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课时硝酸【新课导入】玻尔是丹麦有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取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走开将要被德国占据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必定要返回祖国的信心,他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而后将它放在柜台上。
以后,纳粹分子闯入玻尔的住所,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全无所闻。
这是一个多么聪慧的方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复原提拿出金,并从头铸成奖章。
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为绚烂醒目,由于它凝集着玻尔对祖国无穷的热爱和其自己无量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的呢?本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
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 3 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淆溶液。
你知道此中的硝酸拥有如何的化学性质吗?【教材解说】一、新课导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浓硫酸和稀硫酸由于浓度的不一样,表现出的性质也有所不一样,那么硝酸能否也拥有近似的状况呢?二、新课教课实验研究:展现一瓶浓硝酸,学生察看试剂瓶的颜色,翻开瓶盖,察看瓶口出现的现象并闻气味,并向试管中倒入少许硝酸,说出硝酸的物理性质,解说硝酸的保留方法。
(三)硝酸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翻开瓶盖,瓶口有白雾。
保留方法:用棕色试剂瓶密封保留,且置于阴凉处。
( 硝酸见光易分解)发问:敞口搁置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一段时间后,它们的浓度会有什么变化?原由能否同样?学生思虑回答。
概括整理:敞口搁置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一段时间后,它们的浓度都会变小,但原由不同,浓硫酸是由于从空气中吸水浓度变小,而浓硝酸是由于挥发浓度变小。
学与练:依据酸的通性,写出硝酸与以下物质反响的离子方程式:2.化学性质⑴拥有酸的通性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反响,那么浓硝酸和稀硝酸能否也能与铜反响呢?实验研究:①取两个注射器,取下针头,向针管中分别塞进两根螺旋状的铜丝,装上针头,而后分别吸入稀硝酸和浓硝酸,戴上针帽。
②反响停止后,取下吸入稀硝酸的针头,察看注射器内气体颜色的变化。
高中化学 必修化学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

《高中化学》
必修1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三) 硝酸
三、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⑴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 气味的液体。 ⑵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⑶密度比水大; ⑷沸点低:83℃; ⑸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 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硝酸是: 一元酸、 强酸、 氧化性酸、 低沸点酸、 不稳定性酸、 易溶性酸。
硝酸的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用于制造炸药、燃料、塑 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 它是一种化学试剂。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性质对比
酸通性 H+ 氧 化性
盐酸 硫酸 硝酸
强氧 化性
热稳定 挥发 性 性
吸水 脱水 性 性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浓有
稳定 难挥发 有
有
有 不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介绍玻尔爱国事迹
• 玻尔(1885—1962) 丹麦 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 建立中有重大贡献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的故事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 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 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 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 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 在柜面上。
⑴大量实验证明:不论浓、稀硝酸都有 很强的氧化性,几乎能与所有金属 ( 除 Pt 、 Au 等少数金属外 ) 反应,如: Mg 、 Al 、 Zn 、 Fe、Cu等。但Al、Fe在冷、浓硝酸中要发 生钝化。
(2)Pt、Au不与硝酸反应,但能与王水 反应。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 1:3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能氧化Pt、Au等极不活泼金属。 记忆方法 : “三言(盐)一笑(硝)”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能被浓 H2SO4 氧化,而任何金属跟硝酸反应都不会产生氢气,那么铜跟硝酸反应又会 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硝酸做一回亲密接触。
实验探究
出示一瓶浓硝酸,
观察,打开瓶盖,哈气,煽 风入鼻闻其气味。描述物理性 质。
归纳 Ppt 展示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 味的液体,打开瓶盖瓶口有白雾。 密度为 1.5027g/cm3,沸点是 83℃, 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 69%,98%以上的硝 酸叫发烟硝酸。
讨论分析 比较
为什么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产物不 同?写出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 向和数目。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 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讨论交流,写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整理 板书
3.与金属反应:Cu 分别与浓、稀 硝酸反应 4HNO3(浓)+Cu = Cu(NO3)2 + 2NO2↑+ 2H2O 8HNO(稀 )+3Cu = 3Cu(NO3)2+2NO↑+ 4H2O 3
观看并记笔记
启迪思考
98%以上的浓硝酸称“发烟硝酸”,是 烟还是雾?
交流讨论回答
讲授
是雾。因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硝酸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 硝酸小液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习回顾 板书
酸的通性——引出思考稀硝酸的 通性,试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硝酸加入到生石灰上 (2)硝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硝酸滴加到大理石上 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 式
作笔记
阅读理解
阅读教材 P108 中硝酸的用途,结 合它们的性质理解其用途并进行归纳。
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硫酸

CuO+H2SO4==CuSO4+H2O 体现酸性
第五页,共二十页。
思考:浓硫酸在加热时能氧化(yǎnghuà)铜,那么能氧化(yǎnghuà)其他
金属吗?
浓H2SO4
常温: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加热:能与大多数金属(jīnshǔ)(Au、Pt除外)反应 (注意:不生成H2)
看图想问题
演示 : (yǎnshì)
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从蓝变白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演示 : (yǎnshì) 蔗糖与浓硫酸作用
思考(sīkǎo):为什么要滴加几滴水?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演示(yǎnshì):Cu与浓硫酸反
应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第十七页,共二十页。
检验 检水验 SO 除去 SO (jiǎnyàn)
问:氧化(yǎnghuà)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想一想:为什么蔗糖脱水(tuō shuǐ)后变得疏松多孔?
第七页,共二十页。
(3)与化合物反应 : (fǎnyìng)
思考(sīkǎo):能用浓硫酸干燥H2S气体吗?
H2S + H2SO4 = S + SO2 + 2H2O
注意:
浓硫酸能干燥(gānzào): H2 O2 N2 CO CO2 CH4 SO2 HCl Cl2
12C + 11H2O
思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什么不同?
第四页,共二十页。
3、强氧化(yǎnghuà)性:
(1)与金属反应
∆
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思考:在这个(zhè ge)反应中,硫酸起了什么作用?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

第三课时 硝酸[课标要求]1.了解硝酸的酸性。
2.掌握稀硝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3.了解硝酸的重要用途。
1.挥发性硝酸越浓越易挥发。
2.强氧化性(1)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 、Pt 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
②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Fe 、Al 钝化。
③与铜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浓硝酸:Cu +4HNO 3(浓)=====△ Cu(NO 3)2+2NO 2↑+2H 2O ;稀硝酸: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
(2)与非金属反应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
(3)王水①组成: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1∶3。
②性质: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1.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稀HNO 3的还原产物是NO ,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浓HNO 3的还原产物是NO 2,与铜、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3.铁、铝在常温下,遇到浓HNO 3发生钝化,这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的性质3.不稳定性(1)化学方程式:4HNO 3=========△或光照2H 2O +4NO 2↑+O 2↑。
(2)实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 2又溶于硝酸所致。
4.用途硝酸用途广泛,是制炸药、染料、塑料的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试剂。
[特别提醒] 碱性、中性条件下,NO -3无氧化性,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能表现出强氧化性。
将铜片置于两支具支试管的底部(见下图)。
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2 mL 浓、稀硝酸。
[问题思考]1.两支具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否完全相同?反应中浓硝酸、稀硝酸起什么作用?提示:不相同。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硫酸氨硝酸硫酸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学目标】:1、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过程】:完成课本P100页【思考与交流】【回顾复习】1.H2SO4物理性质:纯H2SO4是一种色、粘稠、状的液体,挥发,溶于水,以任意比与互溶。
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硫酸溶液的密度随H2SO4质量分数的增大而。
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原因是。
(2)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H2SO4+Ba(OH)2(3)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H2SO4+Na2O (4)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H2:Fe+H2SO4(5)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H2SO4+Na2CO3【探索新知】一、浓H2SO4的性质1.吸水性:浓H2SO4中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现成的水分子),生成一系列的硫酸水合物H2SO4·nH2O(n:1~4),这些水合物很稳定,所以H2SO4结合水稀释后放出大量。
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
如:、、、、等。
2.脱水性:做实验想问题性(课本P101页)图4-31实验结论:浓H2SO4的脱水作用一般适用于,这些有机物本身没有,但有、元素浓H2SO4能把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比(H∶O=2∶1)脱出来,使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的炭。
3.强氧化性:做实验想问题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a试管:加热前Cu在浓H2SO4中,加热后Cu片表面变,液体由色,变色b试管:品红溶液逐渐变为色c试管:紫色溶液变色在常温下,铜与浓H2SO4,在加热时反应生成和试管a、b、c现象明显后停止加热,并使之冷却至室温将试管a中液体倒入盛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色CuSO4溶于水结论:①浓硫酸具有强的夺电子能力,它是由引起的,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浓H2SO4的强氧化性往往要在时才能体现出来。
③浓H2SO4可氧化除Pt、Au以外的金属,在这类反应中,浓H2SO4表现性和性。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课标要求]1.了解氨的性质及应用。
2.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 +4的检验。
1.氮的固定2.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1.两种物质的性质(1)氨的性质:氨气极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NH 3·H 2O ,与酸反应生成铵盐,能催化氧化制备硝酸。
(2)铵盐的性质:铵盐易溶于水,加热易分解,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
2.检验氨气的两种方法(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会有白烟生成。
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及用途①与水反应:NH 3+H 2NH 3·H 2O 。
②与盐酸反应:NH 3+HCl===NH 4Cl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
③催化氧化反应: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生成的NO 进而氧化生成NO 2,用来制造硝酸。
3.氨水的性质(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 3·H 2NH +4+OH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不稳定性,受热分解:NH 3·H 2O=====△ NH 3↑+H 2O 。
4.氨的用途(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装置如图。
[问题思考]1.挤压滴管的胶头后,立即形成红色喷泉,该实验能说明氨气的哪些性质?提示:能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
2.该喷泉实验中,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什么?提示: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3.该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提示: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圆底烧瓶要干燥。
③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形成喷泉的条件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3课时 硝酸

12/11/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2021/12/11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知识点一 硝酸的性质
1.挥发性 硝酸越浓越易 1 _挥__发_________。 2.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①除 2 _A__u_、__P_t_____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 ②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 3 __F_e_、__A__l ____钝化。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解析:选 C 浓硝酸适量,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小,实际上 发 生 了 两 个 反 应 : Cu + 4HNO3( 浓 )===Cu(NO3)2 + 2NO2↑ + 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消 耗的 HNO3 包括起酸性作用和起氧化性作用的两部分,前者反应 后以 Cu(NO3)2 形式存在,后者被还原后生成 NO2、NO 气体,
FeSO4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11
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答案:(1)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了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 浓硝酸所致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1∶1 (3)B (4)NO2、NO Cu+4H++2NO- 3 ===2NO2↑+2H2O+Cu2+、 3Cu+8H++2NO- 3 ===3Cu2++2NO↑+4H2O 3Cu+8H++2NO- 3 ===3Cu2++2NO↑+4H2O (5)稀硝酸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6)浅绿色变棕黄色 不变色
2021/12/11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3.38.4 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硝酸[课标要求]1.了解硝酸的酸性。
2.掌握稀硝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3.了解硝酸的重要用途。
1.挥发性硝酸越浓越易挥发。
2.强氧化性(1)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 、Pt 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
②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Fe 、Al 钝化。
③与铜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浓硝酸:Cu +4HNO 3(浓)=====△ Cu(NO 3)2+2NO 2↑+2H 2O ;稀硝酸: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
(2)与非金属反应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
(3)王水①组成: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1∶3。
②性质: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1.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稀HNO 3的还原产物是NO ,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浓HNO 3的还原产物是NO 2,与铜、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3.铁、铝在常温下,遇到浓HNO 3发生钝化,这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的性质3.不稳定性(1)化学方程式:4HNO 3=========△或光照2H 2O +4NO 2↑+O 2↑。
(2)实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 2又溶于硝酸所致。
4.用途硝酸用途广泛,是制炸药、染料、塑料的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试剂。
[特别提醒] 碱性、中性条件下,NO -3无氧化性,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能表现出强氧化性。
将铜片置于两支具支试管的底部(见下图)。
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2 mL 浓、稀硝酸。
[问题思考]1.两支具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否完全相同?反应中浓硝酸、稀硝酸起什么作用?提示:不相同。
加入浓硝酸的具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具支试管上部空间无色变红棕色。
加入稀硝酸的具支试管出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具支试管上部空间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后又变成无色。
两支具支试管中浓、稀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2.如何证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NO?提示:向集气瓶中通入少量O 2(或空气),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说明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NO 。
3.分析两支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氮元素的价态变化,思考硝酸的浓度对还原产物有何影响?提示:反应中,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即硝酸的浓度越低,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硝酸的强氧化性1.本质HNO 3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规律(1)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2)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3.具体表现(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 、Pt 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如3Ag +4HNO 3(稀)===3AgNO 3+NO↑+2H 2O 。
②活泼金属与HNO 3反应不生成H 2,HNO 3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
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 、Al 钝化。
(2)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①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NO 2↑+H 2O 。
②反应举例: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3)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硝酸的强氧化性还表现在可以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或离子,如HI 、HBr 、SO 2、Fe 2+、FeO 、Br -、I -、S 2-、SO 2-3等均能被HNO 3氧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硝酸在常温下与Fe 、Al 均不发生反应(×)(2)常温下,Cu 与浓硝酸、稀硝酸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铜和稀硝酸反应中HNO 3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酸性(√)(4)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1∶3组成王水(×)(5)稀硝酸与铜反应不能放出H 2,但与Zn 、Fe 等反应能放出H 2(×)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使石蕊溶液变红B .与铜反应放出NO 气体,生成Cu(NO 3)2C .与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NaNO 3D .与S 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 2SO 4和NO 2解析:选B A 项,HNO 3只表现酸性;B 项,Cu 与稀硝酸反应时,部分起酸的作用生成Cu(NO 3)2,部分作氧化剂被还原为NO ;C 项,2HNO 3+Na 2CO 3===CO 2↑+H 2O +2NaNO 3,HNO 3只表现强酸性;D 项,HNO 3将S 氧化为H 2SO 4,自身被还原为NO 2,在该反应中HNO 3只表现强氧化性。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相关计算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方法(1)电子守恒法硝酸与金属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氮原子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总数。
(2)原子守恒法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反应前HNO 3中的NO -3一部分仍以NO -3的形式存在,一部分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N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消耗的HNO 3中N 的物质的量相等。
若HNO 3过量还存在如下关系: n (总HNO 3)=n (与金属离子结合的NO -3)+n (还原产物NO x )+n (剩余HNO 3)。
(3)利用离子方程式计算硝酸与硫酸混合液跟金属的反应,当金属足量时,不能用HNO 3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离子方程式计算,因为生成的硝酸盐中的NO -3与硫酸电离出的H +仍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如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 。
1.38.4 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则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 .1.0×10-3 molB .1.6×10-3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解析:选 C 浓硝酸适量,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小,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反应消耗的HNO 3包括起酸性作用和起氧化性作用的两部分,前者反应后以Cu(NO 3)2形式存在,后者被还原后生成NO 2、NO 气体,从两个方程式看出:Cu +2HNO 3(酸)~Cu(NO 3)2,HNO 3(氧化剂)~NO 2(或NO),所以反应消耗的HNO 3的物质的量为:38.4×10-3 g 64 g·mol -1×2+22.4×10-3L 22.4 L·mol-1=1.2×10-3 mol +1×10-3 mol =2.2×10-3mol 。
2.一定质量铜和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所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11.2 L 气体(标准状况),将该气体与0.325 mol O 2混合溶于水,恰好无气体剩余。
则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A .1.2 molB .1.1 molC .1.8 molD .1.6 mol 解析:选C 收集到11.2 L 气体(标准状况),为0.5 mol ,将该气体与0.325 mol O 2混合溶于水,恰好无气体剩余,说明生成的有NO 和NO 2,设NO 为x mol ,则NO 2为(0.5-x ) mol ,根据4NO +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可得34x + 0.5-x 4=0.325,解得x =0.4,0.5-x =0.1,又根据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H 2O ,两式可知,0.4 mol NO 消耗硝酸为1.6 mol,0.1 mol NO 2消耗硝酸为0.2 mol ,共消耗硝酸为1.8 mol 。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1.下列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 .Zn +HNO 3(稀)―→B .Mg(OH)2+HNO 3(稀)―→C .C +HNO 3(浓)―→D .Cu +HNO 3(浓)―→解析:选C 硝酸中N 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气体,则表现硝酸的氧化性,有硝酸盐生成,则表现硝酸的酸性,据此解答。
A 项,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和硝酸锌和水,表现了硝酸的氧化性和酸性;B 项,Mg(OH)2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只体现了硝酸的酸性;C 项,C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O 2、NO 2和水,只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D 项,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 2和水,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2.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解析:选A 浓、稀硝酸都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在与金属反应时,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因为铝和铁在冷浓硝酸中钝化。
3.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Ⅰ中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红棕色气体的成分是NO 2解析:选C Ⅰ中由于稀硝酸有强的氧化性,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O ,气体为无色,当遇到空气时,发生反应:2NO +O 2===2NO 2,气体变为红棕色的NO 2,A 正确;在Ⅱ中浓硝酸有强的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铝会使金属表面氧化产生一层氧化物薄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从而防止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不能进一步反应,这恰好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B 正确;C 错误。
4.将红热固体单质甲投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 ,A 在常温下不与空气反应,根据下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填空。