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

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革命和战争持续不断,动乱不已;②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①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3.成就:以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成就:发源于法国。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丹麦安徒生的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①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②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的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②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设计

第22课文学的繁荣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及20世纪世界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分析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体会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的贡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情分析教授对象是高二文科生,作为一节新课,尤其是有关世界文学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僻,尤其是本课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背景又要对世界史的阶段特征有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学生在此方面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学案课前预习检查情况及学生交谈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提供及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还是比较难整体清晰把握。

3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莫言获诺贝尔奖,展示本课理论支撑:一定时期文艺是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背景时候,通过提供“政治上动荡的欧洲”、席勒的名言等史料让学生清楚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西风颂》诗词、《巴黎圣母院》视频让学生借助课本自主归纳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通过课本找到相应的代表作品。

接着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当堂反馈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讲授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使,先展示史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人间喜剧》片段介绍《葛朗台》,让学生自主归纳其特点;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自主找到本流派的代表作品。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 22 课《文学的繁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浪漫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解析文学派别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研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认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课方法】①问题研究:指引学生研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概括、提炼各样文学派别的特色;②情形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别。

同时,学生能够睁开比较、议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何会出现这样不一样的特色,一个是颓丧、迷惑,一个是充满生机和激情,解析此中的历史原由。

【教课重难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色;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你以前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叙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课件 3—9))1、背景:(启发思想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乱、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 年迸发了震惊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此次革命颠覆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拓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期间,对19 世纪的文学进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成功后确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次序,不像启发思想家描述的那样美好,财产阶级的“自由、同等、仁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此惹起人们的绝望和激烈不满,于是反应人们对现实不满、从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 根源 :学.科. 网]2、特色:①反对崇尚理性,重申颂扬人的本能感情。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2、特点:强调理性,选择重大题材,注重严整和谐。

3、代表: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叶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2、特点: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不拘泥局部和细节。

强调色彩的作用。

3、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1、特点:注重社会现实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米勒代表作品《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1、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欣赏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课前按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把学生分为四组,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世界文学名著呢?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问题情景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导言《西风颂》,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时候?②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属于哪一文学流派?③同时期同流派的作品还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时间: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2.特点:深入挖掘人的感情,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3.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补《悲惨世界》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由负责浪漫主义文学的小组介绍上述名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名著)问题情景2: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仍频,局势混乱。

②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于是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特点:①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②在创作中,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3、主要代表:英国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
(2)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5、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
(1)苏联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沿革
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பைடு நூலகம்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难点: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课
高二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使用者:时间:
课题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教学目标
一、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主要特点: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3、列举成就
雨果——《巴黎圣母院》。补《悲惨世界》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主要代表是海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2)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
小结:利用表格进行小结。请学生完成填空。
流派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时间
背景
特点
成就
备注
第二课时
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
【巩固练习】
课时活页作业(22)
【教后反思】
4、感受名著: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出示了四幅插图《海明威和鱼》《等待戈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泰戈尔》。展示了世界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性质、不同民族风格的文学,由此得出“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这一结论。
2、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并负重伤,还曾短暂赴华报道日本侵华战争。他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作者那“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的生存信念,给人以一种深刻而带有悲怆意味的人生启示。
4、感受名著:学生完成,每人2分钟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就以下问题学生看书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