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础知识和重点过关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物理第三章主要涵盖了热力学和热学方面的知识。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如温度、热能、热传递、热容、理想气体定律等。
以下是这一章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一种表征。
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摄氏度(℃)或华氏度(℉)。
2.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一种形式。
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3.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来实现。
4.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能在物质内部通过分子间碰撞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的几何形状。
5. 热对流:热对流是热能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的过程。
对流会受到流体的流速、流体的性质和温度差的影响。
6. 辐射:辐射是热能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的过程。
辐射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表面性质。
7.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处于相同温度时,它们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状态。
根据热平衡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相同的温度。
8. 热容:热容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热容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热力学性质。
9.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温度、压力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10.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11.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没有热量传递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满足P^γV^γ=常数,其中γ是气体的绝热指数。
12.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在恒定压强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总之,物理第三章主要涵盖了热力学和热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理解热传递和热力学性质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的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生是一部大学,每个人都要在这个大学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作为中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七年级下册的第三章内容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内容繁杂但丰富。
以下是我对这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一、比例比例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知识点,通常用于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比例中,一个数称为比例的“分子”,另一个数称为比例的“分母”。
比例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通常需要只需要按照“分子:分母”的格式来计算即可。
在现实生活中,比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商业中的利润比例、人口比例等等。
二、百分数百分数是把100等分为单位,表示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百分数的表示通常用“%”字符表示。
例如说,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优惠打五折”,“需要支付 20% 的消费税”等都是指百分数的应用。
在计算机应用中,百分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由 CPU 占用率、缓存使用比例等等。
三、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七年级下册,涉及到的平面图形主要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柱等。
平面图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面积、周长以及计算相关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平面图形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电子工程等等。
四、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难点之一,但是它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应用广泛。
在七年级下册,我们主要学习了正弦、余弦、正切等三个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天文学、物理学、统计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可以用正弦函数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采用三角函数来描述等等。
因此,对于学习三角函数的学生来说,这一知识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五、圆圆是数学中的经典几何学概念,其研究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
在七年级下册,我们主要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点,如圆的面积、周长、圆心角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圆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电子工程等等。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的第三章内容丰富而繁杂,但是这些知识点都非常的重要,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习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知识点回顾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注 (1)去括号是依据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外的符号,同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2)去括号后,若等式两边的多项式有同类项,可先合并同类项后再移项,以简化解题过程.3、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两边乘同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4、四类问题|1.和倍、差倍问题;2.形积变化问题;3.相遇问题;4.行程问题: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相背而行。
二、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342=-x x (B );0=x (C );12=+y x (D ).11xx =- 2、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C );523+=bc ac (D ).3532+=b a 3、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A )方程1223+=-x x ,移项,得;2123+-=-x x(B )方程()1523--=-x x ,去括号,得;1523--=-x x(C )方程2332=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1=x (D )方程15.02.01=--x x 化成.63=x 4、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39岁,( )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A )3年后; (B )3年前; (C )9年后; (D )不可能5、某数的3倍比它的一半大2,若设某数为y ,则列方程为____.6、一根内径为3㎝的圆柱形长试管中装满了水,现把试管中的水逐渐滴入一个内径为8 ㎝、高为1.8㎝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当玻璃杯装满水时,试管中的水的高度下降了____㎝.7、如图是“星星超市”中“飘扬”洗发水的价格标签,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它的原价.8、解方程:( 1)x x 213832+=- (2)15334--=-x x (3)()()x x 2152831--=-- (4)20%+(1-20%)(320-x)=320×40%(5)已知21=x 是方程32142m x m x -=--的根,求代数式()⎪⎭⎫ ⎝⎛---+-121824412m m m 的值.9、民航规定:乘坐飞机普通舱旅客一人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过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票。
下学期第三章复习-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第三章复习大纲 • 知识点梳理 • 习题解答 • 复习测试 • 总结与展望
01
第三章复习大纲
复习目标
掌握第三章的基本概 念和知识点。
能够运用第三章的知 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第三章中的重点 和难点。
复习内容
第三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三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章展望
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了下一章的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为学生提前预习提供指导。
学习方法建议
针对下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了有效的学习 方法建议和技巧。
重点与难点
预测了下一章可能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提醒 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实际应用展望
探讨了下一章知识点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 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PPT课件在教育中的主 要作用是什么?
如何提高PPT课件的质 量?
PPT课件与传统教学相 比有哪些优势?
测试二:填空题
填空题1
PPT课件是一种常用的________ 工具。
填空题2
一个优秀的PPT课件应该具备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特点。
填空题3
在制作PPT课件时,应注意 ________和________的搭配。
本章总结
知识重点
详细总结了第三章的重要知识点,包 括但不限于基本概念、公式、理论和 应用。
难点解析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 点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解答 。
案例分析
提供了与第三章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 识。
自测题及答案
提供了针对本章内容的自测题及详细 答案,供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基础知识复习 浙教版

第三章复习大纲第一节:能的相互转化大量事实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与“获得能量”,实质上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或称物体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括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国际单位:焦耳(焦),字母表示: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说明:物体之所以能够做功,是因为它具有能量,物体做功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故可以用功来描述物体能量的改变,故功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是一样的,都是“焦耳”。
5、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功率反应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P=W/t 单位:瓦特(瓦)字母表示:W,常用单位:千瓦(KW)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说明: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固定不动的点。
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l2/l1F2,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多少倍,则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即在阻力乘以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4、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种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种。
①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的好处:虽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滑轮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书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的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以及电功和功率。
这些内容是理解电路和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的内容。
1.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电子元件按照依次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走,所以电流在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间是相等的。
而电压则在电器或电子元件间按比例分配。
也就是说,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电子元件按照平行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每个电器或电子元件都有一个独立的路径供电流通过。
所以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即总电流等于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电流之和。
而电压在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间相等。
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建立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可以表示为V=IR,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该公式说明了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压成反比。
根据欧姆定律,如果电压和电流已知,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阻的大小。
同样地,如果电流和电阻已知,也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压的大小。
欧姆定律对于理解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非常重要。
3.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指电流通过电路时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VIt来表示。
其中W代表电功,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t代表时间。
电功是电流通过电路时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或消耗的功,可以用公式P=W/t来表示。
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电功,t代表时间。
功率是物体消耗或释放能量的效率和速度的度量。
通过电功和功率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同时,了解功率的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选择电器设备的能效。
总结: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的知识点涵盖了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以及电功和功率等基本概念。
八年级下册 第三四章重点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分式【基本内容】本章共有4节: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知识重点:分式的定义,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知识难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分式方程的加法及应用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本章在考察中往往单独成题,多以填空题与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主要是分式的判断,以及分式运算的化简与求值;解分式方程与其实际应用是考试的重点。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要领的掌握情况。
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1、分式的概念2、分式有意义3、分式值为0的情况二、分式的运算1、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2、运算步骤与方法三、分式方程及应用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与过程2、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基本内容】本章共有9节:1 .线段的比2 .黄金分割3 .形状相同的图形4 .相似多边形5 .相似三角形6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 .测量旗杆的高度8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9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重点:掌握线段比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的概念、相似图形的判断,关键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应用、相似比的理解。
知识难点:黄金分割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应用;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应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知识点:一、线段比与黄金分割1、线段比与比的基本性质2、黄金分割的条件二、相似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图形的特征,会判断相似图形三、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三个判定条件3、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测量旗杆的高度4、相似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相似比、周长比、面积比。
九年级物理3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3章知识点所谓物理,指的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第三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涵盖了力的作用和运动。
首先,我们来探讨力的基本定义和测量。
力是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推或拉的作用。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来测量,单位是牛顿。
除了大小,力还有方向。
合力是几个力的合成,可以通过简单的矢量相加来计算。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力。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而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时,合力不为零,物体会发生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分解力和合成力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也被称为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物体会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公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第三定律则指出,对于每个力的作用,都会有一个力的反作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摩擦力和重力。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发生滑动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则是物体已经发生滑动时的摩擦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最后,我们来探讨弹性力和动能守恒。
弹性力是一种恢复形变的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性力。
动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根据动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通过对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力的作用和运动定律对物体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的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无论是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力、惯性定律、摩擦力和重力,还是弹性力和动能守恒定律,都是构成物理学基础的重要概念。
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培养出对物理学的兴趣,并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础知识和重点过关
八年级地理(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 B.铁矿C.煤炭D.石油
2.我国自然资源总的特点是( )
A.“地大物博”,人均占有量大
B.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许多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是资源出口大国
D.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6位
3.下列对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C.由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所以不需要保护和培育D.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4.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土地 B.阳光C.水和水能D.钢材
5.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B.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C.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七位D.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八位
6.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
A.为了经济发展,可任意消耗资源
B.地大物博,大量消耗
C.可再生资源不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禁止使用
D.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
7.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青岛供水紧张的工程称( )
A.引黄入晋 B.引黄济青 C.引滦入唐D.引滦入津8.小浪底水利枢纽建在( )
A.黄河中游 B.黄河下游 C.长江中游 D.长江下游
9.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
A.内蒙古平原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塔里木盆地
10.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是( )
A.水稻种植 B.水产养殖 C.牧业D.林业
11.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B.内蒙古高原西部
C.塔里木盆地中部D.黄土高原北部
12.1993年第47届联大通过一项决议,确定“世界水日”为每年的( )
A.3月22日B.4月22目C.6月25日D.3月12日
13.从时间分配看,我国降水量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
14.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集中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可以有效地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的措施主要有( )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16.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最有效措施是( )
A.防治水污染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17.黄河断流始于(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8.“引滦入津”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的严重缺水。
( )
A.北京 B.天津C.唐山D.青岛
19.下列工程中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B.三峡工程 C.小浪底工程 D.青藏铁路
20.三峡工程对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 )
A.珠江 B.长江C.黄河D.松花江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将下列地形与其概念、一般合理的利用方法用直线连接起来。
(10分)
①海拔高度较小,地表起伏A.山地a.多为耕地,是重要的农业区
微缓的广大平地
②海拔500以上,面积较大,B.平原 b.是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
顶面起伏较小,边缘较陡的好地方
的高地
③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C.高原 c.可种植经济林木,发展果园或
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开发为梯田
④许多山的统称,由山岭和D.丘陵 d.草原面积辽阔,发展畜牧业的
山谷组合而成条件好
22.读南水北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北、北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路线。
①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下游的江都段取水,利用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取隧道虹吸方式穿越河到华北地区。
②中线方案是通过提高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处水库的水位,将水调往北方地区。
③西线方案计划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至(河流名称),缓解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用水紧张状况。
(3)南水北调虽然是解决水资源地区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但我国水资源总体供应紧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比调水更重要。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图中A为土地利用类型中的,B为,C为。
(2)从图中比例可以看出,我国的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
少,土地多,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矛盾尤为突出。
(3)因此,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4.读土地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图中A、B所示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区。
(2)其中A以为主,B以为主。
(3)区域A与B大致以一为分界线,与1月份气温℃等温线,年降水量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同。
(4)从气候上看,我国水田主要分布在。
25.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写出图示土地利用类型。
表示表示
表示表示
(2)我国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
季风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和,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
(3)耕地主要分布在及低缓的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
(4)草地主要分布在平均降水量不足毫米的西北内陆地区。
第三章基础知识和重点过关
八年级地理(上)参考答案
1.A 提示: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
2.B
3.B 提示: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因此应十分珍惜。
4.D 提示:自然资源是指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对人类有用的物资和能量。
5.B 6.D 7.B
8.A 提示:黄河自源头至内蒙古河口为上游,河口至河南孟津为中游,孟津至入海口为下游。
9.C 提示:平原最适宜开辟为耕地。
10.C 提示: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农业生产中,只能发展用水量少的类型。
11.A 提示:降水量多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降水量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2.A l3.B 14.A 15.C 16.C 17.B
18.B 提示:降水少的地区是缺水地区。
19.A
20.B 提示: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
21.①—B—a ②—C—d ③—D—c ④—A—b
22.(1)华西(2)①京杭黄②丹江口③黄河(3)节
23.(1)林地耕地草地(2)耕地林地难利用后备耕地(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4.(1)耕地(2)水田旱地(3)秦岭淮河0 800 (4)湿润地区
25.(1)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草地(2)东部季风区耕地
林地(3)东部平原丘陵山地(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