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考情景式默写PPT

合集下载

10.2《师说》情境默写知识点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情境默写知识点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的缘故。
2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情境默写
21.韩愈《师说》中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


。”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
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2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2.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
2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知识点复习
1.苏轼如何评价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 勇夺三军之帅”
2.韩愈(768—824),()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祖籍昌黎,世称()。
唐 退之 韩昌黎
3.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 曾巩。
知识点复习
4.解释“师说” 论说从师道理的文章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①学者: 。②必: 。③所以: 。④受, 。 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必:一定。 ③所以: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④受,同“授”,传授。
②身:自己。
③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知识点复习
1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
①童子: 。 ②句读: 。 ③所谓: 。 ①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②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③所谓:所说的。
知识点复习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①常师: 。②师: 。③徒: 。④及: 。
①常师:固定的老师。②师:以……为师。③徒:同类的 人。④及:比得上。
知识点复习
1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22高中语文《师说》情景类名句背诵默写ppt

2022高中语文《师说》情景类名句背诵默写ppt

的两句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的原因
是“

。”
6.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
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
“充电”,而时下一般人“

。”
7.韩愈在《师说》中点明从师的原因的名句是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1.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
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2.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与《荀
子·劝学》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3.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
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


”。
4.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师说》ppt(优秀课件)

《师说》ppt(优秀课件)
结构清晰
语言简练
逻辑严密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同时增强了说服力。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使得整体论述更加有力和深入。
03
02
01
0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形象
学生在文章中呈现出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的形象。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和交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和意义,从而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一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者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形象
03
CHAPTER
教育思想探讨与启示
韩愈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尊师重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并重。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师说》中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以礼待人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
倡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职责,同时也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0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难的必然性,从而凸显了教师“解惑”职责的重要性。
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师说》中被塑造成一个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的良师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教师的期望和追求。

《师说》最新情景默写

《师说》最新情景默写
17.《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 ———,——————,————————。
18、.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从而得出 “——————,——————。”这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19.文中韩愈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其原因是:——— —-,——————。(文中用来论述懂得道理有早晚,学问和技艺各 有研究的名句是:————,————)(韩愈认为师生的差别仅仅在 于:——-,————)(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 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 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 不过是因为“————,—— ——”的缘故。)
,可见他
9、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 贤能”的原因是:“ ———— ,———————— 。”
10、《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 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
中“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 ,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
14.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15.《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

16.文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 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师说》情景式理解性默写+课文重点+高考真题

《师说》情景式理解性默写+课文重点+高考真题

先乎(相当于“于”,在)吾,吾从而师之(以之为师,意动用法);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学习,用做动词)道也,夫庸(表现反问语气)知(了解、知道)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所以)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学于师。

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越发)圣,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自己)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使……学习)其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知,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异义)而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遗(放弃),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相师。

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十分)羞,官盛(高大)则近谀(阿谀奉承)。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其(难道,表反问)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固定)师。

孔子师(把……做为老师,名词的意动)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同类人),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散文与骈文相对),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ppt课件

《师说》ppt课件

学习借鉴,迁移运用----化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一)
论点: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 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 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 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 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 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 提高。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 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 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段)
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倡 议:好古文,行古道!
正面、 事例论 证
拓展延伸要壹求Fra bibliotek贰 叁
认真审读材料。 可适用角度有哪些?
展示成果。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了老师的职责。强调 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4、一词多义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他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指圣人
4、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大概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前指士大夫
后指“真是”
6、吾其还也
语气,还是
“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1.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1)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2)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师说》ppt课件

《师说》ppt课件

或(有的)不(同“否”)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
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习异了义小)的却大丢(了大大的的方。面我,没形有容看词到作他名的词明)达遗。(巫放医弃、)乐师、
耻(以……为耻,形容词的各意种动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
族(类) 足(十分) 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
请概括段意:_运__用__正__反__对__比__的__论__证__方__法__,__批__判__“__耻__于__从__师__”__的__不__良__风__气__。_
第二段文字的批判说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简要说明。
分论点 论据(三组对比) 1.古圣人与今众人
(纵比) 2.对其子与对其身
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 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
是故(因此,所以) 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 益(更加、越发) 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 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 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
犹且(尚且,还) 众人(一般人) 下(低于,不如,名作动) 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
盛(高大)
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谀(阿谀奉承)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

《师说情景式默写》PPT课件

《师说情景式默写》PPT课件
• 9、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 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 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 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10、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 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 结果是:_______,_______。
•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也。 • 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情景式默写》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 7、韩愈在《师说》中,否定孔子“生而知之”的 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_________ , _______”的错误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020/4/10
8
20.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1.韩愈《师说》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凝练地概 括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2.韩愈在《师说》中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两句阐明了人们懂得道理有早有晚、专业各有所长 的道理。 23.韩愈《师说》中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扬 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的句子是
2020/4/10
12
2020/4/10
13
“余嘉其能行古道 2020/4/10 作《师说》以贻9之 ”。
24.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 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5.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
出现的可怪的现象的名句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6.在《师说》中,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两句指出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
2020/4/10
10
27.在《师说》中韩愈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无论对方 年长年少,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向他学习的句子是: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8.韩愈《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 师道的事迹,由此得出基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 的结论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高考情景式默写
2020/4/10
1
17.《师说》中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 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批驳当世之人耻于从师 的错误风气的句子是:古今之之圣众人人,,其其出下人圣也人远也矣亦,远犹矣且,从而师耻而学问于焉师;。 18.《师说》中批评人们对自己和对子女的要求不一 样的句子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9.《师说》中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指启 蒙教师的句子是:
29.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生关系作出了全新的阐述,
他认为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更
贤明,因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020/4/10
11
30.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 点后,接着运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聃”的事例加以论证。 31.《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2.《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 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 就会出现“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的尴尬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