《九辩》1篇C.《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9篇D.《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1篇2002-28.《九歌》共有11篇。
1990-2.《九歌》的作者是屈原,《九辨》的作者是宋玉。
1996-15.下列作品都属于《九歌》的一组是:A.《云中君》、《山鬼》、《少司命》、《招魂》B.《抽思》、《云中君》、《东君》、《礼魂》C.《礼魂》、《东君》、《山鬼》、《河伯》D.《国殇》、《招魂》、《大司命》、《少司命》1994-7.下列作品中都属于《九章》的一组是:A.《惜往日》、《哀郢》、《怀沙》、《抽思》B.《思美人》、《惜往日》、《东君》、《卜居》C.《橘颂》、《哀郢》、《怀沙》、《抽思》D.《悲回风》、《怀沙》、《哀郢》、《卜居》1987-16.屈原的《抽思》是他的组诗《九章》中的一篇,《礼魂》是他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
③先秦散文:2002-27.《庄子》一书分为内、外、杂三篇。
1990-1.《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撰。
(2)秦汉文学:①秦汉散文:2001-2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是陆贾撰写的《新语》。
1997-3.贾宜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两篇文章曾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北京大学中文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6 专业
一、名词解释
1、《两都赋》2、玄言诗 3、《酉阳杂俎》4、苏州派 5、《陶庵梦忆》
二、论述题
1、谈谈《庄子》、《韩非子》中寓言的差异。
2、安史之乱后唐代诗歌有哪些变化。
3、刘辰翁在《稼轩集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
声学语较工拙。”谈谈你对“如诗如文”的看 三家诗 太史公书 连珠体 《龙筋凤髓判》《四时田园杂兴》 《青琐高议》 衬字 常州词派 感遇三十八首论述题: 1 论先秦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2 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3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基础
论述: 1 简论唐与域外文化交流
:【
5
5 / 11
:
2000 专业
1.试论《诗经》六文。 2.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3.谈谈宋词中的“易安体”。 4.汤显祖与沈颢在戏剧创作上有何不同主张? 5.《楚辞》与《汉赋》的联系 6.北宋古文运动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和继承 7.为何说白居易和韩愈代表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8.举出《聊斋志异》的二个代表作,分析其艺术构思、文体特征、表现手法。
二、根据下面一段曲词谈谈其内容和艺术特色(15 分)
4
:【
4 / 11 :
马致远《汉宫秋》元帝别离昭君回宫一段。三、论述: 1.试述先秦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0 分) 2.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25 分) 3.根据文言小说发展分析《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20 分) 基础一、简答:(10 分一题) 1.简述《文赋》关于创作灵感的观点。 2.“绍兴和议” 3.试述“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和文学观点。二、论述: 1.试述金圣叹对于小说的评点。(20 分) 2.孝文帝迁洛和改革的措施、结果和意义。(25 分) 3.评论“五四”新文学运动对传统文学的批判。(25 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益星学习网有全套资料目录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附:最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考情分析说明:本书凡批注“回忆版”的真题为考生根据记忆书录,部分题目的表述与原题可能稍有出入,但大体能够体现原题之意,极少数题目甚至可能因考生遗忘而佚失;对于本书已收录的回忆版真题或尚未收录的最新真题,我们会持续补充、完善,若有更新,读者可升级软件免费获得;另外,尽管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文献,限于编者水平,所做答案仅为一家之言,望学员酌情参考并给予指正。
以上事项敬请学员知悉。
最后,本书答案详解参考并援引了大量相关的经典教材及期刊文献的学术成果,在此深表感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科目的代码2018年为618,故本书采用此代码作为书名,未标注的真题代码不详,特此说明。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论述题(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诗人群的艺术创新。
2.谈谈《憩园》、《寒夜》对于巴金创作的意义。
3.论比较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的“乡土观”。
4.田汉与曹禺的话剧之比较。
5.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6.我看鲁迅(仅供留学生选做)。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新文学大系》在l935~1936年出版,散文卷的编者是_____和_____。
【答案】周作人;郁达夫【解析】《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文学选集,赵家璧主编,全书分为10卷,分别为:《建设理论卷》,胡适编选;《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选;《小说一集》,茅盾编选;《小说二集》,鲁迅编选;《小说三集》,郑伯奇编选;《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散文二集》,郁达夫编选;《诗集》,朱自清编选;《戏剧集》,洪深编选;《史料·索引》,阿英编选。
2.鲁迅散文诗《秋夜》最先发表在_____。
【答案】《语丝》【解析】《秋夜》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原作《野草之一·秋夜》,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的《语丝》杂志。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刊载的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小品散文等,承续了“五四”“随想录”的思想精髓,更为洒脱——“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要竭力加以排击”。
形成了“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
3.李商隐“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评价的是_____这一历史人物。
【答案】唐玄宗【解析】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其二》,全诗如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直指唐玄宗。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4.《威廉·麦斯特》作者_____。
【答案】歌德【解析】歌德(1749~1832)德国作家、诗人。
2013年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讲解和参考书目的使用与考研专业课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
分别为: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
每个五分。
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
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
(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
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
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
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
2013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20综合考试真题

2013年综合考试658第一部分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题)1、马氏文通是根据____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编写而成的。
A. 文言文B. 英文C.拉丁文2、首部以部首查字法检索的字典是____.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不记得了>3、d和t的发音区别原因二、名词解释(5选3,每题3分)入声普通话隶书借词平水韵三、改病句(每题2.5分,共5分)四、古文断句翻译(16分)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增加: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意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富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赉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五、请从语言和写作风格评述下面一篇文章,自行命题,写300-500字。
(20分)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两辆黄包车。
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
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
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4*5)1.悲士不遇赋[北京大学2010研]答:《悲士不遇赋》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抒情赋。
作者晚年因李陵事被祸受宫刑,身心极为痛苦,因作此赋,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和悲哀,又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节操。
一方面以儒家“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格言勉励自己,另一方面又用道家“逆顺还周”、“委之自然”的思想来求得解脱。
《悲士不遇赋》全文思绪明澈而沉静,语言质朴而深刻,与汉大赋“体物”异趣,为抒情“写志”之作。
上承董仲舒《士不遇赋》之格调,下开东汉小赋之先声。
梁刘勰评此赋:“丽缛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
”2.楚辞补注[北京大学2010研]答:《楚辞补注》是宋洪兴祖为《楚辞》所著的注本,共十七卷。
旨在补王逸《章句》之所未备。
先列原注于前,补注于后,逐条疏通证明。
先校订原文,及王逸注文。
次为训诂名物,考证诠释,广征博引,力求详尽。
凡驳正原注之误,别释原文之义,往往可见,且保存汉以来遗说不少。
所引已佚《楚辞释文》七十七条,于研究《楚辞》古宇古音,颇具参考价值。
尤推崇屈原特立独行、舍生取义之大节,斥班固、颜之推之非议为“无异妾妇儿童之见”,是能识屈原之志。
其失则原注之误仍而不改,甚至原注不误而为曲说,反而难解。
如《九歌·湘夫人》,原注“帝子谓尧女也”,补注日“帝子以喻贤臣”。
然瑕不掩瑜。
3.方回[北京大学2010研]答:方回是元诗人,字万里,号虚谷。
歙县(今属安徽)人。
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
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
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
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
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生平事迹见《元书》卷八九。
4.饮冰室诗话[北京大学2010研]答:《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丛民报》,后编订成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王逸答: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楚辞章句》作者。
曾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著有诗、赋、诔、书、论、杂文等多篇,后人辑为《王逸集》,多已亡佚,唯有《楚辞章句》流传下来。
其《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
该书保存了屈宋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其中包括王逸自己哀悼屈原之作《九思》。
《楚辞章句》对于《楚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通行的洪兴祖《楚辞补注》就是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补注而成。
2.《乐府古题要解》答:《乐府古题要解》为唐代吴兢撰,分上下二卷。
有明毛晋汲古阁据元刻所刊《学津讨原》本。
吴兢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内容考证翔实。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征引吴兢对乐府古题的诠释,内容全同于今传本《乐府古题要解》,却都标明是录自《乐府解题》。
故或郭茂倩将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书名误记为《乐府解题》,或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又称《乐府解题》,两者原本就是同一部书。
《乐府古题要解》对研究汉魏六朝乐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慢词答: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
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柳永是唐五代以来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对慢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周邦彦、姜夔等人也多创作慢词。
4.熊龙峰小说四种答:《熊龙峰小说四种》指明人熊龙峰编刊的话本小说。
熊龙峰曾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王古鲁校注本,定名为《熊龙峰小说四种》。
该书收录四篇小说,分别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坠传》。
其中《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有“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他三种则是从版式行款书型大小完全相同等情况来判定它们为熊氏所刊。
《熊龙峰小说四种》保留了较早的话本小说刊本,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论述题1.论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表达特征。
答:《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三言”有时相互融合,难以分清,“三言”的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艺术魅力。
(1)《庄子》中的“三言”《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2)“三言”的表达特征《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
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2.论述晚唐诗风的新变及其代表作家。
答:晚唐时期,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
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
晚唐写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比重下降,士人的情感由正面面向社会转向关注历史变迁,追求官能享受,咀嚼闲散生活的滋味,怀古咏史、爱情闺阁,以及吟咏士人日常生活的诗大量增加。
(1)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晚唐诗人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创作了大量怀古咏史类作品,普遍表现出抑郁悲凉的情调。
这种悼古伤今,从刘禹锡在长庆末期和宝历年间写的《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台城怀古》等篇开始,形成一股势头,随后,有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大量创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杜牧。
杜牧创作了大量怀古咏史诗,借以抒写理想抱负、关心国计民生、慨叹壮志难酬。
杜牧在怀古咏史诗中常常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惆怅情绪:“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有的则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2)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大多不出个人生活的范围,很少反映社会问题。
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就成了一种新的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由于苦吟,晚唐人确实创造了不少佳句,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动静相衬,使境界更见幽迥。
但苦吟一派由于诗境狭窄,往往有句无篇。
(3)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晚唐时期,闺阁情怀在文士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称“温李”的温庭筠与李商隐,以爱情题材的诗歌和艳丽诗风,在诗苑中开辟出新的境界。
由于题材本身具有绮艳性质,加以奢靡之风对于美学趣味的影响,晚唐情爱诗,在色彩、辞藻等方面,具有艳丽的特征。
尤其是温庭筠的许多诗,艳丽中还带有较浓厚的世俗乃至市井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晚唐的时尚。
而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则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曾在《别令狐绚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
他的爱情诗,情挚意真,深厚缠绵。
注重向内心世界的开拓,情感细微,朦胧多义,创造了“绮密瑰妍”的诗美。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部分晚唐文人在动乱的社会中,努力保持内心的闲适、恬静。
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诗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思。
皮、陆二人抒写的是中唐以后文人那种较为近俗的闲情逸兴,带有潇洒游戏的成分。
皮陆唱和,在淡于世事的同时,特别关注个人生活,多摄取日常和身边的器具、景物、人事为诗料。
司空图则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创作所追求的韵致,也往往是淡冷清雅的。
总之,在晚唐衰败离乱的情境下,诗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寄寓自己的情怀,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诗歌风尚。
3.论述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论。
答:李清照是两宋之际举足轻重的女词人,她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在李清照之前,李之仪曾从创作论的角度,提出过词“自有一种风格”的看法(《跋吴思道小词》)。
李清照进而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李清照之所以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北宋中期以来“以诗为词”的倾向。
词在诞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艳科”,北宋以来,词的表现功能逐渐扩大,地位也逐渐提高,特别是苏轼作为一代词人之雄登上词坛后,词在他的笔下发出了奇光异彩,遂成了“一代之文学”,人们对词体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词体有了渐尊的趋势。
这种推崇词体的趋势在理论上的表现最早见于苏轼及其门人的词序词评中。
他们提出要打通诗词的界限,移词就诗,承认词与正统的诗应占有同等的地位。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这种诗词同体的说法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扩大了词的影响,但是,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种隐患,即李清照所说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其实,苏轼的词作有时为了表达方便,已经出现不协律的情况,这是李清照所着重批判的。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论重在强调保持词的音乐性、形式美,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
因为词体本来就是与音乐并生的,音乐性是其基本特性。
但是,从文学史来看,一些文体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案头,失去音乐性。
诗、词、曲都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虽然李清照“别是一家”说试图从理论上保持词的音乐特性,但终究不能阻挡文体的发展规律。
4.论述《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并给出评价。
答:“一书而兼二体”是清代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讽刺之言,意在讽刺《聊斋志异》创作中体裁的不纯粹特点,这实际上也正道出了《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
《聊斋志异》在创作过程中,既继承魏晋志怪小说对奇闻异事的记载传统,在题材上呈现出虚幻性,同时也借鉴了唐传奇叙事委曲详尽的叙事特点,从而使得《聊斋志异》在体式上,既有魏晋志怪小说的特征,又具有唐传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